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贷

解析陆金所:7年发展历经4大阶段

网贷 沈拙言 零壹财经 2019-07-15

关键词:发展陆金所

由网贷平台到综合财富管理平台的大跨步。
2012年3月,陆金所上线运营。

彼时互联网金融还不是一个特别火爆的词汇,少数平台开始面对这一项“创新型业务”作出尝试。随后的三年内,市场蓬勃发展,从业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神州大地开启了热火朝天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热潮。

这场轰轰烈烈的热潮在2016年金融领域严监管时代到来后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热词是“金融科技”。

提及金融科技,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兼CEO计葵生在第四届国际保险节上讲到一个有趣的观念:“金融科技发展拥有四大阶段,即金融线上化、线上平台化、平台生态化、生态智能化。”陆金所早在2016年,便已不再与P2P划等号,业务多次转变或丰富,在其观点中金融科技的四个阶段分别都做了什么?

由网贷平台到综合财富管理平台的大跨步

据计葵生介绍,陆金所的商业模式分为4个阶段不断演化:网贷平台与线上运营阶段可称为1.0时代;随后成为跨业经营的开放平台可称为2.0时代;2015年后不再专营P2P业务转向综合财富管理平台是3.0时代;2018年后对金融科技的不断应用称为4.0时代,规划智能线上财富管理平台。

最早期,P2P是陆金所唯一的商品,P2P平台和陆金所之间直接可以划等号。但单一产品所能创造的价值有限,这并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陆金所想看到的。

2016年底,陆金所作出重大转变:P2P业务交由陆金所全资子公司陆金服专营,陆金所则成为一个金融产品的开放平台。尽管当时,陆金所P2P产品的交易量在国内排第一。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当时表示:陆金所不等于P2P,陆金所包括四类业务,即P2P、C2C(个人与个人间电子商务)、B2C(企业对个人电子商务)和B2F(机构客户和金融机构之间资产转让)。

构建多层次的产品体系来提升用户黏度是陆金所第一次转型的考量。P2P产品不再是擎天柱石,财富管理、消费金融、机构交易等功能开始崭露头角。支撑起陆金所进行重大转变的,并不单单是此前的数据积累与客群引入,还包含对科技的应用能力。

2015年其推出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投资者评估(Know Your Customer, 简称“KPC”)、产品风险评估(Know Your Product, 简称“KYP”)。据其介绍,该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等在资金端对投资者进行“精准画像”,并提供智能推荐服务,能实现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的精准匹配,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

计葵生曾表示,KYP和KYC是金融科技合规发展的重要基础,核心点是怎样让客户去购买最适合他的产品。要真正做到投资者保护,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让产品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之间做到适当匹配,而这必须以产品和投资者两端的精准风险评估为基础。

在综合财富管理平台大成阶段,陆金所提供的产品包含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私募基金以及保险产品等,不同产品的投资方向、存续期限、起投点、年化收益率以及风险等级各不相同,满足不同理财需求、不同资产配置水平的客户。

而今后及未来陆金所规划的4.0时代是成为智能线上财富管理平台。

首先来看智能理财是什么。

智能理财市场现状:逐年跃升 涨幅约每年30%

近日,艾瑞咨询联合陆金所发布《智能理财4.0:2019年全球智能理财服务分级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白皮书认为,区别于传统理财,概念兴起于2016年的智能理财拥有缓解供需失衡、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用户价值导向、客观实时理解客户四大特性,可高效率、系统化的解决不断变化的理财客群衍生需求。

网民红利、监管鼓励、技术发展、产品丰富、人力限制、个性需求、中产崛起七大驱动因素促使中国成为最具潜力的理财竞争市场。白皮书将当前机构理财服务智能程度划分为四大等级,主要体现在交互体验、智能匹配、投资者教育三个维度,即1.0理财自助答复功能、2.0机器人理财助手、3.0智能理财交互系统、4.0智能理财服务生态,其中,3.0是目前智能理财行业最高发展水准。

短暂且高速发展的智能理财服务还面临诸多不足。白皮书认为,当下智能理财服务的满意度与适配性不足,智能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智能理财服务需要五大核心要素:精准用户画像、金融专业能力、用户意图洞察、智能能力与信息服务能力。目前拥有以上能力并将之发展的机构呈鼎足态势:传统金融机构线上平台,互联网一站式综合平台、垂直化平台是智能理财服务商的三大主要潜在选手。

陆金所作为互联网一站式综合平台,且在规划中提及成为智能财富管理平台,靠什么?

逐鹿智能理财领域  科技永为第一生产力

陆金所冲击智能理财领域的武器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智能理财交互系统”,这一系统拥有三大核心能力:精准画像、选时与交互。陆金所首席运营官崔永平认为,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整体理财客群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区域结构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下对应的理财需要同样发生变化,这是时时刻刻的。

但客户本身或许并不能清晰、深刻的了解到这种变化。比如在理财过程中,客户对自身的资产结构、盈亏曲线及可承受风险能力了解并不足够到位,因为对自身的误判或对产品结构的认知不清晰影响投资体验。

在这种差异下,需要一种良好的交互实现对需求的快速响应,以应对不同风险承受水平、收益期望、财务状况的客户,这样的交互是一种专业、个性化的服务。也正因用户对自身、对行业不足够到位的了解,才需要理财机构作为拥有庞大数据量及交易信息的“指导者”来弥补这种不足。

精准画像层面,陆金所全平台底层布局了超过10万个“神经触点”,是业内首个全流程布点的平台。通过这些触点,投资者投前、投中、投后的每一个理财动作都能被系统跟踪,以便发现平台运营和客户服务中的“断点”,优化平台流程,提升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在十万触点的底层基础和原有投资者适当管理体系(KYC、KYP)基础上,开发了 KYI(know your intention)即“意图预测模型体系”,其核心功能就是“动态意图识别与预测”的能力,整体识别率超过90%。基于对用户充分了解,自然拥有选时能力,在合适的时间提供合适的服务。

光有感知当然不够,重点是依据感知到的信息与客户进行交互。这里的交互不应只是传统的菜单设计的对话模式,而是一种开放式服务。

 “整个投顾阶段我们不仅会面向客户和资产之间的匹配,也包含收益跟踪安排,包括和财务状况相匹配的资产结构,还有风险匹配的能力和情况,以及客户流动性管理角度出发需要去做的一系列产品调整、持仓调整安排的建议。”

“我们觉得这种服务某种程度上价值远远大于产品的推荐,因为每一个人的需求在当下都是有可能会发生变化的,这些变化是你无法判断的,甚至基于一种模型也不可能做到完全100%的准确,一定是需要后续和客户不断的互动、数据的积累、偏好的把握,然后才能做到更精准的匹配。”

那如何与客户互动的?

金融科技自然不可能为人工增加负担,智能机器人也是陆金所的底牌之一。目前陆金所已经开始尝试用智能理财机器人与用户进行自然语言交流与开放式对话,并为用户提供涵盖账户查询、产品咨询、市场分析、投资者教育在内的各种金融服务。

这种交互成效显著:陆金所平台的用户服务交互频率比以往提升了5倍,极大地提升了用户服务面及响应速度。同时,人工智能客服的问题解决率则提升了2倍。此外,陆金所尝试利用区块链分布式共享账本、隐私保护等特性,在用户授权前提下,将个人信息加密保存到区块链,简化用户身份认证流程。用户明确授权后的信息提供至不同机构间使用,降低机构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未来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但能解决重复收集的问题,整个流程还可向监管透明,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平台安全、透明、公开的特性。
加关注 消息
文章:270 粉丝:5 总阅读数:6187.2k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信用货币:从何而来,谁的信用

下一篇>深圳规定逾期6个月被列入严重失信人名单 4家平台已公示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