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陆岷峰:“逆全球化”影响下人民币国际化不确定因素与成长之路研究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19-02-18 09:33:30 阅读:11615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

一、引言 2018年11月3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贸易投资合作机遇”主题论坛在上海举行,会议围绕改革创新发展、贸易投资国际合作、区域联动效应等话题交流讨论,对推动全球间贸易投资具有重要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便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势,坚持采取正确的开放发展战略,国内...

一、引言

2018年11月3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贸易投资合作机遇”主题论坛在上海举行,会议围绕改革创新发展、贸易投资国际合作、区域联动效应等话题交流讨论,对推动全球间贸易投资具有重要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便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势,坚持采取正确的开放发展战略,国内经济腾飞的同时对世界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样不可小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深陷泥沼,美元本位的货币体系诸多弊病暴露无遗,世界范围内急需多元化的货币体系来维持国际金融经济秩序的稳定。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外汇储备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其他各国普遍认可,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大国,在此形势下必须勇于承担责任,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复苏世界经济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作用,表明中国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决心。

然而,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开始涌现,世界范围内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提出了质疑。英国脱欧事件与美国总统竞选事件正是“逆全球化”现象全球兴起的重要征兆,而近两年来作为世界第一、二大经济体的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摩擦不断,贸易摩擦逐渐升级,全球范围内“逆全球化”现象有加深的趋势。

在有关“逆全球化”的争论中,不少学者认为,就长期而言,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逻辑,因而所谓的“逆全球化”至多只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暂时性的受阻,甚至可能是一种假象。然而,目前“逆全球化”正成为一股愈演愈烈的浪潮,绝不是乐观主义者所说的一种短期的假象。若不就当前逆全球化趋势提出应对措施,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将充满不确定性,难度也将更大。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形势探究逆全球化与人民币国际化间的内在逻辑,分析当前情形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成长之路。

二、文献综述

(一)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研究


“经济全球化”最早在1985年由T·莱维提出,但至今还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其定义为,跨国商品和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德国著名社会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1999)等国内外学者都对“经济全球化”作出了各自的定义,虽然各不相同,然而都抓住了全球化的核心内容,有相同的含义,即经济全球化,是实现各国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能合理配置全球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利润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能促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的必然结果。这是当前普遍认可、普遍接受、也不断努力实践的观点,过去几十年来全球经济的协同发展、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也印证了这个观点。但是,随着英国脱欧和美国竞选事件,国际上“逆全球化”思潮开始涌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地区冲突不断等国际问题也引起了对全球化的质疑和反对,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受阻、放缓。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对立面,“逆全球化”特指在经济全球化进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市场再分割现象。O’Rourke,K.和J.Willianmson也曾提出,虽然基于边际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倾向于将20世纪70年代后的全球市场化和一体化过程视为不可逆转的线性趋势,然而更悠久的历史证据和近年来动荡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都表明,必须谨慎地对待这种乐观的简化推演和预测。

(二)逆全球化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研究

美国近来通过征税的方式保护本国贸易的行为是典型的保护主义。保护主义作为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本质是从国际分工体系中挣脱而出,逆全球化趋势而为,会导致全球人员、商品、资本、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过程中的壁垒愈发明显,不仅破坏了世界经贸体系与全球价值链的正常运转,还将侵蚀全球化所创造的合作共赢成果,不利于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美国已从原来的全球化引领者变为“逆全球化”的主导者,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始具备引领全球化的条件,但在“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不仅要承担引领者的固有成本,还需承担额外的成本,具体有:一是承担公共产品的成本;二是引领新型全球化的成本;三是承担反全球化所引发的额外成本。中国引领全球化的成本将比当初美国主导全球化的成本更高。本次“逆全球化”现象虽然表现出了一些新变化,但过去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已成为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有机经济整体,其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逆全球化”现象的根源在于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新型全球化”开始走向前台。中国应积极明确站位,在为全球治理体系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示出积极推进“新型全球化”的意愿和能力,彰显大国形象,这对未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研究

2003年,人民币开始跨境使用,但直至2010年我国政府部门才出台大量相关政策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甄峰(2014)从国际货币职能的角度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分为当前路径、中期目标和长期展望三个部分,并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纳入中期目标。2015年11月30日,IMF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起加入SDR,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取得一定成效。至于如何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对现有文献梳理后发现,目前有两种方法可以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进行测算:一是通过对国际货币的主要职能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二是选取一系列指标构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对人民币的前景展望有与衡量相似的两种方法。李建军等(2013)从跨境贸易结算、金融市场交易和储备货币三个方面分别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进行了测算,发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仍然有限,目前与主要国际货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接着他们从量化角度,采用Chinn和Frankel(2005)的基础模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进行评估,发现从发展趋势看,2030年前后中国经济规模有望达到全球第一,成为与美元、欧元功能相同的第三大国际货币。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淡化亚洲货币合作,直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另一种是积极稳妥地参与亚洲货币合作,使人民币首先成为亚洲地区的关键货币,再通过区域化来实现国际化。李稻葵和刘霖林(2008)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应采用渐进制、双轨制的模式,在中国境内逐步实行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时,在香港建立与当地资产规模匹配的外汇交易市场。王元龙(2009)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可在地域层面和货币职能层面实现两个“三步走”。“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政府积极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扩大人民币在亚洲沿“路”地区影响力的方式。林乐芬和王少楠(2015)利用GMM模型实证结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提出“通过对外投资贸易,形成经济互动效应,促进资本项目的有效开放,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路径。自2013年我国实行的“一带一路”政策引导下,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具有成为地区关键货币和国际货币的潜力。

(五)文献评述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仔细梳理发现,现有文献对人民币国际化和逆全球化问题研究都很充足,很全面。然而现有文献的不足之处在于有关逆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应对措施不足。原因在于我国2010年才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研究时间相对较短。“逆全球化”的思潮虽然早已有之,但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才开始再度涌起,从英国脱欧、美国竞选直至当前中美贸易摩擦,“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且学界对当前这轮“逆全球化”趋势的严重程度估计不够,导致目前文献存在这方面的不足。探寻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既要放在顺势环境下进行研究,更要充分考虑逆势环境下进行分析。在充分考虑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情况下,对逆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研究,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三、“逆全球化”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逻辑

(一)逆全球化产生的原因分析


回顾全球化兴衰的历史,当前全球化面临的困境并非首次,其中较为典型的是1999年11月30日至12月初发生在美国西雅图的大规模反全球化示威。当前新一轮的逆全球化开始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和美国总统大选是其中的标志性事件,而近来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则有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矛盾愈演愈烈的趋势。逆全球化的兴起与背后成因有诸多相似之处,结合该轮逆全球化的背景、表现及具体事件,来分析此轮逆全球化产生的原因:

1.收入不平等引起的民众抵抗情绪。以美国为例,特朗普在2016年总统竞选时高呼“让制造业重合美国”、“让美国再次伟大”,代表了美国普通民众的心声。生产的全球化使得美国就业机会的大规模转移,1979年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达历史峰值的1943万,而2010年时跌至低谷1153万,虽然2016年有所恢复达到1235万,但这些数据仍客观反映出美国工作机会的不断减少。同时,收入差距在全球化的影响下逐渐扩大,收入不平等引起普通民众对全球化的抵制。

2.国家利益考虑的新型保护主义。由于美国自身具备超强的经济实力,其希望通过资本的跨国流动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因此,长期以来,美国是全球化的引领者和推动者。然而全球化也推动了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尤其是中国顺应全球化大潮,积极采取开放发展战略,加强贸易投资国际合作,2013年货物贸易总额实现了对美国的超越(如图1),经济更是实现腾飞。美国逐渐丧失世界经济核心地位。为抑制中国经济发展,普朗特当局上台后废除太平洋贸易协定(PPT)等一系列举措加强本国的贸易保护,更是把中国定位为“汇率操纵国”,对中国主要出口产品征收类似的特保关税,由全球化推动者转变为“逆全球化”的引领者。

图1:2012-2017中美贸易总额对比

3.地区利益冲突与极端民主政治。中东地区局部冲突不断,造成国家局势的不稳定和经济严重衰败,给周边地区的发展与安全给来诸多不确定因素。最为典型的是中东地区难民大量涌入欧洲国家,据联合国难民署数据统计,2013年涌入欧洲的难民数量约为6万,至2016年则暴增至约50万,中东地区局部冲突不断升级。难民的大量涌入,使得本已深陷经济泥潭的欧洲各国更是“雪上加霜”,国内民众不满情绪强烈。加之欧洲各国发展差距大、复杂的历史文化关系,欧洲地区各国与各国之间利益冲突不断。而全民公投有时能被看作是一种任性的自由,因为每个拥有投票权力的个体其责任意识极其容易在集体中被消散,然后做出选择的理性与审慎荡然无存。英国脱欧公投正是地区利益冲突和极端民主政治的极端的产物,是“逆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和原因。

(二)逆全球化与货币国际化间的关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货币国际化定义为,某国货币越过该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因此,一国货币想要成为国际货币须做到两点:一是越过该国国界,即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境外货币自由兑换等方式流出国境;二是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即在境外发挥货币职能,担当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

理论上,货币国际化最本质的实现路径只有两条:通过资本项,即资本输出或通过经常项,即国际贸易。石淇玮(2013)在对美元、日元和德国马克国际化的历史研究后得出两点结论:一是资本输出是强势货币国家已取得货币霸权地位的结果而非原因,弱势货币只有依托国际贸易的真实需求,其国际地位才能得到坚实的支撑;二是国际贸易结算是弱势货币挑战强势货币的突破口。该研究结果肯定了国际贸易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而现有文献充分证实了逆全球化会破坏世界经贸体系和全球价值链的正常运转,显然不利于一国货币国际化的进程。

(三)逆全球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1.逆全球化使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风险。在“逆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整个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我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外部风险挑战,最直接的反映在于我国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2016年英国“脱欧”当天,全球股市重挫,英、法、德股市分别下跌3.2%、8%和6%,我国股市也遭受较大负面冲击,当日沪指下跌1.3%。全球化使得国际间合作交流变得频繁、密切,同时各国间的利益纠葛也更加盘综复杂。据数据显示,我国2017年物品贸易总额为4.105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国目前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英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双方间的经济贸易已成为有机的整体,“逆全球化”背景下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对双方的冲击也将变得更大。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从2017年8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启动301调查,到2018年3月底中美双方正式打响贸易战,贸易战造成了我国股市剧烈的震荡。

2.逆全球化可能阻碍、放缓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首先,逆全球化会影响我国的国际贸易的开展,在上面第二小节也已说明国际贸易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如图2是我国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变化趋势图。由于受春节的影响,在每年的2月我国贸易进出口都有断崖式下跌,而后3月迅速恢复,而今年3月份的进出口总额恢复并不明显,主要受到了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与同期相比下降了2.5%。而后我国政府部门积极调整战略,至2018年三季度末,我国进出口总额与同期相比上涨9.9%。从中可以看出,虽然中美贸易战对我国短期内的进出口影响较大,但长期来看,中国进出口贸易上具有相对较强的优势,我国进出口商品的可替代性并非很强,目前在国际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图2: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变化趋势(单位:亿元)

其次,相比于我国的进出口情况,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近几年来则表现的相对较差。从图3中可以看出,从2016年开始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及其占贸易进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表明人民币在国际结算方面的影响力逐渐下降,这与我国近几年来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同,推进人民币在国际上发挥结算、支付、储藏等方面的影响力才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图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

3.“逆全球化”造成我国与反全球化国家在经济、文化、环境、政治、安全等诸多方面的冲突。逆全球化除了通过影响国际贸易等方式直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外,还可能起到间接的影响作用。间接作用主要是指逆全球化过程中,我国与反全球化国家在经济、整治、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分歧对人民币在境外履行货币职能时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包括会产生市场竞争、安全利益冲突,整治稳定性等问题。人民币国际化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其在海外流通,发挥职能时牵扯到社会多个部门,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只有统筹全局,处理好在人民币流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才可能真正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四)逆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逆全球化虽然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艰苦奋斗、经验成果让我们具备了“激流勇进”的优势,也是人民币作为弱势货币对强势货币挑战的机遇与突破口:

1.抓住中国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特殊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也面临着相同的发展困境。美国产业“空心化”严重,“让制造业重回美国”的想法虽然找到了当前美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但就目前而言绝无可能实现。日本自“失去的二十年”后,经济发展低迷。欧盟内的英、法、德国面对日益严重的局部区域冲突和联盟内部矛盾也是有心无力。这些国家当前无法带动全球经济实现复苏,而反观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增长,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得到普遍认可,虽然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中国的发展潜力无疑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所在。我国具有完善的工业制造体系和广阔的市场,转型期过后我国的经济结构必然得到优化,届时我国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也是人民币加强自身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机遇,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契机。

2.发挥好中国在“新型全球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原本美国是全球化的主导者和引领者,然而由于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在全球化趋势中的快速崛起,让美国的霸权主义受到了威胁,为保证自身利益,美国又转为逆全球化的引领者。鉴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成果经验,我国依然坚持全面开放的发展思路,坚持推动全球化的发展,目前已具备作为“新型全球化”引领者的条件。两国之间的竞争绝非零和博弈,只有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才能保证大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秉持这样的理念,中国在发挥好“新型全球化”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有利于与他国的合作交流、共同发展,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3.利用好“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区域性影响。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三步:一是实现周边化;二是实现区域化;三是实现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及沿“路”国家提供了贸易、投资、金融平台,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我国在周边地区的影响能力越来越强,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如东南亚缅甸、马来西亚等多国、东北亚地区如蒙古、俄罗斯、非洲地区的流通、结算等功能越来越得到重视。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为新型全球化带来了机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可以加快世界分工和职责定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世界范围内各国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中国应利用好“一带一路”带来的区域性影响,加快沿“路”地区的合作开发,积极推进区域性合作发展,将区域性影响力扩展至全球范围。

4.保持良好的国家信誉,维持负责任大国形象。金融危机过后,美元本位的货币体系诸多弊病暴露无遗,世界范围内急需多元化的货币体系来维持国际金融经济秩序的稳定。除去我国经济实力带来的人民币国际化优势以外,我国良好的国家信誉与一贯负责的大国形象也是当前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优势和机遇。良好的国家信誉在获得他国信任的同时,有利于推动两国间贸易与交流合作,也能增强世界人民对人民币的信心。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一直维持自身的原则和担当,给世界留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逐渐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可,国际地位日益凸显。因此,继续保持良好的国家信誉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也是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机遇。

四、“逆全球化”影响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成长之路

(一)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选取一系列指标加权构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是当前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方法,图4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构建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RII自从2013年经历过快速上升后,2014-2015年整体表现平稳,在2015年三季度达到峰值3.95后,开始连续下跌,直至跌至2017年二季度的低谷后开始强势反弹,至2017年四季度末,RII基本回调至2014-2015年时的整体水平。2010年我国政府部门出台大量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取得不错的成效,2010-2015年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但随后两年内全球经济持续恶化,国内贸易与投资下滑严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受阻,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逐渐下降,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反弹,国内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有所改善,快速回升至以前状态,但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头又将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图4: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

(二)“逆全球化”趋势的研判

1.长期来看,“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从全球化实现的基础看,一是通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从电话经过电子计算机到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运用,使得世界各国的交流、信息的交换获取变得简单,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变得频繁密切;二是交通工具的便捷和普及消除了各国之间的空间界限,火车、飞机的普及大大缩短人们日常出行的时间。正是通讯技术和交通工具这两种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全球化的推进,就长期看,这两项技术已深刻融入到世界的运行发展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2.短期看,“逆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及世界各国的预期相关。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看,1929-1933年大萧条引起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2008年次贷危机后引发了逆全球化现象,两者背后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在经济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深陷发展困境,社会矛盾凸显,世界各国民众对经济发展前景普遍不乐观,从而引起了民众对全球化的抵制情绪。在危机过后,经济得到复苏后,针对逆全球化的呼声也随之变弱,可见“逆全球化”思潮的涌现与当时经济发展情况和预期相关,伴随着经济周期的兴衰。

3.当前看,须对“逆全球化”留有足够的心理底线。虽然,逆全球化被认为是短期现象,然而这样的短期现象是与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及世界各国的预期相关的所谓的“短期”。2008年次贷危机来,全球经济发展缺少核心力量,经济复苏遥遥无期,世界各国对全球经济的预期普遍不太乐观。此次逆全球化的思潮将持续多久,影响多深无人得知。就目前情形而言,我国对于“逆全球化”现象普遍存在乐观的看法,对当前这轮“逆全球化”趋势的严重程度估计不够,比如在中美贸易战前期的应对就稍显不足。美国特朗普上台后旋即退出TTP,增加各种税收保护本国利益,全然不顾国际秩序。类似英国“脱欧”事件是否还会发生?无人能作答。应对此类不确定事件,须留有足够的心理底线。

(三)“逆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在人民币国际化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当下,应将人民币国际化的经验教训与当前复杂的全球经济社会背景紧密结合起来,探索“逆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

1.坚持开放发展战略。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成功经验表明了开放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只有坚持开放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的腾飞。而经济实力是保证人民币成功实现国际化的先决条件,美元、日元、德国马克、英镑的成功经验无不告诉我们只有经济实力的强大才能实现·货币的国际化。为此要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道路,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为保障,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2.发挥经济主导作用。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美国和中国在国际上的角色也跟着发生了变化。美国由原来全球化的推动者转为逆全球化的引领者,而目前我国已具备成为全球化引领者的条件,应发挥自身经济实力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号召和推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承担和践行作为大国的义务和责任,找准自身定位,为全球经济复苏、推动全球化进展进言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保持国际上良好的信誉,维持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3.贯彻互惠共赢理念。国际间贸易是推动货币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在与他国进行贸易合作时,要坚持贯彻互惠共赢的理念,实现双方共同发展。互惠共赢的理念有助于双方间的持续交流合作和各自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建立稳固的国际贸易秩序。

4.制定合理有效规划。货币的国际化应稳步发展,逐步推进,这就有必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的制定可根据自身情况与当前经济社会整体情况从近期、中期、长期三个层面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方案,同时要充分考虑到逆全球化等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及早制定风险规避方案。

5.预见未来发展方向。在如今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外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因此有必要及早预见未来全球经济可能发展的趋势,尤其是针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存在的发展风险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预防措施和风险应对措施。

6.结合当前时代特征。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既要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放在顺势环境下进行研究,更要充分考虑逆势环境下进行分析。在充分考虑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情况下,对逆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研究,更利于人民币实现国际化。

(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复苏世界经济为出发点,以人民币国际化为终点。当前情况下,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功之路其实在于正确理解我国经济建设、世界经济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说来,自身经济实力发展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伴随的国际贸易与资本输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是以自身经济建设为中心,尤其注重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社会矛盾、贫富差距等问题。另一方面是以复苏世界经济为出发点,加强与各国间贸易往来与交易合作,共同发展。

2.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加快制度法规建设。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缺乏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因此有必要完善此方面不足。首先,加强金融监管方面的立法建设。加强金融监管是为了防止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的冲击。其次,完善金融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对内部管理、市场秩序、行业合规进行约束,既加强行业内的监管,也能提高金融体系内的运行效率、加强内部管控力度。最后,加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是扩大人民币境外贸易结算的重要方式,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有重要意义。离岸市场的建设不仅要建立合理的制度,也要控制好离岸市场的规模,防止出现重大风险。

3.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果,扩大“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力。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已与沿线多个国家展开了积极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双方之间要展开更广阔、更深入的交流。同时,要扩大“一带一路”建设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一方面可以尝试与沿线还未开展合作的国家展开合作,另一方面也鼓励其他国家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扩大组织的影响力,将贸易往来,经济合作形成的互惠互利的成果传达至周边国家,局部区域,最后是世界范围内。

4.合理利用好“逆全球化”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逆全球化虽然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增长,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得到普遍认可,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所在。美国从原来的全球化主导者转变为逆全球化的引领者,而目前我国已具备作为“新型全球化”引领者的条件。因此,我国只需始终坚持以自身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球经济为出发点,明确自身站位和发展方向,则人民币国际化已然占有先机和优势。

五、结论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重大的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后,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在研究“逆全球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后发现,逆全球化不仅会增加外部风险,还会破坏世界经贸体系和全球价值链的正常运转,显然不利于一国货币国际化的进程。然而,风险与机遇并存,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积累的成果在当前世界环境下,让人民币国际化具备“激流勇进”的优势。为此,在抓住历史机遇的同时,防范好“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