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监管

若央行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贷款市场将变成什么样?

监管 杨茜雯 零壹财经 2019-06-25 阅读:18053

关键词:贷款基准利率利率“双轨制”利率市场化网络借贷

如果央行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将会对中小银行和网贷行业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告诉你答案。
◆美、英、韩利率市场化经验:先放开贷款利率,逐步放开存款利率,最后配以存款保险制度,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贷款利率放开后,短期利率均有上升趋势,但随后下降直至平稳。
 
◆随着贷款利率的放开和推进,大行和中小行之间的利差将逐步缩小:大型银行利率有所提升,而中小行利率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撤。
 
◆随着银行科技的发展,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贷款业务相对利好,而网络借贷可能面临较大挑战。
 
2019年5月18日中债指数专家指导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京举行,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就利率市场化再次做出了发言:“目前存贷款基准利率处于适度水平”、“研究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等”。而今年第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专栏形式专门讨论了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的问题。
 
在循序渐进的实施利率市场化中,存贷款利率的放开显得尤为关键,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或是逐步放开贷款利率的有力信号,那么央行若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会对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和网络借贷,他们的感受或将很不一样。
 
利率“双轨制”及存贷款基准利率
 
一、何为利率“双轨制”
 
我国目前利率体系实行的是“双轨制”,即同时存在货币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货币市场利率包括同业拆借利率、商业票据利率、国债回购利率、国债现货利率、外汇比价等,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进行利率调控,手段包含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等等。
 
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央行发布的商业银行存贷款指导性利率,也是央行用于调节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转的货币政策之一,包括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具有普遍参照作用,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二、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主要功能
 
1993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3)91号》(下称“《决定》”),我国由此开始了金融体制改革。《决定》明确央行掌握基准利率调节权,并将存贷款利率指定为货币政策工具。
同样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
 
之后在2000年的十五届五中全会、2001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02年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2003年10月份召开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由此看来,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央行设定的“利率锚“,商业银行会根据基准利率制定存款利率的组合。存款利率的制定有助于协助银行吸收存款,满足特定时期的国家经济发展需求。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设定也是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基础。央行在2015年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后,人民币贷款利率至今未作调整。
 
表1:存贷款基准利率(单位:年利率%)
资料来源:央行http://www.pbc.gov.cn/·零壹智库
美、英、韩经验:为何先拿贷款基准利率“开刀”
 
1999年我国基本放开货币市场和国债市场利率管制,2013年7月放开了人民币贷款利率管制,2015年10月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取消了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行政管制。到如今经过20多年渐进式的推进,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仍未完成,目前仍是“双轨并行”的利率体系。
 
在培育货币市场利率的同时放开存贷款基准利率实现“双轨合并”将是决胜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从央行的表态来看,在放开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过程中,可能先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为什么?
 
一、美、英、韩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均是先放开贷款基准利率
 
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均经历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就国际经验来讲,这三国均实行的是先放开贷款基准利率再放开存款基准利率的操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美国于1970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历16年时间基本完成。主要路径为:先取消同业拆借和国债利率,再取消贷款利率上限,逐步取消存款利率管制。贷款方面直接废除利率上限的规定,而存款方面是以逐步提高Q条例规定的利率上限(“Q条例”是美国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的条例,条例规定禁止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会员银行对它所吸收的活期存款(30天以下)支付利息,并对上述银行所吸收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了利率上限。当时这一上限规定为2.5%,这一利率直至1957年都不曾调整),分阶段取消存款机构存款和储蓄存款利率的上限,同时成立“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委员会”逐步放松利率上限直至取消。
 
英国1971年提出《竞争与信用管制》,直接废止银行间利率协定,提出由银行自主决定利率,同时取消分业经营限制、废除对银行的贷款限额管理、对所有银行实行统一的最低流动性比率及其他方面的要求。存贷款利率方面,通过每周公布一次的最低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至1981年完全放开。
 
韩国实质上进行过两次利率市场化改革,第一次从1981年开始,由于最后阶段过于激进的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导致利率大幅上升那个,最后以失败告终。第二次于1991年重启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后,实施渐进式利率市场化,从贷款到存款、从长期到短期,从大额到小额的顺序逐步推进,最后在利率市场化完成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于1997完成市场利率化改革。
 
可见,从美国、英国及韩国的成功经验来讲,均是从大额到小额,从贷款到存款逐步放开,最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驾护航。
 
二、贷款利率放开先于存款利率放开或更加安全
 
首先,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存在差异性。存款利率的制定有助于帮助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实现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需求。存款利率一旦放开,在市场化竞争下或将导致部分金融机构“高息揽储”而使得存款利率大概率显著上行,一方面不仅或影响到大规模的货币市场基金、理财、保险等金融机构资金吸纳能力,另一方面容易引起大面积的金融风险,对央行的宏观调控能力产生巨大影响。而贷款基准利率率先取消,在市场竞争之下大概率不会使贷款利率大幅波动,反而会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更为通畅。
 
所以,在必须逐步放开存贷基准利率的过程中,最好先放开贷款利率观察市场反应,如果贷款基准利率取消后,市场反应比较平稳,再行推进取消存款基准利率,在取消存款基准利率的同时再配合一定的政策防止存款利率的大起大落,或将是较为安全的方式。
 
实施后短期内利率可能走高
 
如果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将会对利率走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短期内市场利率或走高
 
上述,美国在1970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于1979年废除了贷款利率最高上限的规定并提出分阶段取消存款利率上限,我们通过世界银行数据观测美国贷款利率的变化发现,在1979年废除贷款基准利率时,市场贷款利率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上浮。(图1)
 
图1:美国贷款利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零壹智库

 
同样的,英国于1971年废止银行间利率协定,开始逐步放开利率管制,在1971年后,英国贷款利率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上浮。(图2)
 
图2:英国贷款利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零壹智库


韩国在1981年开始实施第一轮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失败告终。后于1991年重启第二轮改革,1993年,韩国放开除政府贷款利率和韩国银行再贴现率之外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1995年放开韩国银行支持的所有再贴现率,因缺乏韩国1996年之前的数据,但我们同样可以发现,1996年至1998年期间,韩国贷款利率依然出现了上扬。(图3)
 
图3:韩国贷款利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零壹智库

 
综上,在观察以上三个国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利率的变化过程中发现,在放开贷款利率后,各国的贷款利率短期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扬,但随后逐步下降,趋于平稳。
 
那么央行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后,我们推测,我国贷款利率也有一定概率在短期内出现上浮,随后趋于平稳。但鉴于中国本身体制特点,是否会通过窗口指导等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控也未为可知,且利率的涨跌也跟实际放开时的市场供求状况有关,市场实际情况仍要通过不断跟踪市场变化进行观察。
 
对金融机构的影响短期有限,但长期起到良性作用
 
我国目前主要的金融机构有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新型金融企业等。而就体量而言,截止2019年4月,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4万亿(单位:人民币,下同)。其中,工、农、中、建、交、邮储、国开7家合计各项存款余额86.8万亿。我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合计约143万亿,以上7家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约68.8万亿元人民币,中小行贷款余额66.67万亿,银行业贷款合计亦过半数。银行业几乎占据了我国金融业的“半壁江山”。机构及企业贷款主要来自于银行资金,其他渠道资金十分有限。存贷款利率放开影响最深的是银行业机构。
 
非银金融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体量的巨大差异导致非银机构对利率反应产生的效应十分的微弱,而国有四大行的体量优势是又一制约因素,这对于贷款利率放开既是好事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方面,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虽然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但国有六大行及国开行依然负担着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负债,对利率的放开起着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但不可避免的是,中小行贷款规模合计并不输7大行,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后,若中国情况与其他国情况一样,虽然国有企业贷款对整体利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整体贷款利率在短期内或也将出现上浮,随着贷款利率的放开和推进,贷款利率实现充分市场化,后期大型银行利率有所提升,而中小行利率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撤,两者利差将逐步缩小。
 
就此问题笔者咨询了某城商行的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不代表基准利率就不存在了。虽然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但因为存款基准利率的存在,银行贷款成本算法仍然存在。根据商业可持续原则,银行不会低于资金成本进行放贷。主要影响方面可能在于对国家需要扶植的项目,企业可以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国家级项目获得融资,贷款成本可压低到基准利率20%之下(人行规定贷款利率可下浮20%以内)。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低于基准利率的贷款或有法可依,不过整体而言对公众影响较小。”
 
对银行的影响长期而言,利率市场化将促进商业银行完善定价机制、促进非传统业务发展、促进银行创新及金融科技的发展等。一方面,银行可以根据市场利率变化、竞争策略及经营状况自身决定利率水平。但同样的,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竞争将会加剧,这将倒逼银行不断完善自身经营状况,把控风险,控制成本,另外随着利差的缩小,银行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发力金融科技,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对网络借贷的挑战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金融科技逐步发展日趋成熟,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金融业的方方面面。其中,以P2P借贷、网络小贷、互联网助贷等模式发展起来的网络借贷,增速迅猛。
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即指导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的情况下,网络借贷或面临较大的挑战。
 
以P2P为例。我国目前已经有多家颇具规模的P2P企业,该类企业利用金融科技技术使放贷流程一体化,从前期的用户识别到中期的风险定价,再到后期的贷后管理。在其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以其自身的经营特点,按照其经营成本、预期利润、市场供求、市场利率水平,客户风险等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风险定价机制。由于其服务的客群大多是小微企业及个人消费者等特点,风险偏好较传统金融机构相对较高,贷款利率相较之下往往也较高。而正是因为这类机构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覆盖到了传统金融机构所未能覆盖到的客群,并且通过金融科技实现风险的有效管控,加之近年来暴增的用户需求,P2P行业前几年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但在最近两年的严监管压力之下,规模有所回落(图4)。
 
图4:P2P平台概况
资料来源:零壹智库
 
据零壹智库数据,截至2019年6月21日,我国正常运行的P2P平台数量875家,去年同期为1900家,平台数量经过清理下降了一半多。6月单月截至21日借贷金额为78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535亿元人民币亦大幅下降51%。就利率水平而言,P2P平台行业平均利率(平均收益率)自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维持在9.8%左右,一般而言借款利率会比平均收益率高出很多,据wind数据,2019年一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9%,可见P2P平台利率远高于金融机构整体贷款利率。
 
另外,对于网络小贷及网络助贷而言,其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自有资金、银行同业及ABS获得,而不论是银行间同业资金,还是ABS均受银行金融机构间利率变化影响。对于此类机构而言,利率定价或跟随市场利率涨跌,随着银行利差的收窄而收窄。据央行关于小贷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643家,贷款余额9608亿元,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336亿元。对比年初的8643家,下降约0.35%;贷款余额9272.8元,增长3%,在小额贷款公司家数持续下降,贷款余额反而有明显升幅,与P2P行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值得注意的是,前面我们提到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虽在名义上已基本实现“市场化”,但隐形管控仍制约着市场利率定价。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款利率逐步放开,那么银行所能获得的利差收窄,这或将倒逼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提升,不排除传统银行业机构在之前未覆盖的客群上寻求突破,而在贷款利率放开之后,银行或将具有更大的空间做此类业务。随着银行业金融科技的发展和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收紧,不论是大行还是中小行一旦开始在该领域发力,都将对该行业带来不小的挑战。
 
小结
 
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已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在决胜“最后一公里”的双轨合并过程中,如何逐步放开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显得尤为关键也非常重要。在首先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的实践中已有成功的国际经验,先放开贷款利率或是更好的选择。
 
但在央行不再公布贷款利率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利差收窄,随着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长尾客群的开发或将对现有网络信贷产生不利影响。且在针对网络贷款的监管日渐趋严的导向下,网络贷款企业与银行尽快完成合作协同发展或是更好的选择。
加关注 消息
文章:61 粉丝:0 总阅读数:1285.6k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央行、银保监会首次发布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白皮书

下一篇>应对金融跨界融合新趋势,英国政府或将推出“跨部门监管沙盒”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70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