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算话智能科技CEO蒋庆军:大数据时代智能风控的新特征

观点 丁丹 零壹财经 2019-01-10 阅读:3994

关键词:智能风控算话智能科技大数据零壹财经2019新金融年会

真正好的服务是让客户感知不到它存在的服务。
1月10日,零壹财经·零壹智库在北京召开以“新银行、新互金、新技术、新连接”为主题的2019新金融年会。

算话智能科技CEO蒋庆军认为,真正好的服务是让客户感知不到它存在的服务。在网络化的大趋势下,风控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人工智能的概念不应被滥用,真正好的风控应是有效降低坏账率的风控。第三方机构在风控体系的构建中应当扮演重要作用。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一起来交流。我来分享一下我们平时为零售信贷行业机构客户提供风控服务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我先讲一些题外话,今天上午我从上海坐飞机过来,我路上有一些体会。我叫了一个携程的专车,然后我大概5点多出发。在车上,我看朋友圈里面发的微信张小龙的公开课,他回顾了微信的历史。

路上大概四十几分钟到浦东机场,张小龙的公开课看了一大半,到了机场我才发现我自己是在专车上面。

我想说什么呢?就是我特别相信一句话,“最好的服务是你感知不到的服务”。我想表达的是说专车是我到达机场的工具,对于专车公司来说是一个服务。所有的工具,最好的是用它的人实际上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今天早晨的这个司机,可能跟路上没什么车有关,但是这个专车司机服务的技能还是非常好的,我一路上没有感觉到车的晃动,所以我特别诧异。我觉得我从来没坐过这么好的专车,这就跟东航的机场摆渡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对于东航来说,第一班航班一定是赶时间的人坐的(本人做的是第一班航班),但是它全程用的是摆渡车,所以说其实是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到了北京首都机场下来还是摆渡车,我赶到会场时,时间是非常紧张的。

所以我想就是说真正好的服务是让客户不能感知到它的存在,这个摆渡车在去机场的路上就晃来晃去。

所以说,怎么样做好一个服务,我今天想交流的风控服务实际上跟这一样。我们作为第三方的服务机构,我也一直想怎么样给我们客户提供最好的风控服务。我觉得有一点是可以从这个ToC的客户体验里面得到一些体会。

我觉得我们第三方要帮助我们的机构客户去对他们的个人客户提供这种无感知的、最好的服务,这是我们的一个任务。

为什么会有风控模式的变化?是两个力量在牵引:

一、所谓的零售性业务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其实最主要就是网络化。就所有的零售信贷其实都到了网络上,那么这个变化实际上是很根本的一个变化,很多东西随着发生变化都是跟这个有关。

二、两个驱动力,一个是数据,一个是技术。那这个是相当于细节层面的。

这两个力量的出现推动了我们风控模式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所以我以下讲的4个方面就是我们在为机构提供风控服务的过程中有一些体会。

1、风控前移。所谓的风控前移就是说现在所有的机构跟它的个人客户发生交互和互动的时间点,实际上是大大提前了。以前我们在线下做零售信贷业务,比如说发信用卡或者是小额贷款的时候,其实大部分时间,你跟你的客户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往往是申请表到你的系统里面去。你的风控审核人员打开你的系统,看到你这个申请人申请表的时候,可能是你这个机构真正第一次去接触这个客户。

客户在填写申请表的时候,他实际上是感知不到客户的存在的。在我们信贷业务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其实机构跟客户的第一次互动是大大的提前了,因为大部分的零售信贷业务都是通过网络结成的。

所以,当客户登录你的APP,甚至在注册的时候,注册你的APP去申请你的产品的时候,客户已经跟你发生互动。但是很多机构其实是并不完全理解这个现象,所以就没有抓住机会去了解客户。

我们现在讲一个原理——第一线原理。前段时间我们知名的物理学家张首晟教授不幸去世,我经常看他的文章,他跟ElonMusk共同强调一个点,叫第一线原理。那么我们风控的第一线原理实际上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说我们做风控的第一线其实是要更好的去了解你的客户,这是你始终要关注和努力去做好的一个工作。

如果说,客户已经跟你互动了,但是你对他毫无感知,那你显然没做好你第一线的工作,就是说你没有去抓住一切机会了解你的客户。

这里我们讲就是说风控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数据。

阶段二、信息。

阶段三、决策。

首先要有数据,然后把它转化为信息,最后基于这些信息做出一个决策。那么我们在网络化的现代背景下,首先我们要尽可能的去采集数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你要尽一切方式、方法去了解你的客户。

那么现在我们在做信贷业务的时候,就是说机构跟客户的接触点其实是很多的。就包括你在营销的时候,比如说你发广告也好,发到微信也好,发到引流的平台上也好,你都有很多的广告,就是说你推进你的产品。

这个时候其实在很多客户来看,实际上你可以去获得他浏览你这个页面的行为现象,就包括所有的互动,后面都是大量的信息。

那么,机构的话,肯定在这个时候就必须去把所有的数据尽可能的采集下来,这就是我们讲的所谓的风控前移。

新的一个趋势我们讲也会对传统风控带来挑战,这个挑战就是迫使我们去改变我们风控的模式。

这里面我们讲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怎么样去做到尽可能早的采集数据,来了解你的客户,我们经常讲就是要有一些采集数据的终端设备,有一些软件,然后你要对这些客户所有的行为信息要进行画像,然后还要在采集到数据这个时间点上你要对它进行一些模型开发、建模评分,这就是我们的一些解决方案。

由于网络化这个趋势,使得我们的风控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特征一,了解采集客户的需求时间点提前。

特征二,实时风控。

当你采集到客户的这些数据之后,你要做什么动作?这里面是跟传统的公司不同。由于我们竞争的缘故,或者说零售信贷业务业态发生变化本身的原因,我们审核的时间是大大的缩短的。

我们现在都知道大部分的互金机构它的贷款发放的时间是非常短的,我们有所谓的秒贷什么的,最快可能就是几秒钟就把贷款的资金放到你的银行账户里去。

所以,决策时间的大大缩短,实际上就要求说,我所有风控的动作都是要在实时完成的,这个跟传统的有一个根本的不同。

那么现在传统的金融机构其实很多还是在逐渐的改变的过程中,比如说信用卡的发放。信用卡的发放我没听说过有哪家金融机构可以说在一秒钟给你,但是我们的P2P、网络小贷、互金的机构,以秒级的速度把贷款给到客户是比较正常的。

所以,传统的金融机构面对新的形势时有很多事情要做。

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做实时风控的工作呢?要实时分析、流式计算,这些环节都体现了实时的特征,如果不注重做实时风控动作,有时候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因为损失是实时发生的,这样有可能就追不回来了。

这个和传统的业务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风控模式,风险和机会成本就非常大。

三、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这个需求的产生也是基于能采集到的数据。对客户进行画像的数据基础是非常丰富的,维度和数量和以前完全不同。这个时候,要把客户本身建立起知识图谱,要把这个客户和其他客户进行复杂关系网络的构建,如此才能识别单一客户的风险特征。

比如我们公司的场景,就是以复杂关系网络为很重要的特征。每一个客户来到这里时,申请信息、行为信息都采集下来时,你要对他进行关系的描画,这个客户在哪些方面和其他一个已经知道高风险的客户是有关联的。

比如说你已经知道某一个客户是欺诈的,过一段时间发现另外一个客户和这个已经被认定为欺诈的客户用的联系人号码是一样的,这个信息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去构建类似的复杂关系网络是不可能识别出来的。

这样的信息非常复杂,包括地址信息,比如说你已经成功识别出某个欺诈团伙,甚至已经发生了损失,后来的申请人如果家庭住址和欺诈团伙非常接近,甚至是同一个小区、门牌号,这样是不是可以引起你足够的重视?

所以,整个数据要进行多维度的知识图谱构建和复杂关系网络构建,才能对后续的决策提供足够多的信息。

现在大家都在讲智能风控,我本人并不是特别鼓励、提倡、赞同大家这么讲。我是数学科班出生,对于我来讲所谓人工智能的技术并没有新鲜感,人工智能所有的技术激不起我的兴趣。但是现在市场上所有的记者、同业客户都在讲智能风控。

这会有一个不太好的影响:会使得风控从业人员丧失方向,会有一些迷茫,会疑惑我现在做的风控是不是最先进的风控,是不是要去学习人工智能的东西。但是,实际上真正好的风控是帮助你降低坏账的风控,只要这个风控方法能够帮助你降低坏账,配合营销部门,使得客户感觉不到你的风控。当他感觉不到风控存在时,这可能是最好的风控。总结下来就是:

1、要有利于降低坏账。

2、要使得客户体验很好。

前信用卡中心发放信用卡的过程体验不好是因为让你填一个A3纸正反面的信息。因为我自己以前在银联工作过,很多银行信用卡的人都到我们公司推销信用卡,所以我有几十张信用卡,都是为了帮助朋友完成任务。其中填写申请表是很复杂的,体验很差。

让你填这儿多信息就是为了风控。不过真正好的风控是要尽可能的让客户少做一些动作,降低你的坏账,让你的客户体验更好,并不是你用了什么技术,也不是一定要是人工智能的风控。

我觉得我们千万不要去神秘化所谓的人工智能,一定要实用,该用到人工智能的就用,不需要的地方就不要用了,不要硬扯上去。

知识图谱里有很多有人工智能的概念,机构真正做风控时,千万不要形势决定内容,一定要是内容决定形势,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四、联合防控。

所谓的联合防控,要更多用第三方服务机构。机构、客户互相之间信息不通,从征信体系里面可以感觉到这一点,工行拿不到建行的申请表、贷后信息,但是从征信中心可以拿到。

其他风控也有类似的情况,像我们这样的机构,给数百家金融机构提供风控,所以我们可以感知到这些机构客户的申请行为。如果大家都用我们的服务,我们可以把这个客户全行业的行为表现以评分形式分享给机构客户。这种分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单一机构很难获得全行业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零和防控。

比如说一个高风险的申请,在网络中使用的身份周期很短,可能用了两天就换一个身份,这时机构很难抓到它。如果我们进行共享,他在A机构出现过,他可能跑到B机构去,B机构可以通过第三方获得A机构的攻击、欺诈的行为表现,不需要自己承担这个损失才能知道这个人有没有风险。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康旗股份助理总裁金婷:保险科技赋能金融机构发展实践

下一篇>零壹财经孙爽:区块链产业穿越牛熊市的驱动力是什么?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