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贷

校园信贷是场假慈悲

网贷 关典 · 零壹财经 2016-06-16

关键词:校园信贷

只要合法合规,校园信贷并没有问题,真正有问题在于,一些信贷机构给出的利率畸高,已涉嫌违法。

 

一则女大学生“裸条”借贷的新闻在24小时内占据了各大头条,引起多方热议。

 

江苏女大学生林某在某贷宝上借了500块钱开网店,借款时间为一周,利息为30%,借款到期后,林某由于无力偿还,遂而再通过平台借来更多的钱,以偿还第一次借款的本息。如此拆东墙补西墙恶性循环着,直到在某贷宝平台上无法再借到钱。这时候,有熟人(中介)告诉林某,只要拍张手持本人身份证的裸照做抵押,就能借到钱,林某无奈之下,拍了裸照继续借钱还钱。同样高昂的利息费让林某从一个漩涡掉入另一个漩涡,无法自拔,直到出借人威胁将其裸照公布,纸包不住火,事情终于闹大。

 

近年校园借贷问题层出不穷,早在今年3月份,就有媒体曝出河南一高校大学生,因校园借贷,负债高达70万元,最终不堪重负,用跳楼的方式结束一切。

 

悲剧接连上演,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接二连三的校园借贷悲剧的发生?

 

保守统计,2016年中国在校大学生高达3000万人,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对电子产品、游戏娱乐、外出旅游有着极大的需求,而有限的经济来源迫使一部分人不得不另谋财路。假设平均每个人有3000块的借款需求,那么,高校借贷市场将达到万亿级别。如此巨大的潜在市场,必然会滋生专注于校园分期、信贷的平台出现。这些平台的发展,一方面是市场本身的需求;另一方面,得益于银行对校园信贷的覆盖空白。2009年,银监会出台相关规定,明确银行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在校学生发行信用卡,对于已满18岁的,必须要评估落实其还款能力和第二还款来源后,方可发行。这样一来,大量银行开始暂停校园信用卡业务拓展,这时候,各种校园信贷、分期购物便有机会渗透进来。

 

国家监管部门为防范于未然限制信用卡进入高校市场,而民营信贷机构缺少监管和限制,庞大的市场和丰厚的利润使得各种借贷平台蜂拥而入。

 

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则属于高利贷。超出部分利息,将不被法律认可。有权威统计称,我国高校信贷80%以上是高利贷。只要合法合规,校园信贷并没有问题,真正有问题在于,一些信贷机构给出的利率畸高,已涉嫌违法。一些机构打着服务大学生的旗帜,做着高利贷的生意,利益促使他们快速发展。

 

任何一种形式的借贷都是为了获取利润回报,校园信贷亦是如此。一方面,有些信贷平台把门店开在学校附近,方便面谈办理;另一方面,发展大量的代理,通过代理铺开推广。部分校园信贷平台对借款审核不严格,在网络借贷风控技术日趋进步的今天,要做好校园借贷风控并非什么难事,但一部分平台故意放松风控,降低审核标准。大多数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辨别能力弱,平台利用0首付、低利息或0利息等字眼给借款人制造一种掉馅饼的错觉,但借钱容易还钱难,这时馅饼就变成了陷阱。

 

学生是消费者,无稳定经济来源,出借的平台深知这点,那为什么还愿意借钱给他们。

 

第一,住所稳定,一个在校学生,信息不会随意变更,只要没毕业,三两年内,借款人一定还在同一个校园同一个班级甚至同一个宿舍,这样一来,找人催收就方便;第二,学位限制,借款人不会因为这点钱而放弃学位和毕业证书跑路,毕竟不划算,因为学生借款额度不会太高,普遍三五几千,或者上万,如今一所普通的专科大学,以三年制来计算,保守估计学费和生活费不会低于6万元;第三,家长兜底,这点很重要,借款后产生高额利息,学生无力偿还,但对于学生家长来说,未必见得是高额,放贷人看中家长兜底的能力,会千方百计向借款人施加压力,威胁恐吓,甚至暴利殴打,以驱使家长出面帮助清还贷款。

 

最后,笔者要讲述一个身边的校园信贷催收的例子。在校大学生P,2014年8月,在某信贷平台借了一笔9800元的消费贷款,用于购买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平台显示月利息为1%,他原本计划分12期还清,但在还了五期以后,朋友p退学外出工作,而后无力偿还,同时更换联系号码。此后,未偿还过平台贷款。平台催收客服在联系不上p的情况下,转而联系欠款人的亲属,p的亲属在不了解事情原由的情况下拒绝代还款。此后p的亲属每天都能接到5个以上的催款骚扰电话。

 

半年过去后,平台在催收无果的情况下,将此笔坏账转给第三方催收公司,转由催收公司跟进。第三方公司开始向p的亲属施加压力,期间声称要以借贷诈骗罪起诉借款人p,随后假冒法院,向他们发送虚假的法院传票等不实信息,p的亲属对其置之不理。

 

催收仍无效。接着第三方催收公司通过p的借款信息,转而联系p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由派出所警员致电p的父母催收才得以了结。此时,距借款日期整整过去一年,在p有过五期还款记录的情况下,这笔待还金额仍然高达一万多元。

 

“宜聚网关典”是P2P网贷平台宜聚网运营部运作的原创内容ID,长于逻辑性思考与理性表达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美国网贷市场迎转折点 信息验证标准亟待完善

下一篇>良币逐劣币,P2P退出机制需尽快提上日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56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