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供应链金融如何借力Fintech?三类市场主体又将如何角逐?

互联网+ 士小文 · 零壹财经 2016-07-18 阅读:3873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fintech

之所以热门,是因为市场打开了,而且市场容量非常大,预测2020年供应链金融的市场容量应该达到20万亿。

 

7月17日,在上海举办的朗迪(LendIt)全球金融科技峰会上,在炉边对话环节,嘉宾海融易CEO王伟、花生金融董事长唐愈、融都科技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邵建良就供应链金融的未来趋势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为什么供应链金融会在今年成为大家热门的话题?

 

唐愈认为供应链金融本身是风险比较低的业务,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其服务实体经济,会获得比较好的发展。

 

王伟表示,除去上述原因,另外一点是时机,之所以热门,是因为市场打开了,而且市场容量非常大,他预测2020年供应链金融的市场容量应该达到20万亿。

 

关于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难点与痛点,嘉宾一致认为,数据应该共享且能做到统一分析利用,行业发展需要统一的征信中心与行业标准。

 

根据嘉宾的讨论,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市场参与主体大致分为三类,即传统金融机构、大的核心企业与第三方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提供方。

 

三类主体如何角逐,未来格局如何?嘉宾们认为各个主体各有优势,未来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不能简单判断孰胜孰败。

 

关于供应链金融如何借力互联网金融技术或理念,唐愈表示,主要是利用数据,并进行分析等以达到企业借款过程中风险控制的目的。王伟称,将利用技术进行数据搜集、风险控制及其他生产运营,包括提高用户体验等方面。

 

以下是演讲实录:(有删减)

 

嘉宾:

 

海融易CEO王伟

 

花生金融董事长唐愈

 

融都科技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邵建良

 

邵建良:大家好,我们就供应链金融的话题进行一个圆桌,我是嘉宾兼主持人。融都科技是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是为用户做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2012年成立,陆陆续续服务了800多家客户,类似于蚂蚁金服的“网金社”、中融信托的中融金服等这一类,我们希望用金融技术的手段,帮助很多想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实现他们技术上面的门槛降低。

 

唐愈:大家好,我是花生金融的董事长唐愈,我们公司2012年成立,主要业务是供应链金融,为供应链核心企业上游和下游的分销商、供应商做金融服务,我们公司在这个业务上已经发展了四年,对整个行业比较熟悉,今天希望花点时间分享一下我们的经验。

 

王伟:大家好,我们是海融易公司,我们公司主要做供应链金融,前期专注于海尔的供应段和营销端,就是上下游的资产来源,我们成立时间到现在是一年半多一点。目前来说,我们要进入消费金融领域,所以今年开始会有两款产品上线。

 

供应链金融为什么热?

 

邵建良:刚才都介绍了关乎供应链金融的大背景,其实因为从去年以来到今年,都面临着资产端比较匮乏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有没有一个更好的资产端解决资金充足的话题,最近聊的比较多是消费金融,另外一个蓝海就是供应链金融,因为这一块在中国是非常大的体量,包括我们海融易、花生金融都做供应链金融相关(的业务),为什么供应链金融会在今年成为大家热门的话题,在你们看来,它是什么理由让我们认为是未来互联网金融一个资产比较重要的来源?就这个话题表达你们两位的想法。

 

唐愈:我觉得大家需要先考虑一下,为什么有资产方面的话题,前几年大家做的资产端,很多的钱不一定去了实体经济,更多是做房地产和投资业务,今年的业务情况不是那么好,供应链金融把钱放在实体经营上,所以供应链业务比较稳定,这是我的看法。第二点,供应链金融本身是风险比较低的业务,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供应链金融会获得比较好的发展。

 

王伟:刚刚讲的这两点我是认同的,另外我想还有一点就是时机,无论是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其实这个领域,如果我们往回看三年,其实在中国市场是属于空白的,之所以现在这么热门,就是因为市场打开了,中国本身内在的需求已经很大,如果把空的市场空间打开,而且市场的容量又是非常大,就是预测到2020年的时候,供应链金融的市场容量应该到20万亿,消费金融大家听的时间更久一点,因为普通老百姓接触的更频繁,供应链这个词是今年提出来,或者供应链金融是今年才热潮的。

 

邵建良:其实蛮早,特别是去年,房地产融资剥削股票这块,可能是我们整个社会关注的一些重点,其实像刚才讲的普通的老百姓接触的并不多,可能在某一个行业里面,更多在商贸流通领域提的话题比较多一点,但是因为考虑到资产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新,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慢慢被我们重视,刚刚提到供应链金融是一直存在,但是未被我们所关注的蓝海,虽然我们认为未来是一个大的体量,但这个话题已经存在很久,这个行业在你们看来有什么壁垒,或者有什么难点和痛点,让我们攻克它才有更好的发展?在座告诉我们这个行业比较有意思的,你们认为的比较好的点。

 

供应链金融的难点和痛点

 

唐愈:痛点很多,我简单的分享一下几块大的供应链金融的痛点,我们从2012年开始做这个业务也是做了非常长的时间了。主要也是以互联网的形式发展我们人类的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我觉得几块比较大的痛点。

 

第一我觉得是征信,没有统一的征信体系导致一些非常大的核心企业,或者一些企业还款意愿不那么强,银行的钱应该还,但是普遍稍微拖一拖,这些其他金融公司的钱,因为我并没在他们征信上面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对大的上市公司来说,你可以去告我,但过程当中,有一年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中,我们和解,所以也导致了市场上会有一些逾期和其他一些状况,这是征信问题。

 

还有其他问题,如过度借债问题,可能我们也在借,海尔也在借,然后其他一些供应链公司,小贷公司也在为这些企业借贷,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看不见这些借贷数据,所以相对来说同一笔贷款,同一个业务有重复质押和重复抵押的问题。

 

第二部分的问题,从数据上面来说,中国的数据并不少,比如阿里有数据,京东有数据,每一个企业有自己的数据,但这个数据没有很好的地方去分享。我们做风控合作,系统管理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地方延伸数据,把数据拼拼凑凑,做成整体企业的状况。造成的问题,如欺诈的状况会经常发生,数据本身是真实的,就是说交易不真实,数据可能是真实的,或者在具体管理这些企业的过程当中,企业本身是健康的,但企业并没有还款意愿,这也是在中国是非常常见的业态。

 

我觉得这些是需要完整,需要时间消化的事情,可能今年我们还会看到各种各样同样的问题,可能五年以后十年以后,数据的环境会比现在好一些,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们会花很多时间解决还款意愿和欺诈的其他的问题。

 

王伟:我基本的看法差不多,我大概加一点,因为我们现在讲的供应链金融,所以当我们讨论征信或者信用,其实跟我们普通理解的征信和信用不太一样,因为我现在做的行业针对实际产业的中小企业的征信状况。实际上这里面引出来一个真实的问题,真实的供应链,上下游是在核心企业,大家很自然的想一想,现在中国供应链的金融发展,传统的供应链发展也时间不短,从金融机构开始。到现在有这种核心企业自有的财务公司加金融机构做这个业务,这个业务本身确确实实是拆分出来的东西,他没有很好的打通。

 

也就是说,供应链金融这个行业,第一个我觉得缺对征信信用统一的标准。第二个是缺乏统一征信信用的中心,第一个我可以拿到很多的数据,现在无论社会公开拿到,公安、工商或者是税务,或者是银行、流水,销售端、供应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拿到,但这个标准或者对接水平,可自动化利用的程度还是非常低,大家可以想到,一般这个供应链金融,它传统在使用的是主要群体传统制造企业为主,本身信息化或者说数据自动化能力相对来说低一点弱一点,哪怕现在这个数据用于金融的属性判断,这个可以立刻使用的程度是非常低的。

 

传统的供应链是采购、发货、销售和回款,但是对于金融属性第一个是身份验证,第一个要排除你用这个证件来借的款是不是你本人,这是第一要判断的,所以传统金融的数据当中有一个很大的缺口。以海尔为例,海尔到现在大概30多年累计下来有2亿多的用户,这个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这些用户当中怎么知道2亿中有多少是重复的用户,他是不是因为搬家换手机号改名了,因为他买东西的时候,他不需要给一个证明,就是我怎么样去能够用我们金融的手段判定他是唯一一个原始人,这是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也就是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统一征信的中心。

 

邵建良:其实刚才在嘉宾室沟通的时候,也请教了在座的两位嘉宾,现在的供应链金融如果和我们互联网或者金融科技结合起来是在逐渐提高,现在做得比较好的像京东、阿里,源自于本身建立场景的时候,已经是接入了信息化,所以做金融应用的时候相对来说更加自然,就目前来看,我们的参与主体也在发生变化,早期我也有在银行从业的经验,过去,更多的供应链金融,我们也叫贸易金融。传统的市场里面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代表。

 

可以说在过去的很多年,都是银行解决我们贸易企业融资的需求,但是在我服务的公司,就是这一两年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一些新的现象,像我们服务了一些上市公司,他们找到我们之后开发了互联网金融的系统,他们也想解决自己内部上下游供销的融资需求,这块我们慢慢发现就是刚刚像海融易一样是自金融的一种现象,自己是供应链企业,对我的上下游企业,相对来说,我掌握信息的准确度。我信息的安全可能比外部的一些机构要来得好,所以他开始专注于这一块。这是一个新的参与角色。

 

还有一个角色是像花生金融的唐总,属于一个相对第三方的角色,他是帮助有供应链金融上下游企业融资难的这样一些企业,帮他们树立了一套相对来说可能未来想去解决他的统一标准,类似于这样的方案,对接金融机构,或者说他甚至是自己有自有基金去发放这样的贷款。这三类我自己相当于抛砖引玉,这三类主体在供应链金融角逐,也想问一下你们怎么看这三类主体目前的状态,以及未来三股势力有怎样的演变?最后有没有统一的一个局面,大家点评一下这个概念。

 

供应链金融市场主体角逐

 

唐愈:从这三个主体来说,我们第一天创业就考虑到这个市场长期是什么样子的。先说一下银行,银行的业态是10几年、20几年之前就做这个保底业务,不是新业务。在中国相对来说还是有壁垒,可能发生在几块地方,一是业务线下,线下做成本非常高;另外对于风控来说也非常难做,第一因为是小单子,数据并不透明,所以中小微企业借钱过程中,银行觉得相对来说风险太大,他的回报不在那里,所以对于银行业态来说会挑挑拣拣做一些大客户,会做一些质量比较好的客户。

 

可能中国还有一个更加特殊的原因,中国的银行相对来说是在有一些本地化的因素,比如说上海的银行只能做上海的业务,北京的银行只能做北京的业务,作为供应链业务来说,核心企业可能在一个地方,但是他的上游的供应链和下游的分销商体系,在全国各地都会有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很难去服务他的一些体系内的客户。

 

所以对银行来说,这是一个业务,对他们来说他们有些业务并不感兴趣,比如说小业务,风控很难去控的业务,对于我们来说花生金融的企业,我们没有和银行做竞争,我们做的业务和他们有不同的长处,我们能做的业务是通过Fintech,把风控做得更好,我们用线上的方式去跟客户做服务,降低我们的销售成本。

 

通过这两个点,把我们的项目做得更好,这是一块。第二块就是从核心企业角度来说,也看到大的核心企业,上市企业今天在做竞争公司,业态来说,会做很多供应商的管理和分销商的管理,只不过在财务内部的部门,这两年更多的把财务部门分离出来,变成一个新的业务或者新的业态,对他们来说,第一他们的数据环境很好,因为他们在自己的行业和企业内。

 

第二,他们对自己的行业有更多的了解,在这个行业里面能够做得更深更好的一个地方,相对来说也会有一些弱势,阿里不会把他的数据给京东,京东不会给阿里,他们两家也不会把自己的数据给1号店。相对来说这也是有长处有短处的地方,还有一些金融公司从他们自己的行业里面慢慢拓展到别的行业里面去,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理解,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新的业务,新的第三方融资平台和融资业务,也需要学习新的行业怎么样去操作,这个行业怎么玩法,对他们来说也是比较大的挑战。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间点上很难说,在中国这个市场上有20万亿的业务有以后五年十年当中,各种各样的业态和业务都会发生,有自己的发展空间,风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主要来说还是一个金融业务,风控还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你能够控制风险,我觉得每个企业想的非常明白,我做这件事情比别人好在什么地方,我能够赢于别人是什么地方上,我才能够长期活下来,不然的话,这个就是风口现在有,明年没有的业务。

 

王伟: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觉得供应链金融,或者其他任何的业务,首先决定权是在整个生态体系,你掌控什么样的资源,如果有资源一切都好说,从供应链金融来说分两块,资金端和资产端,资金端更多是在余额宝、陆金所,如果我这个用户流量的红利足够大,我卖的任何产品,哪怕不是很有竞争力我都走掉,因为用户市场是多层面的,拿余额宝来举例。我们讲的资金端就是用户流量端重要的砝码。

 

资产端比较同意刚刚讲的三个方法,可能又分成三块,这三块应该是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控制,供应链和货物分不开,货物在实体中产生运营肯定和资金有关系,传统的金融机构或者后来延伸到核心企业的财务公司,主要在做这一块,第一能控制资金的周转流向,也能够有效的降低控制资金成本。

 

第二我认为是物流,物流比较典型,有货物交易,如果控制物流,货物当中又会有几个因素,第一要判断准,对行业非常了解,知道市场价格、未来的价格走势,包括折扣抵押率。第二,是不是能看得住货物,有自存的情况下,这个货还是不是你的,可能你的货舱或者别人的货舱是全国各地在分布,你怎样有效控制住货物,一旦有自损发生的情况下也要能控制的住。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货物的处置能力,知道有货,扣住货,但是没有办法处置,如果还放在库里,还要付仓储费,所以对于物流这三个是重要的,物流成功了,供应链金融典型的代表是美国的PS公司,他以这一块切入供应链金融市场,而且做的非常独特。

 

第三是核心企业能力,比较简单,以海尔为例,货物和产品在中国已经形成了足够大的影响力,供应商不会轻易脱离海尔,因为你有讨价还价能力,有定价能力,甚至有调配货物生产周期运转的能力,因为这些因素,可以保证资产不受损失,尤其是典型的供应链的产品,比如说预付货款,或者说是应收货款,兑付这些,所有的这些产品都可以通过我讲的上面“三流”的方法,能够牢牢的掌控。

 

所以做什么事情,一定要看,掌握什么资源,能够控制住业务,如果控制不住进去一定是挨打的,当你有这个把握,而且你有专业的积累,你对这个行业判断是很准的话,你进去才有做成功的基础。

 

邵建良:我总结两位讲的,我抛出这个话题,目前大家市场上想努力拓展这样一个主体,刚才唐总和王总更多是基于自己这么多年的从业,也分析点评了各个不同主体的优势,和可能未来努力的方向,当然现在不能瞎判断未来谁能胜出,这几股势力本身各有各的特点,王总讲的谁能控制住某一个环节,他有足够的控制力,把牢牢的风险和核心的东西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今天其实我们Fintech讲的也很多,确实Fintech更多是用科技的手段帮助我们很多从事金融的,提高他们的效率,包括他们的风控手段,同样在我们的供应链金融这个领域,刚才也提到花生金融包括海融易也是结合了互联网金融的方法,提升他们各方面的效益,我也想问一下在座的两位,在你们的公司里面运用了哪些互联网金融技术和理念,帮助你们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打破像原来银行等等其他的一些机构,他们所做不到好的亮点?

 

供应链金融如何运用Fintech

 

唐愈: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刚才王总说到控制物流这一类的情况,其实我们在做供应链业务的时候不控物流,因为成本很高,要控库、盘点库,最后货是不是还在处置,这个成本非常高,我们的风控方式是完全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

 

在中国的每个大行业有自己的玩法和自己的方法,我们把主要的数据拉出来以后,再实时监管每一家企业的状况,然后再做数据分析和管理,我们的每一个客户今天来贷款时,他进来的时候我们已经是跟这个客户先做了预售性,先预先有一个对他的风控理解。

 

第二部分,每次在做借款时,我们做一些分析和管理,然后再监管,监管时根据实际业务的状况再分析出数据。相对来说我们的成本非常低,原因是因为我们所有的风控,大部分都是靠线上在操作,因为我们没有先天像海尔的基础,我们没有他们的库,也没有实体经营的状况可以“店大压客”的状况,相对来说我们的做法还是靠技术和数据的角度,去控制我们的风险和控制我们的成本,相对来说对我们来说在市场上有更好的帮助,不然我们也很难做这个业务。

 

王伟:我们这边大概有几个方面会和科技有关系,第一个我想一定是在数据搜集上面,给大家举个例子,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基本上都是在线下操作,所以他成本就会非常高,效率也会比较慢,原则上你要去做竞调或者递材料,包括这个数据回来以后,还要进行系统输入,我们现在完全是采用线上或者说讲互联网的这种模块化,或者嵌入式的工作方式,所以我们第一个在数据搜集上面。

 

第二涉及到我们的讲的风控系统,因为我们的数据搜集是前期数据化的进行搜集,后期在做数据清理或者做数据模型,包括我的用户和产品的试配方面,一定比传统的模式效率快很多。另外,我们自有的一家支付公司,我这边基本上跟我做融贷需求的这些,企业原则上我都用自己的支付公司进行资金管理的。其实从某一个程度上面来说,我能够有效的控制他的现金流动,或者叫专款专用。

 

第三,在我自己的生产运营上面,我们自己的系统是资金端、用户前端进行控制,什么样的活动是有效,什么样是无效。我可以很迅速的把他们每一个渠道或者每一个活动的效果,在后台或者数据端显示出来,我可以操作我在市场投入方面的效果,也就是说我可以把有效的把那些无效的活动,成本较高,或者性价比不合适的去掉。

 

第四,在用户体验会提升自己运作的能力,传播的时候做用户调研这些东西,可能更多都也是采用线下的方式,问卷等,现在大家可能大规模在采用,一是自媒体或是电邮或是社交,我的数据是前端一回答,后续进行分析,我收集完之后整个数据报告可以出来了。

 

从这几个方面来说,这个是我们今天讲的Fintech,因为有这个数据,或者说在整个体验和使用过程当中,和传统的操作感不同,这个效果或者是运营成本会大大的提高。

 

邵建良:谢谢两位,金融科技的应用,我觉得确实供应链金融有这样一个技术的嵌入之后,我觉得焕发新的未来,也非常感谢。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不管是从业人员还是投资人,今天听下来供应链金融的水还是比较深的,我们多关注一点,多花一点时间研究这个行业,才能把这个行业做得更好,非常感谢两位嘉宾,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供应链金融非常有意思的碰撞,感谢。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盛大集团首谈Lending Club事件:网贷还有巨大发展空间

下一篇>金融科技这么火,投资机会到底在哪里?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