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如何撑起了其千亿估值?

互联网+ 滕磊 零壹财经 2018-11-22 阅读:14339

关键词:金融科技独角兽蚂蚁金服估值支付宝战略投资

逾百次的对外战略投资成就了蚂蚁金服的千亿估值。
 

2013年,美国著名CowboyVenture投资人AileenLee,将市场上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创业公司,统称为“独角兽”。这一概念由此流传开来。

独角兽公司数量稀少、发展极快、备受投资者追捧。同时,这些公司之所以成为独角兽,无论在业务布局、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独特可借鉴之处。零壹财经推出独角兽系列观察,对新金融领域的独角兽公司进行调研和解读。



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超级独角兽企业,蚂蚁金服市场估值达到1600亿美元之巨,尽管作为起家基础的支付宝业务为不断增长的估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蚂蚁金服持续不断的对外投资同样功不可没。可以说,逾百次的对外战略投资成就了蚂蚁金服的千亿估值。

一、投资领域布局清晰

蚂蚁金服正式成立于2014年10月,但其战略投资部门却在蚂蚁金服还以支付宝为运营主体的2011年就成立了,而当时负责战略投资业务的正式现任蚂蚁金服董事长井贤栋。对蚂蚁金服所有投资进行仔细梳理,会发现其投资布局十分清晰,正是这种清晰的投资布局确保了蚂蚁金服始终走在行业前端,引领行业前行。

(一)百余次投资指向三大领域

投资活动密集但思路清晰。蚂蚁金服的第一笔投资是2013年10月对众安在线的互联网保险投资,自彼时起至今,蚂蚁金服已经完成了122次对外投资,涉及金融、企业服务、汽车交通、生活服务、人工智能等19个行业,具体行业的投资情况见图1所示。

图1:蚂蚁金服的投资行业及其次数
 
尽管蚂蚁金服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独角兽企业,并被认为未来是和BAT同一级别的公司,但其投资风格显然不同于BAT中的任何一家。即便其内部也认为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和阿里巴巴具有很大的协同甚至直接沟通,风格也有相似之处,但也仅限于在战略投资的优先级别上。事实上,腾讯也好,阿里巴巴也好,百度也罢,其投资考虑除了战略因素以外,还被互联网世界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焦虑所支配,尽管这也被认为是战略投资——既然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里,而又手握大把的资本,把握住每一个可能的方向就是可能就是最好的战略选择,所以我们看到BAT的投资涵盖了更多行业和领域。

但是对蚂蚁金服来说,其战略投资就是战略投资,基本上没有财务投资的因素在里面。尽管涵盖了高达19个行业的投资,但如果仔细看一下这些投资对象的业务内容,可以将其划分为金融主航道投资、金融应用场景投资和金融科技投资三大类。

(二)金融应用场景投资最多

金融行业的47次投资显然属于金融主航道投资,而唯一的环保行业投资是投资的北京环交所——实际上是环境权益交易服务平台,唯一的农业行业投资是农联中鑫科技,其是农村金融服务提供商,显然这两次投资都应该归属于金融主航道投资。

文娱传媒、批发零售、医疗健康、房产家居、教育、户外旅游、电子商务、生活服务、餐饮、企业服务、汽车交通等11个行业的投资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金融应用场景的投资,或者说是金融生态环境投资,这对于将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为根本宗旨的蚂蚁金服来说显然是必要和必须的。

另外,VR\AR、大数据、软件工具、物联网、人工智能等5个行业的投资是对金融科技的投资,蚂蚁金服提供的普惠金融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持的数字普惠金融,那么投资相应的未来技术,并探索其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也是自然而然的选择。这样看来,蚂蚁金服的三大投资领域,金融主航道、金融应用场景和金融科技的投资次数分别为49次、60次和13次,图2显示了这三大类投资的比例。

图2:蚂蚁金服各类别投资的比例

(三)主航道投资贯穿始终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主航道的49次投资中,海外投资达11次,包括对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印度、美国等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在线支付、小额贷款、数字金融等细分金融领域。蚂蚁金服的最近一笔投资是对巴西银行卡处理公司StoneCo的1亿美元投资,从而将其海外扩张触角延伸到了南美市场,而其最早的一笔海外投资,则是2014年11月刚刚成立时对美国移动支付工具V-Key的投资。当然,正如前文提到过的,蚂蚁金服的第一笔投资也是金融投资,因此,可以看到其对金融主航道的投资从尚未正式成立一直持续到今天。

(四)应用场景投资开始海外扩张

对金融应用场景的投资,最早也可追溯到蚂蚁金服正式成立之前的2014年6月,对虎嗅科技的B轮投资,最近的一次投资则是对印度美食推荐平台Zomato的战略投资,这说明蚂蚁金服的始终在布置其金融应用场景,并逐步向海外扩张。

(五)金融科技领域投资步伐加快

同样,对于金融科技服务类别的最早投资,是2014年9月对人脸识别云计算平台旷视科技Face++的D轮投资,可见蚂蚁金服始终重视利用数字技术应用提升金融服务的能力,尽管直到今天其以支付为代表的金融业务收入仍然占据其总收入的六成以上,但其对于金融科技的追求可以说从始至终,不管是因为对科技改变金融初心的坚持,还是受到金融监管变化的影响。

始终强化“金融科技”而逐渐弱化“金融服务”是多数有抱负的金融科技企业的同一做法,但这种强化显然需要强大的毅力去持续坚持,而弱化则意味着在某些利益面前的忍痛割爱。当然,2018年9月对蓝领工人加班记录工具与交流平台安心记加班这一工具软件的B轮投资,既包括技术投资的因素,也有对应用生态的考虑。实际上,在共计13次金融科技类投资中,2018年的投资就有6次,可以看出对这一领域的投资步伐明显在提速。

二、战略投资支撑估值步步高升

从A轮融资时的450亿美元估值到Pre-IPO轮融资的1600亿美元,短短三年时间,估值跃升2.5倍,背后正是蚂蚁金服对整个金融生态的投资,并在认准行业未来的前提下,提前布局金融科技投资。

(一)余额宝、口碑网和恒生电子:450亿美元的三驾马车

支付宝与三驾马车奠定独角兽基础。以蚂蚁金服A轮、B轮和Pre-IPO轮融资时的估值为节点来看,2015年7月3日A轮融资时的市场估值为450亿美元,从11年成立战略投资部到A轮融资共计4年的时间里,蚂蚁金服只进行了18次对外投资,这里面投资金额最大的三笔投资为蚂蚁金服当时的450亿美元估值和后来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这三笔投资分别是11.8万亿对余额宝母公司天弘基金51%的股权投资、60亿人民币对口碑网的投资和32.99亿人民币对恒生电子的股权收购。

天弘基金是蚂蚁金服最早的一笔投资,其对蚂蚁金服后来在客户规模、使用粘性和消费习惯等方面做出的贡献不言而喻。在而对口碑网和恒生电子的投资均发生在A轮融资的前一个月,即15年6月。口碑是生活服务类企业,蚂蚁的巨额投资显然是对金融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探索,而恒生电子则是中国最大的面向金融行业的IT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证券集中交易系统的市占率为44%,在基金、保险、信托投资交易管理系统的市占率分别为90%、88%、86%,在银行综合理财平台市占率为75%,是中国拥有“全领域”的龙头金融IT企业。尽管初期恒生电子为机构客户服务的定位和蚂蚁金服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定位存在错位,也一度不被认为具有太大的协同价值,但随着蚂蚁金服的成长,恒生电子在蚂蚁金服从“金融服务”向“科技服务”转型中显然正在起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除了支付宝为代表的主营业务之外,这三笔投资在相当大程度上支撑了蚂蚁金服当时450亿美元的估值。

(二)从450亿到600亿:深耕普惠金融,打造金融生态

普惠金融布局撑起B轮估值。在A轮融资之后不到十月的时间,蚂蚁金服进行了B轮融资,此时其市场估值已经来到了600亿美元。在这十个月间,蚂蚁金服进行了14次对外投资,集中在金融行业和金融应用场景两个方面。其中值得注意的大额投资有两次,一是2015年12月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451亿的私募融资,邮储银行的这次融资也是中国金融企业单次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融资。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年9月,在蚂蚁金服的战略融资中,也出现了同为中国邮政集团下属公司的中邮资本的身影,而中邮资本也是蚂蚁金服多次融资过程中,唯一出现过三次的投资者。这说明蚂蚁金服和中国邮政之间通过相互持股建立了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而蚂蚁金服立足的普惠金融业务恰恰是邮储银行的最大优势。可以说,这一投资为蚂蚁金服十个月间150亿美元的估值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同样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期间蚂蚁金服对饿了么12.5亿美元的投资。彼时,饿了么是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外卖平台,也是估值46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而其最近一轮估值已达95亿美元。投资饿了么显然是蚂蚁金服看中了外卖这一蓝海市场与金融应用场景极大的契合度和未来潜力,尽管同样不谋求控股地位,但从生态打造的角度来看,这一投资无疑是十分明智的,这也反映在了其市场估值的增长中。

(三)两年估值增长2.5倍:加快生态布局和金融科技转向

密集投资带来估值暴涨。从2016年4月B轮融资之后到2018年6月Pre-IPO轮融资之前,蚂蚁金服共进行了76次对外投资,投资密度远超A轮和B轮融资之前,而这些投资也一路支撑其估值从600亿美元上升到1500亿美元。其中投资超过10亿人民币的项目包括:参与滴滴45亿美元的G轮融资,信美相互10亿人民币天使轮融资、两次继续投资饿了么,多次参与OFO融资,参与旷视科技Face++4.6亿美元的C轮融资,参与从D轮到F轮总计近25亿美元的哈罗单车融资,2亿美元的禧云国际A轮融资等。

这些投资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在应用场景的布局上,不惜花大价钱投资具有市场潜力的新经济业态,主要是对汽车和自行车等交通出行领域的投资,而这方面的投资涉及到金融生态的多个方面,既包括支付工具的应用,也包括蚂蚁金服信用服务、金融科技应用、绿色金融等业务的开展。二是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逐渐加大,重视对数字技术的开发和金融创新应用。这应该是蚂蚁金服从“科技改变金融”到“科技金融应用”的转变,但这种转变到底是监管约束带来的还是自我认知的升华,就只能留给投资者自行猜测了。

小结

蚂蚁金服自成立之前就首先设立了战略投资部门,这对于初创期的公司来说是很少见的,其企业属性决定了必要的战略投资是其成长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越早做出正确的战略投资则可以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市场方向。正是这种极具前瞻性的战略投资风格,确保蚂蚁金服通过金融主航道、金融应用场景和金融科技创新三个类别的投资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独角兽企业。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供应链金融,无法承受之重?

下一篇>零壹新金融日报:北上广深杭开通线上金融投诉和报案通道;安邦保险据称计划出售金融租赁子公司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7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