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贷

三季报数据背后的陆金所:“开放平台”优势显现

网贷 Amanda 零壹财经 2019-11-05 阅读:14909

关键词:陆金所三季报P2P业务转型资产规模

业务转型已经初见成效。
10月24日晚间,中国平安集团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其中披露了6类金融科技业务的经营成果表现,具体包括陆金所控股、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汽车之家与平安智慧城市业务。其中,陆金所控股收入与利润持续稳健增长,客户资产规模为3508.57亿元,较2019年初下降5.0%,财报指出主要由于互联网贷款业务受限,影响在售产品的销售。

陆金所呈现出资产规模微降这一结果,表明其业务转型已经初见成效。此前,平安集团在2019年8月举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中,由集团联席CEO陈心颖对外披露:“P2P在我们整体业务量的占比少于20%,我们也会积极响应监管提倡的‘三降’,降规模、降人数、降点面,有序地去转型”。在这种业务调整的导向下,2019年第三季度陆金所控股的资管规模,下降幅度仅为5%,可看出它在收缩P2P业务的同时,其他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保持稳定增量。最新数据显示,在个人借款领域,信贷质量保持稳定,截至2019年9月末,陆金所控股管理贷款余额较年初稳健增长17.7%至4412.13亿元。

此外,结合10月下旬平安集团传出拟合资设立全国性科技型消费金融公司一事,市场消息指出将由陆金所持有消费金融牌照。面对个人借贷领域的市场环境变化,陆金所控股快速调整产品结构,依托科技能力与传统金融机构相互协同,加大B端资产合作与供给。

一、资产规模微降:转型效果初显,资管行业迎来“强监管”

网贷“三降”之后,如何转型一直是网贷行业关注的焦点。陆金所从7月传出退出网贷之后,就被视为网贷行业将全面转型的风向标。

近期,各地监管部门在2019年加强对P2P平台的清退速度。在监管趋严的政策导向下,陆金所控股在2019年下半年主动收缩P2P业务。回顾其网贷业务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在2014年到2016年期间,陆金所的P2P业务一直位列行业第一。由此可见,陆金所主动收缩P2P业务,可谓是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

1.陆金所转型路径:收缩P2P,探索多元化财富管理产品

陆金所的发展定位是“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综合性线上财富管理与个人借款科技平台”,因此在收缩P2P业务之后,陆金所借助于2015年起布局综合性线上财富管理平台的先发优势,加速发展多元化的财富管理产品体系。

在转型初期,陆金所尚需要时间来提升其财富管理品牌形象,重塑投资者信心。打开陆金所APP,我们可以看到下图展现的理财产品体系,包括基金、私募、保险、银行、信托、资管等类别。整体来看,陆金所APP的产品数量多、种类丰富,仅基金超过5000只,接入机构超过300家,基金超过120家,银行超过20家。目前,陆金所通过开放式平台接入大量金融产品,为C端用户提供产品和金融服务作为主要的盈利来源,今后将探索更多的财富管理产品,提高用户参与度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议价空间,由此来逐步提升资产规模。

图 1:陆金所的多元化理财产品体系
 
资料来源:陆金所APP

2.监管升级,金融业迎来业绩波动挑战

我国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规范整顿力度持续升级,尤其是P2P领域,受到的政策冲击更大。同时,针对金融机构在过去几年发生多起挪用客户资金、理财资金违规投资房地产等风险事件,“强监管”政策也拓展至财富管理领域。其中,标志性事件是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在2018年4月27日,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这是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的重要转折点,此后相继发布了理财新规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制度要求。

2019年以后,在政策趋严的态势下,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均呈现出规模下降的运行趋势。理财产品朝“去刚兑”、向“净值化”转型,从下表可以看出,对于传统金融业的银行、证券、信托机构而言,均带来一定的资产管理规模下滑的冲击。

在此环境下,陆金所同时推进网贷与资管业务的双向调整,仍然实现了资管整体规模及业绩稳健发展,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未来前景可观。

表 1:2019年“强监管”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理财资产规模的影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零壹智库整理

二、构建综合金融服务“开放平台”:战略前瞻性凸显

尽管平安集团的3季报披露出陆金所控股资产规模微降,但我们发现近年来陆金所控股一直在布局科技生态平台,2019年下半年收缩网贷业务后,更能发挥出自身的科技赋能优势。凭借自身构建的独特商业模式,陆金所控股已打造为全球领先的生态服务体系,借助平安集团的资源禀赋优势,构建更加智能的线上财富管理平台,持续提升用户粘性。

1.陆金所控股构建多元化布局的金融科技王国

通过对于陆金所控股的业务版图梳理,我们发现它已经形成了综合性金融生态体系,包括陆金所、重金所、前交所、陆金所新加坡(陆国际)、平安普惠与陆科技等业务主体,彼此之间在科技赋能、智慧金融方面的协同效应突出。具体来看,从下表展示的陆金所部分业务版块来看,它在资产管理、个人信贷、科技研发等众多领域均有所布局,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业务体系完善的金融帝国。因此,陆金所控股收缩网贷业务后,能降低其对整体业务发展造成的影响。

表 2:陆金所控股的部分业务板块布局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零壹智库整理

此外,陆金所(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科技”)在2019年9月份,注册资本由4.69亿美元增加至9.19亿美元。本次增资意味着陆金所控股正在加强对科技板块的投入力度,未来以科技赋能C端客群的财富管理业务,可以看作是陆金所向科技平台转型、彰显平台模式灵活性的集中体现。

2.塑造独特的全球领先商业模式——“开放平台”

目前,陆金所控股的产品布局涵盖了银行、保险、信托、资管与基金等领域,源于在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兴起之初,较早进行“开放平台”的布局,这一理念与当前开放API、加强跨界合作的互联网思维不谋而合。面对我国整体金融业态全面调整的外部环境,陆金所控股有能力在收缩P2P业务之后,还能保持稳健发展,正是基于过去几年布局的“开放平台”生态体系。凭借着商业模式创新,陆金所控股能够有效地缓冲单个业务造成的影响,比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更为灵活,能根据市场情况与投资者偏好,灵活调整业务结构和服务权重,且采用轻资产运营而实现降本增效。

此外,平安集团多年积累形成的巨大客群,其中较大比例的人群均属于高净值人士的范畴,是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核心群体。通过集团内部的协同效应,陆金所控股在发展综合性财富管理平台的过程中,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此前,平安集团在2019年半年报中重点强调其专利技术优势——中国平安的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5779项,累计达到18050项,覆盖金融、医疗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并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凭借这些技术,陆金所控股同时赋能C端与B端两大市场——在C端市场,借助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而形成智能化产品推荐体系,用技术实现C端业务智慧化管理和运营;在B端市场,将科技赋能于传统企业,产生新的业务增量。

三、小结

陆金所控股作为市场龙头的金融科技公司之一,在2019年下半年果断收缩P2P业务,并借助于2015年起就构建综合性财富管理平台的先发优势,为众多网贷平台的转型提供了一个良好范例。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都会面临“阵痛期”;另外,陆金所自身已经形成的“开放平台”商业模式和累计的客户优势,并非是大部分网贷公司可以对标的,因此可以将陆金所的转型路径作为参考,但无法复制,其他网贷公司依然要寻找符合自身商业模式、优势的转型方式。
加关注 消息
文章:229 粉丝:21 总阅读数:7059.3k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网贷监管最新动向:退出为主,极少数可改制为消金或其他持牌金融机构

下一篇>宜贷网退出累计兑付超9.75亿,回款比例达32%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