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备案不可遥遥无期,网贷监管需宽严相济

嘉银新金融研究院 · 零壹财经 2018-07-05 15:58:57 阅读:14068

关键词:存管属地化监管网络借贷网贷备案

2016年8月2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规定,网贷平台整改过渡期限为12个月。2017年12月下发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57号文)要求,各地要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
]
[/align]
2016年8月2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规定,网贷平台整改过渡期限为12个月。2017年12月下发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57号文)要求,各地要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如今6月30日已过,网贷平台的备案工作并没有实质性进展,延期已成为既定事实。网贷备案再度延期体现了网贷平台整改的难度,以及监管层要求行业合规的决心。对于备案延期,嘉银新金融研究院认为监管层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给平台和监管层一定缓冲时间

网贷平台备案延期,体现了网贷平台整改的复杂性和难度,监管层希望给到平台更多的时间实现合规。另外也与我国各地政府监管水平和监管能力差距相关,各地对网贷平台的监管力度和进度有差异,直接导致各地网贷平台整改进度和标准不一。预计监管层想全国统一备案标准,延期有利于统一标准的出台,为监管部门赢得时间。

2、防止监管套利出现政策洼地

网贷是全国性业务,原本的验收是以各地金融办和银监局为主体,各地推出的验收细则出现不小差异,尺度上的松紧不一,如银行存管方面,上海明确存管属地化,北京则是监管认可的机构即可,广东则未提及银行存管属地化。这不仅会造成网贷平台备案验收中的不公,也会让一些平台钻了空子。网贷之家数据统计,今年4月以来,陕西、广西、吉林、辽宁等省份新成立了近400家经营范围包含“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的机构,且绝大多数为未实际展业的“空壳”机构。

3、市场化下的优胜劣汰实现行业自我净化

2018年上半年,多家平台因自身经营不善或者自动清盘等方式退出行业,适当延期使得验收之前让平台的问题在市场化作用下充分暴露,使真正合规和有实力的平台留存下来,避免一些平台“带病”验收。广州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高度重视监管要求,严格整改,整改验收延期并非是给网贷机构喘息时间,而是为了更好地分辨出良币和劣币。

然而,一刀切的备案延期,会造成投资人的恐慌,错杀优质平台。在网贷整治期间,很多省市要求网贷平台业务规模不得增长。备案一再延期,践行合规的平台新增业务无法开展,同时整改又造成合规成本上升,压缩其生存空间。而一些备案无望的平台,获得喘息的机会,跑路之前大肆扩展业务,甚至用手机回租、虚假购物等场景,变相开展现金贷业务,属于害群之马。这种平台的倒闭会波及行业,若不加以区分,容易加剧投资者对行业的恐慌情绪,波及行业所有平台,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近期,善林财富、唐小僧、联璧金融和意隆财富四大平台接连爆雷对行业影响较大,监管应助力加速不合规平台出清,通过备案可以有效地实现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循环。

嘉银新金融研究院认为,网贷监管需要宽严相济,在考虑风险控制的同时,也应当考虑行业的良性发展,稳定投资人的情绪,建议监管部门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严监管的定位,尽快统一标准。若监管还是采用备案制,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应当尽快出台统一的备案标准、明确备案窗口期。若监管是牌照监管,那应当尽快制定相关标准。不管是备案还是牌照,监管都应当尽快明确标准,这样模糊的预期对行业是一种隐患,正如不少平台所表示的“不怕延期,就怕遥遥无期”。

2、对行业前期的整改工作进行验收和评估。目前,平台的整改是“验而不收”,监管部门应当对此前平台的备案工作进行评估,认为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需要重新整改。不仅可以让优质平台整改方向明确,同时还可以加速不合规平台的清退,而非在延期时“浑水摸鱼”,对行业及投资人带来“二次伤害”。

3、部分平台可以先行备案。近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教授在央视新闻中表示,“像北上广这些监管成熟的城市,可以先行备案,其它条件还不成熟的地区,后续再通过备案。”我们认为这对行业是行之有效的建议,一方面可以树立行业标杆;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投资人信心,防止在行业发生负面事件时投资人恐慌情绪导致挤兑行为,从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4、加强中央和地方的沟通。虽然《暂行办法》中明确了中央和地方的权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地方监管部门主导的备案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备案标准松紧不一,容易导致监管错位或监管无效。我们网贷行业监管过程中,中央和地方都应该加强沟通,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标准,防止不法平台钻监管的空子,消除监管套利。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8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