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陆岷峰:“十四五”城商行发展环境及战略研判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20-03-26 11:08:03 阅读:6660

关键词:信贷风险控制城商行城商行改革金融监管

摘要:一定时段内城商行的发展战略是整体发展战略阶段性定位与发展措施,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城商行即将面对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及城商行本身出现了新的情况与特点,其阶段性发展战略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及时跟进内外部场景的变化进行城商行的变革,提升适应能...

摘要:一定时段内城商行的发展战略是整体发展战略阶段性定位与发展措施,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城商行即将面对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及城商行本身出现了新的情况与特点,其阶段性发展战略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及时跟进内外部场景的变化进行城商行的变革,提升适应能力,加快转型步伐,通过全面深化城商行体制与机制改革等措施,实现“数字化”、“特色化”、“差异化”、“本土化”等发展目标,是“十四五”城商行最主要的战略目标与重点,也是城商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

一、  引言

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是在原城市信用社基础上改制、发展而来,目前全国共有134家,以1995年深圳市城市信用社为标志,城商行已经有25年的历史,虽时间不长,但其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中的位置不断提升,其资产规模2018年末达到34、35万亿元,市场份额占比由2009年的7、2%上升到2018年的13、1%,负债规模2018年末达到31、83万亿元,市场份额占比由2009年的7、2%上升到2018年的13、3%,因此,保持城商行群体健康、稳健、持续发展,对于金融促进经济的发展、维护金融体系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制定科学、前瞻的战略引领至关重要。

城商行的整体战略是阶段战略或条线战略构成,从时间顺序来分析,阶段战略是实现整体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既要与已经过去的发展战略一脉相承,又要根据条件变化与时俱进,将前述阶段战略成果发扬、光大。

城商行的阶段性发展战略基本上与国民经济“逢五”发展战略规划期间相一致,目前,国家正在拟定“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与此相对应的城商行同样也面临“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制定。城商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微观主体,其规划制定须充分体现“十四五”期间所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与新要求,结合自身的基本条件,综合城商行发展目标和问题导向,从而提升科学、前瞻的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

二、城商行新时期战略环境与战略目标内在逻辑的分析

城商行的战略环境分为内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城商行原定的发展定位与目标,内部条件的变化同样会影响到城商行原定计划的实现,无论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从利于与不利于原战略目标实现的角度分析,新的战略定位与重点无非是充分发挥优势,解决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提出准确的战略定位。对环境及变化着的环境进行精准判断是做好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当前,同“十三五”相比,影响城商行“十四五”期间的战略定位因素很多,但最主要有以下几个维度。

(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重在体制与机制上形成新方向

1、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发展全行程。经济总量进一步加大,金融发展的空间也会随之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方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的历史阶段,发展方式由粗放扩张走向内涵、精细发展;发展的重点会在深挖存量,存增量兼顾;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发展理念也将指引、渗透到经济的所有流程当中;金融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我国的国际地位更加重要。这要求城商行的发展必须确立高质量发展目标,转变发展方式,充分体现新的发展理念,站在国际经济与金融分工中找准发展定位。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构建新体制。作为改革的重点战略和思维方式转移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出以来,为促进社会供给结构的优化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减费让利、发展小微金融、倾力实体经济、限制过剩产业等等,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阶段性工作,也不是局部性的改革,而是基础性、持续性和全面性改革。城商行作为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服务供给结构也必须进行相对应的改革,充分体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思想与要求。

3、治理体系完善与治理能力提升不断产生新动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升了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战略目标,核心就是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并辅之以高效的执行力;近三年开展的以防风险、治污染、力脱贫的三大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后续的持续维护,还必须通过制度顶层设计,提升执行力来构建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为金融安全提供了好的保障环境,作为城商行一方面要守住自身的风险底线,同时要积极利用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加快自身的发展与成长。

4、区域经济展战略提升经济发展新格局。区域经济、区域发展战略的不断推出,激活了地方的经济资源,特别是政策的导向会加快区域经济的质变性、井喷式的成长速度,国家陆续推出的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不断改变经济与金融资源配置版图,也为城商行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金融机会,而城商行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商业机会,另一方面也要将支持区域经济的振兴作为公司的战略目标。

5、重点支持的特色金融需求固化金融新蓝图。不同时期国家对金融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国家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更加重视金融扶贫、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更加重视直接融资在整个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对金融提出更具体、更细致的要求。因此,城商行大力发展扶贫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将成为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

(二)经济发展重点与手段出现新气象

1、产业政策重在实体经济发展上做足新文章。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是一个永衡的话题,但是,当前立足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重要,实体经济不兴,虚拟经济之毛将焉附何处?坚持“虚实结合,以实为主,虚拟有度”的产业发展导向原则是保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改变当前“虚、实”经济结构颠倒状态,金融业有义不容辞的推手责任。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既是金融功能发力的重点,也是抢抓发展机遇的关键。城商行在这场经济结构变革过程中要从避实就虚转向避虚就实上来。

2、发展业态重在全面推进数字化实现经济发展进入新通道。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进入新时期,原来的发展方式、手段、动能迫切需要进行转换,数字化历史性地直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前台,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业态。通过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的方式,对于经济而言,优化了原来所有的流程、降低了各种交易成本、提高了工作效能、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一切不可能成为现实。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城商行的数字化经营提供了新的场景,没有数字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数字化银行,当然也就没有数字化城商行。

(三)金融杠杆与金融监管出现新动向

1、金融政策重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实现新目标。一委一行两会的监管体制的构建,提升了金融杠杆发挥作用的集中性、独立性、权威性及统一性,市场对金融杠杆功能的灵敏度大幅度提升。金融杠杆也更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金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利率完全市场化、批准设立理财子公司、去刚兑,调控手段多样化并成体系。在金融市场化、商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背景下,丛林法则、适者生存将会推动金融机构间联合与重组甚至是退出市场。只有最优秀的、风险控制能力强的、市场适应性高的金融机构才能留在金融市场的下半场。

2、监管政策重在手段与力度上、提升监管效能上有新效果。无论是对各持牌机构的强监管、严监管的监管绳索的拉紧,还是持续三年多互联网金融整治,特别是将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三大目标之一,无非向市场传递一个信息:金融必须合法合规低风险,可以预期金融监管的笼子效用将会日趋明显,监管轨道将约束所有金融机构在法律法规的轨道上运行。驱使各金融机构回归本责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的监管力度与指引前所未有,监管科技的广泛运用将会使所有金融必须在金融规则笼子内运行。

3、金融深化改革提升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开放体现了我国的包容理念,主动拥抱世界胸怀。金融的改革开放更是将中国金融纳入世界金融一体化的战略步骤。党的十九大以来,金融对外的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若干金融对外开放的政策,金融领域外资准入门槛不断降低。外资机构的大量涌入,在带来资金及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力。内资金融机构特别是城商行或则强身健体,迎接挑战,力胜同业,或则困守一隅,坐以待毙,退出市场。

4、金融科技广泛应用形成发展新引擎。金融发展的历史可以抽象为技术在金融系统不断运用、不断提升、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历史,而数字经济的发展,更是为金融科技广泛运用提供了更多的业务场景。科技从商业银行系统工具的支撑到重构业务、风控、管理逻辑和模式,科技基因已经植入到商业银行所有业务流程与环节当中。科技也在推动着商业银行体制与机制的改革。甚至有将银行打造成科技公司之说,可见当今年技术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无科技不金融时代已经到来。

(四)行业生态重点协调发展守护安全上有新举措

城商行作为银行业的重要板块之一,由于地域经济差异等多种原因,城商行群体目前面临的风险点及风险事项较大型商业银行在概率上要高得多。一是行业内群体分化严重,头部平台集中明显。最大的城商行资产规模已经过2、8万亿,最小的城商行资产只有一百多亿,在“大而不倒”的约定俗成的观点下,约三分之一的微型城商行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二是城商行风险事项增多,且出现新的风险较大。以包商银行锦州银行为代表的城商行先后被接管、重组,流动性风险及挤兑风险持续放大;三是城商行的地缘优势逐步被弱化。城商行作为一城一池的金融机构,本土优势十分明显,然而,面对众多的金融机构业务下沉、金融子行业间业务边界的模糊,城商行躺着地方政府资源上发展业务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三、城商行新时期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

一定时期的城商行发展目标既要传统前期的工作目标,特别是成功的、宜继续更高层次的经营目标,另一方面要根据变化了的内外部环境、商业银行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城商行发展提升的新需求,及时对城商行目标进行优化与完善,以保持城商行战略方向不出现偏差,从而为城商行的发展提供一个科学的航向标。十四五期间城商行的发展战略目标至少要实现十个方面的提升或转变。

(一)总体阶段从快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城商行成立二十多年来,其发展呈现超常发展,一是其资产规模、负债及利润规模在银行业中的比重持续提升,较成立之初其增速均高于同业;二是服务领域部分城商行突破了地域限制,设多家异地分行;三是万亿级规模的城商行已达到九家,少数头部城商行其规模已经超过跨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四是部分城商行已经将综合化经营,追求全功能、多牌照作为战略目标,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一些城商行拚规模、搞恶性竞争,其发展呈现出粗放、盲目扩张、争份额,各种相对指标在同业当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进入“十四五”,全社会发展都提出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城商行也不例外,一方面粗放式发展难以持续,且浪费资源,加大行业风险,另一方面城商行也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同步高质量发展。城商行的高质量发展最主要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总引领,在发展中以“好银行”标准为具体导向,在集约化经营、内涵式发展、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

(二)核心理念从以客户为中心转向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心转变。城商行的核心理念的转变有一个过程,在金融资源是卖方市场的背景下,银行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因此,同所有金融机构一样,城商行在成立初期,在银企关系上,城商行往往按理想的风控模式,将自己保护起来,实质上形成了以银行为中心的顶层设计。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银行同业间竞争加剧,城商行开始转变服务理念,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即一切以客户为导向来进行金融产品的设计与服务。而在前几年强利润目标的导向下,一些城商行避实就虚,超常发展表外业务、进行伪创新,信贷资产占整个资产比例大幅度下降。“十四五”城商行必须将以支持实体经济为中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及立足点,一切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行为都要大力支持,否则就要进行抑制。

(三)经营手段从主观经验经营转向数字化银行经营转变。城商行在实现经营目标上经历了完全的手工操作,主观经验决策到借助于计算机等工具进行辅助决策的阶段。而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新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运用,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态势的必然趋势,不仅仅数字工具成熟、技术上的突破,且数字化应用场景已经十分丰富。“十四五”期间城商行全面数字化将是必然的选择,运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将钳入商业银行所有经营活动过程当中,数字化将是城商行一项基础性、全面性的工作。

(四)改革重点从金融需求改革转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彻底改变城商行传统的改革的思维方式,即由过去的始终将眼睛放在金融需求上转为城商行本身的改革,“十四五”期间城商行将从产品创新与产品供给、业务流程优化与设计、管理体制与方式的改变等多个维度进行改革,着力将城商行的金融供给更加具有市场的灵性,更加主动地贴近金融需求,支持经济的发展。

(五)发展方式从区域外延扩大转向深耕本土金融转变。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曾经一度市场能力的重要风向标,而实践证明这对于金融资源的配置,特别是城商行的市场定位及设立初心是不一致的。所以,监管部门及时叫停城商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做法。实际上,城商行设立的初心之一就是服务所在区域的地方经济。“十四五”期间城商行将会立足于现在所在区域,围线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深耕本土金融,对各行业进行垂直细分,做大地方金融蛋糕,持续提升在地方金融中业务占比。

(六)客户定位从垒大、贪大、靠大、求大到深耕、依靠小微、长尾客户转变。做大曾经一度成为所有城商行发展目标的首选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各行纷纷垒大户,靠大户,以实现规模的快速膨胀,同行之间同质化发展十分严重。实践证明,在银行业这个赛道上,城商行由于基础相对较弱、物理网点主要限于一城一市、科技投入能力不足、人才队伍规模不大、特别是单个体量相对较小,总体上属于商业银行群体的第三梯队,属于商业银行体系中的补充角色,无法与大型商业银行进行正面竞争。城商行相对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而言,永远是中小商业银行。在这种背景下,城商行必须与大型银行实行错位经营,避免直接对抗。坚持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的竞争策略,发展特色金融(包括但不限于科技金融、旅游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等),特别是要深耕、依靠小微、长尾客户,适合自己的成长就是最科学的定位,就是最好的策略措施。

(七)经营方式从坐商、等客户转向行商、主动寻找用户转变。基于资金的卖方市场,信贷资源是十分稀缺的资源,因此,诸多的信贷客户往往是上门找城商行贷款,而对于存款客户而言,往往也是就近等方式建立业务关系。这种等客户上门的比营方式,往往是客户选择城商行,而城商行的选择空间往往局限在上门的客户。“十四五”期间,必须转变城商行被动选择客户的方式,而要根据本行的发展战略、目标客户定位,通过大数据等新的金融科科技手段,面向整个市场框定客户画像,进行积极、主动的上门营销,形成城商行与客户门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

(八)风险管理从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转向守住金融安全底线管理转变。强监管、严监管、科学监管的大背景下,规范经营成为城商行体检的必检指标,历时三年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目标虽然实现,但城商行的风险事项并不少见,从已经披露的包商银行被接管、锦州银行被重组、少数城商行被挤兑、诸多城商行高管被查处情况来分析,城商行的风险管理已经不仅仅是信贷风险为主的八大风险管理,而是要向守住金融安全底线作为风险管理的目标,即一切可能影响城商行生存的所有的行为都要纳入的管理当中,且成为最主要的约束性目标。

(九)组织体系从分级管理向扁平化组织管理机构转变。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般是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分支行管理体制,本来城商行的管理层级不多,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城商行实行了三个层级管理的管理体制,总行、分行、支行,横向的部门设置更是越来越多,有些城商行总行多达二十多个部门。小而全的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城商行经营效能,造成资源浪费。金融科技运用背景下,城商行完全可以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中间管理环节,构建“总部+N”的管理机构模式。

(十)管理重点从强调公司治理向治理体系建立与治理能力提升的转变。城商行大都构建了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了较为规范的公司治理体制与体系,但由于城商行与地方政府的历史渊源及现实中的不可分割的股权关系,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为突出,尽管这些年来,在公司治理上下了很多功夫,但是,城商行的风险事项及案件仍高频率发生,因此,全面构建城商行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已经十分迫切,通过制定严格、缜密、系统的制度体系,加上高强度的执行力,辅以严格和监管环境,从根本上消除城商行中的经营乱相。

四、围绕新时期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城商行的改革与创新

(一)深化体制与机制改革,提高“市场化”经营程度


1、推进扁平化管理。城商行要适时根据目前数字进展,精减管理层级,稳步推进组织体系改革。构建“1+N”即总部加前台的管理体系,总部要着力打造平台化管理模式,打破部门间壁垒,实现全行资源的共享,从而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实现网点功能转型。城商行前台网点要提升智能化程度,将更多的自然做个性化、贴身的金融服务。其网点功能已不再是过去的存取款等功能,而是形象展示、金融文化传导、宣传教育、咨询辅导等功能,加快转型升级的速度。

3、提升治理能力。要积极推进高管人员职业经理人制度,提升金融科技在日常管理中运用水平,提升决策科学化、数字化。

4、加大开放力度。城商行融入到金融开放大潮中,并不是一定要到国外设分支机构才叫融入金融开放,而是要将金融视角放在国际分工的高度来进行顶层设计,在国际金融分工中找到自己的商业机会,确定城商行发展战略。

(二)加快技术创新,提升“数字化”经营水平

在无科技不金融的时代,城商行也不例外,科技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间生存、竞争、发展的法宝,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城商行只有勇立科技的高地,才能在银行业的赛道领先同行一步。

1、全面运用金融科技。树立科技立行的思想。一是要全面就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植入科技基因;二是多种科技手段综合运用,要围绕提升城商行质效,发展痛点通过技术手段找答案;三是全部业务流程都要提升技术含量,所有的金融产品都要钳入最新技术。四是要构建科技研发队伍,有条件的城商行宜设立自己的科技公司,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宜与专业性科技公司构建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适时引进最前沿金融科技,借助外力外脑,始终站在科技的前沿。

2、构建线上平台银行。城商行最大的局限性在于业务的区域化,而线上平台可以人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因此,城商行积极打造线上平台银行是集海内外金融资源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要将发展线上互联网金融业务作为竞争的手段,实现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直销银行业务,构建一个全功能、全领域的虚拟银行,弥补城商行地域限制的天然不足。

3、用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两个翅膀,提高“智慧化”管理程度。银行是数字化程度最高的群体之一,也是可数字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其业务流程具有标准化、大剂量、重复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恰恰是最应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一积极引用是数字员工,将众多自然人员工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升劳动效能;二是要积极提升金融工具智慧化程度。通过大数据全面应用,解决经营管理中信息不称等问题,提高决策的精准度与科学性。

4、提高金融产品的科技支撑力。现行的很多的金融产品,实质上是信贷资金外包装不同而已,提升城商行金融产品的科技含量,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更精准地掌握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在服务方面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线上化、多样化和简单化。

(三)立足特色经营,坚持“差异”市场定位

坚守城商行市场定位,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是今当城商行的市场定位。要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赋予“三服务”新内涵、新标准、新策略。

1、实行错位经营。作为一种金融生态,也不可能只有大银行而无中小银行。在市场金融消费需求多元化,多层次化、且不断创新,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满足金融消费者所有的金融需求。大银行一定是瞄准大客户、大业务、标准化、批量化的产品,即使目前光顾的“长尾客户”也都是制式、标准化产品,大量的非标准化产品还是指望微型银行来实现。城商行大多属于微型银行,微型银行主要是大型商业银行业务的补充,做大型银行不做或不能做的业务,其业务很多是通过劳动密集型工作的投入而取得财务收益,因此,城商行的市场定位必须与大中型银行进行错位经营。

2、坚定特色化服务。由于各位的资源、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均有其个性化特征,而为之服务的地方金融便各有了自己的特色。特色化程度是城商行的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城商行的特色金融既有行业性的如绿色金融、扶贫金融、小微金融、科技金融等特色金融,也有区域性的如旅游金融等特色金融。各城商行必须坚持在特色化的基础上形成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3、加强与同业合作。城商行既然不能与大行进行直接的对抗性竞争,不如充分利用同业资源来发展壮大自己,况且现代经济合作更能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城商行要积极实施借船出海战略。积极分.销大银行业务,在服务同业中发展自己。

(四)回归本源本责,深耕“本土化”金融服务

在我国的银行体系中,城商行定性为地方银行,顾名思义,地方银行当然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从实际情况来分析,没有一家地方银行可以包括了所在区域的所有金融业务(一般情况下,其资产负债业务地方占比10%左右已经很了不起)。这也就意味着,放弃区域优势而异地去拓展业务是一个伪战略,看似很正确,恰恰相反是放弃了区域竞争优势。因此,城商行做好做实“本土化”金融业务是立行根本。 

1、做深地方经济垂直细分领域。基于区域经济的内涵,城商行宜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紧盯支柱产业、行业,进行细分,找出可以进行持续服务的行业、企业。要紧贴供应链业务,横向做长供应链金融,纵向做深、做透企业的多样化金融服务,要紧靠地方的龙头企业、支柱产业构成城商行的核心业务,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2、做优“小微金融”大文章。城商行市场定位从服务中小企业到服务小微企业使其经营核心业力更加聚焦,这也要求城商行在小微金融业务中不仅仅在其本身业务占比、而且在地方金融业务中占比要大且能持续提升,而且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更加专业化、精准化、智能化,在风险控制方面更是能独具慧眼,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对优质小微企业实行精准扶持。将城商行小微金融做成银行业中产品中的“头号招牌”。

3、抢抓区域经济的新机遇。区域经济特征都有特定的文化与结构。区域经济的新发展不断为城商行的成长提供的新机遇。因此,城商行的发展战略规划要与地方经济的振兴相一致,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前瞻性预测,从而提升做好金融布局。

(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适应化”水平

1、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初心。支持实体经济是城商行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城商行要树立实体经济兴城商行才能兴的经营理念。城商行支持实体经济一是要保持信贷资产在整个资产中的比重;二是要保持支持实体经济的信贷增长速度;三是要围绕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四是要与实体经济既要共享成果,更要共担困难,积极帮助有前景但临时碰到困难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

2、围绕服务目标不断创新产品体系。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中心来设计金融产品,城商行要从“典当行”的信贷模式中走出来。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对服务对象数字化管理,既有效地控制风险,又能够尽可能多的发放信用贷款。通过提升信用贷款的发放比例,扩大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面和度。

(六)苦守风险底限,严控“不良化”有毒资产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十三五后三年的攻坚战任务之一,虽然这三年没有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主动化解、攻克了一部分金融风险,但是,保证存量风险不扩大、不发生新的风险种类及风险事项却是长期的金融任务,是一项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艰难工作。因此,城商行化解与控制金融风险是一个永衡的课题,是要通过体制和机制的构建形成防范与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 

1、 信贷风险控制能力。 信贷资产仍是城商行最主要的资产形式,信贷资产的质量既取决于城商行风险管理水平,更取决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特别是在逆经济周期、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信贷资产风险仍然是城商行首发风险。提升城商行信贷风险控制能力,一是要提升数字风险控制,重点通过大数据,保持城商行与服务对象的信息对,精准对优质企业作出判断;二是要构建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对贷款客户、资产质量进行科学的预测,从而科学的提升进行风险控制布局;三是要提高风险驳备水平,大力度消化“有毒”资产。四是要培育审慎的信贷文化。不能用牺牲风险来换取发展、政绩,而要死守风险控制的底线。

2、案件防控能力。近年来城商行的案件风险概率大幅度提升,城商行高管涉嫌违法违纪案件增多,严重影响城商行的社会形象,防控案件防范能力,一是要切实加强党对城商行的全面领导,基于城商行的大部分是地方国资控股这一特征,可以淡化公司治理架构的仪式感,强化党委的集中统领导,重点在完善城商行党的决策机制和党内监督上下功夫。二是完善城商行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五、结论与建议

(一)全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城商行当然也不例外,城商行高质量发展既是目标,也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城商行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伴有高科技支持、高风险尾随。

(二)城商行高质量发展已经从过去扩张地盘,到守护地盘,再到深耕地盘的新阶段,巩固与提升已有的经营经验与业绩,创新发展特色金融、小微金融是新阶段成长之路。

(三)城商行目前面临是全新的环境,当然也面对诸多新的机遇,必须同时转换发展新的动能、提出新的成长对策。

(四)守住风险底线、实行全面风险管理是城商行的生命线,提升金融科技运用水平是城商行保持竞争力最有效、最快的手段,无科技不城商行。当然在运用金融科技中还要注意金融科技可能产生的新风险。

  总而言之,城商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成员之一,其面临的经营新环境、根据新的环境对发展战略目标作为的调整以及围绕新目标进行改革与创新的发展思路,既是城商行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同时,对同业具有同样的借鉴与指导意义。适时根据变化了的经营场景、优化发展目标、有针对性的提出发展思路是所有金融企业必须具体的一项最基本的功能。

(阅读原文,请上《中国知网》下载《关于新时期城商行发展环境及发展战略研究》一稿​)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22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