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256万超利贷用户画像:网赌者占一半,六成人申请过50次以上贷款

一本财经 · 零壹财经 2019-03-15 10:02:21 阅读:3553

关键词:714高炮现金贷监管网赌超利贷

2017年年底,在现金贷被监管后,一个隐秘的超利贷市场开始崛起。它提供的,是周期7到14天、年化利率1000%的产品,即所谓的“714高炮”。 谁会借年利率1000%的产品? 一本财经从多个超利贷平台随机抽取了256万个样本数据,得到了这个群体的用户画像: 他们中,...

2017年年底,在现金贷被监管后,一个隐秘的超利贷市场开始崛起。它提供的,是周期7到14天、年化利率1000%的产品,即所谓的“714高炮”。

谁会借年利率1000%的产品?

一本财经从多个超利贷平台随机抽取了256万个样本数据,得到了这个群体的用户画像:

他们中,有60%的人年龄在23岁到32岁之间,也就是说,85后到95前,是超利贷的主要用户群。

他们中,有79%为男性。这个群体的学历通常并不高,大专和大专以下学历占比86%。

他们为何借钱?

一个平台称,他们的用户中,有一半是为了“网赌”,其次是为了生意周转和生活消费。

而他们的共债情况颇为惊人。

12个月内,他们中申请过50次以上贷款的人,比例高达60%。

如同吸毒上瘾,他们深陷借新还旧的游戏,难以自拔;他们年轻,却又肆意透支着青春;他们中很多人崇尚享乐,却又希望不劳而获。

有人说,他们是“被抛弃”的一群人,生活在底层,在利益的压榨下,展现过赤裸裸的人性劣根。

但有人并不接受这样的评价。如今,他们正在奋力挣脱泥沼……

01 网赌和过度消费

“你大概很难想象借超利贷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吧。”超利贷老板潘沐晨开始也不相信,有人会借这种钱,除非,“他疯了”。

原本从事金融行业的他,一直自诩自己是“白领”和“精英”。当他真正接触到这批人时,不敢相信世界上还存在如此黑暗且密不透风的角落。

这群人是随着超利贷的崛起,慢慢沦陷的。

2017年年底,现金贷行业遭遇监管,长达两年的现金贷盛世结束。

几乎所有的现金贷平台都在缩量,但用户的消费习惯已经被培养起来,很难停下来——他们需要更多的钱,去维持原来的生活。

此时,比现金贷利率高得多的超利贷崛起了。

当时的获客非常简单,成本极低,超利贷的老板们,笑称这是“捡尸体”。

很多用户,都是在这个过程中,被捡走的。

他们中,很多人是先刷信用卡,再借现金贷,最后漏到超利贷中。

有平台统计过,从借正规平台到超利贷全面逾期,用户的这个时间周期,一般是1到1年半。

在这个沦陷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帮凶。

“银行的催收会教唆用户:‘还不上信用卡,可以去借现金贷,不然会影响征信’。”做过银行催收的贷超从业者晋沈说,这几乎已经是行规。

而现金贷的催收也会唆使用户去借超利贷,接着将用户往悬崖边上推。

这个借款群体之所以出现,除了客观因素,大多还是因为主观因素。

“网赌的占50%,做生意周转的占20%,借来生活消费的占20%,老赖和撸口子的占10%。”有超利贷从业者为自己的用户这样画像。

他认为,有网赌或其他不良嗜好者,在这个群体中,占的比重最大。

“有个用户在一天之内借了6笔,没多久就还进来,过一会儿又借。”刚开始,超利贷从业者小华不明白,什么人愿意接受巨高的砍头息,不停地借钱。

后来,他发现,他们是在网赌。

他们借钱去赌,赢了马上还,但很快又输了,于是接着再借。

除此之外,要甄别“网赌者”,超利贷老板们还有其他办法。

“正常人不会在晚上8点后借钱,超过8点借的,都是鬼。”超利贷老板陈卫民说。

业内称这群人“先被网赌骗,再被网贷骗”。李微就是如此。

2017年10月,一个本地麻将群的网友加了她好友,告诉她:“有个地方,一天可以赚很多钱。”

他拉她去玩斗牛。她刚开始赚了一些,很快上了瘾,前后输掉了200多万。

她开始借现金贷,然后是超利贷。她借了40多个超利贷平台,陆续还了50多万,但也没还清。

除了网赌之外,这个群体的第二大不良嗜好,就是过度消费。

“借这个的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很多都是为了买奢侈品,比如最新款式的苹果手机,以及进行其他高消费,比如出国旅行。”潘沐晨称。

林小婕月收入只有5000元,但花起钱来大手大脚。

仅2018年上半年,她就在旅游上用去3万,在脱毛上用去1万,因为狗狗去世用去2000多,很快入不敷出。

而这个花花世界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

“不少女性用户和我说,抖音上的每个女孩都过得那么光鲜亮丽:穿着长裙在全球旅行,住在无边泳池旁,吃着法式大餐。她们也想过这种生活,哪怕它很短暂。”面对这样的用户,潘沐晨多少会劝两句——但没有人会听。

“自媒体号说女人应该对自己好一点,小红书和抖音也在推荐各种好货,”林小婕说,像自己这样控制不住购物欲的女生,就会去买买买。

在三张信用卡的10万额度都透支后,她开始慢慢涉足现金贷。

一天,一个贷款中介打电话给她,两人互加了微信。

林小婕提交了公积金、芝麻信用分等信息。对方称,她可以获得2到3万的额度,只要交199元会费,就可以帮她下款。

对方推过来的,是超利贷平台的链接。

“我的理财意识很淡薄,也不知道有砍头息。”林小婕借了。

最终,她借了46个超利贷平台,欠下了15万的贷款——债务就这样利滚利,一发不可收拾。

潘沐晨将网赌、过度消费这类借款原因归在一起,认为它们源于“人的劣根性”。而这类原因,占所有借款原因的70%以上。

他认为,这些用户都不是好用户,自身没什么还款能力,只能借新还旧。

02 创业维艰

还有一类用户的借款原因,是生意周转,潘沐晨称这是“创业者的悲哀”。这部分人也不少,占比20%。

李玉涵在上海做石材装修生意,没买房,有一辆五十多万的凯迪拉克,身家最高时几百万。

但从2017年开始,他的生意很不景气,一直在勉力支撑。

李玉涵性格要强、爱面子,缺钱时,他不好意思向亲朋好友开口。

“你开的是凯迪拉克,跟人借万把块钱,别人怎么会信?哪怕借了,见面也会低人一等。”

他有过惨痛的教训——借了钱,丢了朋友。

为了给员工结清工资,他挪用了一笔客户的预付款。在客户催促时,他咬咬牙,从两三个超利贷平台,借了不到1万元填窟窿。

一个星期后资金回笼,他还掉了钱,发誓“打死不再借714”。

但他的信息被泄露了。每天都有好几个陌生平台打来电话嘘寒问暖:“要不要钱?”“要不要钱?”“要不要钱?”

“第一天,我说不借。第二天,我说不借。第三天,我还是说不借。但生意实在难做,到了第七天,我坚持不下去了。”李玉涵回忆,自己从此坠入深渊。

一度,他无心工作,拿着手机和身份证从早借到晚,“人就像丢了魂”。

潘沐晨也创过业,深知创业之艰难。

“创业就是过山车,有高峰,也有低谷。”他称,这群人的逾期率会低很多,因为他们并非“好吃懒做”,只是“人生失意”,随时都会重新振作。

所以,他更愿意把钱借给这个群体。

而在一些超利贷从业者口中,用户的借款理由还有很多,有的甚至匪夷所思:

有人是因为挪用了公款,单位马上要查账。

有人是因为老婆管得太严,零花钱太少。“这样的人,会很怕你给他老婆打电话。”

有人是因为谈恋爱被骗。唆使她借钱的男友,很快就消失了。

有人是单亲妈妈,带着孩子,借钱从不逾期。

有人是因为家人得了重病,需要现金救急。“这类人会借很多平台,一般都会还。”

在这些用户身上,潘沐晨看到了被逼上绝境的百样人生。

03 崩塌

故事还没有结束。借钱,只是一切的开始。

借了钱,就要还。

李玉涵借了200多个超利贷平台,如今,本金加上逾期费,累计欠款达到了300多万。


某超利贷平台上,李玉涵的罚息和延期费用

最高峰时,他一天要还30多个平台。

“老婆差点和我离婚,我连乞丐都不如。”回忆起那段至暗时刻,他恨恨地说。

他贱价卖掉了车和厂房,向每个认识的人借钱,但钱,怎么也还不清。

在全面逾期后,他没有再接到一桩生意。

为了给哥哥治病,默默欠了36个超利贷平台的钱,还了十几万之后,还欠四五万。

这时她已经怀孕数月。做产检时,她还在不停地接催收电话。

而最让林小婕崩溃的,是她公司的总机,转来了超利贷平台的催收电话:“别躲了,我们肯定会找到你的。”

催收的压力,只有顶级老赖才能扛得住。对于普通人来说,它就是不断收紧的精神枷锁。

“深陷这种债务漩涡,在重压之下,很多人都考虑过自杀。”潘沐晨称,用户自杀的事件,其实不少。

“我顶不住了,去了两次楼顶。”在百度帖吧,一位欠超利贷平台28万的老哥发帖,诉说自己的自杀念头。

李玉涵也有过这样的念头,甚至去医院开过安眠药,但医生没有给他。

但人们对于这个群体,大多是麻木不仁的。

一个老哥发帖,称自己有自杀念头,下面的回复光怪陆离。

有人诉说类似经历,有人安慰开导,有人劝他做“老赖”,有人居心叵测地推销“海外工作机会”。

也有人冷嘲热讽:“要跳就跳吧。当初拿着借来的钱出去消费爽的时候,怎么不想后果?”


一位借超利贷的妈妈在帖吧诉苦,有“热心人”在跟帖中表示愿意提供帮助,结果这人是骗子,这个妈妈被骗走了300元。

潘沐晨称,这些用户另外一种消失的方式,就是换掉所有的电话号码,甚至社交账号,到一个陌生城市,重新开始。

“这样的用户为数不少,人间蒸发后,通过家庭住址、单位,都找不到他。”他表示。

但让人意外的是,不久之后,他就会发现这个身份证再次活跃,用户会去新的平台借钱。

强制上岸后,很多人又再次沦陷。

对于他们来说,借款就是通过捷径不劳而获。这是心瘾,症状和吸毒类似——当通过毒品就能轻易感受到快感的时候,人就会觉得人生再无意义。

走过了捷径,就不想再脚踏实地。但在捷径的尽头,一切会跌回起点。

超利贷如同一个深不见底的沼泽。借了第一笔,就可能会有第二笔、第三笔……无法回头,无力思考未来,人被拖拽着一步步走进沼泽,直至没顶。

在沼泽深处,他们会遭遇触目惊心的人性之恶。

04 被弃?

一本财经从多个超利贷平台随机抽取了256万用户数据,以此勾勒这个群体的画像。

这其中,203万是男性,53万是女性,男性借款用户占比79%。

数据显示,学历大专和大专以下的借款用户,多达86%,而学历本科的,占比13%。

他们中,借1000-3000元这个数额贷款的人数,占比高达92%。

从地区分布上看,广东人最多,占比8%;四川人其次,占比7.5%。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群体的共债率已高得惊人:12个月内,申请过50次以上贷款的人,高达60%。

让人意外的是,这些用户的逾期率并不算太高。

“平均20%,最低甚至不到6%。”一位超利贷老板称。

从另外一个数据维度的统计中,可以找到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81%的人,是为了借新还旧。

“现在他们就是靠着不断借新的平台,来偿还原来的贷款,所以逾期还没有全面爆发。”潘沐晨称。

业内保守估计,超利贷的人群已多达上千万。

有人说,他们是被抛弃的群体。

“一个姑娘不想还钱,问我是否可以肉偿,我觉得她可怜,就免掉利息,让她只还本金,但她又去其他平台借。”潘沐晨也认可这种说法,觉得这群用户身上的问题太多,很难挽救。

而很多超利贷的老板们,对这群用户毫无感情,也绝不发善心。

他们将其视为猎物或标的物,在其中不断下注,指望后面的人不断加注,在这个借新还旧的游戏中,赚更多的钱。

这个群体沦为下注的“赌盘”。

尽管不断有用户崩掉、消失,但也不断有新的大军加入。

潘沐晨发现,很多新用户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这群刚刚崛起的95后,和00后一样,消费意愿空前强烈,“花钱疯狂,毫不考虑后果”。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是一个流动的赌盘。”他说。

但是,有一群人已开始自我救赎。

处于崩溃边缘的林小婕,通过微博,发现了一个名为“正义必胜”的超利贷用户微信群。


“正义必胜”群中,群友们在谈论自身情况

这里面的80多位超利贷用户,大部分已经全面逾期,很多人有过自杀的念头。

他们报团取暖,互相安慰,并一起讨论如何维权。

结语

这是人性最赤裸的展示场,恶性循环无休无止。

一开始,因为想维护面子,想保持良好的征信记录,他们选择了借超利贷。

到了最后,他们发现,自己最担心丢失的东西,比如尊严、名誉,甚至亲情,反而因此加速灰飞烟灭。

他们最终沦为超利贷玩家们的“赌盘”,人生失控。

但是,是沦为“赌盘”,还是自己做主,可能就在一念之间。

要真正上岸,别无他法,唯有自救。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