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P2P迎最严“压力测试” 谁能“剩”者为王?

洪偌馨 · 零壹财经 2016-09-06 08:15:42 阅读:7693

关键词:网贷零壹财经

一场最为严峻的“压力测试”正在考验着全国3000家P2P网贷平台,不管是短期内的平稳过度,还是长期来看的转型突围,对于这些公司而言,都是关乎生死的考验。——馨金融 距离《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的发布已经过去了一周多的时间,在被各种解读...
 

一场最为严峻的“压力测试”正在考验着全国3000家P2P网贷平台,不管是短期内的平稳过度,还是长期来看的转型突围,对于这些公司而言,都是关乎生死的考验。

——馨金融



距离《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的发布已经过去了一周多的时间,在被各种解读、分析接连刷屏多日后,媒体和舆论的关注热情终于略有降温。

不过,对于P2P网贷平台们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手边一组数据显示,在《办法》发布后的这段时间内,部分月成交超过10亿元的大平台的资金端短期内出现明显波动,投资人数、满标速度、融资金额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尽管业内人士普遍对于日渐势微的行业前景已经早早地做了不少“心理建设”,但《办法》中的种种严苛条款依然让大家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场被戏称为P2P史上最严的“压力测试”正在压倒越来越多的网贷平台。

虽然因为《办法》的出台终于被赋予了合法身份,但短期内,受此影响P2P行业融资能力下降,“枯水期”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一触即发;长期来看,符合《办法》要求的业务类型较少,合规标准较高,网贷平台转型并不易。

01、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根据零壹财经的监测《办法》出台后,部分月成交超过10亿元的大平台资金端短期内出现明显波动,微贷网宜人贷、聚宝匯、团贷网和鑫合汇等平台8月25-31日(不含周末,下同)日均投资人数量较《办法》发布前一周均出现下降。

按理说,月成交超过10亿元的平台已具有较好的知名度和融资能力,但即便如此依然无法抵抗《办法》带来的负面效应。另外还有至少六家知名P2P平台负责人也告诉了我同样的情况:投资人数、满标速度、融资金额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而且与去年牛市来临时的资金出逃不同,据积木盒子CEO谢群介绍,现在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是,投资人更多的是在观望而非把资金投向别处。

对于严格实行“一对一撮合交易”的网贷平台来说,投资人的观望和等待并不是太严重的问题,直接的影响也就是交易规模的减少。但对于那些不同程度上涉及资金池的平台说,这种融资速度的放缓恐怕就是致命一击了。

虽然监管部门三申五令禁止P2P做“资金池”,但在现实操作中,为了兼顾撮合效率和用户体验,大多数P2P平台或多或少都涉足一些资金或期限错配的问题,例如,不少P2P平台的活期理财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P2P活期产品,比较常见的操作方式如对接货币基金、委托管理模式(投资管理公司通过基金子公司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基金子公司作为通道,将其受托资金对接平安旗下的资产端资产,并配置定存、货币基金等流动性产品)。

以及P2P转让模式,而这种模式下的基础资产是P2P债权,通过债权转让实现活期功能。尽管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匹配效率,通过加入货币基金等基础资产提高流动性,但实际上仍存在瞬间的资金池,涉及拆标、拆期限的问题。

当然,在平台规模增长、发展稳定的情况下,小范围的“错配”也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但是在整体增长持续放缓、流动性吃紧的情况下就不同了。这还不包括那些比较极端的“资金池”情况,一直靠着借新还旧续命的平台并不在少数。

02、转型!转型!谈何容易?

《办法》对于借款余额上限的限制将使不少平台受到影响。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初步统计:截至2016年8月底,单一主体(不区分企业和个人)在单一平台待还本金超过100万的资金总额2,800亿元左右,占比接近40%。

若不考虑提前还款和新增的贷款量,沉淀资金在《办法》出台12个月过渡期后仍有1,800亿元左右本金未清偿完毕。如何消化存量大额借款,是P2P平台首要考虑的问题。

谢群认为,比较理想的情况是,未来12个月中一部分借款到期、项目自然退出,另一部分过渡期后存量项目可以在这12个月内找其它资金渠道接手,比如一些机构投资者或者民间资金。

不过,即便能扛过流动性风险的考验,能够消化目前“不合规”余额,网贷平台未来要如何走下去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按照《办法》的要求,符合标准的业务屈指可数,接下来估计会有一大批P2P平台转攻消费金融、个人经营性贷款等。

不过,对于大多数以中小企业贷款或其它大额贷款业务为主的P2P平台而言,调转船头做“零售”业务谈何容易,从前端获客,到风控,再到战略布局、流程管理等几乎是截然不同的体系。

以目前几家主攻消费金融业务的P2P平台为例,积木盒子、拍拍贷有利网从筹谋转型到真正布局、业务上量都用了至少一年的时间,不管是技术还是团队期间都经历了相当长的磨合期。

姑且不说要获取ICP证、建立银行资金存管、消化大额借款、实现信息披露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12月的过渡期内要实现平台的战略转型,开拓新的业务线难度更是相当大。

03、风控、流程、管理“大考”

不少分析文章也提到了,包括借款上限在内的种种条款的出发点其实都是希望P2P平台回归“小额分散”的定位,主要服务个体经营者、消费者,小微企业,农民等群体。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部分业务之所以被传统金融机构“嫌弃”关键还是成本高、利润少,监管部门希望互联网化手段、大数据风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P2P平台们能否胜任又是另一个问题。

按照如今的要求,P2P既要回归小额业务,又要降低成本,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倚赖程度将会日益提升。目前来看,P2P平台涉足消费金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纯线上模式,如积木盒子、拍拍贷、宜人贷,二是线下获取资产如有利网。

在谢群看来,上述两种模式的核心都是技术能力的沉淀,纯线上倚赖较强的线上风控能力,以及线上场景接入。线下获取资产除了要考虑布局线下场景、互联网化的审贷流程外,庞大的线下团队则还要考验公司的管理体系。

过去几年间,中国P2P行业累计成交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0%,但大部分的规模都来自中小企业贷款业务,风控方式与传统银行、小贷公司并没有太大差别,真正深耕互联网技术、利用大数据做风控的平台仅占极少数。

尽管《办法》加速了P2P行业的洗牌,导致大量网贷平台出局,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导正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契机,互联网化的手段和技术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驱动创新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这才是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初心”,不是么?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