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数据保护越来越严,个人征信零售是刀尖舔血?

消金界 · 零壹财经 2019-12-09 16:08:01 阅读:1612

关键词:个人征信零售个人隐私数据法律风险监管

从新颜、魔蝎等三方数据服务商被查开始,整个金融行业都开始给用户隐私保护设置了红线,生怕不小心误入禁区。 但这种数据产品近期又重出江湖。 “我们又可以重新查询了,由于运营和供应成本大幅增加,故查询费用不得不上涨。”一位公司商务,在朋友圈推销着个人征信查询产品。 打开其...

从新颜、魔蝎等三方数据服务商被查开始,整个金融行业都开始给用户隐私保护设置了红线,生怕不小心误入禁区。

但这种数据产品近期又重出江湖。

“我们又可以重新查询了,由于运营和供应成本大幅增加,故查询费用不得不上涨。”一位公司商务,在朋友圈推销着个人征信查询产品。

打开其订阅号后发现,只需输入姓名、手机号和身份证号,即可以查询到任何人的年龄、所在地、近期贷款机构总数、最近的还款记录、三个月内手机关联身份证的数量,甚至涵盖了运营商通话以及行为数据。



这种商业模式被称为“个人征信零售”业务。

消金界曾在今年年初报道过该模式(3.99元即可查阅个人征信,网贷征信零售化捞金能否持续?),当时这类平台的查询简版个人数据是3.99元;详细版个人数据是5.99元,之后该企业曾一度中断过此类服务,直到今年7月重新开始业务。

事实上,在该平台上,根据用户的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码等身份信息,可以查询到任何人的隐私数据。这其中姓名、手机号自然不难获取,居民的身份证号码,也有相应的获取渠道。

一位业内人士称,目前尽管个人隐私数据行业已经遭到严打与整改,但之前已流出的数据,还在被使用并开展灰产或黑产业务。

“个人征信零售”或许就是这种行业遗留问题的延续。

“还别说,真的挺准确的,我前段时间刚刚注册过百度有钱花,在上面立马就显示出来。就是价格贵,11.99元,比市面上绝大部分主流机构的查询服务都要贵。”另一位业内人士在试用过某家平台的服务后,对消金界说道。

然而,这是在刀尖舔血。监管加大了对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也加大了此类业务的法律风险。

拿居民身份证信息来举例。

最近根据央视报道,北京考拉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从上游公司获取接口后又违规将查询接口出卖,非法缓存公民个人身份信息,供下游公司查询牟利,从而造成公民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照片的大量泄露。

考拉征信只是非法售卖居民身份证信息产业链中的沧海一粟,从公安机构拿到居民个人身份证信息的渠道商多达几十上百家,更别提在他们之下,还有数量众多的数据代理商,把这些居民隐私数据对接给最下游的商户。

换句话说,一个小贷平台只要从自己存量数据库里批量找出用户的姓名和手机号,再从上述渠道商处购买相匹配的身份证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出具用户的“借贷风险报告”,仍旧可以完成风控。

一旦被监管发现这类企业在泄露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等隐私数据,公司高管就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然而这仅仅是这种模式的风险点之一。

该模式第二个风险点在于,就算用户仅仅授权查取自己的个人信息,数据源一旦说不清道不明,该企业同样涉嫌违规。


举个例子,一家个人征信零售平台声称自己可以查询到用户在法院的失信情况、违章、欠款,以及是否触碰到刑事案件。

这种情况就需要法院给其授权数据接口,从该数据接口处再获取用户个人信息。但很多情况下,这些公司是从法院官网爬取数据的。

但法院是不会允许第三方从自己网站上爬取数据的,这就涉及到了数据源的违法。

既然有如此之多的风险点,为何这类企业依旧有生存空间呢?

“他们就是趁着大部分数据公司关停,市场急于寻求替代数据的节骨眼上,从边缘、违规互金企业身上赚一笔快钱。”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因为目前持牌且有一定规模的互金企业,至少还有为数不多的方法,可以勉强获取用户数据。

他们主要是和银行、BATJ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或者头部P2P企业做对接,从他们那里获取数据。

还有一种方式是“联合风控”,也主要发生在银行等传统机构与互联网巨头之间。

一些边缘互金企业,无疑都不能满足这两点要求,要想在这个越来越合规的生态中生存下去,只能想其他办法。“个人征信零售”公司所提供的非法数据,对他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对于这类个人征信零售平台来说,一旦甲方被查处、喊停,粮草供应自然也就中断;万一监管找上门,之前的违规经历可是要“秋后算账”。

在严查数据隐私的当下,相关业务开展还是谨慎为好。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7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