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一个网络:改变世界的底层物质技术结构

互联网+ 霍学文 · 零壹财经 2015-07-21 阅读:1879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结构互联网金融

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互联网成为新时代社会的底层物质技术结构,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世界即网络,网络即世界。当人类进入21 世纪时,我们突然意识到人类进入到一个新时代:信息社会、互联网、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搜索、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这些新的事物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这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变革之风,起于技术、兴于平台、成于市场。它在变革企业、助推产业、革新事业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变革、创新和聚合力量。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互联网成为新时代社会的底层物质技术结构,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

 

物质决定意识,在互联网成为世界的底层物质技术结构之后,必然产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全新思维方式,即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 超链接网络+ 分布式方法+ 协同化+ 分享性+ 平等性

 

超级链接将一个个分散的个体联结在一起,构成信息传播的复杂网络,互联网要求将一切可以连接的事物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在连接到达一定规模后就会发生质变。分布式体现着去中心化的思想,每个节点都可以发挥一定的功能,无数微小的节点最终"涌现"出宏观的、整体的行为。协同化的思想在流水线生产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互联网更是将协同化思想推到新的高度,它不但延长了产业链还加速了行业分工与整合。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载体和工具,让分享的边际成本越来越低,免费服务成为普遍的商业模式。此外,互联网具有打破垄断、边缘创新、人人平等的思想。因为互联网可以实现信息、知识、技术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借助互联网都可以掌握这些最宝贵的财富。

 

在《失控》等互联网经典著作中,反复谈论的是生物智能,尤其是社会发展的生物逻辑。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蜂群思维,单个个体的存在价值极小,然而规模扩大后它们却可以涌现出宏观尺度的行为集体智慧。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是一种非线性的突变。正如《失控》中提到的:"蜂群思维的神奇之处在于,没有一只蜜蜂在控制它,但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只从大量愚钝的成员中涌现出来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如今,互联网也正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我们需要用这种思想去理解互联网经济社会的发展,去分析互联网金融将会出现的种种现象。

 

互联网:改变世界的底层物质技术结构

 

底层物质技术结构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支撑世界运行的底层物质技术结构也存在差异,但数千年来从未有一种技术像互联网那样对世界底层物质技术结构有如此巨大的改变。互联网的产生将人类带入信息社会,信息通过网络高速流动,技术结构加入的节点越来越多,网络越来越复杂,最终涌现成为世界运行的底层物质技术结构,人类将在这种底层物质技术结构之上展开政治、经济、文化、社交活动。当前的互联网就像是水、空气这样的必需要素,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将无法不需要它。例如我们到达一个新的地方,最先做的事情是问这里的Wi-Fi(一种短距离高速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密码。我们可以一天不吃饭,但是智能手机却随时要使用:上网阅读新闻、了解动态、搜集资料、完成工作已经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特别是网络走向大众的20 年时光,我们见证了它如何快速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作为全球性信息交换系统,它连接了一切可连接的人与物,彻底改变了信息的流通、组织与使用方式。毫无疑问,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基础设施,它将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交方式,它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工具。目前看来,互联网将会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改变世界,从社会群体的组织方式、分工方式到沟通方式,再到意识形态和商业模式,每一处都将发生深远的变革。

 

改变与重塑

 

网络经济是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新经济模式,自互联网诞生起,网络经济就开始了对各行各业的改变与重塑。这种改变与重塑的力量逐渐增强,而且速度呈指数级增长。从理论上来看,网络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描述过蜂群的意志,单个蜜蜂的力量有限,但是在蜜蜂的数量不断增加,超过一定临界值之后,会突变成为具备强大力量的蜂群,蜂群中的单个个体就像网络中的节点,互联网的诞生将无数个孤立的节点连接起来,分散的节点通过协同作用产生巨大的力量。从总体上讲,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5 个方面。第一是经济元素的网络互联。生产者,消费者,政府机构,劳动、土地、资本的所有者,各种类型的经济元素都可以通过网络互相连接,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人才流的交换与互通,为经济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第二是经济社群的网络共生。各种类型的组织、社交群体都以网络为载体,与互联网共同生长发展。第三是经济行为的网络记录。大数据时代个人、组织、企业甚至国家的经济社会行为,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数据和痕迹。网络用其特殊的语言记录着发生的经济活动,并对这些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发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使信息价值进一步提升。第四是经济主体的互联网思维。即互联网以其"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改造经济主体的思维。互联网孕育着新型商业模式,互联网颠覆着传统产业,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思维。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人的行为方式被重塑,并形成路径依赖,人的思维方式进而改变。现在人们越来越习惯在手机上搜寻信息,在移动终端上处理邮件,在手机上购买商品,进行移动支付、投资理财、金融交易、咨询服务等。这样,互联网思维反过来又重塑人们的生活。第五是经济决策的数据驱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广泛应用于经济决策中,使得经济决策更加科学化、数字化、精准化。过去,人类的决策都是在可查找的有限数据或小范围数据条件下做出的。在互联网时代,数据越来越海量,可为人们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和可计算的数据,并通过更加有效的算法,助力科学决策、精准决策。而具体到对各行各业的改变与重塑,案例不胜枚举。但是从改变的逻辑上,我们发现存在一条符合互联网特性、从易到难、从边缘到中心、从个体到群体、从技术到产业的渗透演化规律。互联网最大的特征是信息的低成本、高效率传递,最直观的功能是促进了信息透明化、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而对任何行业而言,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人才流都是4 个关键因素。根据以上4 个关键因素在行业中不同的配置组合,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与塑造的逻辑顺序:技术-消费-企业-产业-经济-社会。互联网最先改变的是商贸零售行业,之后是文化、娱乐、金融等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之后将改变工业、制造业等第二产业,由互联网走向物联网,这是一条由"轻"到"重"的经济变革之路,最终互联网经济将完成对整个经济社会的重塑。

 

首先,以信息技术及其衍生商业模式为核心的行业最先受到影响。影响最先体现在胶片、唱片、报纸、邮政等与信息传播和储存介质相关的行业。最先发明数字影像技术但将其束之高阁的柯达公司申请破产一事印证了用胶片记录影像的时代结束了。由于音乐可从网上下载,唱片行业受互联网数字音乐的影响也逐渐萧条。在解决了音乐版权收费问题之后,数字音乐产业快速发展。根据英国唱片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1 年,电子唱片占整个唱片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23.5%。

 

互联网对媒体的影响更为深远。在传统媒体时代,报纸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关键渠道。然而,网络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媒体行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互联网凭借其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低成本等优势使得报刊在大众媒体的竞争上显得身单力薄。 2009 年7 月,据《大西洋月刊》报道,这一年的前7 个月,美国已有105 家报社倒闭,裁减了近万人,当年一季度报纸广告销售额下跌了30%,排名前25 的报社中,有23 家订阅量减少了7%~20%。《大英百科全书》自1771 年出版以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百科全书。然而面对网络的冲击,其发行量大幅下降。最后在2012 年3 月,它宣布停印纸质版而全面转向数字版百科全书,结束了其长达243 年的纸质出版历史,留下很多遗憾。邮政行业的改变也非常明显,单纯的信息传递如平信、挂号信、电报等几乎完全被网络通信,如电子邮件、微信所取代,留给邮政的空间只剩物流。以美国为例,2011 年美国邮政递送总量为2 030 亿件,相比2010 年减少了95 亿件,收入减少了28 亿美元。有专家预计2015 年邮递总量为1 750 亿件,比2011 年减少70 亿美元。

 

其次是信息技术对消费行业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以支付、物流、互联网平台为主要载体,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需求与之结合并衍生出众多新的行业,也真正向人们展示了互联网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力。根据电子商务中心的数据,截至2013 年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 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其中,B2B(企业对企业的交易方式)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8.2 万亿元,同比增长31.2%。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 851 亿元,同比增长42.8%。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4%,而这一数字在2012 年仅为6.3%。可以看到电子商务的市场份额不断壮大,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电子商务借助互联网技术将交易行为分成信息匹配、产品配送和资金支付这三个环节,网络销售渠道大有可为。其中最典型的企业代表就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与中国电子商务共同发展,见证了行业所有的发展过程,目前在B2B、B2C(企业对消费者的交易方式)和C2C(消费者对消费者的交易方式)上的市场份额均为第一,分别是44.5%、50.1% 和96.5%。2014 年9 月19 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以收盘价计算,其市值达2 300 亿美元,从50 万元人民币初创到市值达2 300 亿美元,阿里巴巴仅用了15 年。截至2014 年11 月7 日,阿里巴巴股价达到每股114.56 美元,市值达到2 879 亿美元,如果不是借助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与重塑的巨大力量,很难想象这样的奇迹能发生。与此同时,以去哪儿网为代表的在线旅游行业也改变了人们对旅游的认识。在网上预订机票、酒店及景点门票,提前规划旅游路线,既便捷了人们的出行,又能获取更充分的信息、更方便的工具。这些优势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使得在线旅游行业发展迅速。艾瑞咨询集团数据显示,2013 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为2 204.6 亿元,同比增长29%,近三年复合增速高达32.5% ;预计2017年在线旅游市场规模将达到4 650.1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0.5%。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线上与线下的界限逐渐模糊,融合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娱乐和餐饮行业,从线上选择、购买以及支付,再到线下进行消费的方式将会成为新常态

 

再次,更深层次的改变在于互联网对专业领域的垂直挖掘和横向渗透,最直接地体现在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上。然而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在于具备较高的专业壁垒,涉及复杂的业务流程、较长的产业链、利益相关方众多、国家产业政策等诸多问题。所以,必须在网络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相应条件的情况下,互联网才能改变与重塑金融、医疗、教育等相关专业领域。可以看到,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行业正在逐渐发展。互联网医疗,特别是移动医疗存在非常大的发展空间。ZocDoc是创立于2007 年的一家就医在线预约平台,业务范围遍布美国2 000 个城市,每个月向500 万用户提供服务。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2 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 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17.7%。预计到2017 年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 亿元,像春雨医生、好大夫这样的互联网医疗企业通过互联网的手段让患者可以远程问诊,同时,长期积累的大量数据可以用于疾病诊断。此外,还有大量的移动医疗App(第三方应用程序)智能设备用于血压、心率、血糖的实时测量等健康管理以及健身辅助。

 

在线教育是互联网对教育领域的重塑,它使得传统需要面对面交流的教育可以远程进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更重要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线教育可以结合移动终端实现碎片化学习,同时随着远程影像系统的发展,远程教育的互动效果得到提升,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效果差距会越来越小。另外,在线教育存在巨大的需求,它可以使得教育资源更具共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艾瑞咨询预测,2015 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1 600 亿元,竞争焦点将集中在高等教育、职业培训和基础教育领域。在公共教育上,在线教育领域的兴起让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大大增强,借助互联网低成本的传播手段,将课堂搬到网上,同时建立互动社区,使得精英教育不再局限于服务少数人。现在只要想学习,在网易公开课上就能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公开课,清华大学的紫荆教育网站上也有免费的精品工商管理课程。

 

最后,我们可以预见到互联网即将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变与重塑。到目前为止,消费互联网已经高度发展,产业互联网正在兴起,制造业互联网化作为产业互联网的前期形态才刚刚开始。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微小、灵敏而且成本低廉的传感器像细胞一样被嵌入各种机器中,赋予机器传递与接收信息的功能,智能制造将成为可能,每一个机器都像网络之中的一个节点,通过软件代码以及云计算,可以实时感知、采集、监控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数据,促进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和企业的协同制造,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使生产方式朝着智能、网络制造、柔性制造的方向变革。

 

另外,物联网让万物互联,正不断将生产过程智能化。德国一直在推动的工业4.0 便是制造业智能化的典范。另外,在整个制造流程上都会体现互联网的影响,包括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以及销售,会采取众包的方式,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中来。3D(三维立体)打印让定制化、多样化的产品生产模式取代大规模的集中生产模式。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还体现在研发、设计和解决问题环节,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研发、设计和制造中遇到的问题发布在网上,征求全社会的高手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解决企业内人才匮乏问题,从社会公众获得满意的解决方案,实现了企业生产过程的外包化,取得了良好的协同效果。比如小米手机的生产过程,有很多创新设计来自粉丝的创意与建议。

 

 

由此可见,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变革,从渠道到商业模式,从业务操作到思维方式,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一步步深入经济活动当中。就金融行业而言,亦是如此。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不仅改变了金融的实现形式,还改变着金融的业务内容、金融的组织形态、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制度,更改变着金融的未来。未来智能设备(特别是智能手机)即为银行(移动银行)、金融服务(移动金融)和理财专家,客户在手机上即可实现综合性金融服务。未来银行将成为一个大数据集成商,未来的证券公司将成为动态大数据服务商,未来的保险公司将成为生命周期大数据开发商。2013 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各种依托互联网的新金融模式给整个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余额宝规模爆发式扩张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引爆点。P2P网络贷款、众筹以及大数据金融等概念更为金融行业各方重视。虽然从根本上,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对传统金融产生实质性的冲击,但是这种趋势已经显现。不仅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相信,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拥抱互联网金融,尝试与互联网金融融合。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这些改变也许只是一个开端,我们所看到的远不是最终的形态。

 

金融行业与网络信息技术演变

 

技术是支持金融市场繁荣发展的主要工具和动力。20 世纪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生物技术、原子能利用、航天技术等众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信息技术革命无疑是发挥效用最持久、对经济社会影响力最大的。20 世纪80 年代后,信息技术革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 世纪80 年代的PC(个人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其核心是数据处理;第二阶段是20 世纪90 年代互联网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关键是解决了信息交换问题,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第三阶段是21 世纪的云计算技术革命,它深刻改变了数据、信息存储的方式,实现了分布式计算和资源可再生整合。金融行业是信息、数据密集型产业,天然的共同属性使得金融行业与信息技术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信息技术在金融业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金融业是信息化水平最高的行业之一。金融业的发展创新及运营管理离不开技术支持。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信息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

 

一是,信息技术可完善宏观金融预警监测和调控模式,促进金融监管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各类政府系统电子化、数据化建设速度加快,经过数据大集中进行资源信息的整合,能够为金融宏观调控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分析支持。

 

二是,信息技术可加快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金融运行的硬件设施和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支付体系、法律环境、公司治理、会计准则、信用环境、反洗钱以及由金融监管、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投资者保护制度组成的金融安全网等。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这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底层技术和主要平台。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征信体系、支付结算体系等体系的应用,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三是,信息技术提升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互联网金融企业已经开始全面应用各种互联网技术开展信息搜集处理、数据分析、支付创新等多种业务。信息技术用更有效率的手段和更低成本的方式去扩大交易的可能性,用去中介化的方式摆脱中介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四是,信息技术拓宽了金融服务及产品的内涵与边界,为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移动互联网打破了物理网点的服务局限,拉近了企业与客户的距离,让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金融服务,这极大地扩展了金融服务的可能性边界,为实现普惠金融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与支持。未来金融机构的网点优势将让位于信息技术服务优势。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层出不穷,移动快捷支付,余额宝类大众理财,以O2O为基础的网贷和众筹,基于大数据的蚂蚁金服等,都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互联网金融创新。

 

五是,信息技术也可能为金融业带来新的风险隐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IT 系统的安全稳定、个人客户的隐私保护、黑客攻击等都是信息技术对金融业带来的挑战。并且信息技术使得金融的风险传染性更强,新的系统性风险由此产生。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创新的主要动力和重要保障,同时金融市场在实际运行中不断产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更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创新驱动。

 

从技术演变的角度来看,早期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快速、低成本地传递信息。利用计算机和电信技术,纳斯达克采用电子自动报价系统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交易所之一。它已经超过拥有逾200 年历史的老牌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并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来促进金融市场创新。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在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应用,它们重塑了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竞争的规则,更深层次地触及金融的核心地带,由边缘创新不断向核心地带延伸发展,从而引发金融业不断地受到外部冲击并加速内在变革,使得技术承载的信息和数据成为新金融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技术、产品(App应用)以及与用户沟通创新的基础。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开创了互联网金融新模式,移动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金融风险定价与资产配置的方式。

 

万物互联时代

 

信息技术对金融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是互联网技术下的基础内容,是金融活动记录、存储和计算的基础元素。作为金融元素的信息与互联技术的信息在底层是高度融合的。互联网与金融在信息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互联网的信息是从技术角度区分,金融的信息是从内容角度区分。信息是物质或事物的特征标识、属性和度量,是物质运行状态和存在方式的表现形式。之前,信息可以数据化(或数字化),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部分信息都可以数据化从而可计算。二是,金融与互联网技术高度融合。金融企业高度互联网化、电子化、网络化,在美国银行业,e-Banking 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银行发展趋势。在2000 年左右,美国银行业基本完成了互联网化改造,使美国金融服务更加完备,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极大地推进了电子银行业务。互联网已经内化为金融技术的本质属性。在高频交易中,已很难区分哪些是金融,哪些是技术,因为它们已合成为金融技术,技术已成为计算金融衍生品的内在工具,成为类似余额宝这样实时计算收益和风险控制的产品。三是,金融产品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为大众服务,成为大众理财的平台,从此"高大上"的金融进入大众理财时代,进入普惠金融时代,使金融回归到金融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四是,金融真正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又受益于科技发展的良性互助格局。P2P、众筹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而信息技术创新又促进金融更进一步创新以服务于大众和中小企业,形成现代社会金融发展与科技

 

进步双轮驱动的创新格局。五是,金融制度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变化和进化,制度代表的是金融运行的规则,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结合使得传统金融制度不再适应。互联网催生新的金融形态和金融生态,必然有新的、更具创新性和包容性的金融制度与之相协调产生。

 

《失控》中描述了未来的网络经济,有些预言如今已经成为现实,有些已经出现萌芽。网络经济的要素有:分布式核心技术、适应性技术、灵活制造、批量化定制、工业生态学、收益递增、数字货币、隐性经济、共同进化的消费者等。网络经济中最关键的行为是把所有的事物连接到一起,即万物互联。万物互联指的是利用大规模、低成本传感器连接一切可以连接的事物,最终将整个世界连接到一起。凯文·凯利认为:"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大是小,都会在多个层面上被接入庞大的网络中。缺少了这些巨大的网络,就没有生命、没有智能也没有进化;而有了这些网络,这些东西就都会存在,而且还会出现更多新的东西。"3 到未来某阶段,金融数据和信息可能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云端真正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经济行为将全面数字化,信用风险定价的成本将更低、更精准,金融模式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本文选摘自《新金融  新生态》,系互联网金融学者霍学文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PayPal今日正式上市 估值超eBay达500亿美元

下一篇>关键不是央行说了什么,而是央行没说什么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7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