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陆岷峰:经济双循环格局下,商业银行的机遇、困境、使命与对策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20-08-31 11:03:56 阅读:16586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数字经济新基建经济内循环

摘要:构建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布署,其核心是要进一步加大加速经济内循环的张力,保持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持续向好。作为跟踪并服务于经济全局的商业银行而言,既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也面临不可小觑的发展挑战,充分认识双循环背景下的商业银行...

摘要:构建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布署,其核心是要进一步加大加速经济内循环的张力,保持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持续向好。作为跟踪并服务于经济全局的商业银行而言,既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也面临不可小觑的发展挑战,充分认识双循环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的使命与担当,深化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主动顺应经济双循环的发展需求,发挥商业银行助力实体经济、调节经济结构等特殊的功能,切实促进商业银行充分履行在经济双循环中的金融历史使命。

一、引言

面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逆国际化的潮流行为及负面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化,国家间的博弈已经由合作共生走向对抗竞争的重大转折且将持久存在。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高瞻远瞩,适时提出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确定了以加大国内内需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句口号,而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型,必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作为源于经济、服务于经济的商业银行而言,经济越发达,经济与商业银行的依存度越高。因此,我国经济重点战略调整将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的转变,实行经济内循环在给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宽松、众多的增长机遇同时,带来的挑战风险点也同时增加。因此,及时、深度研究经济双循环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机遇、挑战及发展对策,既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战略调整,更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生存与高质量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经济双循环的研究。

陆岷峰(2020)认为经济双循环是我们国家一次重大的战略布局调整,是应对当前国际发展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以及对抗性博弈所选择的主动性应对措施,以经济内循环为主体将以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降低国际经济、金融发展风险可能对我国的冲击与影响以及传染度[1]。

周军煜(2020)认为经济双循环强调以内为主,以内作为经济稳定的根本,经济内循环背景下,国家可以充分利用有形的手发挥作用,更有利于增强调控的主动性,掌握主动权,适时解决经济中发生的矛盾及产生的问题,民营企业投资、居民消费将是经济内循环的两大支柱和引擎 [2]。

徐阳洋等(2020)认为强调经济内循环为主不否认尽最大限度的做好保外需的业务,只有保持外需不下降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而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经济内循环才有保障。因此,要积极寻找新的国际战略机遇,以“一路一带”等国际发展战略为导向,加大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与交流,要认清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分工,找准定位,扬长避短,而不是放弃外需的发展 [3]。

(二)关于经济双循环与商业银行关系的研究。

陆岷峰(2020)认为经济双循环与商业银行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已经深深嵌入到我国的经济体系当中,信贷结构与经济结构基本是一致的。经济双循环将对经济发展模式、发展重点、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作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投放重点、信贷结构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经济的内循环将加大商业银行资金国内循环的力度,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也将面临深度变革[4]。

许旭明(2020)认为决定商业银行的走向由经济质量决定,经济决定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与导向,如果经济双循环战略目标不能顺利实现,必然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影响商业银行的安全运行,因此,稳步推进经济双循环战略,尊重金融发展规律、商业银行主动作为十分必要 [5]。

马进(2020)认为商业银行反作用于经济双循环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多年来我国的信贷结构已经相对固化,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与客户也已基本格式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难以灵活调整或新增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有可能成为经济双循环中的堵点和不利因素。因此,启动这一轮经济双循环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的调整至关重要[6]。

王婷婷(2020)认为经济双循环与商业银行实际上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关系,尤其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力量,占据了70%以上的金融资产,因此,对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只有高质量的金融,主动催化经济双循环,经济双循环与金融才有双赢的好结局,同时,经济的良性循环也有利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两者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互相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7]。

(三)关于商业银行机遇困境与对策的研究。

陆岷峰(2020)认为经济双循环战略影响最大的一是涉外金融较多的商业银行机构;二是中小商业银行,因为国内的商业银行竞争程度将会白热化,中小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削减。但中小商业银行灵活,调整结构快,也是弯道超车良机。因此,要增加商业银行前瞻性预测,以好银行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不变应经济战略调整及形势的万变 [8]。

陈捷(2020)认为经济双循环战略的重大调整,商业银行喜忧参半,由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可能部分商业银行会出清市场。技术落后、无核心竞争力的金融机构退出可能性较大,从区域看,以涉外业务为主所在区域的金融机构风险更大。因此,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是关键,积极主动调整结构,应对市场变化十分重要[9]。

周军煜(2020)认为经济内循环为主将突生出一批新的产业,以新基建、新产业、新科技、新消费、新零售为代表的新经济将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这也是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难得的机会。因此,商业银行须积极、主动拥抱经济双循环,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顺势而为,积极发挥金融在经济双循环中的催化、推动、助力作用,通过信贷资金的注入不断推动经济双循环速率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10]。

综上所述:以坚持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是国家新时代采取的新战略,商业银行不是讨论战略合不合理,而是要讨论如何适应战略调整,以变应变,在调整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认真分析可能带来的挑战,从而有针对性的呼应双循环、促进双循环、服务双循环,在这一过程中找准新的定位、新的发展重点,实现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

三、商业银行机遇、困境、使命与对策

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的战略实施,将涉及到我国经济秩序、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以消费和投资为主体的内需发展将提到更高的位置,资源将向这两大基础引擎集聚的力度加大,围绕这一目标在体制与机制上也会作出重大调整。

同样,这一系列变化对商业银行而言,其影响是基础性、全面性的。因此,客观分析经济双循环特别是经济内循环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准确把握对商业银行可能带来的挑战,对于科学制定商业银行的应对战略,构建商业银行“十四五”战略规划,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经济双循环中的作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分析机遇是为了商业银行更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重视利用其优势,找准发展新的起点与增长点,从而更好发挥优势,持续地增长。

1、经济基本面更稳,这是商业银行最大的发展机遇。

实行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是基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布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很高,外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之一,这在世界经济持续向好、世界政局相对稳定情况下是最佳方案。但是,近年来,特别是我国经济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正不择手段打压中国的经济与企业,逆经济一体化、逆全球化情况越来越严重,地区的冲突事件不断增多。

可以预计,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世界将同时存在中国作为第一大经济体和美国作为第一大军事强国同时并存,经济体第一与第二的对抗博弈、斗争将长期存在,面对这种世界经济发展的极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及斗争性的公开性,如果我们仍然将发展的动能主要寄希望于外需,将带有极大的风险性。而且,外贸依存度越强,金融对外的依赖性越大,国际金融风险传染也就不可避免[11]。

在这个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世界的制高点,高瞻远瞩提出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即在最大限度保外贸,发展稳定的外需同时,眼睛向内,做大做牢做强做实内需,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夯实持续增长的基础,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控制闸。这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也就提供了稳定发展的基础与环境,可以想象在一个高度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环境下的商业银行是不可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会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应对境外各种风险传染的阻隔与应对上。经济双循环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实施长期发展战略的最好机会环境。

2、消费需求更加强劲,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更加优化。

经济内循环扩大消费规模是首选策略。近年来,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持续提升,对经济的发展韧性贡献率最高。扩大消费需求一是要扩大全社会消费规模,只有保有一定消费规模,对经济的拉动、贡献才加明显;二是要优化消费结构,包括扩大低收入人群的农村消费、改善个人的消费结构,扩大以养老、旅游、教育、文化等消费;三是创新消费方式,提高人们的安全感、幸福感,生活质量。

由此可见,以扩大消费为代表的内需,将拉动相关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爆发性增长。商业银行传统的长尾客户、农村金融、养老金融、健康金融、旅游金融将迎来新的发展台阶与层次,国家通过各种改革措施会大幅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不仅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源源不断的存款与资金来源,更为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优化提供更大的空间,从目前的商业银行实践来看,消费贷不良率是所有金融产品中最低的品种之一,这也为提升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提供新的机会。

3、新一轮基建投资进一步加大,高生息资产会有更多的机会。

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内循环的新动能之一,计划经济时代,以“铁公基”为代表的老基建在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民营企业的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逐年提升,逐步处于主体地位。但是近年来,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民营企业投资都呈萎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市场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远景方向不明确,造成投资者信心不足。

经济内循环为主的投资,一是在项目上将以代表未来的以大数据、区块链、5G为代表的新基建、工业互联网等为投资方向,具有前瞻性、高技术性,代表了世界经济的未来与方向;二是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措施,政策不仅稳定而且力度十分大,为民营企业的投资解除了投资后顾之忧,民营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12];三是政府的投资将充分发挥引领、杠杆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到固定资产项目中。

可以预期随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增多,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在利率跟踪贷款风险与期限的基本定价原则下,贷款期限越长,利率会越高。因此,商业银行通过增加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有力地提升高生息资产的规模。

4、新兴产业、行业争先出场,新的金融机会进一步增多。

经济内循环的力度加大,一些传统的行业会退出市场,大量的创业企业会深度挖掘市场的需求,进行行业创新,而一些代表未来生活的企业、产品会持续涌现,特别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都存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这一过程,因此,诸如近年出现的抖音、直播等网络经济、线上金融、手游、电子书等等都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习惯,而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金融科技的发展更是形成了金融科技产业化,极大地提升了金融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同时也催生出若干个新兴的行业与新兴的企业出现。

随着我国关于推进市场经济机制改革有关政策文件的实施,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也在加大,创新能力也在增加,以数据资产为代表的新的生产资料也加入到经济内循环当中,作为商业银行不仅增加了新的客户来源,更为资金的运用提供了更多的新的选择[13]。

5、技术创新运用力度前所未有,金融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拓宽。

经济内循环一定意义上是与世界在两个赛道上赛跑,对抗性博弈使得我们直接获得世界上先进的智慧成果更加困难,这将是一场无人助跑的赛跑。因此,提升国内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14]。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领先性必须保持技术的领先性,因此,国家将会投重金用于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咽喉项目、影响企业快速发展的重大技术项目、改造传统产业的赋能项目,将会不惜代价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支持产学研一体化,支持技术应用的转化能力,支持高精尖人才的创新创造行为。

同样,技术改变着企业同样也改变着银行,商业银行走向以技术为主导的金融运行上升为主导行为,对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而言,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更有信心与动力和安全保障,应用于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会进一步丰富,金融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6、供应链经济将成经济硬核,金融循环更新提上日程。

经济双循环讲的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保持一个良性的运转,且是周而复始,规模在原来的基础上呈螺漩式上升,规模不断扩大,实现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经济双循环之所以能保持畅通,实际上是由产业链、供应链各个节点间紧紧相扣,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畅通无阻而为条件,这样才能使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不断健康的运行。经济内循环我们会更多地注重国内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内循环,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群建设等将成为供应链、产业链重要的汇集点,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将会成为支撑“双链”正常运转的扣子,只有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健康地发展,才有可能保持“双链”不脱扣,保证持续运营,从而经济的内循环正常而健康地成长也就有了基础。

7、市场环境可控性增强,商业银行发展秩序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经济内循环为主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经济发展重心与范围是在国内,“内”则意味着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能够直达经济内循环的各个环节,“内”意味着一定程度上隔离了国际上的经济金融风险传染的可能性,“内”意味着各种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杠杆可能充分发挥调节作用余地进一步加大,“内”意味着国家的主动权、调节权能更加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便于对商业银行所有的经济活动协调、可控,特别是商业银行可以产生的金融风险,可以充分运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时化解和控制可能出现的重大金融风险,提升商业银行的社会可信度。

(二)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找准挑战是为了商业银行能更加清醒地认准形势,作底线思维,做好迎接应对困难的精神准备与压力措施,从而,打有准备之打仗,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的不确定性、不稳定因素,能处事不惊,保持自己的发展质量与定力。

1、资产质量管理风险加大。

实践证明,每次大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的调整,都会对市场要素布局等进行一次根本性的革命,每次结构的调整都会带来部分行业、企业的退出市场的压力。尤如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过程中,传统的商业局、供销社、物资局等行业及企业先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次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的战略其影响是深远且又是十分直接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深处时,这种影响具有极大的传递效应。双循环具体到行业及企业一定是分类管理、实施有保有压的政策,有些如消费、投资、技术类的企业的项目会得到强化,而且些则可能要弱化。特别是一些产能过剩的项目会加大出清市场的速度,不会让其持续占用社会的时间和物质资源,而对于出口创汇型企业,虽然国家有积极支持的政策后盾,但国际市场的不可控性、政策不稳定性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因此,这部分项目的风险并不是因为双循环而产生,但确实是在这个时期矛盾显得十分的突出。而以经济内循环为主体的政策指引下,所有的商业银行会将其所控资源集中到国内优质的客户,因此,堆大户、垒大户现象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集中度会大幅度提升[15]。

2、收入增长趋缓风险加大。

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涉外金融业务的收入在整个营业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特别是网络遍布世界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特别是中国银行,在支持涉外经济中,一方面通过服务境内的出口创汇企业获得相应的金融收入,另外一方面在支持海外的企业,办理国际结算业务中也取得极高的收益,且很大部分是绿色收入。

以经济内循环为主体经济双循环结果可能是原有的涉外金融业务会保持或有一定的增长,但一定不会象过去增长的速度和规模,特别是新的业务领域的拓展可能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实际效果不会很理想,外需金融可能会持续增长,但商业银行对涉外企业会更加谨慎。因此,可以预计商业银行中涉外、国际结算收入在整个营业收入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3、客户结构流失风险加大。

经济内循环意味着商业银行的主要资源会集中到国内的客户,客户市场将由卖出方市场可能转为买方市场,甚至于过去很多人无人问津的的长尾客户、普惠金融、小微企业也都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竞争的主战场。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更加有主动选择权,因为他们可以凭借规模优势,以极低有资金成本、高科技金融手段、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等,在各个竞争领域占据先机。目前,大型商业银行也开始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长尾客户,其凭借各种条件在与商业银行同业竞争中处于的绝对优势。现实情况是原中小商业银行最优质的长尾客户、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大型商业银行收割对象,大型商业银行的标准化、规模化、以低价快速全流程服务获得更多的长尾客户的青睐。

中小商业银行根本属于不平等性对抗竞争,无竞先败,不得不再重新在漫无天际的中小微企业的市场中重新寻找自己的“爱”[16]。可以说,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了信贷结构的重大调整,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客户营销难度加大,客户转移带来了中小商业行客户流失。

4、金融产品创新风险加大。

经济内循环中将不断出现新的行业、企业与产品,基于一些商业银行可能会将有些境外金融资源、金融能力转移到国内来,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将会掀起新一轮竞争高潮。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新金融、新产品、新市场既是新机会,也是新的风险,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及信息的有限性,往往对新经济的运行规律认识不很到位。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不确定的背景下,消费金融、新产业判断,长尾客户深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创新难度加大,因而新的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也会加大。

5、整体涉外金融风险加大。

伴随着涉外经济的增长,我国的商业银行中特别是国有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边境的城市商业银行,其涉外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近年来的高速增长,涉外贷款、国际结算量及国际结算收入也逐年提高。

但在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背景战略下,商业银行的存量信贷资产的风险会进一步加大,而对于新增的涉外金融,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性,涉外企业首先就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世界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国内的一些涉外业务企业由于国际社会停摆,出口严重受阻,大量订单尽毁,新增订单又少,一些涉外小微企业也因此纷纷退出市场。因此,涉外业务、涉外企业的风险加大。且还可能面临涉外业务在国际市场孤军奋战现象,国际间的贸易文化、价值理念会发生较大的冲突。

(三)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中商业银行使命与对策

应当说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对于商业银行发展而言,应当是机遇远远大于挑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更有信心与优势,关键在于商业银行必须顺势而为,扬长避短,找准定位,选准目标,采取合适的发展战略,从而在促进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中,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1、做强区域性金融,落实宏观类发展战略。

经济内循环是以国内各行政区域、经济区域、城市群等局部循环为基础的,由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多种原因,我国客观上形成若干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经济区域,实现了自给自足的小循环。而近年来国家陆续又从顶层设计上,提出了若干个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一体化或协调发展,如长三角一体化、珠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等,作为商业银行要将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作为落实经济内循环和国家战略的重要实锤动作。

一是要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制定本行的发展战略,商业银行是助力、催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群的重要驱动力,要主动研究国家、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将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目标与地方经济发展方向一致起来,要积极运用金融手段与金融工具促进地方经济目标实现。

二是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面分析与了解经济双循环对商业银行的要求基础上,要细化国家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对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具体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改进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产品供给结构,做强区域金融、扎实为城市群发展服务。

三是要做强金融内循环。支持经济双循环首先必须做强商业银行内循环,只有做出最好的自己,商业银行才能成为经济双循环的脉胳与神经。因此,商业银行的业务必须不能出现任何问题,特别要坚决守住风险底限,积极支持实体经济,与双循环保持协调性发展。

2、做大产业性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实体经济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更是金融的本源与生存的目标。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导向,一切源于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成长。

是提升信贷资产在整个资产中的比重,坚决杜绝资金空转现象,要将表外资产逐步转入表内,不断提升存贷比率,重点支持制造业、工业互联网等等;

二是要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增加实体经济的发展后劲。中小微企业是未来大型企业的成长库,只有众多的小微企业的成长,才有可能成就更多的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

三是要重点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普惠金融主要是社会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面和小微企业的贷款获得感,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提高了,整个金融的服务水平才能达到新的高点,反之,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得不到金融的有效支持,同样会制约实体经济的成长;

四是要重点支持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发展。通过商业银行的全景化服务驱动国有经济做大做强,夯实经济内循环的主要经脉和基础。在任何时候特别在当前的特殊国际经济形势背景下,国有经济主体地位不可动摇。因此,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其市场的灵敏度,要用金融手段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意识,要推动国有企业到市场上找饭吃,找资金用,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

3、做好消费性金融,提升居民消费动能。

扩大消费规模,激活消费者的消费潜能对于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十分重要,我国有超大型的消费市场,有十四亿人口之众,居民的消费巨大的潜力尚待挖掘,消费拉动经济有极大的空间。作为商业银行如何做好消费金融至关重要。

一是要优化消费金融结构, 要积极发展吃穿用行娱等消费贷款,促进居民消费多元化,保持消费结构的合理与均衡;

二是要创新消费金融产品;要根据居民消费者的多元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设计符合客户需求的系列消费金融产品。

三是要大力发展线上消费金融,实现短频快的消费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消费者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快捷度;要积极搭建线上平台,实现居民线上申请贷款,线上完成消费贷款的全部流程,实现无接触、零距离的金融交易;

四是对消费底层增加利率优惠的贷款;要对低收入人群、有强烈消费欲望的群体发放低息贷款,积极减费让利,调动其消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是积极支持农村的消费,提高农村的消费贷款的获得率。我国农村存在巨大的潜在的消费市场,要利用金融优势宣传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消费产品,积极为广大农户提供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

4、做优特色性金融,做细垂直细分等领域

中国超大型的市场为经济的发展的韧性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而要将潜在的资源激活、运用,提升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实力,产品的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一定是主攻方向,相对应的商业银行的服务,其特色金融也才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因此,在经济内循环中,商业银行一是做大普惠金融。目前商业银行应对长尾客户的细分技术已经解决,延伸服务边界(农村金融)、对各类消费金融进行垂直细分条件也已成熟。因此,商业银行完全有能力进一步解决消费金融的薄弱环节,使消费金融服务向更有温度、效率的转变,金融生产力极大地焕发出来 ;

二是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使科技创新企业插上金融的翅膀,更加快速前行;

三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强环境保护,对于信贷评估必须坚持环保评价优先的原则,对于所有有损环境、造成污染的项目实行零容忍;

四是大力发展旅游金融,积极支持旅游区的开发与建设,为百姓消费提供更多的旅游场景;

五是做强文化金融,积极探索文化金融服务模式,挖掘历史文化,强大中华精神,为经济双循环提供更多的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六是养老金融。要根据我国老龄加快的现实,积极做好房抵贷、养老产业的信贷投入,既振兴养老市场,也可以提供实实在在的内需。从而将特色金融与经济内循环的战略有机地融合起来,互相赋能。

5、做长供应链金融,锻牢产业链、供应链。

供应链、产业链实质上就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流程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供应链、产业链越紧密、牢固,周转速率越快,经济内循环的质效就越高。而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运转,由此而形成的产业链金融就起到的润滑、锻牢“双链”接口的重要作用。商业银行通过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是以金融支持经济内循环最直接有效的工具。

一是要理清服务对象、服务区域中有哪些供应链、产业链;二是要了解“双链”上的各种金融需求;三是要积极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四是要积极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强“双链”上的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五是要切实做好“双链’上的核心客户的风险管理,保持其发展的稳定性,防止由于核心企业的经营失败,导致“双链”脱节,使上下游企业失去生存与发展的“根”;六是要驱动国有经济做大做强,夯实经济循环的基础。做优供应链金融,锻牢产业链供应链。

6、做多长期金融,加大固定资产贷款的力度。

近些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曾经一度时间过多地做大表外业务,出现资金套利、空转的现象,在资金投放结构上基本都是做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一方面是出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经济或企业的长期趋势判断不准,不敢做多长期金融。经济内循环,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是一项见效快的动能。

因此,商业银行要主动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推手,重点是要大规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一是要增加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二是要增加政府配套项目的固定资产贷款;三是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类贷款;四是增加新基建贷款,持继增加新基建项目的贷款力度,从总体上要提升长期贷款在整个信贷资产中的比例。

7、做快数字金融,引领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

提高经济内循环的速度及规模,必须要有新的注入动力,纵观当前及今年相当长时间,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5G为代表的新技术运用的数字经济将会成为新一轮经济的引领新动能。数字经济将从全方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管理流程等等发生基础性作用。因此,作为商业银行应当找准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定位与使命,充分运用商业银行的资源与优势,力举数字经济的发展。

一是要加快推进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进程;商业银行本来就是数字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与企业,不仅本身积聚了大量的数据资源,也是数据资源的主要使用者。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引领的行业,这样才能推动、带动整个数字经济的快速成长,商业银行对此责无旁贷,要做数字经济发展的急先锋,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标杆,成为数字运用、创新、创造的主要设计者。

二是要推动数据资产市场化,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将数据资产作为新的生产资料要素并以文件的形式给予确认,还要求积极推动数据资产要素市场化。商业银行要在数据要素市场过程中承担领跑者的角色,积极探索研究商业银行数字资产的生产、经营、销售、管理等,研究数据资产的定价基础与定价方法,提出数字资产交易规则与方法,设计会计账簿有关数字资产的记载等等,为全社会数据资产的交易及市场化提供经验。

三是要积极支持国有企业及大中型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商业银行在与国有企业及大中型企业发生的金融交易过程中,要着力提升数字化交易水平,积极探索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等,加强银企双方间的信息沟通,提高风险管理现代化,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数字化水平的提高。

四是要积极支持金融科技产业化,金融科技企业一般都是轻资产,其投资风险也相对较大,对于一些基本稳定且技术有前景的金融科技企业,商业银行要积极进行信贷支持,积极探索实行无抵押的科技信用贷款以及高科技人才创业贷,增加科技创新的能力是实现数字经济腾飞的根本。

四、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的战略必将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战略等产生基础性、全面性的影响,而商业银行作为我国最主要的金融杠杆之一,其在经济双循环中的作用更不可替代,只有以加速经济双循环为目标导向,本着解决加速双循环中解决问题的思路,瞄准发展的重点,集中用力,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内循环各个领域中的催化、助力的作用,实现经济与金融的相互赋能,经济双循环的目标就会按照既定的目标、方向有序前行。

参考文献:

 [1]陆岷峰.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内循环的概念、特征、发展难点及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4):01-13.
 [2]周军煜.数字货币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未来发展前景、变革与重构[J].西南金融,2020,(09):03-13
[3]徐阳洋等.数字小微金融:产生场景与发展策略[J].西南金融,2020(01):62-70.
[4]陆岷峰.疫情危机与商业银行数字化对策研究[J].西南金融,2020,(05):36-43.
[5]许旭明.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特点、存在问题与治理对策研究 
——基于城商行2016年至2019年会计年报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06):36-46.
 [6]马进等.商业银行智能化风险特点与管理研究[J].南方金融,2020(03):123-132.
[7]王婷婷等.基于数字银行背景下数字信贷风险控制管理的战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01):21-26.
[8] 陆岷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纾困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20(04):27-35.
 [9] 陈捷等.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供给结构、导向错位与校正重点[J].福建论坛,2020(07):25-34.
 [10]周军煜.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改革策略[J].济南大学学报,2020,(04):13-26
[11]陆岷峰.地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纾困小微企业融资路径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20(01):80-86.
 [12]周军煜等 .金融科技驱动商业银行变革的进程、特性及愿景,[J].福建金融,2020(01):67-73.
[13]周军煜等.中小商业银行:风险事项与股权溯源及治理对策 [J].华北金融,2020(03):35-47.
 [14]陆岷峰.关于区块链技术与社会信用制度体系重构的研究 [J].蘭州學刊,2020(03):80-88.
[15]欧阳文杰等.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痛点与监管方向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0,(01):13-19
[16]陆岷峰.新冠疫情背景下商业银行数字小微金融发展战略研究——基于未来银行的发展视角[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6):01-15.

(原文刊发在2020年8月31日金融时报上,标题为《经济双循环格局下商业银行的机遇与使命》)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