首页 > 专栏

【专栏】扼住现金贷的“咽喉”:持牌机构或将划定24%红线

洪偌馨 · 零壹财经 2019-11-27 12:10:17 阅读:6490

关键词:利率消金公司现金贷监管

利率一直是借贷最敏感的一根神经。 随着公安部「净网2019」专项行动的展开和两高两部文件的下发,36%的利率红线让行业形势变得越来越紧迫。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法律边界。一旦过界就是非法经营,无论是放贷平台本身也好、提供上下游服务的企业也罢,都在其中,没有例外。 实际利率...

利率一直是借贷最敏感的一根神经。

随着公安部「净网2019」专项行动的展开和两高两部文件的下发,36%的利率红线让行业形势变得越来越紧迫。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法律边界。一旦过界就是非法经营,无论是放贷平台本身也好、提供上下游服务的企业也罢,都在其中,没有例外。

实际利率不超过36%,这几乎断绝了现金贷平台的生存空间,更要命的是,监管对于持牌金融机构还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据自媒体新流财经报道,部分消金公司已经得到地方监管的口头指导,开始调整现金贷利率至24%红线以下。除自营业务以外,在对外资金合作时,对合作方年化利率的要求也没有例外。

馨金融向几位业内人士核实了这一消息。他们表示,部分地区确实存在这样的窗口指导,他们也已经开始排查合作机构,很多合作都处于放缓或者暂停状态。「事实上,眼下即便没有正式文件,持牌机构也一定会小心行事、从严执行规定。」

有多少平台能在36%或24%(IRR口径)的利率红线下维持发展?大部分人给我的答案是,「几乎没有可能」。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上游(资金端)被遏制,整个产业链可能都将被拖入阴霾之中。

1、无利可图

在线借贷行业对于利率的敏感,一直体现在息费计算口径上。

贷款平台其中一个惯用的伎俩是,面向用户营销和推介产品时,使用名义利率,甚至直接简单计算到每天需要还多少钱,来减少借款人的「痛感」,并且以砍头息的方式进一步提升隐形成本。

但是这些借款产品如果以IRR口径计算,真实利率则往往高得惊人。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是,如果平台的名义利率为36% ,那么以IRR口径计算下的真实利率可能达到70%以上。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平台一直高喊着低于利率红线、合规,却频频遭到投诉。

但如今,这些都将成为历史。

随着前述两高两部文件的下发,整个在线借贷行业的费率计算方式都在向持牌机构看齐——综合费率以IRR口径计算不得超过监管红线要求。而一旦这样的要求落实到全市场,现金贷行业可能将成为一门「无利可图」的生意。

从持牌机构内部来看,利率方面「一刀切」,意味着平台必须在短时间内舍弃部分高风险高利润的客群和业务,否则就将扭曲市场逻辑,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因此,短时间内这些持牌机构业务规模的大幅缩减在所难免,新增业务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展开,毕竟优质客户从来都是市场激烈争夺的对象,依托存量用户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常态。

持牌机构尚且能「过冬」,比持牌机构自身更焦虑的,可能是与他们合作的助贷平台。

众所周知,在此前在线借贷行业经历了多轮整治之后,转型为助贷平台成为了许多新金融公司的最终归宿。

三季度财报显示,几家主要的金融科技上市公司,机构资金占比都在不断提升。其中,已经改名为信也科技的「拍拍贷」有75%的资金来源于机构合作伙伴,相比上一季度增长30个百分点。10月份,该比例进一步上升至100%,撮合贷款量则创下单季度新高。

与此同时,趣店在财报中提及,目前目前平台的交易资金全部由持牌金融机构提供,对接的持牌金融机构已经超过100家;而乐信虽未披露相关占比,但是财报显示,其为各类金融机构服务获得的金融科技收入达到19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过半,同比增长238%。

在这样的背景下,持牌机构利率受限、规模收缩、业务调整可能直接使得这些平台「无米下锅」。事实上,在之前的多轮整治中,就已经有持牌机构停止合作,保持观望。

再进一步说,即便是还有平台愿意开展外部合作,这些机构是否有能力在严苛的利率红线下开展合规业务,也要画上一个问号。

一个从业者朋友在交流中向我提到,「IRR36%的利率红线就已经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了,优质的资产也很难轮到我们,降到24%就更没法做了,可能连成本都覆盖不了,现在行业本来风险就高」。

确实,眼下整个在线借贷行业都在进入相对艰难的时期。

整个产业链上,此前监管部门大整治和清除了一批催收公司,许多平台的催收业务陷入僵局,逾期风险攀升;而外部合作的数据公司也在经历了一轮整顿后难以为继,风控难度增加;流量成本、获客成本居高不下,优质客群争夺惨烈。

还有几家能熬下去?

2、唇亡齿寒

曾经被视作「金矿」的现金贷行业的崛起养活了多少上下游的服务商、「卖水人」,现在就有多少人在焦虑和不安。

以数据行业为例,我在之前的文章(传送门:《数据行业大梦一场》)中提到过,2016年以来现金贷行业迅速爆发,成为了数据公司们的大买家;2018年「714高炮」的兴起,又引发了数据行业的狂欢,以及更加错综复杂的产业链。

公安部门对其进行打击都是沿着产业链的逻辑,数据公司成为了套路贷、暴力催收的一环。但是反过来想,也正是这些高利润、高风险的业务才对于他们的需求最为强烈——最疯狂的现金贷平台只需要电信通话记录,以保证催收。

但是如今的市场环境下,资金方和平台方利率红线的管控导致了服务客群的变化,而这也意味着整个产品逻辑、业务逻辑、风控逻辑的变化。而利率越是低,客群越是偏向头部,意味着对这些数据服务平台的依赖越弱。

如果说公安部门的打击是在短期内完成对这些平台的业务纠偏,那么在线借贷市场的萎缩和收紧才是他们更长期的焦虑——市场需求都不在了,还哪有他们的生存空间。

不只是贷款平台、数据服务商,产业链上下游的贷款超市也好、系统服务商也罢,都是如此,真实年化利率36%的用户是无法从「撸口子」的贷款超市中获得的,这就是整个行业的真相。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4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