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P2P渗透保险营销乱象丛生 分支机构全员私售

爱有财资讯 · 零壹财经 2015-10-21 10:56:22 阅读:6423

关键词:非法集资

来源: 北京商报 P2P频现兑付危机已不是新鲜事,而这种危机事件正在逼近保险业。近日,金赛银事件爆发,因保险营销员参与高收益产品销售而使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深陷其中,管理风险的保险业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记者独家采访获悉,目前,为了获取额外的回报,众多保险营销员正在通过各种...
来源: 北京商报

P2P频现兑付危机已不是新鲜事,而这种危机事件正在逼近保险业。近日,金赛银事件爆发,因保险营销员参与高收益产品销售而使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深陷其中,管理风险的保险业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记者独家采访获悉,目前,为了获取额外的回报,众多保险营销员正在通过各种渠道销售P2P产品。同时,非保险营销员也打着保险公司的旗号大肆销售P2P产品。

乱象1 分支机构全员私售

事实上,保险营销染指P2P并不鲜见。据山东某保险分支机构公司负责人透露,分支机构大多数保险代理人不同程度在P2P平台都有兼职,甚至专职。对于这种现象,该人士解释称:“因为个险是签代理合同,营销员与另外一个单位签劳动合同,保险公司也没有办法管理。”而一位保险营销员的解释,正好折射出庞大营销群体的心理状态:“我对任何同业都不抵触,只有这样的思路我们才能接近客户,谁都想把手中的客户资源好好开发。还有,平安员工都会动心,更何况我们这种小代理公司。毕竟我们不是保险公司员工,我们也要为自己的收入负责。”

保险营销员一边在卖保险,另一边则私下销售P2P产品,这一切销售行为都是借助保险公司的名义在进行,一旦出现风险保险公司将难脱干系。

看似符合逻辑,实则是铤而走险。保监会曾发文严格规定:禁止分支机构擅自销售非保险类金融产品。同时,保险公司也在严查营销员的私售行为,实行严厉的处罚追责制度。据了解,有保险公司要求所有代理人签承诺书,如果发现代理人在本公司销售任何非保险类金融产品,将被解除代理合同,甚至开除。

乱象2 离职者怂恿老客户退保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保险营销员中长期业绩不佳者自然会被淘汰,而成绩斐然的也可能会另谋高就。最近,有保险公司银保部经理张女士爆料称,有人冒充该公司营销员给老客户推荐P2P产品。对于这种现象,公司业务经理开始积极调查取证发现,有疑似离职人员冒充该公司代理人约见公司老客户,怂恿他们退保购买P2P产品。

据知情人士透露,各个地区P2P负责人很多都是保险公司跳槽过去的。具体来看,要么是子公司经理要么是高职级的外勤人员,挖脚的对象基本是保险公司业务人员,如此一来,推销的目标首先就是保险公司的客户。“P2P产品推销人员,一方面借助以往营销员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另一方面又通过保险公司本身的声誉来签合同。”

据了解,在金融业,以保险公司的名义销售另外的金融产品并不合规。然而,如果不出现兑付风险,很难对销售人员进行责任追究。正如张女士所言,保险公司管理者不断在调查,而P2P销售人员警惕心很高,销售过程很难露出破绽。

乱象3 盗取客户信息搞P2P讲座

相比个险业务,P2P向银行保险渗透有过之而无不及。据了解,银保渠道销售的绝大多数为理财型产品,保费较高,一旦发生风险,很有可能就是规模性的。

据张女士爆料,近期有老客户打电话给保险公司称,接到电话说要在保险公司楼下集合,去旁边的酒店参加老客户答谢会活动。据了解,这是一批销售P2P产品的人员,假借保险公司名义开展活动。如此明目张胆的欺骗,让保险公司负责人瞠目结舌,震惊不已。

“都冒充到家门口了,也太嚣张了。周六不是工作日,他们是故意选在这个时间节点的。”张女士说。

据悉,保险公司会定期针对银行客户举办一些讲座,但都是在银行内部,没有外驻场地。而张女士所说的上述事件,所涉及的客户主体都是银保渠道的客户,如此举办活动的表现显然有猫腻。

保险公司人士分析,P2P人员所通知的都是银保客户,如果没有证据,很难确定流出环节是出在银保销售人员、保险公司还是银行。作为保险公司管理者的张女士表示,面对目前个别P2P公司的销售行为,提示客户保护个人财产安全,同时公司内部加强权限管控,对离职人员交接材料也在核查。

乱象4 带保险客户退保闪投P2P

在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大厅,很多人都出入自如,其中就包括一些不相关人士。记者在采访时,从多位保险营销员处了解到,保险公司客户服务大厅出现一些自称保险业务人员的人带着保险公司的老客户退保,并鼓励退保客户购买P2P产品,并当面拿着POS机刷卡,或者退保后直接带去附近的P2P公司办理业务。

在客户服务大厅内,断断续续上演着此类退保事件,也让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误以为是一种行业的恶性竞争,而有保险公司人员则称,现在这一情况愈演愈烈。

记者了解到,目前有不少投保人接连向保险公司反映,有人打电话约自己到保险公司办理手续变更业务,并留有公司地址以及提醒客户别忘了带上本人身份证、一张银行卡、保单原件等信息。不过,投保客户赶到保险公司后却被“业务员”拉到旁边的P2P公司,有的客户发现苗头不对,立马返身去保险公司前台询问才发现险些被骗。“这显然已经触及到我们的底线,我们反感这种销售行为。我们所担心的是未来他们能不能兑付以及公司荣誉,我们不能等到群访群诉,然而我们也并没什么有效的办法。”涉事保险公司负责人坦言。

乱象5 鼓励保单贷款追逐高收益

P2P曾经是金融业领域高收益的代名词,动辄超过20%的收益率让不少投资者动心。随着兑付危机的出现,投资者高收益的梦想正在破灭。

然而,就在P2P业务发展得如火如荼之时,P2P产品的销售人员却瞄上了保险公司的客户,怂恿投保客户通过保单质押贷款来投资P2P产品。

据了解,在保险业,长期寿险产品都有现金价值,通常而言,当所缴保费越多、所缴年限越长,保单的现金价值就越大,保险公司为了解决客户急需用钱,提供了保单质押贷款功能,也就是说,投保人可能将自己的保单进行质押,获得保单现金价值60%-80%的贷款,期限为6个月或一年,利率均高于银行贷款。

正是这一为投保人化解燃眉之急的保单服务功能,却被P2P销售人员看到了商机,鼓励投保客户通过这一方式贷款转投高收益的P2P,从中赚取利差。这一看似很美的资金腾挪术,却因为兑付危机的爆发而露出了风险黑洞。最终这一黑洞还需要投保人付出更大的成本进行填补。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