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外媒专访零壹财经:中国仍是金融科技中心(附视频)

观点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 2019-02-19 阅读:12469

关键词:金融科技阿尔法奖外媒专访零壹财经中国是金融科技中心

近日,美国亚洲金融协会(AFS)主办的2018年度金融科技阿尔法奖(AαA)在纽约举办。

音频:

近日,美国亚洲金融协会(AsianFinancialSociety,简称AFS)主办的2018年度金融科技阿尔法奖(AlphaAward,简称AαA)在纽约举办。零壹财经作为唯一一家受邀的中国媒体参会,在会上发布主题演讲,并在会后接受了美国媒体SupChina与全球华视(GlobalChineseTV&Media,GCTV)的专访。

零壹财经是独立的新金融知识服务机构,一直致力于对新金融业态的持续追踪与深度研究,已出版新金融(包含区块链和数字资产)专业书籍近30种、发布报告百余份和文章过万篇,对金融科技的前沿发展也有独立的见解。

SupChina与全球华视旨在为世界各地的华侨、思想领袖以及观众提供资讯服务。

零壹财经分析师孙爽在会上发布报告

中国金融科技领域爆发与繁荣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风险?SupChina和全球华视主要围绕这些问题对零壹财经分析师孙爽进行了专访。

她援引零壹数据称,中国仍然是世界金融科技中心,2018年,约有615笔金融科技领域的交易在中国完成,交易笔数居世界首位,其次是美国、印度和新加坡。去年,各大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纷纷投入巨资,世界排名前八的公司中,有5家来自中国。其中,蚂蚁金融获得了最高额的融资,总计140亿美元。区块链与P2P成为2018年最热门的投资领域,区块链项目总投资达420亿元人民币(合60亿美元)。

她提到,2019年的发展形势将会更加复杂,区块链或将成为投资关注的焦点,大公司纷纷入局,迄今中国已经有34个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开展了近140项区块链相关实践中国银行业区块链探索主要集中在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和数字票据等领域。

她说,“区块链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作为区块链的核心之一,共识算法很难在性能、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之间建立平衡。其次,很难保证区块链上下的数据之间的一致性。第三,区块链应用缺乏统一的技术和应用评价标准。”

附1:相关演讲视频(部分)及演讲全文

相关报告中文版原文见:

Binary发布《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2018)》(附PPT)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美国亚洲金融协会的邀请,很高兴来到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

我叫孙爽,来自零壹财经。零壹财经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注研究新金融科技的媒体和智库。余额宝于彼时上线,开启了金融科技的新纪元。

我负责零壹财经的子品牌Binary,它专注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内容。

今天,我主要想基于我们的独家数据,分享一些我们在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和区块链领域的观察。

首先是金融科技投融资方面的发现。

通常,我们在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之前,要对这个话题的定义和分类达成共识。那么,什么是金融科技?我们认为,金融科技(Fintech)指的是通过科技,革新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它的一些典型的业务模式包括网贷、保险科技、区块链和移动支付等。

零壹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稳步增长,从130亿元人民币增至4339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50%。

这一趋势在2018年上半年加速,当期发生了616笔投融资交易,金额达到2937亿元人民币;2018年第二季度达到顶峰,但在当年最后一个季度,我们看到了这种趋势急转直下,仅完成了174笔交易,只相当于当年总交易的15%。

2018年下半年,金融科技投融资金额急速下降,不到上半年的一半。


大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纷纷投入巨资,世界排名前八的公司中,有5家来自中国。其中的三家是都是电商巨头旗下的子品牌。

具体来说,蚂蚁金服背靠阿里巴巴度小满金融来自百度;陆金服与平安集团有密切关系,平安集团是中国的一家金融巨头,几乎拥有国内全部的金融牌照;京东金融背靠电商巨头京东;苏宁金融是电商苏宁的子品牌。

蚂蚁金服的最新估值超过1500亿美元。它不仅是金融科技领域最大的独角兽,也是所有业态中最大的独角兽。


2018年,北美和亚太地区是金融科技投融资最活跃的两个地区。

2018年,中国完成了600多笔交易,和2017年一样,金融科技领域投融资资最活跃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印度和新加坡。

现在你们可能想知道,哪些细分行业或技术领域最受全球投资者的青睐。

我们发现,2018年,区块链领域是最受投资者欢迎的金融科技业态,共获得420亿人民币。

但对于大众来说,市场总体是偏冷的。

2018年,无论是“比特币”还是“区块链”,谷歌搜索热度在这一年都是下滑的趋势。其次,在年初的一二月份,“比特币”搜索热度高于“区块链”,但从三月份开始,情况开始反转。

最后我们发现,中国对“区块链”的关注度是全球第二,仅次于地中海岛国马耳他。

当我们谈到区块链时,不可避免的会提及它第一个也是最成功的应用“比特币”,比特币的市值占了整个加密货币市值的一半。可以看出,比特币的价格在2018年初攀升至近2万美元的至高点,然后大幅下跌至3,200美元左右。现在比特币的市值仅为570亿美元,跟百度的市值差不多。

Binary和其他许多中国区块链媒体一样是在区块链的这股热潮中孵化出来的,如今在其他区块链媒体接连停更的情况下,我们还在坚持。

我们发现,当3种情况出现时,比特币价格下跌。我不是说这些事件会直接导致比特币价格下跌,而是说这些事情与比特币的下跌同时发生过:门户网站(如Facebook和Google)禁止发布与加密货币相关的广告;Bithumb和币安等主流交易所被盗;比特币本身于去年11月进行了硬分叉。

谈到分叉,比特币现金的硬分叉是2018年区块链圈中最大的新闻之一。它最初是从比特币的分叉币,而如今又面临着另一次分叉。

比特币现金要分裂为BCH和BSV,它们分别由不同的组织支持,一个可能是比特大陆,另一个是nChain。分出来的两个币的市值仅为40亿美元左右,不到原比特币现金市值的一半。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比特币并非完全去中心化,实际上它可以被中心化的组织裹挟、分裂。

接下来这个表是关于2018年十大加密货币的价格和市值变化。

显而易见,所有币种的价格都在下跌,除了USDT,只有它的市值增长了近40%。

USDT是一个稳定币。什么是稳定币?USDT的发行公司表示,USDT将与美元进行1:1兑换。

这是极具讽刺意味的。如果说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为什么在加密货币熊市,最坚挺的是与法定货币锚定的稳定币,而不是像比特币和以太坊这样的原生加密数字货币?

许多人无法找到答案,然后就对加密货币失去了信心。这件事有意思的点是,许多人看区块链,还是要靠传统信用背书,他们无法单纯地信任区块链本身。

现在谈谈传统的资本市场。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去年中国有3家比特币矿机生产商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请。他们拥有比特币网络近90%的算力,但没有一家如愿上市。

除了监管机构的关注,我们认为矿机厂商难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投资者担心它们的现金流的可持续性。具体而言,他们的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密货币的价格,而且这个价格波动很大。

现在我们已经听说,三家中实力最雄厚的比特大陆已经开始裁员以削减开支。


对于加密货币行业,监管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讨论要素。

如今,据我们所知,各国之间没有就加密货币进行监管达成共识。

我们主要从是否允许挖矿、ICO、银行入金、开设交易所以及税收政策和法定数字货币的筹备情况等几个角度来总结各国数字货币监管政策。

我们发现,在我们观测的地区中(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度、俄罗斯、马耳他、瑞士、法国、英国、委内瑞拉、德国、美国、加拿大):

1、几乎所有地区都允许挖矿;
2、中国、韩国、印度和俄罗斯目前禁止ICO;
3、中国、印度、俄罗斯明确禁止银行入金;
4、只有中国和委内瑞拉没有明确提出对加密货币的税收政策;
5、只有委内瑞拉已经发行了法定数字货币;
6、许多国家提出在本国开设数字货币交易所需要申请牌照;
7、香港不去对加密货币定性(例如界定它们是否为证券)通过监管持牌机构来监管加密货币市场的做法可能会被其他地区借鉴。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香港通过了一项关于加密货币的新政策,我们认为其他地区可能会从中吸取经验。它没有给加密货币一个明确的定义和分类,它的方式是通过监管持牌机构来有效地保护消费者。

我们还研究了哪个国家或地区更有可能发行自己的法定数字货币,我们发现,将美元作为本国法定货币,并且受到了美国的经济制裁的国家更有动机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它们可能想根据“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来为本国的法币背书。

接下来我们的独家统计数据。我们发现,近年来,国内34家银行开展了近140项区块链相关实践,包括中央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中国银行的区块链探索主要集中在贸易融资和数字票据等领域,而非资产管理和资金转移这样与大众直接相关的业务。



区块链还处于早期阶段,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作为区块链的核心之一,共识算法很难在可扩展性、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之间建立平衡;

其次,我们很难保证区块链内外数据之间的一致性。

第三,区块链应用缺乏统一的技术和应用评价标准。
 

以上是我们一部分研究成果,欢迎访问01caijing.com获取更多信息。谢谢大家。

附2:SupChina采访原文
 
附3:CGTV采访视频(节选)

原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m0834q6rm4a.html?pcsharecode=9wUyAEQW&sf=uri

附4:《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指数(GFI)与投融资报告(2018年)》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P2P业态不会消失 数量会严格控制

下一篇>零壹财经创始人柏亮:面对金融行业的波动,如何再出发走向更好未来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