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P2P降息潮来临 年化10%以下你还会投吗?

互联网+ 金里的鲸 · 零壹财经 2016-04-19 阅读:2579

关键词:p2p降息潮

据悉有之情人事称,北京三条重点监管之一便是“回报率不得高于10%”。

 

伴随着监管政策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在被贴上“高息”标签的P2P行业,降息“成为了行业内很多平台不约而同的动作。而近日因“中晋系”等大规模非法集资事件的爆发,各地已陆续开展打击非法集资诈骗,据悉有之情人事称,北京三条重点监管之一便是“回报率不得高于10%”。

 

自2014年以来,降息就伴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变化,从2013年高达25%的年化收益率下降到今天平均12%左右,整个行业利率下降趋势明显。行业巨头陆金所宜人贷先后宣布下调收益后,引来全行业争相模仿集体降息。自3月1日起,为加强资金流动性,降低社会整体融资成本,央行普遍再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再次引来新一轮的降息潮。

 

行业综合收益为11.63%   12%-18%收益率占近半数

 

从网贷之家发布中国P2P网贷行业3月报来看,今年3月份综合收益率11.63% ,而在去年4月综合收益率为14.46%。

 

不过虽然行业整体收益下调至12%左右,但收益率介于12%-18%之间的平台仍占比为46.05%,综合收益率介于8%-12%的平台,占比为34.89%,综合收益率在8%以下的平台占比为5.72%,更有0.79%的平台综合收益率在24%及以上。如此看来,对于大多数平台要将收益率下调至10%这个区间似乎有一定的难度。

 

在今年“两会”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表示,“现在的企业情况、经济发展情况大家都清楚,动则高达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二十几的回报,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就有涉嫌非法集资之嫌。”近段时间线下理财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开展的以高收益回报导致一些不了解的投资人遭受资金损失的新闻不绝于耳,出现的集体事件给社会和金融经济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

 

收益率不得高于10%与受法律保护的24%红线

 

而根据去年《规定》中提到借贷利率不得超过24%,也即是在年化利率在24%以内将受法律保护。此次对于不得高于10%这样重点监管要求,两者之间似乎还是有一定差距。对于P2P来说,它的出现很多时候是作为次级债权的角色,收益高在于这类型借贷用户较银行借款用户出现逾期坏账的风险相对较高。加上在早期,行业内为了占领市场规模,吸引投资者,各平台通过加息,返利,奖励风方式也无形中拉高了投资利率。

 

而随着市场的变化,行业内也开始回归理性。烧钱式的运营方式始终不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做法。而在现实中,伴随着下行的经济,优质资产也愈加难觅。加上市场上各家平台对资产的争夺,来自竞争的压力也是得平台开始以降息来获取更优质的客户。宽松的市场货币政策也倒逼平台不得不采取降息措施来保证债权的优质。

 

而对于当时24%这条红线,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个决定利弊均沾,在打破市场中部分借贷平台无底线恶性竞争,图谋通过高利贷覆盖高坏账风险的潜规则的同时,也会让一些短期借贷服务机构以及小额消费信贷机构再进行信贷业务时,无法覆盖正常的经营成本和坏账成本。无疑,假使整体行业出现比24%更低的10%利率,同样也存在这两种利弊情况。但如果说通过高利率来覆盖坏账风险这一做法,在行业利率普遍下降的趋势下似乎不那么可行。加之投资者对P2P的理性和认识,收益退居二位,安全也将成为投资首选。

 

投资人利益受损?投资不看表面看平台综合实力

 

不过与北京地区重点排查高于10%收益的平台,深圳地区则将利率红线调高至15%,虽然这只是部门进行重点排查平台的红线,但这个排查标准也使得投资者在平台选择上多了一个标准——判断平台合规与否的依据。另外这两条红线也测试了对收益敏感的投资者对利率的接受度。

 

而对于利息不得高于10%这样要求,对于追求高收益的投资人而言,P2P10%的利息似乎有些难以接受。有部分投资者表示对于P2P这种风险较高的投资产品,低于10%的利息确实与风险不成比例。来自政府的直接干预,不符合市场利率化的发展规律。

 

虽然看似利率的下降,意味着投资者的回报也相应减小。但高收益对应高风险,过高的利率对于借款人来说要承担的还款压力更大,出现逾期的风险也越高。也有一部分投资者表示,如果能够保证项目足够优质,对于当前市场上理财收益普遍下降的情况下,10%左右的收益依然有很大吸引力。

 

当然利率低也不一定意味着平台安全,不排除有些别有用心的平台利用投资者的这种心理掩人耳目,投资者在选择平台时需要关注平台整体的综合实力,了解平台的风控措施,项目真实情况和资金流向,进一步判断和预估投资风险。

 

合理的收益水平和借款利率水平,是平衡理财和借款两端的利益,也是促使平台长期稳定发展运行的重要因素。不过对于10%的监管红线,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过于一刀切。风险不同,相对应的收益也不同,风险大,反之则是。对于这一情况需要区别对待。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北京网贷协会:全面清理“首付贷”类业务

下一篇>梁昌海:e租宝起家至毁灭的九步曲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