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舆情 > 打造金融连接器:中国开放银行模式与合规路径探究 | 零壹智库第36期闭门会

打造金融连接器:中国开放银行模式与合规路径探究 | 零壹智库第36期闭门会

银行科技 赵越 零壹财经 2019-08-07

关键词:合规开放银行金融

开放银行正成为银行业发展新潮流,国内外传统银行机构和新兴数字化银行,都在进行开放银行实验。
开放银行正成为银行业发展新潮流,国内外传统银行机构和新兴数字化银行,都在进行开放银行实验。开放银行不仅是银行向合作伙伴的单向开放,更应是银行与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开放,“连接器”是很多银行走向开放银行的第一站,在整个生态链中,有众多的“节点”,不同“节点”的功能不同、战略不同。
 
2019年7月30日,零壹财经·零壹智库联合吉林亿联银行在北京召开“开放银行模式与趋势研讨会”,会上,零壹财经创始人柏亮发布《打造金融连接器—中国开放银行发展报告(2019)》,报告聚焦“金融连接器”,全方位呈现了开放银行发展的缘起、模式与趋势。
 
本次会议邀请了多位银行高管与金融科技企业高管,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激烈的交锋,分析了开放银行发展的路径问题、合规问题,并对开放银行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合理展望。
 
一、银行数字化转型:开放银行成一种必然方向 

开放银行理念:源于互联网开放
 
“开放银行的‘开放’和目前监管方面的对外开放不同,开放银行的理念起源于互联网的开放”,柏亮这样说道。他指出从20世家80年代的“开源精神”到2010年前后谷歌的“G+”和腾讯“3Q”大战后的开放战略,整个互联网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大型机构开始通过共建生态开放自身服务,实现互利共赢。开放银行的理念就是来自这一逻辑,银行本身是一个强大的业务系统,但银行服务同质化严重,如果银行能够拓展外部网络,将服务开放出去,同时将自己的网络开放给外部环境,将外部服务引入进来,就可以构建一个全新的经济生态,有助于银行实现差异化竞争。
 
他表示开放银行可以推动商业银行从平台思维向生态思维转变,银行间、银行与第三方企业间通过在数据、算法和技术标准上的共享合作,构建出新的生态系统,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为银行创造新的赢利点,从而发现银行增长的第二曲线。
 
开放银行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组成部分
 
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从宏观经济和银行主体两个层面出发,分析了开放银行的由来。他表示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经历了“数字化是项目”、“数字化是业务”和“数字化是核心竞争力”三个阶段,开放银行是“数字化是核心竞争力”这一最高阶段的体现。伴随数字科技的发展,银行需要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打造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他提到,国外开放银行发展模式一种是政府自上而下推动数据开放,另一种是企业自下而上拥抱API经济,从我国的发展实践来看,一方面,监管政策上尚未出台明确的指导意见;另一方面,市场自发的发展路径上也与国外有所不同。我国开放银行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组成部分。
 
结合亿联银行在开放银行建设方面的实践,亿联银行行长助理兼CIO邹帮山也认为开放银行是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一种路径或方式。他分析到,目前银行正经历从信息化向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跨越,客户行为习惯发生了变迁,但银行自身并没有深层次地理解这种变迁,如何在整个金融服务周期的关键时点为客户提供关键的金融服务,成为银行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开放银行一经提出,便成为了各商业银行遵从的战略转型模式。
 
他表示开放银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平台,开放银行模式对银行的科技架构、产品、风控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的是银行整体战略规划问题。为适应开放银行架构,银行需要将产品、服务和系统服务化、原子化,实现前中后台系统的链接及共享能力。此外,开放银行模式对银行的风控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输出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银行将前中后台的一些功能嵌入到了外部场景中,管理链条变得更长,由此带来的风险也急剧上升。
二、打造金融连接器:开放银行的主流模式
 
开放银行三阶段:共享API、打造金融连接器、形成金融生态圈
 
邹帮山将开放银行发展路径分为三个阶段:共享API、打造金融连接平台和形成金融生态圈。他指出在共享API阶段,银行通过API、SDK、H5等技术输出底层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在打造金融连接平台阶段,银行基于连接平台对资金端和资产端进行适配,对平台参与方进行金融赋能;而金融生态圈是开放银行发展的高级阶段,在金融生态圈里,金融服务将无处不在。
 
柏亮认为目前开放银行发展仍处于打造金融连接器阶段,并介绍了金融连接器的连接形态与层次。他表示连接器是开放银行生态中的核心要件和枢纽,从连接的形态来看,开放银行发展可分为项目合作阶段(1-1连接)、机构合作阶段(1-多连接)、开放网络阶段(多-多连接)和生态发展阶段(超越线性连接,建立共生系统)四个阶段;从连接的层次来看,开放银行发展可以分为场景连接、算法连接和数据连接三个层次。目前,从连接形态上看,我国开放银行发展处于第二、三阶段;从连接层次来看,第一、二种形态居多。
 
同盾科技副总裁李伟东则进一步分析了金融连接器出现的原因面对大的经济环境的变化,银行一方面要进行零售转型,另一方面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由于在传统IT架构下,银行的数据是割裂的,在数据价值挖掘上有很大压力,很难通过自建商城去完善生态圈、扩展服务客户。因此,银行就需要实现场景化,通过将自身的业务部署到场景中去服务更多的客户,但在部署中又会出现问题,因为对场景方不了解,审批条件就会变得苛刻,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客户体验,导致流量转化效率下降。这时就需要中间层的出现,也就是提供各种创新服务的第三方科技公司,他们可以帮助银行实现与商业场景的连接。
 
拍拍贷副总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负责人陈磊智慧金融的角度讲述了拍拍贷作为开放银行生态链中的一个节点如何利用科技将金融服务变得更加智能。他表示拍拍贷以前更多地是做闭环金融服务,现在已经将闭环打开,利用自身的科技能力、业务经验、数据积累等优势和持牌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在服务过程中,拍拍贷会将整个业务流程中涉及到的风控、营销等业务问题产品化,形成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帮助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的性能和效率。
 
他以反欺诈、风险定价和贷后管理三个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详细介绍。在反欺诈上,拍拍贷利用数据和算法去构建复杂网络识别团伙欺诈;在风险定价上,凭借对大数据的精准理解构建定价模型;在贷后管理上,通过智能分析,优化分案和人机协同催收。
 
开放银行关键:主动开放,定位、业务和理念三者结合
 
包商银行行长助理、包银消费金融公司董事长刘鑫提到,在互联网时代,客户从来就不属于银行,客户就是客户,产品能满足客户需求,客户就在,否则就不在。之前的开放银行是对银行的服务进行封装,输出到外部的渠道或场景中去,对银行来说,更多地是被动输出而不是主动开放,经验表明,与其被动不如主动开放,心态很重要。
 
新网银行平台金融部总经理金晓烨则结合新网银行实践经验分析了发展开放银行的关键问题。他表示新网银行在成立之初便秉承开放的心态,通过技术输出的方式去接入外部机构,打造核心风控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模型能力和反欺诈能力,在业务上主要聚焦于消费金融。开放银行发展需要将定位、业务和理念三者相结合,只有将开放银行作为发展战略,自上而下进行推动,把开放银行模式与实际业务相结合,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否则很容易浮于表面。
 
某股份制银行北京支行零售行长周承指出目前银行的数据是割裂的、沉寂的和静态的,开放银行更多地是银行开放自身服务,吸收外部数据进来。开放银行建设采取B2B2C模式,一方面需要关注银行开放的服务能力B渠道是否需要,是否有助于其业务提升;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对C端用户有没有价值,用户是否有主动去使用的意愿。
三、预判未来:趋势、方向和监管
 
发展趋势:双向开放,打造生态圈
 
国有银行网金部副处长表示发展开放银行不仅要从银行自身出发,还要考虑开放出来的能力能否给合作方、平台方带来价值,能否在不同的场景下给客户带来不一样的金融服务体验。现在的开放银行建设强调服务的开放,但金融服务本身的差异有限,有差异的地方更多体现在场景化的服务及数据差异。此外,开放银行建设不仅是要将自身的金融服务开放出去,也要考虑将外部的能力融入进来,强化自身生态,稳住自己的阵地。
 
李健也表示传统金融机构可以抓住开放银行机遇进行一些逆向跨界,原来更多的是互联网公司跨界开展金融服务,同样的,银行也可以引入外部服务,从各种生活场景深入到客户的生活中,实现逆向跨界。
 
打造金融连接器,构造生态链是目前开放银行发展路径,但开放银行的最终形态一定是通过双向开放,构建一个全新的生态圈。邹帮山认为通过开放银行模式去覆盖更多的金融服务场景、互联网生态场景,基于场景实现从生态链到生态圈的演化路径,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方向建议:多角度全面突围
 
某商业银行专家认为目前商业银行发展开放银行仍面临六大方面的问题:一是文化的冲突和体制的障碍,开放银行参与主体众多,会产生较大文化差异;二是客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三是盈利模式的选择问题;四是参与者的数据割裂问题;五是复杂的风险管理问题;六是专业化人才建设问题。
 
为此,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一,银行需要从客户服务思维向用户服务思维转变;第二,从线上线下领地意识向金融生态转变;第三,从单打独斗向跨界合作转变;第四,从单一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向开放平台的风险合规转变;第五,构建金融科技服务能力,形成生态圈;第六,构建全面的产品和服务支撑能力;第七,提升一体化运营能力;第八,改善组织架构,实现总分行一体化。
 
合规展望:保护数据隐私,加强风险防控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陶峰分析了开放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他表示谈到开放银行有必要回顾《欧洲支付服务修订指令》(PSD2),梳理《支付服务指令》(PSD1)到PSD2的发展脉络就会发现,开放银行涉及的不仅仅是金融业问题,还涉及到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方面问题。从政治上来看,PSD1的实施是为了构建统一欧洲支付体系,打破成员国之间的支付割裂问题,进而推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PSD1出台后,统一的欧洲支付体系未完全达到预期,于是对PSD1进行了修订,一方面是为了迎合新型支付业务发展的需求,但也是推动欧洲的一体化重要举措;从法律层面看,PSD2需要各成员国将其纳入法律体系,但由于各成员国国庆差异较大,相关法律法规推进进程不一;从文化层面看,欧洲传统的支付体系以卡支付为基础,开放银行模式则可能会改变这一局面,并可能影响用户的支付认证习惯。
 
结合国外开放银行发展模式,他认为国内开放银行建设一方面需要建立一套消费者隐私和数据保护机制,在PSD2实施后,欧洲也出台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消费者数据的保护有一整套的机制;另一方面,在开放银行模式下,银行面临的风险模式有所变化,在做好金融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风险防控。
 
李健也指出在发展开放银行的过程中,银行的本质性风险特征是不会改变的。金融与科技结合后,风险将具有隐蔽性、传染性和系统性,数据泄露和信息安全问题将互相交织,开放平台和操作技术的安全性需要考虑,监管套利问题也需引起重视。
 
基于此,他从四方面对开放银行的合规性问题进行了展望,第一,数据共享是开放银行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在探索相应规范和标准时,需对数据共享范围做出明确划分;第二,从客户认知角度,需要提升客户对开放银行模式的认知水平,制定完善的客户隐私保护机制;第三,从人才角度,开放银行模式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第四,从参与主体角度,开放银行涉及众多参与主体,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制定统一的、穿透式的监管措施。

耗时 15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