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舆情 > 消费金融尚有小的扩张周期,开放合作成行业趋势|30期闭门会

消费金融尚有小的扩张周期,开放合作成行业趋势|30期闭门会

消费金融 零壹智库 · 零壹智库 2018-10-15

关键词:零壹智库零壹财经消费金融Fintech

10月13日,零壹智库闭门会“开放、覆盖、突破:探索Fintech时代消费金融发展之路”在北京召开。
2018年10月13日,零壹智库闭门会·第30期“开放、覆盖、突破——探索Fintech时代消费金融发展之路”在北京召开。诸多专家学者、消费金融从业机构人士等参与了会议,他们围绕当前消费金融行业发展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监管动向、业务模式、发展空间等话题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高度受制于政策和监管周期。就近期来看,2017年底,针对“现金贷”等行业乱象,监管重拳整治,行业发展热潮也迅速冷却、不比往日喧嚣。2018年,尤其是三季度以来,多项政策释放出利好消费金融发展的信号。8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指出要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是9月20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的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的配套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要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提升消费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消费信贷的模式和产品创新的促进。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一个政策重点。

消费金融存在小的扩张周期,中长期具有不确定性

闭门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杨涛对消费金融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消费金融受两大类因素影响非常大,一是国家政策与监管周期,二是消费函数影响因素,包括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杠杆等。

他回顾分析,这几年消费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这受到监管层对杠杆高低的判断,与之伴随的政策态度直接影响消费金融的发展周期。此前消费金融快速发展,有部门之间转杠杆,居民部门加杠杆的原因,所以消费金融迎来了一段大干快上的阶段。

前年底去年初,监管思路有一点变化,这个思路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杠杆率上升过快,居民部门杠杆率短期内快速上升引发了监管层的担忧。虽然居民杠杆率在全球来讲并不高,但各国金融危机发展之前经常伴随的现象之一就是居民部门杠杆快速增加。因此,监管态度发生了变化,对消费金融、房贷、居民部门加杠杆趋向于保守。

近期,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监管也随之有所松动,开始刺激消费、促进消费金融发展等,在投资方面融资平台的合理需求也开始得以满足,这是短期内的一个政策周期。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杨涛

对于接下来的走势,杨涛推测半年以上政策周期还是相对稳定的,但如果影响宏观经济形势的外部环境发生一些变化,也需要重新考量。结合分析消费金融的几个影响因素,一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它的增速有所下降,这对消费是长期负面的影响;二是边际效应倾向,人们的消费意愿,如果意愿不强,影响消费。结合政策监管周期及多项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他判断一个小的消费金融扩张周期肯定是可能的,但中期以上具有不确定性,中期就是半年到一年,实际上存在不确定性。

中国精算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副主任陈辉用不确定性对未来进行了总结,他称,未来经济可能有一个下行的过程、金融的不确定性会更大;在供给、需求两方面的矛盾日渐明显的情况下;如何培育需求,寻求拐点,还需要探索。

抛除房贷部分,居民加杠杆空间巨大

2017年,居民杠杆率过快升高问题引起监管层关注,监管对消费金融的发展态度也趋于保守。尽管政策有所松动,但监管仍然将这一问题纳入关注范围。近期国务院公布的实施方案中就提出要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保持居民合理杠杆水平的前提下,加快消费信贷的模式和产品创新。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实际上,监管对居民杠杆率高低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金融的发展空间。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这一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居民杠杆率确实在升高,消费金融扩展的速度也比较快。但其中的结构很不合理或者很偏,我国整个消费金融中,房地产占80%,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80%是房贷,剩下占20%;其他消费金融机构,如P2P等,此前很多也是开展首付贷业务,帮助居民购房。所以,我国的消费金融中居民房地产负债占比太高,这是结构很不合理的地方。不合理之处,第一在于国家统计局将房地产算做投资,而非消费;第二在于从居民本身来讲,购房也属于投资性需求,是一种资产保有方式,而非消费。

他认为居民杠杆率高是因为居民购房导致所杠杆率增高,如果剔除房地产,居民的杠杆率则非常低。要把这两块切开,把房地产算做投资;所以,除了房地产之外的消费金融还要继续加杠杆。

在金融科技发展中,关于监管政策反复与监管理念,郭田勇表示,监管的作用至关重要,但一定要采取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一方面,监管要与业态发展相顺应,实事求是,真正从业务的实际风险点出发来实行监管;另一方面,监管要保持一以贯之的态度。

开放热潮起,多方合作受热捧,合作模式还需理清

从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上看,开放热潮再起,行业内的多方合作受到热捧。从需求上看,用户需求更加多元、碎片,用户对服务体验要求愈高;从供给上看,机构能力各有差异、资源禀赋各不相同,有的具有流量、有的具备科技能力、数据能力,有的则具有充足低成本的贷款资金;在这种背景下,供给机构为了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而寻求各方合作、取长补短,分工协作成为一种新业务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不乏能力突出的机构,他们具备构建平台的能力,连接双边或者多边市场群体,使得需求与供给高度匹配。

概括来看,消费金融业务中平台化战略、开放合作模式要解决的是三大痛点,获客、风控与资金。

闭门会议中,开放与合作成为消费金融机构展业的关键词。蚂蚁金服花呗事业部副总经理周轶介绍,蚂蚁金服坚持用良性、可持续的风险防控,为用户提供服务。花呗的风控模型有10万个指标,有150种分析模型,还有5000多种风控策略。市场还很大,日常的消费场景中还有大量的用户,而且大量的用户值得信赖。所以,蚂蚁金服愿意分享技术能力,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业务,共同让消费金融服务更多的生活场景,服务更多的普通民众。

新网银行正在实践开放策略,进行平台化运营。首席运营官刘波介绍,新网银行的模式是将金融业务嵌套到各类场景中,发挥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低成本资金优势,与各流量方合作放贷。这种模式下,业务运营顺畅,日平均放款量达25万,自2017年4月申请获得线上信贷业务的牌照至今,放款金额达到1250亿。

拍拍贷花生好车等开展消费金融相关业务的平台也都表达了想要开放合作的意愿。

尽管开放合作受到热捧,但合作模式需要厘清。实际上,此前监管担忧的一点便是产业链变得及其复杂,合作方,尤其是当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其中时,各方的职责和边界不清晰,出现了违规操作,以致引发诸多风险。社科院杨涛表示,合作模式应该要保持合规边界,要让监管看得很透明、很清晰。新网银行刘波从从业者的角度提出了几点经验和建议,他的观点是无论政策方向如何改变,各方定位清楚、边界和职责清晰的基调不会变。第一,各方不要互相争抢客户,要以长远利益为主,不能做一锤子买卖;第二,各方责任和边界一定要清晰;第三,要积极与监管进行沟通,事前向监管汇报业务推演过程。

不仅是商业责任,消费金融也需强调社会责任

在谈到消费金融未来发展模式和行业前景的时候,社科院杨涛也提醒,消费金融要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即从市场有什么消费需求就提供什么金融产品,变成引导服务实体,通过创新支持理性消费、健康消费,“金融不仅要挣钱,有商业责任,还要强调社会责任,这是整个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100%不鼓励年轻人过度、高额消费,将22岁以下新开用户额度直接限制在2000元以内,这部分年轻用户整体额度在1000-1600元的水平,能够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蚂蚁金服周轶分享花呗的探索时谈到,花呗希望用审慎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普惠的金融服务,包括即将到来的双11,也不会做大量的提额,希望用户有规划地使用花呗,“前面提到的年轻用户,额度已经超过3000元的将不在提额范围内,未超过的年轻用户最多也只能提额500元”。

耗时 28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