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柏亮:零售金融三个特征 开放、智能、下沉

观点 柏亮,周昱 零壹财经 2019-08-22 阅读:16405

关键词:零售金融柏亮智能特征

8月22日,2019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暨2019零壹财经新金融夏季峰会在贵阳举办。
8月22日,2019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暨2019零壹财经新金融夏季峰会在贵阳举办。会上,零壹财经创始人柏亮发布了《智能、开放、下沉-中国零售金融趋势2019》(下文简称“零售金融报告”)和《2009-2018年金融科技专利趋势报告》(下文简称“专利报告”)。

据柏亮介绍,《零售金融报告》从零售金融的商业模式、技术形态和用户基础等方面出发,分别梳理出开放、智能和下沉三个主要特征。开放不仅适用于银行,尤其是强监管情况下的金融行业,持牌金融机构,尤其是用户比较多、业务范围比较广、商业模式比较多元的金融机构。《专利报告》则收集2009-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的数据,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在他那有登记的专利,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据零壹智库统计,截止2018年,金融科技专利一共有9358条。
   
柏亮表示,从技术形态上来讲,银行采购技术或者说自己发展的技术非常多,各种技术都在银行业找到应用的地方,或者找到新的创新点。通过数据和调研发现,人工智能是里面的王者,被采用得最多、被研究得最多、投入精力和金钱最多的技术,所以智能化的金融是现在和未来在零售金融里面应用最广、被寄予希望最大的。零售金融、开放金融,最重要讲的都是为用户服务。零售金融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下沉得很厉害。一是从一线城市向二线、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甚至小镇下沉,二是年龄的下沉,90后是消费金融主力,零售金融的发展,大家都在关注甚至争夺90后。

最后,柏亮提到,零壹财经推出零壹智库Pro,该平台拥有大量的专业数据报告、行业研究报告、技术分析报告,是一个非常方便的、能够面向所有人使用的平台。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杨再平老师、郭田勇老师、曾刚老师和胡甲庆老师,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对零壹财经的支持,同时非常感谢各个合作方、各位嘉宾,因为很多嘉宾不远千里来到贵阳。除了刚才我的同事说选贵阳的三大理由,我觉得还有第四大理由:哪儿凉快到哪儿呆着去,所以我们来到了这个凉快的地方。零售金融的发展非常受大家关注,是一个非常火热的话题。
   
零壹财经2013年创立以来,主要关注金融发展的前沿,尤其是金融跟科技相结合的创新。所以,我们相信这部分是最近几年是未来很长时间里面,无论是金融业、科技业发展非常关注部分。零壹财经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服务机构,我们主要基于数据、基于研究体系为金融行业、科技行业提供数据服务、研究咨询服务和培训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把我们的研究分享给大家:一是能通过大家的反馈,改进我们的研究;二是通过我们的研究,给大家的聚会有一个话题,能够基于这些话题深入讨论下去。
   
所以,今天我给大家讲这两个简单的东西,原则上来说不算报告的发布,是给今天的讨论话题列一个靶子,也是做一个引子。
   
零售金融的发展,从多面呈现出非常多的特点,我挑出三个重点的特点,肯定不能代表当前零售金融发展的全貌,甚至不能概括全貌里面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它是现在非常突出的几个特点,我们沿着这个线去看看现在发生了什么事情,接下来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讨论,或者从哪些角度去着力发展。
   
我选择了“开放、智能、下沉”。
           
开放是商业模式承载的,从去年开始,开放银行的概念在中国快速传播开,从5、6年前,这个概念在欧洲开始推广,中国这个概念推广得虽然比较晚,但2013年左右已有银行尝试相关的办法或者商业模式。到现在这个状态,主要的银行和科技机构都在尝试着推进开放银行的发展,同时也都在寻求制定开放银行相关的标准。
   
开放这个话题、这种商业模式不仅仅适用于银行,尤其是强监管情况下的金融行业,持牌金融机构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尤其是用户比较多、业务范围比较广、商业模式比较多元的金融机构,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我把开放银行的概念扩大为开放金融。
   
从技术形态上来讲,银行采购技术或者说自己发展的技术非常多,各种技术都在银行业找到应用的地方,或者找到新的创新点。但是,我们通过一些数据和调研发现,人工智能是里面的王者,被采用得最多、被研究得最多、投入精力和金钱最多的技术,所以智能化的金融是现在和未来在零售金融里面应用最广、被寄予希望最大的。
   
零售金融、开放金融,最重要讲的都是为用户服务。用户到底在哪儿?现在来看,这是零售金融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下沉得很厉害。一是从一线城市向二线、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甚至小镇下沉,前段时间我们写过一篇文章,说现在的消费金融主流用户是小镇青年。二是年龄的下沉,90后是消费金融主力,零售金融的发展,大家都在关注甚至争夺90后。
   
从这些角度来看,我们把这三个特征作为目前零售金融发展的几个重要的方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个方面梳理的特点。
           
前段时间我们专门做过研究,跟一个银行合作研究了一个报告,叫打造金融连接器。开放银行不仅仅是银行的事,能够跟金融和生态之间建立起连接器关系的,都具备这样的一些资质,事实上也不仅仅是银行在搞开放银行,正是因为大量的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和一些场景公司的推动,使得开放银行能够进入到比较快的发展阶段。
   
我们把开放银行的理念扩大到开放金融,简单来看金融机构通过技术手段,现在比较流行的是API的开放,这是相对简单的方式,与第三方机构(包括技术类、场景类、提供工具服务等等)平台合作,不仅仅是建立一个技术平台就可以,还涉及到银行的客群、渠道、产品、运营、风控等等一系列的改变。
   
简单回顾一下,英国是开放银行发展比较早、制定标准比较早的,逐渐从英国向欧盟推开,然后其它的美国、亚洲地区快速发展起来,这是几个标志性事件,简单过一下。
   
中国最早提出这种想法或者有一些基本形态的是中国银行2013年推出来的“银行开放平台”,他们当时的开放跟现在讲的开放银行的理念和实践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在那个时候它就开始做。中间这几年有一些银行做过尝试,但是一直到2018年,主流银行才纷纷出来宣布搞开放银行,而且开放了多少API,开放API最多的有200多个API接口,所以有的人把2018年称为“开放银行元年”,这种概念有点泛滥,每年都是元年,只是概念不一样,关键是看大家怎么做,在哪些层面上开放。
   
开放银行的基础结构,一是银行扩大到金融机构,把存贷汇和资源管理核心的能力、服务产品化、组件化,通过金融科技实现与开放平台的对接。二是要有一个开放平台的建设,尤其是亿联银行,怎么样打造开放平台连接器。三是通过开放平台把金融机构和商业生态之间很好地结合起来,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享受“没有感觉”的金融服务。
   
现阶段,金融连接器是现代开放银行,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银行都在做的,首先是连接起来,这是互联网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现在做的最重要的是连接,在连接的基础上寻找最好的商业模式。
   
连接有几个阶段:一是最早的项目合作连接,还谈不上开放银行。二是机构的合作连接,银行可以给机构做一些服务。现在更多是第二到第三个阶段,从机构服务一到对的连接到开放银行多对多的连接,尤其是线上的互联网银行和大的科技公司,实现多对多的连接。在此基础上,往下进入到生态发展阶段,不光是线性发展,而且是相互成为一个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
   
在连接上,我们发现主要有三类连接方式。一是场景连接。这是过去做得对最多的,把客户连接起来,把场景放到各个服务上去,你有零售我在零售上连接一个接口,背后可以使用我的服务。二是算法的连接、工具的连接。很多机构没有场景和用户,但是通过他的技术和大量的数据,做出来对用户从识别到风控、到催收都有非常好的工具,他跟银行建立起连接,然后从银行的业务里面,有的是收固定的费用,有的收提成,有的分利润。最底层的是数据连接,这是现在国外、欧洲、美国开始建立一些数据连接的标准,但是中国现在基本上是静止的,各种数据上的管理办法,就是银行跟外部机构的底层技术连接,相对来说比较少,把数据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变成了产品和服务或者其它的方式,各自把握自己的数据,在业务上进行合作。
   
简单展望一下开放银行和开放金融接下来的发展,我们要克服很多困难,困难涉及到很多,尤其是持牌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人才结构、业务结构等等,各方面都要面临一些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对我们来说可能是改革起来比业务本身的改革更加艰难的事情。另一方面,双向开放。尤其是现阶段,银行业务开放到各个地方去跟场景、工具联系,但还有另一块,银行把自己的客户开放给社会机构,让你的用户在你这享受到金融服务以及非金融服务。
   
银行业的APP,虽然有的银行APP很大,但是要跟京东支付宝甚至饿了么相比活跃度差得很远。这种开放是双向的,银行也有多类产品,有的银行做了之后,活跃度增加。我上次见了一个做新能源的机构,他们给一个银行APP提供服务,因为新能源受关注度和活跃度比较高,所以会带动他的APP活跃度,使这个银行花很大的精力去做这个事情,未来让他的APP能够活跃起来。
   
现阶段,在开放中场景的选择和需求的相应是当前的焦点,这是站在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视角,怎么样能够快速地占领比较好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上快速响应用户服务,把服务建立起来,把地域建立起来,这是当前竞争的焦点。
   
大家都在搭建连接器,我们相信接下来连接器会爆发、会多元。比如,我们梳理了5000多家金融科技公司的数据,发现这5000多家科技公司里面,大部分都想做类似的事情,有的提供风控、有的提供营销,他们都想把自己变成金融连接器。我们开放的商业模式的深入或者监管完善,未来场景会更加多元和紧密,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场景跟不同的机构形成连接。
   
因为这种双向的开放,未来会打造新的金融体系,是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虽然背后是不同的机构提供,但它在高度地融合,所以从用户的角度你感觉不到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的区别。以前的感觉很明显,办银行业务去银行,现在依然很明显,很多事情必须上银行APP才能做,未来这些东西都会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生态。
   
最后,简单用凯文·凯利的一句话总结开放银行和开放金融的发展:当消费者有两种选择(开放和非开放),他们会一边倒地选择开放平台,因为开放平台有更大的向上发展空间,他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开放平台,因为开放平台有更多的资源,相互连接,节点也会更多。所以,我们相信开放金融的发展,会是接下来零售金融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现在看到各种各样的开放金融,主要在零售领域,对公领域也有,但零售领域是大家目前抢占的主要领域。
   
我们叫装备竞赛,去年发布《中国金融业装备竞赛报告》。据零壹智库统计,主要银行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一般都在营收的2-3个点之间,乍一看,钱很多。我们做了一个估算,当前整个银行业在金融科技的投入大概在1000亿,到2025年,会超过4000亿、接近5000亿,有20%、25%的复合增长率。但是,其实它并不多。如果跟国外的金融机构比,像美国和欧洲的机构,2015-2018年,摩根大通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300亿美金,2000多亿人民币,比中国整个银行业一年投入的还多。仅2018年,他就投入超过100亿美金,所以占营收比例超过10%,占净利润比例的1/3。所以,他们的投入要比我们想象得大得多。
   
下面还有两个数据,美国排名前十的银行和欧洲排名前十三的银行,他们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投入金融科技行业,过去6年半时间里(2012-2018年6月),美国前十的银行一共投了59家科技公司,投了101笔,累计交易金额41亿美金。欧洲13家银行投入33家金融科技公司,累计交易金额26亿美金。中国也开始投入金融科技公司,但是频次和比例要比他们低。 在这些投入里面,零售金融是主战场。
     
在欧洲和美国投的金融科技公司的业务分类,大部分都是零售金融。比如,支付、个人消费、现金贷款、个人金融账户管理、个人财富管理,等等,这些东西是他们投入频率最高的。而在这些投入里面,人工智能又是最多的,我们刚才统计的5000多家技术服务公司里面,智能风控、智能营销、智能运营、智能办公占90%以上。所以,大部分都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去做跟金融相关的服务。
   
进一步细化,我们做了一个全球金融科技专利数据的梳理,做了一个研究。发现到2018年底,全球跟金融科技、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四大类科技里面,人工智能最多,我们检索了96.53万条数据,其中人工智能专利占65.26万条,占比达67.61。其次是云计算和大数据,近两年才爆发。从这些专利来看,人工智能占绝大多数。
   
与金融相关的技术专利中,人工智能最多,占30%,然后是区块链和大数据。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是当前金融科技投入的一个主流方向。这里面,可以应用的场景非常多,我不一一念。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我们都要用到人工智能的技术以及衍生出来的相应模式。
   
再反过头来看,绝大部分投入到零售金融上。比如,银行业的金融科技专利技术分布,最多的是贷款业务,这里面的贷款业务主要是指个人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居多,然后是信用卡业务、存款业务、信用评估、征信、外汇、抵押贷款,这是按面积算的,绝大部分的比例都跟零售相关。从这两个交叉点来看,零售金融的发展,从技术形态上看主要向人工智能、智慧金融发展。
   
中国做零售金融最大的两家银行都有相关的描述,说得最绝对的是平安银行。谢总说2019年,我给零售布置的任务就是全部AI化,全面人工智能,把自己变成一个AI  Bank。到明年,要利用科技再造平安银行新的商业模式,所以大家明年再看平安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招商银行说是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开放性的银行3.0时代正在到来,它将彻底改变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营销模式、风控模式、运营模式,拓展银行服务的边界,最终改变银行的增长曲线。在这些银行的掌门人看来,未来是AI的银行,用他们的话,人工智能在银行业的应用或者零售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个小结。
           
通过几个简单的数据来看趋势。
   
征信,最权威或者中国最主要的征信数据都在央行征信中心,2016年6月底,它公布的数据是覆盖人群8.8亿,有征信信贷记录的人群3.8亿。到2019年4月,他们发布一个新闻稿,说覆盖人群9.9亿,有信贷记录的人5.3亿。不到3年时间里,有贷款记录的人增加了1.5亿,平均每年增加5000万。但是这5000万肯定还有很多获得贷款的人不在这1.5亿之内,所以这个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
   
最近我们做了消费金融十周年的系列报告,其中对20多家消费金融公司的数据和产品信息做了综合梳理,发现整体用户的基本特点如下。性别:男。年龄:20-40岁,主要是80后、90后,其中90后是增长最快的。年龄白领、新生家庭、蓝领工作人员构成了消费的主要结构。    
   
几家规模比较大、成长比较快金融公司的情况:

马上消费金融:他们系统里有30没有信用记录,有60%没有信用卡。所以是现在的银行没有服务过的人群,或者是现在持牌金融机构没有服务过的人群,他们拓展进来就进入贷款人群。
捷信消费:93%的用户年收入低于10万元,40%的用户年龄集中在20-30岁之间。
苏宁消费金融:90后人群占41%。
海尔消费金融:他们的报告里说90后用户占比超过50%。
从年龄、收入、职业来讲,现在的零售金融服务覆盖的人群、可以拓展的人群、正在做的人群,跟前几年相比是大大地扩展。
   
还有一个不让人高兴的数据,杭州互联网金融审判大数据报告,95%以上的互联网金融案件借款人主体是个人,其中80后、90后成为互联网借款的主力军,90%以上都是短期贷。这些数据都可以看现在零售金融用户的范围已经大大地扩展,也在下沉。所以,二三线、三四线,一直到小镇,包括农村,都已经成零售金融发展在快速覆盖的一个领域。
   
把这三个简单总结一下,开放生态+智能技术+用户下沉,包括用户范围的快速扩大,使零售金融发展进入到一个复杂、多元、快速变化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国际上倡导的数字普惠金融时代。这样一个复杂的时代,不仅仅是金融机构,还有大量的技术公司和非金融机构形成这样一个生态,这个数字生态构建了中国金融业的毛细血管。
         
刚才,提到技术对零售金融的发展,不说是决定性的,但也接近于决定性的作用。刚才提到关于专利技术,我们对专业技术做了深入、全面的梳理,简单地分享一下专利技术的报告。
   
2009-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的数据,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在他那有登记的专利,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截止2018年,金融科技专利(直接跟金融相关的科技专利)一共有9358条,主要从2015年以后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其中50%的专利都在2017、2018年发生。2018年每个月的数据,我们都做了梳理,回头我们会以其它报告的形式发布给大家。这些专利数据里面,人工智能最多,其次是区块链。区块链在整个技术领域的占比很低,但块链几乎是天然跟金融相关的技术,所以它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占比就比较高。整体比较均衡,最小的大数据专利也占了18%。
   
行业分布情况,银行、证券、保险、财富管理等几个主要的金融行业,证券行业是最多的,达到26%,其次是银行、保险和其它行业,绝大部分都是2015-2018年申请的。
   
银行业的已经分享过了。
           
保险行业,出现得最多的是保险索赔,而不是保险申请。保险行业在这上面投的主要是后端问题,前端(保险申请)这块相对比较少。资源管理领域的股票投资,主要分布在量化等等系列的股票投资和投资组合。
 
从国别上来看,全球有25个国家申请了金融科技专利,其中86%都在中国和美国。美国专利过去10年一直稳定增长甚至遥遥领先,但是2015年之后,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大幅增长,所以2018年底,过去10年的数据里面,中国占了46%,超过了美国。当然专利还有质量的分别,我们从数量的角度,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质量还没有进行评估和评价,所以不做结论。
   
在这四大类金融科技技术里面,又有所不同。比如大数据金融里,中国大大领先于美国,中国有1433条,美国只有187条,但是云计算里面美国大大超过中国,区块链领域中国遥遥领先,但人工智能领域我们有很大幅度的差距。在技术上,跟美国相比还是落后的。
   
传统的持牌金融机构申请情况,银行、保险、证券、资管、互联网金融都在申请金融专利,申请最多的是保险,然后是银行、证券,是按机构去算的。所以,传统金融机构里面,跟证券相关的专利技术最多,但证券公司申请的最少,大量的都不是证券公司在干,而是非证券公司在干证券行业相关的技术活儿。
   
在全球前100家的金融科技的专利申请人里面,其中41%来自于中国,39%来自于美国,8%来自于日本,也就是说88%都被这三个国家申请了。
   
排名前100的专利名单里面,平安集团是最多的,前10位平安有三家公司,排名第一的是平安科技,排名第三的是阿里巴巴,排名第六的是平安壹账通、排名第九的是平安医疗。还有一个浪潮集团,他申请得也比较多。所以,中国各种类型的机构,无论是阿里巴巴这样的技术公司,还是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还是其它类型的公司,他们都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金钱和技术实力去做金融科技。
   
这个报告的内容非常丰富,大量的数字,有5万多字,我简单地把里面宏观性的数据细分了一下,做了5个细分报告,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案例分析,做了10几个案例,把典型的科技公司从商业和市场的角度做了更细致的分析,这个报告在平台上可以看到。
   
简单介绍一下零壹财经推出的新平台,叫零壹智库Pro,是专业知识平台,做了大量的专业数据报告、行业研究报告、技术分析报告,做成了一个非常方便的、能够面向所有人使用的平台。在现在的零壹财经网络上看是非常广泛的东西,但是我们做了一个专业的零壹智库Pro,会员制,付费非常低。过去这些年的积累,出了40多本专业书籍、200多份专业报告、500多份数据报告,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深入交流的专业会议,有大量的交流人群。我们把专业的知识学习和社员连接起来,做智库。
   
会员非常丰富,我不一一念了。今天,我们为这个会场专门准备了福利,499元的会员现在只要199元。

我的时间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到来,也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得到的指教。无论是这些研究报告还是零壹智库Pro平台,都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
加关注 消息
文章:64 粉丝:2 总阅读数:1338.4k
加关注 消息
文章:197 粉丝:21 总阅读数:4660.5k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欧阳日辉谈新政:对平台类机构提出四个要求,对P2P机构具有三大意义

下一篇>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金融机构做好零售金融业务需双线推进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