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 “以房养老”骗局,为啥让法律尴尬了?

肖飒 · 零壹财经 2019-03-19 13:35:44 阅读:5275

关键词:以房养老骗局套路贷金融欺诈金融科技

昨晚,一位远在西南边陲的同事打来电话,他的一位老前辈遭遇了“以房养老”骗局,前辈的女婿给我打来电话,声音有些嘶哑,显然很疲惫,他急切地问到:肖律师,我们的房子还能要回来吗?今天跟大家聊聊这个沉重的话题。 1、刑法不是万金油 以房养老,是近年来出现的骗局之一,行骗者打着...

昨晚,一位远在西南边陲的同事打来电话,他的一位老前辈遭遇了“以房养老”骗局,前辈的女婿给我打来电话,声音有些嘶哑,显然很疲惫,他急切地问到:肖律师,我们的房子还能要回来吗?今天跟大家聊聊这个沉重的话题。

1、刑法不是万金油

以房养老,是近年来出现的骗局之一,行骗者打着响应国家号召的旗号,在各地进行以老年人为诈骗对象,以非法占有老年人住房为终极目的的诈骗行为。

《经济观察报》近期也曝光了某公司涉嫌欺诈老年人的事件,结合这几年来的类似事件,我们发现,虽然涉事公司已经被处理,涉案人员已经按照刑法第266条诈骗罪或其他犯罪定罪量刑,有些人已经在服刑。

然而,对于被骗群众而言,房子还是没能保住,流经数位“善意第三人”,房子已经在别人名下,而且有合法手续。

作为法律人,我们体会到法律不是万能的,刑法不是万金油。单纯依靠打击犯罪来解决类似事件,不能完整妥善地解决问题,还是要通过综合性手段来处置。将坏人绳之以法,简单;将被骗群众叫醒,很难。

2、合法手续与非法目的

在给老百姓提供法律援助的时候,遇到过类似事件。放贷公司或者理财公司的人带着房产所有者一起到某地公证处,对房子的处置等签署一系列合同和材料,由公证员提供公证服务。

这些文件到民事法庭上,其证据的证明力大大加强,以至于在民事诉讼中,房产所有者败诉几率上升。

嗣后,放贷公司或者理财公司的人再安排房产所有者,签署若干空白文件,事后在空白文件上打印对自己有利的约定。But,被害人却很难拿出证据证明这些文件是后补的,现实案件中做类似鉴定的难度大,且需要一定费用,还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就这样,合法手续掩盖了非法目的,房屋所有者的房子从签署文件的那一刻起,实际上已经不是自己的了,而其本人还浑然不知,反而以为参加了一项有利可图的理财或者有价值的服务。

3、将房子还给老人,真的好吗

耿直的读者,您是不是在想,既然刑法不是万能的,合法手续掩盖了非法目的,那么,我们就强行把房子判回给老人。快刀斩乱麻,岂不痛快?!

实则不然。法律是一门科学,有自己的内在逻辑。

我们要保护“善意第三人”拥有房产的权利,其意义重大,即:保护市场秩序的稳定,让交易更顺畅,而不是在买任何商品之时都要担心有法律瑕疵,最终还要鸡飞蛋打。如此一来,整个市场交易会处于不稳定状态,影响整个市场秩序的维护。

再者说,如果我们帮助所有被害人都追回了全部损失,那么,从经济学原理上讲,他们必然会降低自己的审慎,在作出财产处分时会说:反正也有人帮我要回来,那我闭着眼睛尝试呗,不行就去闹,找警察帮忙要回来。

这种“恶”必须遏制,要让每一位权利人都不敢轻易挥霍自己的权利,不要躺在权利上睡觉,要慎重做出处置资产的决定。

4、写在最后...

当然,我们同情“以房养老”的受害人,飒姐也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目前微观法律结构上讲,刑民交叉确实是实务里的难题,一时很难抽丝剥茧。

我们可以采用其他办法,比如为金融创新里“吃螃蟹的人”提供价格合理的保险,让这些尝试者可以在“可接受的损失”范围内,完成尝试,一旦出险,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或者,在金融科技试点中,绑定创业团队本身的资产,对于参与第一波金融创新的金融消费者,进行60%左右的资金赔付。这样一来,可以缓释风险,让参与者心理有底,让创业者不怕失败后一定进局子,监管机关也有抓手,也许值得一试。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