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案例解析:P2P可否向“理财超市”转型?

南宫晓典 · 零壹财经 2019-04-19 10:56:08 阅读:2014

关键词:P2P网贷保险产品理财超市

时至4月,各大P2P平台的2018财报都相继披露得差不多了。 光鲜靓丽的营收和盈利,已然成为了过去式。放眼2019年,才是P2P真正的竞技场。仅仅一个多季度时间内,175号文、1号文、备案试点等重磅消息前赴后继,P2P们的“绝地求生”拉开帷幕。 如果说“清退”是以中小平...
时至4月,各大P2P平台的2018财报都相继披露得差不多了。

光鲜靓丽的营收和盈利,已然成为了过去式。放眼2019年,才是P2P真正的竞技场。仅仅一个多季度时间内,175号文、1号文、备案试点等重磅消息前赴后继,P2P们的“绝地求生”拉开帷幕。

如果说“清退”是以中小平台为代表的主旋律,那么“转型”则成为部分期望保留实力的玩家们所竞逐的方向。就连曾经的P2P羊毛推手都开始认清大势,“转推”证券单、信用卡单、银行理财单甚至贷款单等等。这篇文章,晓典将以P2P+理财超市为主题,结合宜人财富、陆金所小赢理财的案例谈一谈转型的可行性。

APP主体及网贷产品

之所以选择这三家,首先是因为信息比较透明,是名副其实的“上市系”平台,其次是三家平台上的产品比较丰富,作为“理财超市”已经成形。整理了一张简单的表格,方便各位快速理解:


这些“理财超市”,或者如定位所称的“理财平台”、“管理平台”等,与各P2P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前者的平台上既能投资P2P产品,也可以购买其他类型的产品。

不过,晓典注意到,这些“超市”似乎有意无意地与P2P进行了主体上的隔离。一个事实是,在宜人财富、陆金所、小赢理财的APP中,都能买到这些平台自家的网贷产品,但是在这些网贷运营主体的“平台APP应用”披露中,却分别写着宜人贷·借款APP、陆金服APP和小赢网金APP。

从工商角度,宜人财富的运营主体,在其PC官网标注为宜人金融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跟宜人贷运营主体——恒诚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不是同一家。陆金所的运营主体是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显然与陆金服也不同。

至于小赢理财,一则2018年年初的报道显示,其运营主体为深圳市赢众通金融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该稿件质疑小赢有“P2P代销保险基金之嫌”。晓典撰稿时点(19年4月)询问客服,了解到运营主体是深圳市小赢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且小赢理财的注册协议已明确标注主体为“小赢信息技术”,与小赢网金的“赢众通”有所区别。

先前晓典码过一篇解析宜信的稿子——《待收超800亿、直逼陆金服:宜人贷整合背后的秘密》,画图的时候也琢磨过“宜人财富”这个主体,既不能等同于纯粹的网贷出借端,也不可能属于借款端,在新闻媒体里也没提到。往哪搁?最终还是单独画了条线。

从三家平台的共同行为可以看出,机构方也存有对P2P备案的不确定预期。因此, 隔离运营主体、保护现有品牌,成为了“理财超市”的自然选择。

保险产品

履约险在宜人贷、陆金服、小赢网金的网贷产品中早早根植了基因,因此,在这些“理财超市”上出现保险产品不足为奇。


4月2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印发2019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保险中介乱象集中整治活动。保险中介是需要有资质的,宜信旗下宜信博诚是拥有保代资质的,平安陆金所就更不必说,那么如何看待某些第三方平台不具备资质的情况呢?

晓典咨询了互联网保险的专业人士,对方表示这种情形是存在的,类似主体会通过正规保代公司向银保监进行报备。例如随机点击一款保险产品,页面链接显示跳转到baodan360,通过工商查询为小雨伞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该公司就拥有经营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

不过,该人士也透露,由于严监管,车险一般很难通过报备,因此大多数平台的产品仍以医疗险、重疾险为主。晓典不由得联想到“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事件。线上渠道的收紧,或给予线下4S店捆绑销售、肆意妄为的资本。

基金产品

宜人财富和陆金所两家对应的基金销售主体分别为宜信普泽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上海陆金所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拥有相应资质。

小赢也有基金,不过相比前两者庞大的产品池,小赢APP内只有两款,平安现金宝和汇添富货基,都在【零钱理财】栏目下,通过“跳转”的方式进行投资。以平安现金宝为例,首次登陆还需要验证平安银行的登陆账号。

私募产品

在《债转受限,自动投标被禁:P2P收益流动性即将遭双杀》一文中,晓典曾对债转及自动投标模式的转变提出过部分应对策略。但出借人限额亦是不容小觑的平台“大杀器”。

虽然根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小额出借人数量占据了主流,但是金额呢?毫不夸张地说,不少平台的金额贡献比例是遵循“二八定律”的,即20%的大户出借人贡献了80%的待收金额。没了这些大户,平台生存势必严重受到影响。

这颇有些当年“天弘余额宝”式的悲壮。余额宝曾受监管限制,被迫收缩规模,彼时不明真相的用户还指责余额宝的傲娇。如今余额宝终于能够放开限购,还企图通过体验金营销来吸粉,但其增速再难回到从前。

关于如何破解,晓典暂时想到的是家庭账户共享这种最笨的办法,也许存在技术层面的一些思路。上回就自动投标,一位朋友留言说在平台论坛植入投标插件,想法挺不错,不过会不会被认为是“擦边球”而禁止,还得看大佬们的意思。

也有一种思路,是将P2P和私募投资通过某种方式结合起来。不过晓典看了看上述三家平台和私募的关联:宜人财富没提到私募,私募业务是放在宜信财富的,还需要跳转到宜信普泽页面;陆金所有“私募资管”这个栏目,点击后跳转到“陆基金”页面;而小赢没提到私募业务,只在创始人经历中提到过私募管理经历。由此可见,从P2P到私募的直接方式极其困难,现有方式还是需要通过“理财超市”来实现可能存在的客群共享。

三家平台具有参照性吗?

相比混乱无序,谁都能做的“贷款超市”,我们能够看到“理财超市”门槛相对较高,很多产品需要拥有代销资质。即便没有资质,也需要跟持牌大佬们搞好关系,通过报备后“跳转”等方式对接。

三家平台早早将P2P网贷作为一个“板块业务”嵌入到“理财超市”中,因此这些平台的P2P出借人,早已习惯了打开超市般的APP。但目前,网贷出借端独立APP却是大部分P2P平台的主流情形。

晓典认为,对于自身已拥有多项业务或持有多张牌照的平台来说,他们才有可能拓展成“理财超市”,在这种情形下,从独立出借APP到“理财超市”APP的切换只是一种业务整合及风险隔离的手段;而对于那些严重依赖P2P单一业务的平台来说,转型“理财超市”既面临资源匮乏而导致的合规风险,又存在较高的业务成本,还需要考虑平台的现有人气。

所以,某些资产端活跃的P2P玩家在销声匿迹后,以“贷超”的方式卷土重来,看中的就是“贷超”的自由环境。有部分平台砍掉线下业务,将线下销售转变成渠道销售,晓典认为本质上也可视作为“个人贷超”,跟羊毛群里推证券单、信用卡单、贷款单的推手何其相似。

本来还想再写点,大概会超篇幅,就此结尾吧。感觉此处配图万科的“活下去”比较应景,也衷心希望平台们能够尽早找准自己的方向,减少对散户出借资金的依赖。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