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贷

网贷平台可转型“促进B端信用流转”的助企平台

网贷 曹巧媚 · 未央网 2019-02-18

关键词:P2P网贷转型B端信用区块链技术供应链金融

网贷平台有良好IT系统架构基础、支付渠道,风控和增信经验,可聚沙成塔,居中开展中小企业信用兑换业务。
B端(商业)信用流转通常由核心企业发起,如中车云信、海尔云单、比亚迪迪链等等,后有开发者使用区块链技术支持企业“发币”。P2P平台一般不认为这些供应链金融、类票据业务与网贷有联系。但事实上,任何企业都有赊欠款,大至股权转让款数千上亿万元拖欠数年,小至装修工程款、办公用品也长期拖欠,额度大小与企业是匹配的。这类款项的风险与民间借贷相比并不更低。

“专门促进B端信用流转”组织也不是新形式,云信的运作主体某金融信息咨询公司就是这样的特定目的组织,是公司制的。除了公司制之外,互联网平台也可以“信息中介”的形式开展这一项业务。

B端信用流转是基于信息技术系统的金融创新,属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有区别)。在实施中,大致有以下步骤和要求:

一、界定金钱债权资产,将不可撤销的付款承诺发行为记名、自由流转的电子票据。B端信用流转没有金融属性,但可帮助企业节省资金,是有内在价值的服务,目前核心企业投入上千万元构建这类系统。

二、将上述付款承诺的法律属性如期限、承兑主体等进行标准化处理,形成具有高度流动性、可投资、风险可控,易于对接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产品,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三、结合保理公司、小贷公司等节点型组织,寻求共赢,增加自营业务收入。

四、资产标准化与技术选型(如是否应用区块链技术)须考量两点合规要求:满足法律行为有效性要求,随法规发展对接速裁法律程序;满足税务、反洗钱的要求。

五、结合风控需求,开发新型投资品。顺应区块链监管政策要求,开发链上免监管的加密数字资产。该资产在经济属性与技术实现两方面高度保护投资人利益,透明可信,无须建立传统财务帐簿,无须牌照式业务监管。

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和国资委2018年底印发、一份行动纲领式的文件《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的措施与思想内核部分吸收在本文中,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这份文件一改过往以“禁止企业直接借贷”为核心的路径,提出企业融通、企业网络的愿景,网络金融中介有望在此激进趋势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什么是商业信用

是以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能力为担保的、不可撤销的付款承诺。在金融的角度,“信用”系指还款能力。企业则应扩大解释为有商品或服务提供能力的法人和个人。下文我们用“企业发币”这种更口语化的形式表达企业写白条、赊欠等付款承诺行为。写欠条或者白条,若以发行代币的行为完成,体验极端类似“收付款”,收到代币的一方可以把它花掉(传统如票据支付)。如果B端信用流转系统能够“无感支付”,用户有货币使用感,就达到了系统商业化的要求,“企业发币”就实至名归了。商业信用记录聚合为征信数据,可以获得银行融资。

目前各类核心企业发行的“信、单、票”,本质都是助贷系统。应收帐款融资是银行替甲方付款,所以银行需要接受乙方申请,在人民银行平台办理质押,通过查验发票或者对接物流数据,核定贸易融资的真实性,再将余额净值打个折,给企业核定融资额度并放款,第三方推动整个事情非常麻烦。甲方主动建一个B端信用流转平台,相当于自助式解决了3个月到一年期的短期贷款。银行后续跟上,提供清结算服务,并以资金成本优势给企业加一些杠杆。

这个风气大约是从2015年左右开始的。到了2018年中至今,由于市场不景气、银行资产荒,票据类资产利息低于存款利息、高于商业银行从央行融入资金的利息,票据融资被用来套利,商业银行与客户合谋,套取融入央行资金,大约能赚2个点利差。B端信用对接银行征信在这期间出现了井喷。企业融资渠道通过信用数据积累会越来越畅通,应是长期的趋势。

总的来说,B端信用流转平台可以侧重融资或者侧重支付。本文受区块链思想影响较深,侧重的定位于“分期付”的B端信用流转平台是侧重支付的,企业可以不引进保理公司、只承诺分期付款,点对点系统重在记录企业的还款能力,存证而不审核付款依据,只需要企业财务部门配合、无须监督物流。

信息中介平台的角色和职能

前已提及,助贷(助企)、风控、引流是B端信用业务的核心。同时,行业中存在一种观点,认为信用流转平台本身不营利,须解决营利问题。一些平台以“吸收最具体量的核心企业数百家、数年不营利”换取成规模的企业信用流转网络。

既然企业通过自有资产(或者提供担保)维持信用币的流动性,银行通常是还款环节的代结算角色,则“点对点”的结构是适用企业发币场景的。中介平台的职能包括:

一、审核并披露企业端代币的主体、担保情况和其他统计数据;

二、建立支持企业端代币流转的技术系统,并为小贷公司等有存量客户的金融中介机构提供用户入口协议、支持渠道运营;

三、以咨询和顾问角色筹集投资/担保基金、辅导对接保理公司;

四、制定债权流转资产标准,铺通商务渠道,用户使用任一企业的代币都可以向全网任意企业采购,实现“无感支付”,并藉此营利。

前三点是成熟的风控、助贷业务,容易操作。非标债权的标准化,用于信用流转目的,与用于融资的目的,结构是不同的。用于融资目的,应明确借款用途,即底层资产清晰;但信用流转强调支付便利性,例如票据中的“小票”经常被票据中介收集给大企业拿去支付货款,这些“小票”往往发行主体不同、期限不同,只是一古脑的作为现金背书给了中小企业,银行兑付保证是核心。

从支付流转角度讲,企业信用的有限性是商业信用流通的实质障碍,没人愿意接受没有银行承兑的票据。但事实上维持B端信用流转的,都是企业的自有资金,企业帐户或资金池缺钱时,银行有各种理由拒绝贴现票据。银行的作用最多是加一些杠杆,因此近年相当部分的企业通过关联保理公司维持B端信用流转。这类“信单票”代币在最初发行时,供应商都会试探着拿去贴现,发现贴现没有障碍,才放心拿去转让。形成使用习惯后,就初步具备了商业信用代币流转的基础。

如何形成流通网络,目前应仍有创新余地。成熟的模式如“云信模式”是将多个企业的信用整合成一个云信,形成“共识”,几十家甚至几百家的央企的供应链上下游、品牌影响所及,都可以流通使用云信,规模爆发后会非常便利,有历史上银行券的使用体验。中介平台的核心任务就是整合信用,使B端信用获得认可度、“花的出去”。

总结成熟模式,开展此类业务需要标准化还款承诺、长期履约形成信用,提供合理甚至充足的担保,保证系统的持续性和生命力:

一、保证企业代币“花的出去”。

这有两点要求,一是功能上,需要补充B2B或者C2M的电商模式;二是交易担保方面,除现金流杠杆外,企业担保物分为足值不足值、流动性好与坏之分,都影响企业信用的流转。中介平台需要统一核验企业担保物,对接增信服务,支持企业在总担保额度下发行代币。

更重要的是,不同平台需要便捷“互认”,即客户的代币可以跨平台流转。瑞波的“trustline”思想应是关键的启发,细节专文探讨。

二、债权标准化。

不同企业如海尔、美的、某山寨企业、比亚迪的代币如何无缝对接?一张8月到期的海尔云单,如何与山寨企业10月到期的信用兑换?持有“不同发行人、违约风险不同的一堆小票儿”的企业,怎么花掉这笔钱?实现的方法可能不只一种,本文推荐“平均分期法”,详见下文。

比照负利率货币发行“平权”B端信用是最优解

资产标准化才能有流动性。金钱债权标准化可获得类似货币的流动性,如票据可通过不断的背书转让,在“扎货”市场上每天流转数次。之所以流动快,一方面是由于存在息差,票据总比现金便宜;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劣币驱逐良币”,只要手头有票据,企业都倾向于储蓄现金,使用票据付款;中介的“小票业务”就是为大企业收集小票用于支付供应商。无论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的强弱势地位是否存在,劣币效应是客观存在的推动力。比照负利率货币发行B端信用是最优解:即“平均分期法”。

举例讲,企业支付了100万代币、10期,之后这100万无论如何拆零流转,收到这笔代币的人每月都能得到所持金额1/10的还款。如果一个用户手头有7个企业的代币,3期、5期、10期不等,则平均下来,这个用户每月可以收回大约几分之几的债权。这样,所有企业发行的币都是“均等化劣币”,收付双方没有过多需要选择和协商的细节。

如果企业违约,会导致系统公开违约。这就使得所有债权人平等受偿,小额债权人不会因为没钱请律师、追查财产线索,从而丧失求偿权。

此外,已经约定了利息的借贷也可以使用这个系统还款。在四部委发文中,鼓励中小企业采用“信易贷”类的、不囿于贸易金融、宽松借款用途的信用贷,因此B端信用平台与供应链金融并非同一范畴。融资担保制度也是近年来再次复苏的信用融资配套之一,国家成立了融资担保基金用于信用贷款的增信;增信的本质是资金杠杆问题,今后会专题探讨持牌与非持牌担保业务对B端增信的意义和实施方法,并探讨一类新型数字资产。

在这个系统中,博弈各方是没有数据作假的动力,骗贷风险极低而且容易通过数据分析规避,申请征信许可应无障碍,具体专文探讨。

基于“金钱债权自由流转”进行商业信用资产的标准化

央行筹建上海票交所过程中,对票据资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标准化”,即斩断了票据追索权。《票据法》规定,如票据到期发生违约,可向包括出票人在内的任一前手行使追索权。然而,这使得每个过手该票据的银行都要计提风险准备金,大大妨碍了票据的流动性。可是斩断了“倍儿有气质”的特色追索权,票据还是票据吗?这更接近普通的金钱债权转让。而金钱债权转让也有一个特色,就是民法与合同法规定,如果合同中存在禁止转让的条款,债权是不可转让的,普通债权又没有票据的“强制流动性”。2019年春节前《民法典草案》合同编对这个问题有了回应,最新第二次讨论稿已经明确了金钱债权可自由转让,不可以约定禁止。

企业不能受让金融资产,否则构成实质的企业间借贷,也有了突破的口子。如银行在最初推动供应链1+N业务时,如存在若干级经销商,层层向下担保,就会产生企业间借贷问题,因此往往用个人帐户替代对公帐户规避。2018年底,四部委发文以“运动式”政策推行“企业融通”,以制造业园区为依托,鼓励大企业股权投资小企业,以股权担保形式为小企业融资,推动形成紧密式、类似日韩财团式的企业提携组织。日韩经验,除企业直接持股的紧密财团之外,还有围绕金融机构形成的松散型财团。在构建B端信用流转的框架中,推测网络平台、股权众筹/会员制形成的多企业持股的商业信用发行主体、主体是这类松散型财团连接的有效节点,企业信用、资源、资金的共享。

这些政策变化的大背景是法币改“放水”为滴灌、货币向信用端投放,促进企业间基于实体经济关系的“融通”成为有效途径。

法律与当局政策都在不断调整,即将定型的“金钱债权自由转让规则”保证商业信用流转畅通无阻。

最后,最“彻底”的信息中介需要企业自行提供“储备”,支持币的信用。透明可审计的储备资产,很容易与加密数字货币资产联系起来。因此,终极的免监管点对点信用兑换平台,可望是智能合约支持的、数字资产担保、没有保证金挪用可能的点对点平台。很明显,这里的担保资产是投资或担保基金发行的,替代现有融资担保公司(10-15倍杠杆)模式,以边际价格与实际业务之间的差距为浮动杠杆的资产。这类资产是否认定为证券,是否允许发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明朗。

虽然区块链是有争议的领域,但是仍值得指出,如企业采用智能合约形式提供自主担保,平台方就完全脱离的“信用中介”嫌疑,符合基金透明化管理的要求。鉴于加密数字货币有一定的超前性,处于备案摸底期,将跟随行业发展专文探讨。

中介平台的资产增值

一、启动资金:向发币企业“众筹”

信用流转平台是符合核心企业利益的,核心企业往往投入上千万元建立此类平台。企业自建平台成本高、商业模式潜力不能充分发掘,只能对接银行获得低成本资金,因此只适用于有银行授信的大型企业。

既有大企业背景,又着力网络建设的,首推云信。随着信誉与网络的发展,运营公司估值不断提升,股东准入已达500亿体量。良莠不齐的中小企业不可能通过“云信模式”整合信用,只能通过平台的“担保信息背书”、增信、兑换系统支持,而平台也获得了服务费收入。平台“股东准入”的流程可能分为资金型、担保型等几种,具体专文探讨。

此外,面向中小企业的网络中介平台,由于资金成本高,应着力节省资金,侧重网络建设,聚沙成塔,为无银行授信的“劣债”提供“花出去”而不是“融到资”的担保兑换服务,并以此为目标设计系统,未来积累征信数据后再对接银行获取低成本资金。归根到底,核心企业发起的信用流转平台的最终目的也是省资金,而不是赚保理息差,还是为了让用户“花的好”,“更易融”只是个幌子。因此,平台与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可展开股权合作。

向网络发展有可持续性的好处。原P2P平台的获客没有裂变能力,无法滚动增长,获客成本为上升曲线,平台最终将不堪重负,而商业信用流转系统天然有强大的裂变能力,后期有爆发可能。借贷信息的聚合也可能有清理三角债的直接益处。

二、资本公募与市盈率

根本上,P2P中介无法从事借贷业务的原因,是没有货币经营、循环创造的能力,必须以高息覆盖成本,缺乏持续性。企业通常通过资本市场,以市盈率的方式放大资产。

此外,类似货币循环创造的能力也并非与民间平台完全无缘。根据融资担保公司四项配套制度,担保业可达10-15倍杠杆。据研究,美国近年来通过货币发行的抵押物流转实现了6倍杠杆,高流动性担保性资产的空间是很大的。毕竟央行每年需要向社会投放基础货币,中国的M0每五年增长一倍,企业信用有充足的空间对接金融体系获得持续发展,增信可能是中介平台股权资产公募化的支点。具体可能通过传统众筹、私募、上市等途径实现,也可能开发区块链上新型资产,今后专文探讨。

总结

网贷平台有良好的IT系统架构基础、支付渠道,风控和增信经验,可以聚沙成塔,居中开展中小企业信用兑换业务,成立以促进B端商业流转为目的平台型组织。

数据私密与共享的平衡是本文未涉及的问题之一,目前行业是通过为企业建设私有云的方式解决企业数据保密的问题。中介平台需要处理好数据共享范围的问题。此外,数据共享问题与税务、跨境票据流转也有联系,细节专文探讨。

综上,本文是“B端信用流转”的概述,更多干货在后面。未来希望与从业人员展开框架与细节性的探讨。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揭秘“网贷”如何变“网骗”

下一篇>山东省经科发展集团被立案 涉及华众财富及P2P平台华众金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22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