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BATJ在前,传统金融在后,互联网金融如何蜕变和新生?

孟永辉 · 零壹财经 2019-07-10 15:20:44 阅读:16326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智能科技跑路金融发展风险

持续爆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正在告诉我们,仅仅只是将“互联网”和“金融”两种元素进行简单相加,依靠互金平台的去中间化并不能够带来金融行业的持续进化。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红利消耗殆尽,平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必然遭遇越来越多新的挑战,回归金融行业本身,或许才是互联网金融下一步进化...
持续爆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正在告诉我们,仅仅只是将“互联网”和“金融”两种元素进行简单相加,依靠互金平台的去中间化并不能够带来金融行业的持续进化。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红利消耗殆尽,平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必然遭遇越来越多新的挑战,回归金融行业本身,或许才是互联网金融下一步进化的关键。
 
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政策监管开启了互联网金融从平台回归金融行业的序幕,之后,我们便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加入到回归金融行业本身的行列里。以阿里、腾讯和百度为代表的科技巨头自不必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风潮下成长起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同样加入了这一全新进化当中。
 
在这场进化中,出现了诸多新的模式:有的用新技术的手段对传统金融机构进行深度赋能,有的开始挖掘金融行业的新功能和属性,有的则开始彻底转变自身定位,真正回归实体行业本身……总之,以简单撮合和信息中介为代表的发展模式已经遭遇瓶颈,互联网金融需要突破瓶颈,才能迎来金融行业科技化的新突破。
 
互联网金融瓶颈凸显,再度进化迫在眉睫
 
互联网红利的落幕让困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开始遭遇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成为所有互联网金融玩家都在思考的重要课题。即使是在互联网时代呼风唤雨的巨头们也不例外。一味地依靠互联网的去中间化并不能够带来长久的发展,只有回归金融行业本身或许才是突破瓶颈的关键,一场全新的进化迫在眉睫。
 
当流量红利不再,互联网金融变得黯淡无光。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互联网金融是在流量红利的大潮流之下诞生的,是移动互联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成也流量,败也流量”来形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丝毫都不为过。在流量井喷的时刻,我们看到的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野蛮生长,当流量萎缩的时刻,我们看到的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凋敝退场。
 
对于流量的过度依赖让诸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得不不断降低门槛来获得用户流量,因此,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原本被传统金融淘汰出局的流量开始进入到互联网金融行业当中。由于缺少对于这些流量的严格控制,所以,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开始一步步被放大。当互联网金融无法承载这些风险的时候,所谓的爆雷、跑路等乱象便开始出现。
 
于是,我们看到在流量红利丰茂的时刻风光无限的互联网金融开始被一步步拉下神坛,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开始出现问题。以流量为终极导向的发展模式开水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互联网金融开始从光鲜亮丽变得黯然无光。当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开始遭遇挑战,互联网金融需要寻找新的破局点,一场全新的进化由此开启。
 
互联网技术的无力显现,互联网金融的神奇不再。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技术在去中间化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造就了电商行业的神奇,同样让互联网金融变得完美。然而,仅仅对业已成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渠道上的压缩,并不能够带来长久的发展,金融行业本身需要更加彻底和全面的进化,才能不断变得神奇。
 
然而,互联网技术在深度改造金融行业的内在流程和环节上面临无力的尴尬,它无法对金融行业内部的流程和环节进行深度的改变。当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改观,互联网技术的无力便开始越来越多的显现,当金融的需求与互联网技术的供给无法实现完美对接的时候,互联网金融的神奇光环便开始被一步步消减。
 
当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加彻底的技术时,互联网技术无法满足,新的进化需求便开始产生。驱动金融进化的技术从互联网转移到新技术身上,开始为互联网金融的再度进化打开了新的发展方向。以新技术为主要突破口的全新进化时代由此开启,互联网金融开始从单纯地的平台撮合向深度介入不断转移。
 
当金融不再是金融,互联网金融已成无本之木。金融之所以称之为金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能够回归实体,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最终使自己可以在实体经济当中获得充足的营养。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来临并没有让金融回归实体,而是让金融真正沦为单纯的金融。缺少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互联网金融已然变成无本之木,于是,一场回归实体的进化同样需要被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以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几乎都在将所有的产品都在向投资、理财类的产品转移,对于项目本身缺少全面多元的控制最终让互联网金融平台仅仅只是充当了一个向用户提供投资和理财产品的渠道,忽略了对于金融行业本身更加多元的建构与完善。当互联网金融仅仅只是一个投资、理财产品的销售渠道的时候,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便不再具备任何优势。
 
缺少了对于项目深度和全面的控制,互联网金融已经不再是金融本身。缺少了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和完善,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仅仅只是一个投资和理财的渠道。一味地去中间化无法给金融行业的投资和理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的时候,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已然成为无本之木。
 
当互联网金融开始被诸多的困境和陷阱所包围的时候,新的进化需求开始出现。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玩家开始投身到新进化的过程中,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在前,传统金融机构在后,互联网金融玩家紧随,可以预见的是,一次全新的互联网金融再进化开始出现。
 
风口与挑战并存,互联网金融如何蜕变新生?
 
新进化时代的来临给互联网金融的蜕变和新生提供了其全新的可能性,而对于互联网模式的约定俗成又让互联网金融的进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以BATJ为代表的科技巨头的率先垂范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金融再度蜕变的可能性,并且为我们找到了互联网金融蜕变的可能性。
 
告别对平台的迷恋,回归金融和实体本身。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在金融之外的其他领域的成功应用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模式应用到金融领域的可能性,于是,我们看到各式各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断出现。但是,仅仅只是进行流量的输送,缺少了对金融行业深度改变的做法并不能真正改变金融行业本身,互联网金融行业出现的跑路、爆雷等乱象正是这一现象的直接体现。
 
当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开始进入到新阶段,我们看到的是一场回归金融和实体的全新进化。无论是借助新技术来改造金融行业本身,还是用金融行业反哺实体行业,其实都在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平台式的运作转变成为多元化的切入。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再依赖流量,而是开始通过实体介入到方式加入其中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以回归金融本身为代表的全新进化的过程。
 
当金融行业开始回归实体本身,我们将会看到一场以改变金融行业本身为代表的全新进化。传统金融行业的组成元素、传统金融的运行逻辑、传统金融行业的运作方式都将开始一场全新的改变,由此,互联网金融的侧重点才不会仅仅只是局限在“互联网”上,而是真正落脚在了“金融”,从而可以真正将互联网金融真正回归到行业本身。
 
告别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金融行业需要新动力源泉。回归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其实就是一个用互联网技术的手段来对传统金融行业的流程和环节进行去中间化的过程。互联网技术在提升金融行业效率的过程当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仅仅只是依赖互联网的去中间化并不能够带来持久的改变,当渠道优势见顶之后,互联网技术的去中间化将会面临困境。
 
互联网金融金融进入到新的进化阶段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场寻找新的动力源泉的过程。以BATJ的率先垂范,我们看到的是一场新技术深度赋能金融行业的过程。无论是智能科技的应用,还是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落地,其实都是在通过新技术来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寻找新的动力源泉。
 
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金融想要实现蜕变新生,必须要寻找互联网之外的新技术,通过将大数据、智能科技、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到金融行业的操作流程里,我们看到的是金融行业内在元素、流程和环节的深度改变,由此,金融行业的进化将会找到新的动力源泉,而不再仅仅只是依赖互联网技术本身。
 
改变以收割用户为主打的盈利模式,互联网金融需要将盈利模式进行深度下沉。同其他互联网模式一样,互联网金融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以收割用户流量为主的。在流量红利存在的大背景下,这种收割用户流量为代表的盈利模式是有效的。但是,等到用户流量红利不再,这种以收割用户流量为代表的盈利模式将会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
 
当互联网金融进入到新的进化阶段,我们同样需要寻找流量收割之外的盈利模式,而不是仅仅只是用户流量。通过BATJ的样板,我们可以看到未来金融的盈利点将会在深度赋能的角度上。通过给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等金融行业进行深度赋能,所谓的互联网金融的盈利模式将会告别流量收割转为深度赋能。
 
当互联网金融进入到新的进化阶段,以流量收割为代表的盈利模式将会被深度下沉的盈利模式所取代,从而将会开启一个更加深度和全面的全新的盈利模式。当金融进化不再仅仅只是去中间化,而是开始通过更加深度的赋能来实现,所谓的进化将会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断被各种各样的陷阱所困扰,新的进化变得不可避免。当新进化的风口打开,互联网金融将会出现新的机遇和挑战。找到适合互联网金融再进化的方式和手段,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