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金融

数据是P2P转型消费金融的一道高坎

消费金融 零壹财经 · 零壹财经 2016-05-21 阅读:2674

关键词:数据p2p转型消费金融

在线上个人消费贷风控上,早在2013年就全面转型消费金融的拍拍贷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近期,红岭在平台上上线了新产品“随心贷”,正式试水个人消费贷业务。“随心贷”是一款主要针对个人消费类借款的产品,而之前红岭的主营业务主要针对企业。今年以来,以企业贷作为主营业务的人人贷有利网积木盒子等平台也纷纷转型个人消费贷领域。

 

以红岭为代表的、原本以中小企业抵押贷款为主的网贷平台,如今却纷纷试水无抵押无担保的个人消费信贷,无疑是看中了消费金融的巨大蓝海。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增长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向消费拉动为主的重大转型。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破30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至66.4%,创15年新高。

 

与此同时,我国人均GDP去年已达到5.2万元,消费能力的增长带来了消费金融市场的爆发。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仅为60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则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交易规模或突破2000亿元。而我国人均信用卡持卡量仅0.3张,仍有5亿互联网非信用卡人群,亟须便捷高效的消费信贷服务。

 

然而,虽然企业经营类贷款和个人消费类贷款都被笼统的被归入网贷行业,但是两者背后的业务模式和经营逻辑、用户群体、风控模式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并非说转就转这么轻松。消费金融市场的潜力巨大,加上因为经济下行和监管对企业贷的压力,原有的许多以企业贷为主营的P2P平台趁着这股消费金融热潮纷纷改换门面,转型做起消费金融。

 

国内征信体系的不完善,一直是制约个人消费贷款发展的关键掣肘,线上个人消费贷的核心关键就是是否能精确的控制个人借款人的风险。一方面,没有健全的征信系统作为风控依据;另一方面,为优化消费信贷用户体验,网贷将风控线上数据化的需求却日益迫切。没有类似美国FICO的可靠征信数据,极大限制了消费金融风险的评估。因此,要转型做消费金融,首先要解决线上数据风控的问题,而企业经营性贷款并不需要线上数据风控,企业贷的风控逻辑和模式其实与银行的企业贷风控模式基本一致。

 

不少网贷平台难以转型消费金融,实际上是窘于征信数据的匮乏。据和点融有过密切业务接触的人士透露,原美国Lending Club技术总裁、现点融网的共同创始人苏海德,2012年来到中国时,一开始就想做to C的消费金融,后来发现国内征信体系与美国相比差距过大,因而Lending Club模式在中国并不适用,最终只好暂缓了计划,点融的主营业务时至今日依然还是以企业贷为主。

 

线上大数据风控的前提是要先有一定量的好样本和坏样本数据,而数据量的积累不但需要相当长时间积累,还受制于于平台上的借款人的数量,借款人的量越大,能获取的数据量就越大,这对风控模型提升准确度有极大的帮助,反过来,不断被数据优化过的风控模型又能大幅提高对个人借款人风险的预测能力。

 

在线上个人消费贷风控上,早在2013年就全面转型消费金融的拍拍贷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根据拍拍贷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3月,拍拍贷的数据积累量达到214亿条。正是得益于线上风控系统的优势,拍拍贷的交易量从2014年的13亿跃升至2015年的56亿,2016年第一季度据拍拍贷公布的数据达到了近30亿。交易量比之做企业贷的平台动辄百亿、千亿的年交易量并不算显眼,但是拍拍贷平均单笔借款金额只有4000元左右,不到行业水平的十分之一。而根据的统计,拍拍贷一个平台在2015年就完成了整个行业近20%的成交笔数。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

 

绝大部分P2P平台目前在线上风控的积累都相对有限,因此现阶段只得引入第三方征信数据。据悉,点融网后来与芝麻信用已经签署了协议,双方将在芝麻信用分、反欺诈、风险控制等业务上进行合作。点融网首席执行官郭宇航称,将把芝麻信用分纳入风控模型,作为审核合格借贷人的指标之一。

 

事实上,网贷行业目前用户超过千万的平台,仅有玖富陆金所和拍拍贷等少数几家,它们的用户数据较为丰富。据报道,归功于多年积累的大数据,拍拍贷并没有直接接入芝麻信用,而是于2015年在行业第一家推出了了其自有的“魔镜”大数据风控系统。

 

此外,网贷平台转型消费金融还将面对模式转换的难关。以红岭创投为代表的大标模式,由于每笔业务金额较大,过去发展得非常迅速,规模扩张很快。而消费金融的特点是单笔金额较小,想要迅速扩张规模就要放大风险。成本高昂的线下审核,在小额分散的个人消费信贷中也不再适用。

 

与小贷公司合作的平台,原来可以在短期内获取大量债权资产,迅速做大交易规模,现在也需要转换模式才能逐渐适应。有利网在2013年3月上线,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其官网显示成交量便超过129亿;积木盒子在两周年时,成交量突破87亿。“可惜这种经验无法复制到消费金融上来”,相关人士表示。去年以来,两家平台都开始了个人消费信贷模式的探索。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桑坦德消费金融公司是怎么做的,对中国有何启示?

下一篇>58同城将出资9900万元设立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