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银行坏账攀升:同期坏账翻倍,部分城商行不良升至两位数

一本财经 · 零壹财经 2020-09-03 14:50:53 阅读:13393

关键词:不良贷款外包催收法催银行坏账攀升

银行、外包催收、法催等多个平台反馈,最近,银行的坏账开始攀升。 “和去年同期比,一些银行的坏账已翻了一倍。”一家催收平台的负责人陶颖称。 各大银行紧急召开会议,忙着“将资产出表、坏账组包”,有些行长紧急下达指令,“能核销就核销”。 8月14日,银保监发声,表示今年全...

银行、外包催收、法催等多个平台反馈,最近,银行的坏账开始攀升。

“和去年同期比,一些银行的坏账已翻了一倍。”一家催收平台的负责人陶颖称。

各大银行紧急召开会议,忙着“将资产出表、坏账组包”,有些行长紧急下达指令,“能核销就核销”。

8月14日,银保监发声,表示今年全年,“预计银行业要处置3.4万亿元不良贷款”。

这个数字,比去年多出了1.1万亿。

“坏账浪潮,已经来临。”多位业内人士对未来的预估,并不乐观。

01 坏账上升

早在7月11日,监管就做好了风险提示。

银保监的新闻发言人称:“当前不良贷款并未充分暴露,存在较大上升压力,我们必须做好不良贷款可能大幅反弹的应对准备。”

七八月份,银行的坏账数据开始出现明显上涨。

“上涨的范围在1%至5%之间。”一家金融机构的催收负责人杨宇称。

一些银行开始紧急召开会议,制定应对策略。

“我们开了几次组包会,将不良资产打包出售,领导对处理坏账非常着急。”一家城商行的风控负责人陈锋称。

最后定的指导方针,是“能核销就核销”。

坏账上升的速度,确实让陈锋有点惊讶。“和去年同期相比,坏账翻了一倍,已经踩到了坏账红线。”

“监管部门给每个银行都划上了坏账红线,比如坏账不得超过5%,一旦超过,明年这家银行就不能增量,要专心处理坏账。”陈锋称,这对于银行来说,简直就是“生命线”。

因此,坏账上升明显的银行,最近都颇为着急。

陈锋还透露:“一些城商行的坏账,已破了两位数,超过10%。下半年几家城商行和民营银行可能撑不住了,存在破产风险。”

银行的一些特定产品,也成为了坏账重灾区,比如车贷。


东北某市的车贷从业者徐平表示,当地银行车贷的逾期率,“比去年这时候高了50%”。

“银行会通过融资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投放车贷,借款人往往是滴滴车主、商用车车主。但遇到今年的疫情,他们没有活儿,挣不到钱,怎么还钱?”一位金融从业者称。

徐平则发现,哪怕是车贷逾期,不同人群,情况也有所不同——“做买卖的个体户逾期率高,在国企、私企上班的和公务员逾期率不高。”

而监管部门显然已注意到风险。

8月14日,银保监发声,表示“不良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加大”。

银保监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全年预计银行业要处置3.4万亿元不良贷款,比去年多出了1.1万亿。

“目前的不良率水平,已接近原来设定的容忍限度。”

坏账在红线附近摩擦,不良资产大爆发在即,金融机构和监管已严阵以待。


02 爆发原因

一些从业者认为,疫情是坏账上升的直接因素。

“一般风险都有滞后性,所以疫情后的半年,逾期才会集中爆发。”陶颖称。

因为疫情,监管允许受影响人群延期还款,银行因此会遇到不良率与不良额的双升。

此外,金融机构还在向实体经济让利,扶持小微企业度过疫情难关。

金融行业将其称为“变相让利”。

但大部分人认为,经济下行,才是主要因素。

“最近几年经济下行非常明显,疫情不过是加速了下行趋势。”陈锋认为,后能几年,可以逾期还会持续增加。

反催收联盟的崛起,也加重了金融机构的负担。

潘飞所在的银行,每天都有人来闹事。

“一位老阿姨,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但欠我们银行6000元的钱,就是不还,连续来银行闹了4个月。”潘飞称。

而催收部门更是压力山大。

借款人有组织有计划地来谈条件,陶颖和他们对战得精疲力竭。

“以不还钱为荣,有钱也不还。”陶颖发现,最近借款人这样的情绪极为高涨,“一旦这样的情绪占据了主流,对于金融机构就是灾难性的打击”。

为此,金融机构不得不收紧风控。

“征信有一点瑕疵,都可能被拒贷。”潘飞称,降额、止付、冻结、锁卡等强制措施,最近银行用得非常多。

03 催收红利

不得不承认的是,经济越下行,对于催收行业来说,越是利好。

不良资产处置,是一个逆金融周期的行业。

目前,银行内部催收已开始招兵买马。

“我们银行从各部门抽调部分人员,轮流值班去做催收,催收人员增加了一倍。”潘飞称。

另外,银行还要求催收公司加大催收力度。“动不动就加班到8点”。

一家银行的贷后部门透露,现在他们一周最少有两次夜催,周末也鼓励催收员上班。

而外包催收公司最近的业务,也已经接不过来。

“每个月的业务增加20%左右,从年初到现在,我们的员工已从100,增加到了300。”陶颖称。

催收行业正在经历“强者越强,弱者淘汰”的情况。

“现在很多催收公司的员工,都超过了500人,过去几十人的小团队,很难生存了。”陶颖称。

而头部的催收公司,开始长成为巨头,“员工动辄上万”。

业务暴增的同时,业务指标也在增加,催收难度在加大。

“甲方爸爸最近很严,设了更多的红线,绝对不能触碰红线啊。”陶颖说,“现在是一周开一次小会,半个月总行开一次大会。”

而过去,“半年可能都未必有一次会”。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用户的还款能力受到影响,回款率会下降。

“平时你催1个亿,回款率可能是10%,而现在你催5个亿,回款率可能降到5%。”

与此同时,法催等新的催收方式开始变得吃香。

“催收形势太严峻了,现在传统电催的效果没那么好了,需要走法催。”陈锋称。

互联网仲裁、赋强公证、批量诉讼等多种法催模式开始盛行,玩家增多。

在过去两年,银行对这些法催模式大多不屑。

但因为情势所迫和被市场教育,不少银行开始接受这些新的模式。

因此,不少投资人认为,法催领域可能会成为未来一两年的风口。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监管下发了《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和《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实施方案》。

其中明确,将对部分银行,进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的转让试点。

这是一个巨大的口子。

在过去,个人的不良资产不能单独转让,一般银行都会组包,将个人不良和企业不良一起出售,“骨头和肉混在一起”。

而如今,个人不良资产包开始可以转让了。

“个人不良资产包放开,这可能是未来一两年的风口。”陶颖称。

如今,行业内的人已摩拳擦掌,全力筹备,等待口子开闸放水。

结语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明年处置不良资产的力度会更大,因为更多的贷款延期,明年才能暴露出来。

多位银行人士预判,坏账浪潮,才刚刚开始。

银行是否会出现倒闭潮?不良资产处置是否会出现多个风口?明年行业可能风起云涌。

*文中受访者为化名。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4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