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面对行业动荡,P2P 资产持有者该如何应对?

冯巧婕 · 零壹财经 2019-02-25 14:44:53 阅读:4353

关键词:P2P网贷信息不对称系统性风险网贷投资

杭州已经不限量包雨一个月了,这种天气适合特别适合和大家聊聊一个深度思考的话题。 雷潮之后的今时今日,明雷少了,暗雷涌动,政策频出,但备案悬而未决。 迷茫,是大家共同的问题,不光是出借人,也是从业者。如何应对这样一个局面,我想应该从网贷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开始说起。 ...

杭州已经不限量包雨一个月了,这种天气适合特别适合和大家聊聊一个深度思考的话题。

雷潮之后的今时今日,明雷少了,暗雷涌动,政策频出,但备案悬而未决。

迷茫,是大家共同的问题,不光是出借人,也是从业者。如何应对这样一个局面,我想应该从网贷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开始说起。

一、网贷行业“动荡”史。

第一轮:原始模式翻车。

网贷本身就是个舶来品。

网贷鼻祖LendingClub开创了点对点的线上借贷模式,平台给项目风险评级,出借人根据风险承担能力自愿承接债权,自负盈亏。

模式很美好,但是翻车了,逾期率太高,老百姓认赚不认亏,怨声载道。原本只设散标直投模式的拍拍贷点融网都改版了,点融直接改成兜底项目,拍拍贷也增加了兜底标。

后来,网贷从业者认识到不兜底在中国玩不转,大家都开始兜,信息中介这个词从此成了想象。

第二轮:创新模式翻车。

网贷行业一直都是个创新与监管博弈行业。在你看来,你就是投平台拿固定收益,实际上平台资产都是经历了几轮调整。

最初的点对点借贷,大家都发现利润低,坏账率高,持续走下去肯定早晚要完蛋。平台要持续赚钱就要想办法找不亏钱的资产,于是大家开始大胆「实验」。

对接金交所资产,郭嘉觉得风险大,被政策干掉了。

对接信托类资产,郭嘉觉得风险大,被政策干掉了。

对接校园贷资产,坏账率低但总是被人骂,被政策干掉了。

对接股票配资,2015年被指认是股灾源头,被政策干掉了。

对接现金贷资产,被说人血馒头,被政策干掉了。

对接首付贷,被指认导致房产泡沫,被政策干掉了。

现在,只有消费信贷、个人信贷、供应链金融、车贷、票据贷几种业务平台在做,90%的赚钱模式都集中在个人信贷、消费贷领域,其他的都死了。

第三轮:政策风向翻车。

在2014年、2015年的时候,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异常火热,从中央到各项政策都是一直鼓励,国家一直想让网贷行业破一个局:这个局就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个人投资渠道少投资难。

我们来看看2015年各类政策的盘点。

2015年政策情况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肯定了互联网金融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和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促进大众创业。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文件出现15次「互联网金融」这个关键词,2次出现「网络借贷」。其中提到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型企业。

《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2015年深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包括制定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实施方案,出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今时今日,这些老文件早已尘封,没人再提,大家提的就是「网贷108条」、「网贷175号文」,然后再配备各地的政策。

我们看看各大平台奉为备案宝典的「网贷108条」。在「网贷108条」中,条条都在教平台如何合规,条款里的诸多内容,我认为核心点只有一句话:信息中介、小额分散。

值得玩味的是去年年底流出的「175号文」。这份文件给网贷机构做了分类,对不同类型的机构给了发展指引。核心思想是:清理违规违法业务,引导部分机构转型做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机构等。

我们很明显看到监管思路发生了扭转,先是鼓励,再是严格管制,尽管文件中网贷获得了信息中介的定位,但实际监管操作中还是按照信用中介的标准在要求平台,即平台不光要撮合业务,还要自己善后。

说了这么多网贷发展史,我想告诉大家这个行业一直在动荡中,变化真的很快,前两年郭嘉还在说鼓励「万众创新」,现在后入场的连备案的入场资格都没有了。谁能料到?

如果说网贷行业哪里错了,我认为是在行业高速发展的时候圈了太多没有风险甄别能力的小白,导致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一款高于银行收益的固定理财产品,而看不到产品背后的「风险」二字。

当风险来临潮水散尽,留下的是一批对行业不断咒骂的受害者,大部分担惊受怕的出借人,以及一小撮的合格投资人。

二、出借人的典型心态。

在央视、创意短片广告、媒体都在大肆宣扬互联网金融的时候,冥冥中给大家传递了一种错觉:投网贷和银行理财差不多,买了以后就高枕无忧了。当然,现在银行理财也没说都保本。

结果,上轮平台频频倒下之后出借人成了惊弓之鸟,面对各色无用信息(我们姑且称之为「噪音」),大家完全失去了辨别能力。

XX平台是不是出问题了?我听说……

XX平台能不能投?能投多久?

能推荐几个安全的平台吗?

不要怂,就是干!XX平台就是最好的,黑子滚出!

千万别投网贷了,都是骗子!

为什么XX平台这个月评级下调了,怎么回事?

……

负面新闻对平台影响大吗?

先要判断是真负面和还是假负面,不是有点风吹草动就是负面新闻,断章取义的人特别多,请看完全文再做结论。

任何平台不可能因为一篇文章被黑倒(不然也太弱了吧),但是核心的资产端问题、融资造假、创始人卷款跑路这种是需要关注的。

XX平台能不能投,能投多久?

能推荐几个安全的平台吗?

把XX平台换成XX股票,回答这些问题就和股神推荐股票没啥区别了。能说的就是平台基本面如何,比如合规、资产、背景、风控这类内容,是不是要投就看你自己了。

投了平台你自己承担风险,却把选择权给别人,纳尼?

不要怂,就是干!XX平台就是最好的,黑子滚出!

千万别投网贷了,都是骗子!

说这类话的不是脑残粉就是无脑黑,不再赘述。

记得有个心理学研究,在一个陌生的领域里,人们更倾向于从身边的人那获得一些确定性结论,而不是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

三、如何破局。

如果上面的内容已经引起了你的严重不适,请用百米赛跑的速度离开网贷投资,这个产品真心不适合你。

我想你已经发现了网贷这类金融创新产品与生俱来就不稳定,从市场到政策都在不断变化,这么多年同一个平台资产端可能都换过几次了。而且金融创新总是和金融骗子同台出场,很多时候大家很难弄搞清楚。

因为骗子多,我们就把所有平台都说成骗子吗?想想你选择投网贷的初衷吧,你看到一款产品可以不用去银行柜台买,收益还比银行高,是不是曾经有过眼前一亮?这就是创新本身的魅力: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可能。

但是,当我们重新审视网贷投资,它绝对没有各种宣传语中所说的「手指点点,收益到手」这么简单,看似简单操作的背后应该自有其投资逻辑。

那么,当你真正真金白·银投资之前,还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底层认知+行业认知+宏观认知。

底层认知:

了解公司的背景、资产、运营模式、风控模式;

查看公司的运营报告、审计报告、财务报告(如果有);

查阅公司的公开信息,包括各类新闻以及论坛中投友的反馈,以及外部舆论。

在这里,网贷平台有一些问题很难查证(比如平台真实的资产质量),我建议大家去选择公开信息尽量多的平台去投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信息不对称。

行业认知:

大致了解下网贷行业究竟是怎么回事,很多人把网贷当成银行理财,还以为本息保障。

宏观认知:

目前行业内政策是怎么样的,国家是什么态度。

这里举个例子,方便大家对照检查:

杭州的平台米庄

底层认知:

资产是消费金融类,纯线上获客,笔均借款额度是3000—20000。

公司实缴资本5000万,其中80%的股权属于母公司爱财集团,另有银行系股东。

存管银行是恒丰银行,平台披露了运营报告、合规审计报告和经营审计报告等。

行业认知:

消费金融类资产是各大平台布局的一类资产,优势是小额分散,借款用途可控。

宏观认知:

175号文提示平台可以转型助贷,而且要严格借款余额。与机构资金合作符合趋势,平台资产端也对接了机构资金。

投前的认知工作,估计一大半的人都没有做过,所以投资后遇上雷潮或者风吹草冻就一脸懵逼了,突然就成了十万个为什么。

如果前期工作做好了,那么后面要做的事就很简单了:每个月抽个一两个小时间浏览下行业新闻、平台动态、监管动向,这样做到心中有数

若真做到如此,我相信你能够抵御掉80%的风险和变化了,因为平台有一些变化,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早有预兆:比如行业持续控量,优质资产数量减少,降息就成了一个必然了。

那么,剩下的20%的风险在哪?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以及系统性风险。

普通出借人能了解的内容多是公开信息,而不透明的数据或者被修饰的数据中你很难了解真实的资产情况和运作情况。

很多问题平台,表面各项数据都很好,逾期率为0,突然间就出问题了,原因可能是平台合作了一些借款方实际是通道公司,平台利用这些通道公司转移资金。

还有一种就是系统性风险。比如,扫黑除恶导致车贷平台受到大范围打击。

很无奈的是,就算你做了充足的研究,像对待股票投资一样去关注网贷,但还是会出现这些意想不到的风险,类似于股灾的发生。金融市场就是这个样子,机会与风险并存,输与赢可能就在一念之间。

除去不可抗拒力,当你再遇到某些突发新闻:比如XX平台人去楼空,速去晚无垫。在恐慌之前想必首先会问几个问题,当务之急是需要确认的就是这消息是否属实。

当你开始真正训练自己独立思考投资能力之时,面对行业动荡你自有答案。

我们还是从宏观认知、行业认知和底层逻辑三方面做投资决策:

能不能承受的起行业的变化?不能,出局。能,深入研究。

研究后是否看好行业或者平台?不能,出局,能,投资并关注进展。

最忌讳的一点是盲目投资,投了以后又担惊受怕。

最后,我认为网贷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平稳阶段,平台所有能尝试过的创新模式都做了,后续业务模式再动荡的可能性不大。

未来我无法预测,但我有我自己对行业的「相信」:那就是行业市场风险不断释放出来,后入者比前面的人所承受的风险更低。随之的变化是行业利率走低,高息不再,网贷势必会在强监管之下发展。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20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