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芝麻信用爆粗,这是中国个人征信行业的悲哀

董云峰 · 零壹财经 2018-01-08 08:16:28 阅读:10278

关键词:个人征信牌照芝麻信用

芝麻信用等市场化企业的不合法、不得当行为,最终堵塞了中国个人征信行业的市场化之路。巨头的任性与傲慢,很可能毁掉整个行业。这句话对阿里巴巴是如此,对腾讯、百度和京东亦然。 文 | 董云峰 前几天,先是陷入麻烦芝麻信用发布了一篇带有国骂的声明,紧接着央行公示“信联”的基本...

芝麻信用等市场化企业的不合法、不得当行为,最终堵塞了中国个人征信行业的市场化之路。巨头的任性与傲慢,很可能毁掉整个行业。这句话对阿里巴巴是如此,对腾讯、百度和京东亦然。

文 | 董云峰

前几天,先是陷入麻烦芝麻信用发布了一篇带有国骂的声明,紧接着央行公示“信联”的基本情况,这是两件看似关联不大的事,都让我觉得遗憾。

重点是,芝麻信用带来的遗憾,很可能造就了信联的遗憾,最终影响的是中国个人征信行业的未来。

这是市场的悲歌。

1
我为什么对芝麻信用爆粗特别失望

上周,朋友圈又一次被支付宝年度账单刷屏,不过与前两年不同的是,这一次有点乐极生悲,由于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细节遭遇反转。

事情的起因是,当用户进入年度账单首页的时候,左下角会出现“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旁边的按钮则是默认勾选。在一位律师通过微博发表文章质疑之后,迅速引爆了社交网络。

根据这份协议,用户授权芝麻信用采集信息,同时默认同意第三方查询非贷款类及其他非涉及商业秘密信息时,芝麻信用可以直接向第三方提供相关信息。

通读下来,你会发现这是一个芝麻信用无需承担太多义务,但个人在不知不觉中放弃诸多重要权利的协议,因而被一些评论者称之为个人信息“卖身契”。

尽管我们普遍对个人信息被泄露、被贩卖习以为常,但是当这件事情和支付宝联系在一起,并且在社交传播中被渲染之后,等待支付宝及芝麻信用的就是铺天盖地的负面之声。

1月3日深夜,芝麻信用发布了关于支付宝年账单首页《芝麻服务协议》的情况说明称,“初衷没错但用了非常傻逼的方式,愚蠢至极”,“已经调整了页面,取消默认勾选”。

这份道歉声明不痛不痒,很难感受到当事方在做出不合法行为之后的负罪感与羞耻心。最令我震惊的是,用户数亿的芝麻信用,很可能是中国最大的民间征信机构,居然在所谓的“事件说明”(注意,不叫“道歉声明”)中公开爆粗,使用国骂。

在我的经验里,在道歉中爆粗,更多时候代表着不服气、不情愿,哪怕这句脏话骂的是自己。关键是,芝麻信用的背后是国民级应用支付宝,是世界级企业阿里巴巴。

抛开爆粗的动机不谈,从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来说,芝麻信用此举是没有教养的表现,不体面、不得当。在我看来,芝麻信用很有必要就其在“事件说明”中爆粗再次道歉。

而在芝麻信用微博发出上述“事件说明”之后,支付宝在底部留言称,“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一起承担吧”。除此之外,再没有对此事作出任何说明或者交代。我不知道,支付宝所说的“承担”究竟是什么。

个人认为,在此次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上,芝麻信用的“事件说明”称得上斯文扫地,支付宝的反应可以说缺乏担当,这恐怕与蚂蚁金服及阿里巴巴的的影响力及市场地位不太相称。

真的很遗憾。

2
芝麻信用影响的是个人征信的市场化之路

在支付宝账单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1月4日,央行发布《关于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相关情况的公示》,宣布受理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

百行征信,俗称“信联”。根据公示,主要股东及所持股份情况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持股36%;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试点企业分别持有8%,合计持股64%。

央行公告还披露了百信征信的董监高名单。总共10名董事会成员,5名出自央行系统,包括作为拟任董事长兼总裁的朱焕启,另外5名是5家试点机构的高管。谁在主导信联,不言而喻。


与网联相比,信联的股权结构比较奇葩。网联虽是央行系持股37%,但是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分别持有9.61%,京东支付(网银在线)持有4.71%,中国电信(天翼电子商务)持有2.77%,其余支付机构的比例就更小,基本上根据这些支付机构的市场影响力进行比例划分。

信联呢?8家机构各占8%,完全没有考虑8家机构各自的实力与影响力差异,这显然不利于芝麻信用这样的大型机构,可以说缺乏公平。姑且妄自揣测,监管部门如此有意为之,或许带有某种惩罚的意味吧。

然而,这种颇为奇怪的安排,于信联的前景而言,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呢?

在新金融琅琊榜看来,芝麻信用等市场化企业的不合法、不得当行为,最终堵塞了中国个人征信行业的市场化之路。巨头的任性与傲慢,很可能毁掉整个行业。

从2016年末的圈子事件,到今年初的支付宝账单事件,对个人征信行业来说都是灾难性的。政府这只手,从此有了更多、更充分的理由来主导市场。

要知道,监管部门不是没有给过试点机会,只不过试点结果普遍不合格,还闹出支付宝的圈子事件和账单事件,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发牌照,为什么把主导权交给市场?

难道这就是芝麻信用想要的结果?这就是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想要的结果?

过去这些年来,阿里习惯打擦边球,套路是先搞大再倒逼监管放行,乃至被人指责挟持民意对抗监管,可谓屡试不爽。我很认可阿里对中国新金融的贡献,更无意否定阿里的开拓与创新精神,但是我觉得——当阿里巴巴及蚂蚁金服成为超级巨头之后,应该拥有与公司体量相匹配的胸襟和气度,还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乃至背负更多的责难。

巨头们的所作所为,影响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兴衰浮沉,更是一个行业的前途命运。这句话对阿里巴巴是如此,对腾讯、百度和京东亦然。

真的很遗憾。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