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 2.0之下的思考:互联网,你做了什么

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郭大刚 日期:2014年12月09日    【字体:

  一直以来,迷惑于互联网的妖娆,加上金融的基色,似乎原来人类一直迷茫的问题会得到解决。这如同永动机一般的令人着迷。其中一个令人着迷的观点就是-互联网天然就是脱媒的,这会完全颠覆现有传统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但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一直不停地追问自己。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IT技术在中国开始普及。那时候计算机在高校里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学习用的环境还都VAX。通讯在中国也开始成为老百姓的日常沟通工具。从最早的固定电话,到BP机,在到移动电话。电报开始从人们日常的视野中消失,手写的信笺也成为一种情调了。数据网络和语音网络逐渐融合。互联网不再只是Email和336的拨号modem,有了http下的web。之后,IP和ATM之争最后统一了底层的协议,都归于分组包交换的TCP/IP。物理网络在泡沫中也得以飞速的发展,光传输网络甚至差一点就光交换网络了(纯光交换,而不是光电光的那种)。在2000年.com泡沫之后,中国通讯行业的垄断地位通过各种调整,经历了十年,终于打破。曾经一度技术能力远远超出通讯的需求,专家们都在寻找和预测所谓的killer application。
 
  那么,究竟在互联网/IT构建起来的这个庞大的CyberSpace互联空间和我们习以为常的实体世界的差异究竟在哪里呢?互联网究竟做了什么呢?为什么不是颠覆?为什么不是革命呢?
 
P2P 2.0之下的思考:互联网,你做了什么
 
  首先,是维度的概念。实体空间的维度是Cyberspace里互联空间维度的降维。实体、服务的生产、储存、运输等形成的成本的曲线,就如同那条绿色的曲线,遵循传统会计准则的绝对的有限的度量法则。而CyberSpace互联空间中,数据的存储、处理、传递形成成本,那条蓝色的成本曲线遵循相对无限的摩尔定律,而且是复利下行的。所以,互联空间里零成本的方式更容易对要素资源的调节更加高效。这就是为何实体空间的维度是Cyberspace里互联空间维度的降维的原因。
 
P2P 2.0之下的思考:互联网,你做了什么
 
  经济和金融作为一门社会知识体系,经常的方法就是从具象到抽象。这次我们面对的是全人类的需求-虽然全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尽的。受限于人生命的时间阶段和有限的空间到达,人类的总体需求在固定的时间里,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可以设想全人类的需求是一个等长宽高的正方体。就像左侧绿色的那个盒子,它盛放了全人类的一定时间和空间中的所有的需求。这个盒子底面的一条边代表时间,另一条边代表空间,高就是实现这些需求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因为互联网的时间成本无关特性,现代存储技术已经允许人类跨越相当长的时间段来传递信息,而传递信息的成本曲线服从摩尔定律。对于空间也是如此,跨越空间通过互联网跨域空间传递信息的成本曲线也是服从摩尔定律的。也就是说,人类的需求和供给通过互联网和IT得意低成本的无限延伸了。
 
  对于人类的原有的边界清晰的固定需求,在时间和空间高度延展之后,成本高速摊薄了,直到趋于0为止。
 
  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一定是利基市场,需要依赖规模,为什么它具有媒体属性。一切都是因为成本。
 
  这时的我想起了那本《零边际成本社会》。
 
  好了。我们了解了需求的变化之后,让我们来看看供给吧。
 
P2P 2.0之下的思考:互联网,你做了什么
 
  我不是一位简单的因果论者,因为互为因果的闭环之下,没有所谓的因果,只有持续有效的激励驱动机制和各个不同阶段时点空间剖面上的现象和状态,这也许就是实证研究有意思的一面吧!
 
  在短缺年代,所有的供给看上去是服从偏态的泊松分布的,看上去就如同代表皇权和封建时代的那根金黄色的曲线,首先他不代表大众,它代表的只能满足少部分强权需求的供给能力。
 
  在工业年代,伴随着技术进步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满足全社会各种需求了,但是出于边际效应和边际成本在有限现实时间空间资源下无杠杆的平衡,出现了如同红色曲线那样的供给能力,它的定价机制高度依赖于正态分布需求而提供供给能力。所以,工业品的物料高度标准化,只有标准化可以在最优成本下最大规模地满足需求,这就是为何工业品高度标准化的原因。已经有无数多经济和金融规律反复阐述了很多年。
 
  在信息时代,面对虚拟世界,他通过高效信息对生产要素流动的价值驱动机制,导致了信息要素和实体生产要素两者中,信息要素更容易实现低成本加杠杆,所以信息时代里面非常容易通过信息来影响实体世界的要素效率,从而可以高效聚集满足社会需求。因为是加杠杆的,所以她面对的形成泡沫的风险就更高了。所以,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特定的供给过剩和普遍的需求无法满足和资源无法获得成为了新的常态。由于更容易依赖规模优势而形成比较优势,所以互联网总是具备媒体属性,而对于C端更敏感有效。
 
  但是,人类真实的需求是怎样的呢?
 
  首先,人类绝对是个体差异的。最少,我们天生就可以区别为男女。正是由于这种个体差异,所以人类的需求更多的是如同那条蓝色曲线一般低平的。
 
  而正是由于互联网的成本曲线和对于实体的降维作用,互联网对于实体世界的激励机制就形成了。这一切源于无限的个体差异的人性的需求和有限的实体时空资源之间的矛盾。
 
P2P 2.0之下的思考:互联网,你做了什么
 
  而互联网技术通过把有限实体时空资源的边界和效率有效延伸而似的人性得以绽放。
 
  比如说,当我们面对墙上被玻璃罩起来的那幅《清明上河图》的时候,很多信息都无法获得了。比如说,鼻子嗅起来的笔墨的气味、手指感觉到的纸卷触碰的质感,当然,还有温度、湿度等等。在没有充分技术手段的环境中,很多信息都散失了。
 
  而现在的技术手段,使人性在时间和空间里得以无限延伸。
 
  马斯洛就是这个的驱动机理。
 
P2P 2.0之下的思考:互联网,你做了什么
 
  好了。现在我们基本建立了一个互联网零边际成本的概念,也建立了需求和供给驱动激励机制闭环的概念。
 
  那么,我们就知道在现实世界中为何遵循二八原则,因为正态分布曲线单侧的需求覆盖和其余一侧的覆盖就是16:84 。两成的客户产生八成的营业额。这些都是工业和信息时代的标志。在原有的价值衡量体系下,这一切都是由于有限时空实体边界和无限需求的矛盾造成的。
 
  在那个环境下。资产负债表左侧,我们不再按照传统流动性从上而下的顺序布置资产类型,而是按照ROI来布置资产类型。之后我们发现,由于ROI的降低,服从二八原则,那些信息搜集成本高、收益率低、服务个性化要求高、高度个性化、无法规模化的产品就沉淀在了资产负债表的左下方。由于传统服务实体化的原因,无法降TCO,那么这部分需求的不到满足,缺乏资源获得性,就成为了理性的选择。比如说,无论古今中外,小额快速灵活融资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缺乏资源的获得性,体现出来就是小额高利贷款持续存在的原因。
 
  在现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环境下,要素市场中要素资源的效率得到信息技术的高度保障。那么,原来资产负债表左下角那片黑色的海洋就被有效激活了。当然,它不再是黑色,而是蓝色。当然,它也是需求个性化高度离散的符合人类本性需求的长尾市场了。
 
  所以,高度互联网化的P2P激活了资产负债表中的长尾市场需求。这就是P2P产生的社会历史必然性。
 
P2P 2.0之下的思考:互联网,你做了什么
 
  让咱们再看看资产负债表的右端吧。我们不是按照传统的收益分类来分为债权和股权,而是按照营销渠道运营方式来划分-对公和零售业务。对公业务就是传统的二八原则中的二,所以它对于互联网来讲,缺乏敏感性有效性。而零售业务就是传统的二八原则中的八,在没有互联网的场景下,他就是成本归集点。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成本曲线的特征,那么当分子固定的情况下,分母的趋零就是的零售市场的ROI得以有效提升。所以,互联网对于零售市场的改善,就成为了一种实证现象。那么,互联网在这一端体现出来的成本趋零过程中需要基于规模,还需要产生高频率和高粘性,之后才是逐步提升ARPU差值的过程。低门槛,所以要求消费化;高频,所以需要移动化、碎片化;高黏度,所以需要场景化、社区化、娱乐化;相对逐步提高的ARPU值差,就是我们套利的空间。
 
  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小米。
 
P2P 2.0之下的思考:互联网,你做了什么
 
  伴随着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形成的平台生态闭环而言,对于供需两端,平台的中介化特征就显著了。
 
  生态环境,其实本身还是大平台、强中介,并没有体现所谓互联网精神中脱媒的特征和终极目标。再就是有关信息不对称,平台化其实是信息过载,是另一种信息不对称,而且是强化过程。如果认同所谓互联网精神,那就举手反对平台化倾向吧;如果支持强化平台化,那么就抛弃所谓的互联网精神吧。
 
  对于长尾市场中的某个用户特征高度一致敏感的需求和供给,就可以据此构造出一个有效的双边市场套利模式了。
 
  这也就是所谓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了。
 
P2P 2.0之下的思考:互联网,你做了什么
 
  其实,对于互联网而言,静态的时点的资产负债表无法有效及时反映出企业实体的健康状况和运营状况了。所以,从资产定价角度出发,平台是有存在价值的。
 
P2P 2.0之下的思考:互联网,你做了什么
 
  最后,讲讲几个观点。
 
  首先是关于创新。美国是系统性创新,而我们更要强调学习型社会。经历了两百七十多年持续建设的美国,拥有史无前例的社会物质财富规模,社会要持续发展,就需要保持一个温和的通胀率,但是美国的发展空间在哪里呢?所以,美国需要去冒险去创新已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冒险和创新首先意味着确定支付的成本和不确定性,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获得预期的收益。自底向上建立起来的有效的市场机制,实现了对风险的全球化分散。
 
  中国这几百年来经历了什么呢?不断地外患内乱,基础设施和社会积累薄弱。也就是说,我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很清楚我们未来需要改善我们的生活,释放我们人性的需求。我们的目标也很清楚。最少,我们要追上之后才有资额超越之后领先于我们的同类。
 
  所以,中国的投资拉动是社会历史必然性的。而不仅仅是政府的投资拉动。为了能够完成这个历程,我们也需要调结构和调节奏,保持能够持续增长下去。
 
  改革刚刚开始,红利源源不断。
 
  至于债权,在前面建立的框架体系里,大家可以看到,PTP其实就是一个套利工具。而银行系统具有系统重要性,所以当把20%的客户做好之后,就不得不对于那些有毒资产进行操作了。当中国的社会改革中城镇化和土地改革还没有释放出巨大的社会金融服务需求。产业结构改革也还需一段推杠杆的过程来释放相对增长空间。
 
  系统重要性的货币市场中,银行一家独大,政策保障之下获得了无风险利率和平均收益率的套利。所以,银行就成为了全社会的利润归集点。
 
  由于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所以债权刚兑的打破还需要相当长的周期,主要受限于两项改革释放的金融服务需求。
 
  在没有绝对增量空间的情况下,伴随着权益资产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对于权益就无法保障二八原则的比例,必然下移,以通过比较优势获得超额收益率,但同时必然累积相当的风险。由于大而不能倒,就只能把风险释放到高度市场化的民间投融资市场了。这就是中国PTP发展的社会历史必然性。
 
  中国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带来的经济结构的潜在风险,是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超高复利的累积的,如果短期释放,必然带来冲击,那么,合乎逻辑的选择就是渐进的层次的改革开放过程了。
 
  由于资金流动性充斥,那么,放开一个市场,资源资本即涌入,然后就过热,出现泡沫。所以,泡沫也会成为中国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的特征。
 
P2P 2.0之下的思考:互联网,你做了什么
 
  让我们总结一下吧。互联网没有改变任何一支的经济金融规律,但改变了这些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敏感区间。
 
  还是让我们心存敬畏吧,而不是惦记着所谓互联网精神的颠覆。
 
  最后,让我们用狄更斯的名言来小结吧。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 for good or for evil, 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都在奔向与其相反的地方; 简而言之,那时和现在是如此的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It is a far, far better thing that I do than I have ever done; it is a far, far better rest that I go to than I have ever known.
 
  这是我一生中最乐意做的事, 这里是我最好的安息之所 。

标签: 网贷
 
0
零壹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