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普惠金融商业化的道德和哲学瓶颈

互联网+ 延文金融工作室 ·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19-05-08 阅读:6482

关键词:普惠金融道德商业化

如果没有对小额贷款的深度思考,就不会有商业化普惠金融的决心。
如果没有对贷款的深度思考,就不会有商业化普惠金融的决心。

商业化普惠金融的道德和哲学瓶颈是中国普惠金融事业从业者迷茫的真正根源。

如果没有对小额贷款的深度思考,就不会有商业化普惠金融的决心。

这是普惠金融商业化的道德和哲学瓶颈。

作为商业化普惠金融的工作者,必须面临以下问题的深度思考:

思考一,再崇高的动机,是不是也必须追求经济利益?

普惠金融的企业,特别是中国的小额贷款机构,他不同于其他商业性质的企业,可以大胆的追求自己的商业利益和经济功能。

普惠金融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普惠金融的初心,就是帮扶穷人。这应该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商业。那如果追求经济效益,会不会出现矛盾?

矛盾引发的后果就是使命漂移。

普惠金融的机构,必须是一边赚钱一边做好事,一边做好事一边赚钱。

如果股东要求的回报只是社会平均回报的话,普惠金融的小贷机构所追求的利润还要大于社会的平均回报,方能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行和提升发展。

思考二,较高利息的小额贷款看似不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却是为社会所必需要的吗?

对于高出社会平均利率的贷款,有个特殊的名词叫高利贷,这到底符不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这个问题不只是中国的问题,大家误认为只是解放前有很多高利贷,所以大家对高利贷的印象不好,其实这个问题在国外也是争论了几百上千年的,无论争论的结果如何,其实几千年来它又一直是社会所必须的!

思考三,普惠金融是不是具备一个人格精神的金融事业?它还具备哪些人文的价值?

金融被公认为是具有一个人文精神区别于常规的商业金融,人文关怀的价值,是这样的吗?

思考四,小额贷款放款人能不能为了穷人的利益,而推后自己的利益?

商业机构它本身是追求商业利益的,金融机构不会为了穷人的利益而推后自己的利益。但国际上的不少普惠金融机构还是把穷人的利益放在前面,而推后自己的利益,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XX外资小贷公司就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公司成立十年来股东就没有分走一分钱的红利,国内绝大多数的小贷公司做不到这一点,纯国有的小贷公司都做不到这一点,何况民营的放贷机构。

思考五:普惠金融参与者是自愿追随者,还是商业利益的驱动的跟随者?

普惠金融在刚开始的时候,在普惠金融整体的设计当中,是希望有善良的有社会责任心的自愿追随者,或者说志愿者是其主体。然而在普惠金融商业化的过程中,纯粹追求商业利益的投机者就冒出来了。

商业化普惠金融机构是不是在利用穷人的贫困来获取财富?

是不是在生活中不幸的人,穷苦的人,恰恰是放贷款人的机会?

小额贷款的本质在于不变性,不管借款人是赚钱还是亏钱,放款人都会毫不留情地向他收取本金和利息?不管利息多低,仍然是高风险业务。

如果放高额利息贷款普遍的话,企业家还会不会想到认真的做好实体劳动?

能不能避免把贷款放给那些用贷款毁灭自己的人?

超出还款能力的消费贷款的借款人,是不是因为懒惰和愚蠢的奢侈?

会不会产生社会财富管理不善的后果?

我们的工作是要减轻人们的财务负担,还是增加人们的财务负担?

上述问题如果没有完整的,有系统理论基础的答案,与借贷有关的社会事件恐怕只会越来越多。

(来源:延文金融工作室)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让人工智能造福社会,谷歌推出2500万专项支持资金

下一篇>零壹新金融日报:P2P实缴资本不足5亿冻结股权为假消息;支付宝上线老年版相互宝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