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的焦虑症:BAT抢食、技术颠覆、金融出海……
资讯 王巧月 · 零壹财经 2018-04-14 阅读:11270
在4月13日召开的零界·新经济100人2018年CEO峰会上,凡普金科创始合伙人&CEO董祺与同盾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蒋韬、51信用卡CEO孙海涛等,就“新金融:风云变幻,如何突围?”的话题进行专场讨论。
一、BAT抢食,伪命题?
周炜:蚂蚁金融是金融行业的独角兽,BAT都积极布局金融领域,面对巨头林立的形势,各位认为创企应该如何做到差异化的竞争?
董祺认为,在金融科技领域,企业最大的挑战并不是BAT,而是监管;由于金融的风险属性,因此它也不是一个赢者通吃的领域,每个企业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
他认为:“金融行业是少数几个完全不用担心BAT巨头渗入的行业。”一方面,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一批金融科技巨头的持续崛起,也让整个行业的集中度另一方面,监管收紧,似乎金融科技领域的创业公司已经机会不多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金融科技作为整个传统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所在,不仅用户足够多、空间也足够大,用户的需求更是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一家金融科技企业完全可以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入手,为用户打造特色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同样可以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
董祺强调,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整合只是一种相对整合,比如流量整合、效率整合等;但金融行业经营的是风险,如果一家企业占领整个市场,也就意味着它要承担这个市场上所有的风险,没有企业能够承担这种风险。
他认为,金融科技接下来会发展到2.0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可以真正回到用户价值上来的。从策略上来讲,第一个阶段里,企业带着“用户思维”做生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渐渐意识到这是一门风险管理的生意,一笔交易成交后的风控管理是高成本的,于是这也教会了企业“账户思维”。

二、技术迭代:产业颠覆者
蒋韬:阿里、腾讯、京东是同盾科技的客户,在特定的技术上其实会跟同盾科技合作,这是一种竞合关系,不存在完全竞争的关系。
我最担心的是,未来有一些颠覆性的技术,像智能支付把整个信贷流程替换掉,很可能我们现在使用这些产品和技术,就会被瞬间的取代掉。所以我们对于一些创新型的技术,包括创新性的产品保持一个非常高的关注,一旦有这样的技术和产品出现我们会投入专人做一系列研究。
三、人工智能:大鱼瓜分VS小鱼蚕食
周炜:人工智能领域,是新创公司的领土,还是大公司的机会?
蒋韬:新创公司机会更大。当然,大公司会投入更多的资金招到更多好的人才、团队。但是,本质上,大公司的心态更加开放,合作方包括上市公司,但是也认可能够做出成绩的小团队。
董祺:人工智能方面可能机会属于比较大的公司,除非有新的技术类型出现。比如,人脸识别技术,这是从小公司最先出来的。但是,在已有的数据源领域,我相信大公司可以抢夺更多的数据,他们有更好的机会可以开发出更成功的人工智能。
支正春:我认为AI科技的发展,可能的巨大机会会来自于小公司,但是AI的技术设施会是来自于大公司。比如,谷歌会提供更多AI套件以及AI体系,但是这个上面更大的应用会来自于小公司。中国移动搭建了一个庞大的用户体系,一个庞大的通讯速度、网络,帮助腾讯能够在运用他的商业模式。大公司、大投入会创造一个更大的平台,但是新的机会永远还是那些小公司。我们只能相信一句话,我们的未来会比我们聪明。如果我们不相信人类就没有未来。
至于人工智能落地金融,蒋韬认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主要功能就是辅助人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具体落地场景有:客服;风险的自动化决策,例如,债务催收。
此外,三位一致认为,海外金融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技术出海与模式出海都是很好的选择。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
首页
-
评论
-
回顶部
游客
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