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陆岷峰:对网贷新规征求意见稿的两点建议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20-06-05 11:39:57 阅读:2666

关键词:中小银行机遇互联网贷款网贷新规

​ 摘要:一是“互联网贷款”建议改为“线上贷款”;二是提高单户贷款的额度至50万元。 2020年5月9日,银保监会在官网对外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从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贷款合作管理、...


摘要:一是“互联网贷款”建议改为“线上贷款”;二是提高单户贷款的额度至50万元。


2020年5月9日,银保监会在官网对外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从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贷款合作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如何理解《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与意义,《管理办法》还有哪些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商业银行又如何适应《管理办法》,将此转化为本行的发展机遇。带着业界十分关心的这些问题,看懂经济专题采访问了南京财经大学教授、上联智库首席经济学家陆岷峰。

看懂经济:陆教授,您曾任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发表过有关互联网金融等方面论文1200多篇,且有三十多年的商业银行高管从业经历,能否请您就《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及意义谈谈您的高见。

陆岷峰:出台《管理办法》首先是发展数字经济大势所需。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必须的阶段和模式,商业银行作为数字化程度最高的群体之一,贷款业务的互联网化是必然趋势,商业银行通过发力互联网贷款业务,进行线上评估,线上操作,极速审批,实现贷款业务的线上化、流程化、批量化,在满足小微企业以及个人消费资金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金融的普惠性,下沉了金融服务,推动了全社会的数字化程度的提升。

其次是支持长尾客户所需。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客户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社会成本很低,但对社会回报却很高,长期以来的融资成本过高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难题,互联网贷款却可以无网点、无人员或少人员、依赖智能化等手段,降低贷款的管理成本,从而从基础上降低融资价格;

第三是规范互联网贷款管理所需。从商业银行已经开办的互联网贷款业务来看,也暴露出风险管理不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资金挪用现象严重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银保监会出台《管理办法》,在时间上正当其时,在内容上抓住要点,科学合理,一方面,《管理办法》对互联网贷款的适用范围,防控互联网贷款风险的针对性措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内容均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修复了互联网贷款中已经或可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另外一方面,《管理办法》充分考虑了金融机构、贷款申请者、助贷机构三者之间利益,金融机构从事互联网贷款有了法律的依据,鉴于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贷款申请者会更加重视自己的征信,金融消费者权益得到了保护,信息不能被泄露,不能遭受暴力催收等。

同时《管理办法》也充分考虑了有一定技术实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的助贷机构的利益,助贷机构符合一定条件可以参与到商业银行的互联网贷款业务中,互相取长补短,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利益共享。

看懂经济:《管理办法》从起草到今年正式公布征求意见稿,已经是多易其稿,力臻完美。就本次颁布的《管理意见》版本您还有什么新的建议。

陆岷峰:《管理办法》的内容已经非常全面、完善、系统、科学,就《管理办法》内容提两点建议。

1.“互联网贷款”建议改为“线上贷款”

理由有三:一是习惯上我们称传统的贷款为“线下贷款”,而与“线下”对应的词应当是“线上”,显然,用互联网贷款不能与“线下贷款”相对称;其次互联网贷款这一概念的组词方式为“工具+贷款”的结构,我们平时在贷款分类中有固定资金、流动资金贷款,长期、中期、短期贷款,工业、农业、商业等行业贷款,所有贷款名称集合内容是一个封闭完整的概念。显然,用“互联网贷款”、线下贷款并不能完整的反映商业银行贷款的全部,概念上不封闭;三是从《管理办法》互联网贷款的定义来看是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信息通信技术,基于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和风险管理,线上自动受理贷款申请及开展风险评估,并完成授信审批、合同签订、放款支付、贷后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操作,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提供用于借款人消费、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等个人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实际上这一切活动都是在商业银行线上完成,贷款申请者和银行工作人员无需线下交割,同时,互联网金融概念被金融科技所取代已成共识,而且物联网贷款也已经出现,互联网只是涉及信息流和资金流,物联网比互联网还多了物流,如用“物联网贷款”“工具+贷款”的命名方式,物联网贷款已经包括了互联网贷款。因此,将互联网贷款改成线上贷款,概念上可能更严谨和前瞻。

2.提高单户贷款的额度至50万元

《管理办法》明确了互联网贷款小额、短期的原则,对消费类个人信用贷款授信设定限额,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建议将授信额度由20万元提高到50万元。依据:

第一,消费信贷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放宽额度限制可实现逆周期调节,促进生产经营全面复苏。“常疫情时代”叠加经济下行周期,企业复工复产、经济复苏的前提是消费复苏,因此,我们应该将消费信贷和经营信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家庭杠杆率仍然相对较低,便捷、高效的线上消费信贷有助于提振居民的消费意愿,而放宽额度限制更有利于居民采购大宗消费品,进一步实现对经济的逆周期调节,真正促进生产经营全面复苏;

第二,我国M2近十年来成倍攀升,20万元消费信贷额度早已无法满足家庭大额消费品支出需求。2009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居民收入的增加,物价整体呈上涨趋势,2009年7月M2为57.30万亿元,2020年4月M2为209.35万亿元,相比2009年7月,如今的M2增长了3.65倍。除了M2处于倍增趋势,2020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8.3%,消费品价格上涨6.2%。在一二线核心城市,居民在出国旅游、教育、装修、购买大额消费品方面支出较大,20万额度已不能完全满足其真实消费需求。

第三,限额20万的个人消费信贷,或成为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变现”生意,不掌握流量的银行在合作中将会处于从属地位,不利于起点公平与机会公平。互联网贷款的成本主要是获客成本与数据成本,拥有巨大流量的互联网平台拥有先天优势,而很多银行机构由于不具备流量条件,导致有流量优势的互联网机构将步步为赢。中国的互联网流量集中度高,会出现多家银行争抢一个流量入口,而掌握流量分发优势的平台会设定通过率等规则来分配流量,倒逼银行进行通过率竞赛,从而产生风险隐患。同时,将银行互联网贷款上限设置为20万与消费金融公司齐平,同质化竞争会挤压消费金融公司生存空间,不利于错位竞争。

看懂经济:有人认为,中小银行是《管理办法》最大的受益者,但是,中小银行金融科技水平相对较低,您认为中小银行如何抓住《管理办法》带来的新机遇,将互联网贷款成为提升本行行业地位最有效的工具。

陆岷峰:《管理办法》对于商业银行、长尾客户、助贷机构而言是三方利好,长尾客户又增加了一条融资通道,而且这个通道充分体现了小微企业的“短频快急”的资金需求特征,解决了长期以来线下贷款无法解决的痛点,助贷机构可以依法与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愿景。而作为商业银行其互联网贷款业务将成为同业竞争的重要利器,但是互联网贷款产品由于较易模仿、复制,中小商业银行同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进行投入,《管理办法》的出台即是各家商业银行发展新机遇也是利益布局的再调整,因此,中小银行如何积极抓住该机遇,必须从多个维度寻求突破战略。

1.研究政策,抢抓机遇,确立发展新理念

互联网贷款是纯线上贷款,同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商业银行的劣势并不十分明显,在虚拟的世界,大型商业银行网点优势不再。因此,中小银行应该积极研究互联网贷款政策,在政策中找机会,将政策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要抢抓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通过前瞻性的思维,正确的战略部署,通过互联网贷款发展实现业务上的弯道超车。

2.夯实基础,扩大业务,加快内部业务转型

互联网贷款和传统线下贷款是两种不同的业务模式,从人员到业务流程甚至整个系统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小银行应该积极夯实基础,加强技术研发,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可能性和自身资源条件,苦炼内功,积极营造互联网贷款的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客户的体验度,保持互联网贷款业务增速跑赢大市、跑赢同行、跑赢不良。

3.明确定位,锁定客户,不断做精细分领域

中小银行一定要坚守市场定位和发展的初心,结合线下贷款业务优势,瞄准自己的目标客户,做到精准营销,实现互联网贷款的专业与专注,坚持特色化、差异化、本土化,形成细分行业的互联网贷款的龙头。

4.强化管理、严控风险,保持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贷款风险有其个性特征,优质的客户是商业银行做好线上贷款的基础,中小银行应该大力运用金融科技,在选择贷款客户尤其是小微企业时应该小中选大,好中选优,要建立中小微企业数据库,尽可能的收集大剂量的中小微企业客户信息;要打通中小微企业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库通道,通过数据信息描绘并锁定目标客户;要通过建模评估,平台化建设,实现产品批量化,业务流程化、价格模型化、业务线上化,完全实现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线上办理;充分运用区块链技术、物联网等技术,加强中小微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日常监控,构建预警系统,加强风险的实时控制。

5.加强合作,抱团取暖,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中小银行天生的局限性带来的投资规模不大、产品创新研发能力不足、高精尖人才积聚能力不强等,是无法通过主观努力能够解决的,有效的办法就是主动加盟大型商业银行或头部机构间,寻求合作,借寓生存。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有实力的股东单位,不断充实资本力量;要加强与国内外大的金融机构合作,以替补者的身份,错位经营;要积极参加区域机构联盟,借助外部力量来提升创新能力。

6.加寻找支持,提高水平,借力发展互联网贷款

中小银行开展线上贷款会遇到各类困难,线上贷款客户很大比重属于小微企业,中小银行线上支持小微企业会面临资金、技术等不足,作为地方金融机构的中小银行要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但是在寻求帮助同时也应该提升市场化水平和能力,保持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4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