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P2P理财安全指南:问题平台分析与投资者保护

互联网+ 零壹财经 · 零壹财经 2016-03-14 阅读:6032

关键词:P2P理财安全指南投资者保护

3.15之际,零壹财经精心编撰《打造P2P理财安全指南》,以对行业和投资者做参考之用。

 

数据篇

 

 

案例篇

 

典型问题平台-融资城

 

 

出事时间:2016年1月28日

出事原因:通过关联方借款自融

 

融资城注册于2009年3月,旗下运营的投融资平台"融资城"是业内较早开展类P2P业务的平台。2015年3月起,陆续有投资人反映其项目到期无法兑付,回款期限也一再拖延。

 

融资城的项目融资包主要是由第三方在该平台上发布融资项目,平台不介入,由第三方平台聚盛资产(融资城关联公司)做类似担保设置,项目到期后回款。融资包是融资城非常重要的一项融资项目,其项目期限一般在半年,而更具吸引力的是,融资包的年化收益率一般达16%-20%。投资人普遍反映,融资城发布一些项目严重涉嫌自融,比如涉及投资人众多的龙王湖项目,其融资方却是融资城的关联企业。

 

2016年1月20日,深圳警方通报称,1月18日,深圳南山警方对融资城及相关公司涉嫌犯罪问题依法立案侦查,并对相关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强制措施,对涉案资产实施了查封、冻结、扣押。目前,警方并未披露融资城具体的涉案金额。而根据此前投资人提供的数据,未收回资金可能超过10亿元。

 

典型问题平台-e租宝

 

 

出事时间:2015年12月8日

出事原因:虚构融资租赁项目非法集资

 

"E租宝"是"钰诚系"下属的金易融(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网络平台。2014年2月,钰诚集团收购了这家公司,并对其运营的网络平台进行改造。

 

2015年底,多地公安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发现"E租宝"经营存在异常,随即展开调查。2015年12月8日,公安部指挥各地公安机关统一行动,对丁宁等"钰诚系"主要高管实施抓捕。

 

据警方调查,从2014年7月"E租宝"上线至2015年12月被查封,"钰诚系"相关犯罪嫌疑人以高额利息为诱饵,虚构融资租赁项目,持续采用借新还旧、自我担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累计交易发生额达700多亿元。"钰诚系"除了将一部分吸取的资金用于还本付息外,相当一部分被用于个人挥霍、维持公司的巨额运行成本、投资不良债权以及广告炒作。

 

警方初步查明,"E租宝"实际吸收资金500余亿元,涉及投资人约90万名。由于"钰诚系"的资金交易庞杂,财务管理混乱,其资金流向还在调查之中。

 

典型问题平台-国湘资本

 

 

出事时间:2015年8月底

出事原因:期限拆分遭经侦介入

 

2015年8月底,P2P平台国湘资本高管被经侦带走调查;9月14日,国湘资本发布公告承认存在拆标行为,并承诺有能力偿还所有未到期债务。

 

公告解释了拆标的原因:"借款企业一般为酒厂,借款用途主要是生产流动资金的供给,因此借款额会比较大,借款期限比较长;但是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大都是投资额较小、投资期限偏好越短越好,如果国湘资本网一次性发1000万元、期限在18个月的借款信息,几乎没有人会选择投标,而没有人投资就会流标。"

 

公告还详述了拆标的方法:"某酒厂借款1000万元、借款期限18个月,国湘资本网运营部即安排每天发100万元1月期限标,分10天完成,募集完成后的资金由国湘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或国湘集团支付给借款人。1月后再循环发10次借款标,每次100万元;2月后再循环……,以此类推。"

 

这样做造成的假象是:"借款企业1000万元融资完成,期限18个月……而国湘资本网要循环发180次借款信息标,每次100万元,累计发标金额就是18000万元。"

 

典型问题平台-铜都贷

 

 

出事时间:2013年11月2日

出事原因:发布假标投资房地产

 

铜都贷位于安徽省铜陵市,于2013年5月开张。在开张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铜都贷日交易量从一百万增长到上千万元,贷款存量由几百万元上涨到过亿元,一度被认为是网贷行业内增速快、实力强、潜力大的平台。

 

然而,2013年11月2日,500余万元的待还款将铜都贷压倒了,这家注册资本为1200万元的P2P平台拿不出500万元的流动资金应付投资人提款,平台资金链告急。铜都贷发布公告称"因为铜都有多笔回款逾期的情况,铜都贷法人代表正在筹措资金,所以充值和提现都暂时停止,将会于下一个工作日处理"。

 

2015年1月,铜都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开庭审理。据铜都贷法人代表陈玉根陈述,由他创办的P2P网贷平台铜都贷自2013年5月16日上线直至2013年7月,所发标的皆为真实标的。事情发生转变是在7月以后,有一位借款人在平台借了300万元,次日即跑路,深受打击的他开始思考平台运营模式问题,在他看来,钱放出去给别人,还不如自己投资来得安全,为了偿还之前投资人的本金和利息,挽回损失,决定铤而走险,开始擅自挪用平台资金用以投资地产等行业,因为他坚信房地产行业的高额利润足以兑付投资人的本息,并且还能顺便赚点钱,从此,便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典型问题平台-中宝投资

 

 

出事时间:2014年3月14日

出事原因:虚构借款项目自融

 

2014年3月14日,中宝投资发布通告称,"中宝公司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衢州市公安局立案调查,网站业务暂停运作,后续消息待发布。"落款为衢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中宝投资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14日,该平台招标总额高达48亿元,实际贷款总额为45亿元,平均每标金额为82万元,平均利率为19.7%。

 

经公安机关侦查发现,平台负责人周某利用掌握的40多个虚假会员账户频繁发布虚构的借贷协议,以高回报吸引投资,平台上用户名为ZBICC和TENTION的借款人在排除非常规借款标(秒标)后的历史借款总额分别达到17亿和15亿。"中宝投资"网站发布的贷款协议中90%以上属于周某虚构的项目,并且其利用平台接收资金直接用于消费的金额十分巨大,仅2013年至今用以购买车辆等高档消费品的金额就超过2200万元。

 

由于贷款到期后平台会将本金加利息转入投资人的网站账户,并可顺利提现转入真实银行账户,众多投资人误将"中宝投资"当作可靠的P2P网贷平台。但事实上,周某将其作为自己的融资平台,投资者资金进入的是周某的个人银行账户。

 

诊断篇

 

他们为什么会出事?

 

先天不足,恶意诈骗

 

P2P借贷行业至今还没有对应的监管规则,行业进入的门槛较低,没有运营牌照和注册资本等硬性要求,P2P网站的模板甚至都可以从淘宝上购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类金融机构的P2P平台,拥有机会和能力去间接甚至直接的接触和动用来自于借款人的资金。

 

监管空当加上金钱诱惑让一些不法分子怀揣圈钱、诈骗的目的开办P2P借贷平台,通过包装、虚假宣传等方式搭建看似完善的网贷平台,并以高额收益为诱饵,借助"秒标"、"抽奖"、"充值返利"、"抢标送礼"等优惠活动吸引投资人。

 

很多投资人在追逐高额利润的心态之下,助力不法分子在短时间内集结大量资金,平台则在合适的时机卷款跑路。这种以恶意圈钱为目的平台,其倒闭是不可避免的。

 

经营不善,后天失调

 

信审方法落后。很多倒闭平台的问题都出在P2P借贷源头--审贷环节。因为有些创业者还是基于传统民间借贷去理解P2P借贷,以传统方式去管理P2P平台和操作流程。而P2P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借贷模式,照搬传统民间借贷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显然很难适用。

 

这类平台在信贷审核的规范性上,存在很大问题。在线下的债权开发上,可能会出现人情关系先于流程标准的情况,借款人多来自平台负责人的亲戚、朋友,甚至还存在互保联保的多角债,涉及二级债权的转让;所谓抵押、担保也流于形式,当逾期发生的时候,基本无力催收。审贷的不规范管理也是原因之一,如业务员为了奖金提成帮助借款人包装审贷材料,或者审贷员在信用审核时流于表面、主观随意。

 

构建资金池,经营期限错配。投资人和借款人往往对借款期限有着不同的诉求,投资人为规避长期投资风险,希望借款期限越短越好,而这往往与借款人的意图相违背--期限越短,资金运用的效率可能越低。这种矛盾形成平台介入期限拆标的天然动力,也就是所谓的期限错配。正是期限错配让很多平台迷失了方向,最后步入了问题平台之列。

 

期限错配有着极大的法律风险:平台若私自对借款进行期限拆标,必然意味着它向投资者隐瞒了借款人的真实需求;它用后一批投资者的资金去支付前一批投资者的本息,在操作上经常会涉及构造虚假合同或阴阳合同,有合同欺诈之嫌。

 

漠视风险,缺乏管理

 

忽视风险,以"家族式"的P2P借贷平台最为突出,企业内部缺乏独立的财务管理,对借款产品的开发缺乏论证分析,对负责人(或主要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

 

随着借贷业务增长,侥幸心理更重,经常会产生"钱(投资人)都这么多了,怎么花都不会有太大问题"的错觉,为最后的经营困局埋下伏笔。

 

如来自浙江宁波的阿拉贷平台认为企业过桥贷款期限短、利润高,开发了大规模的过桥贷款,本身就没有做好应有的风险分散管理,加上未能及时发觉政策性风险,造成了最终的倒闭。  除了表面上看似安全的过桥产品,部分借贷平台甚至还开发了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借款标的,参与股票、期货、贵重金属等市场的做空做多操作。在赌徒心理的驱动下,这些平台负责人为了筹集资金,不惜虚构借款、挪用投资人资金。

 

他们有何共同之处

 

地域聚集效应

 

由于平台倒闭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它与平台的省份分布未必有直接关系。

 

不过,我们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当某地的一家平台开张并迅速吸引来大批借款人、投资人的时候,当地的其他人很可能会群起效仿,运营模式则完全复制本地的第一家平台。如果第一家平台的模式存在严重问题,当它的问题爆发时,其它平台也在劫难逃。

 

这种"母鸡带小鸡"效应会引起同类模式平台在物理区域上集中,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已经屡屡发生。

 

所以投资人在考察平台的时候,可以注意该平台的临近区域是否有大量同一模式的平台,该模式的经营历史、经营效果是否已经经过验证,是否安全、可靠。

 

综合利率偏高

 

为什么问题平台的利率普遍偏高?有诸多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那些恶意诈骗或以自融为目的平台,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短时间内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和资金到平台上来,高额回报的方式最为奏效。

 

事实也证明,高额回报率是造成投资人上当受骗的最大诱惑。如今,P2P借贷行业有这么一句话:"看到年化收益超过20%的平台就要提高警惕了",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对那些天天"吃饭、抢标、打新"的非理性的投资人是个有价值的警示。

 

人均借款额偏高

 

从根源上来看,P2P借贷行业出现如此高的人均金额本身就有值得探讨的地方。P2P借贷之所以在中国呈现爆发性增长,就是因为它填补了一个市场空白,服务了被银行拒之门外的普通个人、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这一群体的资金需求多以小额为主。

 

先不去管那些问题平台上是否存在借款人或借款需求的造假问题,人均借款金额超过500万的借贷平台本身可能就偏离了国内大众普遍认知下的P2P借贷,它对风险控制和运营管理的水平要求极高。

 

同时,由于P2P借贷平台多承担担保责任,人均借款金额偏高就蕴含着更大的风险。一旦遭遇短期集中兑付或者单个借款人逾期,就容易发生提现困难,导致资金链断裂。

 

运营时间短

 

前述统计数据已经显示,大部分问题平台的运营时间不足1年,其中接近30%的问题平台运营时间不到3个月,仅有极少数问题平台运营时间超过两年。

 

统计结果提醒投资人,在面对成立不久的P2P平台时,需要给自己多一些时间进行平台考察。

 

预防篇

 

选平台的基本准则

 

第一招:看看平台资质

 

要对一个平台有初步的评估,平台的"关于我们"是必看内容,从"关于我们"中一般可以了解以下内容并进行核实:

 

基本证照:正规经营的P2P平台都依托一个真实、合法的公司,合法公司的首要条件是三证齐全: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如果平台不公布这三证,投资人可联系平台客户询问。在公布的情况下,投资人仍然亲自需要核实。如果平台连基本的三证都不全、不一致,或者股东、合作机构官司缠身,被判决赔偿,这样的平台离的越远越好。

 

团队人员:运营一个P2P平台需要大量的人员和多方面的能力。团队中比较重要的是总经理(首席执行官)、首席风险官(或风险管理团队负责人)、首席技术官(或技术团队负责人)。可以利用搜索引擎了解这些人的背景,核实网站上的介绍是否真实。如果这些人根本查不到,或者查询获得的信息与平台的介绍不符,对于平台的诚实度就要警惕了。

 

合作机构:有些平台利用巧取"名称"的办法暗示它与某些著名金融机构、集团公司或上市公司"有关系";还有些平台会在合作机构上做手脚,无中生有将某些集团公司或上市公司等列为合作机构,妄图欺骗投资人。这些伎俩看似聪明,但识破它们并不困难,可以打电话直接核实,或者扮演投资人向其所谓的合作机构投诉等。

 

第二招:查查平台曝光度

 

现在的时代,个人和机构已经很难在网络上隐藏自己的蛛丝马迹。善用网络搜索,可以发现很多平台的"真相"。

 

首先,我们在搜索引擎上搜索P2P借贷平台,在你输入**贷贷时,可能随之就会出现"**贷可靠吗"、"**贷怎么样"、"**贷是骗子吗"等关联搜索建议,点击这些搜索建议,就可以看到相关的讨论或评论。一般投资人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对平台有直观的判断。

 

当然,也不能偏信这些信息,一方面有的竞争对手可能会故意挑起话题"抹黑"这些平台;另一方面,有的平台"能量"强大,可以动用各种力量删除负面信息。这个时候就需要再考察下平台在媒体上的曝光度。

 

越是在传统、专业媒体(例如报纸、杂志、电视、正规财经网站、行业网站)上曝光率高、持续时间长、形象正面的平台,付出的成本就越高,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平台努力经营的程度越高,安全度相对较高。查询平台在传统、专业媒体上的曝光率,最方便的办法还是借助搜索引擎。

 

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当心所谓的"软文",这些文章一般发表在不知名的网站上,或者由不知名网友发表在论坛、微博、微信上,以编故事、讲段子、交流"亲身经历"、"理财经验"的形式想方设法的宣传、夸奖某个平台,对这些"软文"可以直接无视。

 

第三招:搜搜风投投钱没

 

P2P借贷市场爆发后,风险投资商、行业投资商蜂拥而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家P2P平台拿到了风险投资,有的平台融资额高达数亿美金,有的平台已经完成了多轮融资,诸如陆金所有利网等。

 

对于这样的大喜事,P2P借贷平台当然要大力宣传,所以投资人在搜索这些平台的曝光度时,肯定已经看到了相关的报道。接受过大额风险投资、行业投资的平台,其安全度大大上升,原因在于:

 

首先,能够获得投资商青睐的平台,一般本身的资质就不错,在风控、营销、模式或形象方面有过人之处,经营能力较强;其次,投资商在确定投资之前,一定会对平台进行详细、全面的考察,来尽力确保自己投入的真金白银不会打水漂,这就相当于帮助普通投资人做了严格、细致的筛选;第三,平台获得投资,有了充足的资金后,都会加强团队建设和风险管理,运营工作可以做得更加周到、细致;第四,投资商入驻之后,大多会参与平台的管理,持续对平台进行监督,平台想干坏事,很难过投资商这一关。

 

第四招:算算每人借多少

 

P2P借贷平台最初是为个人服务的,平台上的借款人很多,每个借款人一般每次也就借几千、几万块钱,这就是P2P借贷的所谓小额、分散原则(这个原则对投资人也适用,就是对每个借款人不要投资太多,尽量投给多个借款人)。

 

目前,行业里人均借款金额较低的平台有拍拍贷和有利网。其中,拍拍贷2015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其笔均借款额为4630元,单笔1万元以下的借款占95.46%;根据有利网方面提供的数据,该平台项目平均借款金额仅为1.3万元,为行业平均金额的1/14。

 

因此,考察平台上是否有人连续借入大笔资金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个人借入的资金越大,风险就越难以控制,违约后牵连到的投资人就越多。

 

投资人如果看到平台上的借款人不多,但是每个人借的金额特别大、借款频率高,又没有什么抵押、担保措施的平台,要格外谨慎。

 

第五招:瞅瞅平台活几年

 

从开始经营到现在经历了多长时间,并不是衡量正常平台资质的一个好办法,因为总有新平台成立,而新平台总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但对于存心欺诈或管理不善的平台来说,一般很难活的很久:前者一般没耐心"放长线钓大鱼",培养点人气,能卷到点钱就跑了;后者可能想长久经营,但经常很快就撑不下去了。

 

大部分问题平台都撑不过半年,有的诈骗平台只存活几个小时,能坚持一年的问题平台所占比例在问题平台中不超过十分之一。因此,P2P借贷投资新手在没有足够投资经验的时候,可以先选择历史比较悠久的平台,这样可以大幅度避免平台倒闭、跑路的危险。

 

终极大招:不要贪心!!!

 

贪婪,是人的本能,是行家的动力,却也是新人的杀手!行家利用丰富的经验、高超的技巧、灵敏的嗅觉,发挥贪婪本性,获得超高收益,他们所猎获的,很多时候就是新人们因为贪婪所损失的。

 

因此,在熟悉P2P借贷行业、练就一副铜头铁布衫之前,投资人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贪欲,避免因为追求高收益而落入高损失的陷阱,得不偿失。

 

问题平台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利率高,只有高利率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和资金,平台才能卷走更多的钱。现在大部分平台的投资利率都在15%以下,部分稳健平台的利率甚至降到了9%左右。

 

问题平台的案例生动说明了高收益的高风险,值得所有投资人铭记。我们由此得到的教训:无他,克制贪欲,不作才会不死。

 

做一名合格的投资人

 

第一:了解自己

 

一般意义上,我们可以将P2P借贷的投资人分为普通理财人、专业投资人和投机者三类,这个分类并不代表收益的差别,而是根据投资理念、行为准则做出的区分

 

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人,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想一想你投资P2P借贷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持续改善生活,是要把投资作为职业,还是希望通过投资暴富?

 

不同的答案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投资人一旦想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时刻以定位约束自己的操作,尽量不要在各个定位之间串来串去。否则,不但芝麻、西瓜都捡不到,更可能亏了辛辛苦苦工作积攒起来的心血。

 

鉴于大部分投资人都是刚开始接触P2P借贷,定位最适合做普通理财人,因此不仅要避免像专业投资人那样牵涉大量资金和精力,更要避免投机人的赌徒心态,保持平常心,不做超越自身能力和初衷的事情,相信细水长流、积沙成塔的道理。

 

第二:调整心态

 

心态养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投资理财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了解的过程,而风险控制的过程,也是控制人性弱点的过程。

 

市场的发展规律不会以某个人的情绪而发生变化,投资几乎必然会遭遇亏损,但因为一次亏损就全盘改变自己的稳健投资理念,迈向投机的极端,实质上是无法克服自己的贪婪与恐惧。这种现象在其它投资市场也很常见,比如一只看好的股票被套捞,索性割肉买了一堆自己以前都没听过的股票,最后遇到经济下行,股票市场整体不景气,损失更加惨痛。

 

恐惧和贪婪是投资的大敌;恐惧与贪婪让人们在股市追涨杀跌,失去理智;也让人们在P2P市场高收益的时候疯狂追加投资,负面信息较多的时候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这两种情绪主宰下的投资理财行为,往往会产生不理性的操作,更会蔓延到投资理财之外的领域。

 

与贪婪和恐惧相伴的,是虚荣。成功的投资往往让人产生错觉,认为自己比市场中其它人都聪明,炫耀、卖弄是虚荣的共性。吹牛吹的多了,自己都信了,在任何投资行业都存在。这里,贪婪贪的是别人的认可和赞美,恐惧恐的是别人的批评和讥讽。

 

第三:理性投资

 

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投资市场瞬息万变,前一秒钟的百万富翁,下一刻就可能身无分文。P2P借贷市场虽然没有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那么跌宕起伏,但就目前环境而言,碰上坏账、跑路的几率还是有的。尤其是当前处于平台倒闭高发期,一些追求高收益的投资人往往意识不到潜藏的风险,中雷之后追悔莫及。

 

控制规模、杜绝杠杆:杠杆可以理解为一个放大器,就是让你如果赚钱能赚更多的钱,亏钱同样亏更多的钱如果只用自己的钱投资,相当于1:1的杠杆,而杠杆比例增大的话,输光的时间就会提前。P2P借贷市场很难因为杠杆产生成倍的收益,但出现损失的情况下,一定也会产生成倍损失。

 

按需规划、顺时而动:总体来说,P2P借贷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投资人不应只关注于这一类投资品,而应对闲散资金进行全面配置。例如存款、货币基金、债券、保险等,都有其投资价值。在更广泛的投资品类别中进行投资,意味着风险的进一步分散。

 

建议P2P借贷"上瘾"的投资人不要忽视其它低风险类别的投资。因为很多时候,投资市场比拼的不是谁多赚钱,而是谁少亏钱。行情好的时候比别人少赚1块,行情差的时候比别人少赔2块,你的最终投资收益仍然有可能保持正值,并超过那些所谓的"牛市"专家

 

维权篇

 

借款人不还钱怎么办?

 

第一步:协商解决

 

P2P借贷平台上的借款标的出现违约,可以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尝试通过协商解决:其一,投资人能够联系上借款人,且借款人有协商意愿;其二,借款合同里列有仲裁条款,由仲裁机构出面协调解决双方的纠纷。

 

协商解决适合愿意还钱但是暂时没钱可还的借款人,双方协商的内容一般是延长还款期限、补充抵押品、部分减免还款额等,如果双方能本着开诚布公、互谅互让的精神在这些事项上达成一致,就会皆大欢喜。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协商约定的事项,双方应以书面合同的形式逐条列明,尤其需要对后续可能的违约行为制定明确的制约措施,最大限度避免进一步的纠纷。

 

如果借贷双方不能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甚至连借款人都联系不上,就必须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了!需要明确的是,借贷双方的违约纠纷,如果不涉及到非法集资、诈骗等犯罪行为,均属民事纠纷的范畴。

 

第二步:发律师函

 

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民事纠纷,P2P借贷平台的投资者最好先找一个律师,在向法院提起诉讼前先由代理律师向违约方进行追索。向违约方发送律师函是司法诉讼前的有效措施,律师函可以起到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第一,向违约方表明一种态度,律师函是专业的法律文书,以法律尺度和律师的判断,对违约方晓之以法律事实,让违约方了解其行为的"法律评价"和可能的法律后果,对违约方起到正式提醒和警示的作用。有人说,律师函就是一封合法的恐吓信,以让对方卷入法律纠纷相威胁,对违约方进行震慑。实际上,也经常发生不愿意协商解决的借款人在收到律师函后转而进行协商的情况,这一"震慑"方法有时候可能带来惊喜。

 

第二,在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之前,通过律师发函,可以起到顺延诉讼时效的作用。P2P借贷的维权过程有时比较漫长,投资人的意见也可能出现分歧,而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只有两年,可能一不小心时间就过去了。在诉讼时效期内向违约人发出经过公证的律师函(所谓公证发函),只要律师函没有因为"查无此人"被快递公司退回,就可认为送达给了违约人,此时诉讼时效中断,投资人可以重新获得两年的诉讼时效。

 

第三步:提起诉讼

 

如果违约人对律师函无动于衷,拒不答复、协商,投资人可尽快向法院提起诉讼。

 

即便是通过P2P借贷平台签订借款合同,只要有真实的资金借出,在司法程序解决纠纷的实践中,投资人基本上都能胜诉。但是,基于平台借款标的类型的不同,法院判决在执行层面会有所差异。

 

首先,一旦发现违约,投资人应争取及早起诉,因为依据谁起诉谁得利的原则,较早采取法律手段的追债者会拥有优先赔偿权;其次,对于抵押借款,在起诉之前,可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借款人对所抵押财产另行处置,出现对借款人不利的情形。

 

第四步:强制执行

 

如果在法院判决生效后,借款人拒不执行判决,投资人可申请强制执行。

 

申请执行的时效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申请执行需要向法院提交"申请执行书",读者在网络上搜索"申请执行书"可获得执行书样本,依据范本格式进行填写即可。

 

法院强制执行的常用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几种:(1)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2)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3)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4)发出搜查令,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5)强制交出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票证;(6)强制迁出房屋或者强制退出土地;(7)强制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8)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

 

如果被执行人(欠款人)逃匿或者隐藏、转移财产,导致法院无法强制执行,投资人也可以督促法院进行悬赏执行。对于不支持悬赏执行的法院,投资人也可以通过商业悬赏平台(如蒲公英协作网)寻求帮助。

 

第五步:信用惩戒

 

如果以上招数用尽,还是没能收回欠款,投资人只能对"老赖"进行信用惩戒了,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办法,将此类"老赖"信息上传到最高人民法院网站的"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栏目,链接地址为:HTTP://SHIXIN.COURT.GOV.CN/ 。

 

信用惩戒将使违约方的违约成本进一步加大。首先,违约方信用受到影响,再进行借贷会非常困难;其次,违约方基本生活将受到无处不在的影响,例如高额消费被限、信用卡申请受阻、禁止购买机票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某著名IT公司的周某被著名搜索引擎公司诉讼侵权,法院判决周某进行道歉,可周某拒绝执行。在其失信行为被上传到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这一判决很快得到了执行,周末进行了微博道歉。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人对违约借款人的追索离不开P2P平台的协助,在这一过程中,平台有配合投资人追索、为投资人追索提供便利的责任。更进一步,如果投资过程中平台出现过失或虚假宣传等误导性行为,投资人可将平台方列为共同被告,或单独向平台索赔。

 

平台跑路怎么办?

 

警惕"挤兑"事件

 

除了那些一上来就抱着诈骗目的,骗到一些钱就立马卷钱走人的平台,大部分问题平台在问题爆发前都会流露出一些迹象,其中最值得警惕的就是提现困难,进而引起挤兑。

 

投资人在遇到提现困难时,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例如询问平台,向平台的技术、业务合作方进行核实,询问投资老手等)确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如果经过分析后,答案指向平台信用受损、资金链紧张,那就需要做好平台倒闭或者跑路的准备,重点进行防范性取证工作,比如对相关合同进行公证,保存平台网站网页内容,向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通报等。当然,只要有一丝可能,投资人应首先把账户中的资金提现并争取提前收回借款。

 

迅速报案

 

平台一旦跑路或倒闭,基本上都会涉及刑事案件。投资人应在第一时间寻求公安机关介入,依据刑法对公安机关管辖权的规定,投资人可以选择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公安机关报案,而未必非要去平台所在地报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平台出现问题,投资金额较大的投资人可选择到平台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以便当地公安机关快速进行处理;投资金额较小的投资人可选择在本人所在地报案,以便加快报案速度。

 

公安部门一旦将平台倒闭或跑路事件进行刑事立案,投资人就有望以较少的精力和财力投入,争取最大的权益追索,因为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会有刑事附带民事的部分,因而一般不需要投资人单独进行民事诉讼。

 

投资人也可以进行单独的民事诉讼,只是这样做的"性价比"不高,成本较高,追索困难,不能保证一定能够获得自己的权益部分。因为对于涉及到民事和刑事的双重诉讼,在司法实践中,按照刑事优先的原则,往往以刑事诉讼为主。

 

刑事立案之后,公安部门负责全部的侦查和取证工作,最后由检方对平台方相关当事人进行公诉(详细的刑事诉讼流程参见下图)。即便如此,投资人依然能够通过积极配合争取自己的利益。可以协助公安机关对平台进行调查和取证,也可以通过谅解方式最大化自身的补偿权益。

 

协助取证

 

证据是公安机关办案、检查机关公诉所需要的核心资料,投资人提供的有用证据越多,越有利于公安机关破案,也越有利于保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有平台发送来的纸质文本,投资人可将资金出借凭证、合同协议等搜集、整理、保管好,必要的情况下可到公证处进行公证。在公安机关需要时尽快提交或登记。

 

如果没有纸质文本,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同样受法律认可,投资人在注册、投资之处就可以把平台的注册协议、服务协议、电子合同等下载下来,保存在U盘或网盘里,避免因计算机故障而无法获取。如果早期没有保存,在平台出现倒闭迹象时应迅速做这些工作,并可进行公证。

 

对于P2P借贷平台网站不便下载的信息,可以采取保存网页、截屏、打印等方式记录和保存。如果平台已经关闭,很多搜索引擎提供"网页快照"功能,可使用此功能保存尽量多的网站信息,也有一些存档网站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保存某些网站的截图,读者可搜索"历史截屏网站"查询相关的信息。

 

除了文档性证据,投资人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提供一切有关平台的信息,例如如果平台的股东、关联人、关联公司等。尤其是平台的实际控制人、法人和股东经常串通在一起欺骗投资人,因此可以作为共同被告人。公安、检察机关对平台了解得越详细,越有利于案件的侦破和判决。

 

多招并举,合法维权

 

在积极举证并配合公安机关调查之外,投资人还可以在争取权益上采取以下措施:

 

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对倒闭或跑路的平台进行相关资产的冻结,避免案件侦查过程中发生意料不到的情况,平台资产被藏匿或转移;

 

如果倒闭或跑路的平台当事人家属愿意对投资人进行补偿,获得投资人谅解,争取司法机关对平台方当事人的宽大处理,那么投资人可以考虑这样的协议,可能会更早的追回损失;

 

合理的对案件进度进行监督,经常与公安部门沟通,积极采取措施向政府部门反应情况,推进案件的侦破和起诉过程。

 

积极维权的同时,投资人一定要注意合法维权,不要采用过激、非法手段,千万不要维权不成,自身反而陷入羁绊,只会更加得不偿失。

 

我能拿回多少钱?

 

非法集资罪下投资人的理财款依法将按比例返还,不会没收。

 

互联网金融平台即使构成非法集资罪或者非法传销罪,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资产也会在诉讼结束变现后返回给互联网金融消费者。

 

如果这些金融消费者已经获取过利息或者分红,则这些利息或者分红会折抵本金,再按照集资额比例返还。

 

司法机关追回来的越多,投资人受偿比例就越高。

 

因此,一旦发生了非法集资或者非法传销案件,金融消费者在搜集保存好证据的情况下,就是赶紧去协助司法机关查找犯罪嫌疑人的财产线索。而不是添乱,干扰影响司法机关的财产追缴活动。

 

无论是理财大户还是理财小户,只要是同一集资性质,都是同一顺序同一比率清偿。

 

根据司法机关非法集资办案精神,非法集资案件资金清退工作应坚持依法、公开、公正、分类清退的原则,对拟清退资金性质属违法所得还是自有资金、对资金受让人身份属一般民事受让人还是非法集资参与人进行区分,对不同性质资金、不同身份受让人实行归类清退。

 

清退资金充足,能够覆盖应清退额的,按照应清退额实行全额清退;不能全额清退的,在同一性质资金和受让人范围内按照统一比例进行清退。

 

无论理财大户还是理财小户,都是同一性质的集资人,不要相互歧视和攻击,因为大家都是同一顺序的受偿人。

 

非法集资款返还时无论理财合同到期还是没有到期,都按同一标准同一顺序同一时间返还。

 

根据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条的规定:对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正在侦查、起诉、审理的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就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申请执行涉案财物的,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受理,并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

 

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或者执行过程中,发现有非法集资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或者中止执行,并及时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侦查、起诉、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中,发现与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民事案件属同一事实,或者被申请执行的财物属于涉案财物的,应当及时通报相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确属涉嫌犯罪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用大白话说,一旦案件构成非法集资犯罪,则所有的民事案件都停止,有关材料转给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统一处理。理财合同无论是否到期都将有处理非法集资刑事犯罪的司法机关统一处理,统一返还。

 

司法机关会依法公开拍卖处置资产,不会偷偷自行处理。

 

目前涉嫌非法集资案件的资产处置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公安机关先期处置方式。公安机关先期处置方式有:查封、冻结、扣押和追缴。涉案资产的追缴、查封、冻结和扣押工作主要由公安机关进行。公安机关在办理非法集资犯罪案件过程中,对犯罪的构成及犯罪的数额的证明证据收集完毕,应尽快侦结案件、进入移送起诉环节,使人民法院尽快掌握案情,以便启动全面处置方式。

 

二是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全面处置方式。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全面处置方式有:资产确权、变卖、拍卖、实物资产出租、债权人会议、债转股、债务转移、管理人制度、破产清算、变现及兑现等方式。全面处置方式的启动的时间通常是在人民法院接到移送起诉的卷宗之时。对于涉众维稳等大要疑难案件,必要时公安机关可以要求资产处置领导小组提前介入,启动全面处置方式。

 

无论何种处置方式,都将公开进行,绝大部分情况下进行公开拍卖。作为涉及非法集资案件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也可以成立投资者资产处置小组,协助司法机关的资产处置,往往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为成立一个月的公司融资 微众银行遭质疑

下一篇>“2016年转型与合规”高峰论坛举办 零壹财经发布《P2P理财安全指南》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9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