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持续发力金融O2O,苏宁金融的独角兽之路

互联网+ 滕磊 零壹财经 2018-11-14 阅读:6362

关键词:金融科技独角兽苏宁金融金融O2O金融科技

苏宁金融真是这一行业的领军者吗?其又是如何成就这一地位的?苏宁金融的未来又是否可期?
尽管苏宁金控自称位列中国五大互联网金融集团之一,但说苏宁金融发展金融科技是最先天不足的一个恐怕不会招来太多非议。即便与陆金所银联商务等巨头对比,苏宁亦几无优势可言。而苏宁金融“中国金融O2O领先者”的自我身份定位,显然彰显了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信心,那么苏宁金融真是这一行业的领军者吗?其又是如何成就这一地位的?苏宁金融的未来又是否可期?

一、发力金融O2O,苏宁并非剑走偏锋

O2O是“OnlinetoOffline”的缩写,即线上到线下,让线上的互联网成为线下实体交易的最前端,突破线上线下之间的物理壁垒,使二者有机融合为一体。金融O2O就是将O2O创新模式运用于传统金融的发展,是互联网金融的成功范式。从本质上来说,金融O2O是一种金融服务模式。苏宁金融O2O背靠苏宁云商,立足于传统零售的贸易往来和日常基本的经营活动,可以说发力金融O2O是苏宁涉足金融领域的最佳途径,也是其最大的优势。

(一)苏宁金融先天缺乏金融与科技基因

BATJ的金融业务都是脱胎于互联网科技公司母体的“网二代”,他们是身披“颠覆传统金融”黄金圣衣的天选之子,具有先天的科技基因。尽管他们现在都学会了与传统金融和谐共生期待被监管“温柔以待”,但不可否认他们始终是扛起金融科技大旗的不二之选。而陆金所、银联商务等新金融企业,则是不折不扣的“金二代”。他们是传统金融在数字技术背景下或未雨绸缪或断臂求生的“自我颠覆者”,学会与数字科技拥抱,未来的金融科技领域必然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苏宁金融尽管也是典型的二代出身,但其“一代目”苏宁集团则是不折不扣的传统零售巨头,既没有科技基因也没有金融基因。如果硬说苏宁金融脱胎于电商平台苏宁易购因而也有互联网基因的话,那就不得不承认其“三代目”的身份——苏宁易购才是老苏宁电器的嫡子。追根溯源,苏宁金融就是新金融也看不起传统金融也瞧不上的泥腿子出身,在他们看来金融科技领域就没有苏宁金融什么事。

(二)O2O战略是苏宁的必然选择

从金融科技巨头们的发展轨迹来看,蚂蚁金服发端于阿里巴巴的支付体系,即支付宝,并逐渐通过阿里电商平台上的商家和消费者画像向网络小贷、征信、理财和金融云等方向发展;腾讯金融发端于其游戏充值业务,进而通过微信和QQ等社交平台连接了支付、贷款、场景金融等业务;京东数科也起源于京东电子商务平台,最初通过提供支付和消费金融业务,逐渐扩张至供应链金融和B端金融服务。

对苏宁来说,其最大的业务优势就是遍布全国的苏宁广场、苏宁电器、苏宁小店等线下零售实体,而在互联网革命和数字技术的持续发酵中,线上消费需求以及金融需求都真实发生在苏宁的眼皮底下。因此,利用自身优势连接线上线下,既是对传统零售业务的强力辅助,又是进军金融科技领域的最佳切口。这是在电商零售业和传统零售业之外的新商业模式。尽管苏宁金融既没有科技基因也没有金融基因,但却有着O2O的天然基因,由此,苏宁金融开启了其“金融O2O领先者”的步伐。

基于O2O的天然基因,苏宁从供应商和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出发,着眼于强化纵向价值链中的采购和价值创造的能力,从门店在O2O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出发,着眼于创新内部价值链价值创造的方式,最终形成了苏宁金融的发展战略。

(三)供应商、消费者和内部经营环节是其价值链着眼点

苏宁云商作为价值链上游的利益相关者,重视供应商在整个价值链条中的作用和地位。特别是针对各种中小型的各类供应商,苏宁针对性的开发了供应链金融产品,为合作伙伴“输血”,解决了其短期资金需求,实现了共赢,这是其价值链的第一个着眼点。

从销售环节来看,苏宁抓住消费升级和零售行业的变化趋势,适时开发出易付宝、任性付、任性贷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提升了整体消费者体验的同时,也成为其金融O2O战略的第二个着眼点。

而从内部经营来说,苏宁的各类线下门店在实施金融O2O战略的时候,起到了价值屏障的作用。整个互联网零售时代,前有小米模式被竞相模仿,但O/V的门店模式下,小米的线上模式又很快被唱衰,直到今天小米和OPPO、VIVO都在竞相进行线上线下的整合。而苏宁则早早就意识到纯粹线上的金融交易安全性差、用户体验不佳的天然弊病,并将其零售领域的1700家门店作为其在互联网金融这一同质程度高、变化剧烈的行业参与竞争的利器。现在看来,这一着眼点显然是其今日成长为行业独角兽的关键。

(四)苏宁金融O2O整合了整个零售价值链

苏宁金融的快速成长离不开苏宁传统零售业务的生态环境,而金融O2O战略也同时有力的整合了其整个零售价值链。苏宁通过金融业务的开展,有效整合了零售价值链中从产品供应、物流配送、售后管理到终端消费者的整个环节。

金融O2O与苏宁的零售业务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零售业务积累的各类资源是金融O2O形成发展的孵化器,而金融业务特别是O2O战略的实施,无疑丰富了苏宁云商的营销手段,金融成为苏宁云商新的业务增长点。与此同时,金融服务平台反哺零售业务,配合零售业务进行灵活的资金运用,为零售业务引流,同时使资金在零售价值链中的流动更顺畅。

二、苏宁金融已形成核心优势

(一)创新金融O2O服务模式


苏宁金融尽管不是脱胎于科技大咖和传统金融巨头,但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并不算晚。早在2011年,苏宁就通过成立苏宁易付宝网络科技公司,进入了第三方支付领域,并逐步通过对零售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以及在此过程中对C端和B端金融消费需求的思考,完成了全场景的金融科技布局。

图1:苏宁金融O2O全场景布局

可以说,蚂蚁金服利用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通过对平台上商家的订单信息和资金流信息的精准识别,创新了网络信用贷款等金融模式,京东则利用其电商平台以及自营业务,在蚂蚁金服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了供应链融资模式和保理服务。但从本质上讲这只是互联网金融服务同一纬度上的扩展,而苏宁金融则通过线下渠道,覆盖了更多的线下金融消费者,其产品和服务都从线上扩展到了线下,并通过其创新将两者联系起来,形成了金融O2O闭环。而这正是苏宁金融独特的价值所在。

(二)牌照围绕核心优势业务

鉴于金融牌照独特的价值所在,牌照几乎是所有非传统金融行业巨头进入金融行业之后孜孜以求的对象,苏宁也不例外。而坊间略感意外的是苏宁在金融牌照收集上的步伐和速度。

目前,苏宁金融已经集齐了包括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基金支付、基金销售、私募基金、保险销售、企业征信、预付卡、海外支付以及商业银行在内的13张金融牌照,即便与蚂蚁金服和腾讯金融这样的行业巨头比起来也毫不逊色。其中消费金融、基金支付、海外支付、民营银行等总共只有两位数发行数量的高含金量牌照,苏宁也都握在手中。尤其是消费金融牌照,这是蚂蚁金服和腾讯金融都心心念念而不得的心头肉,苏宁金融则利用其在零售领域的大咖地位,早在2015年5月就将其拿下。

分析苏宁所持有的金融牌照,不得不承认苏宁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时对自身的深刻认知。尽管没有券商、基金管理、网络众筹等牌照,但苏宁金融所持有的这些牌照基本上都集中在其三项核心业务: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和苏宁银行所相关的领域。

十三张金融牌照中,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企业征信、预付卡、海外支付等八张牌照都是与苏宁金融O2O战略密切相关的,所服务的不是供应商就是消费者,这足以看出苏宁在制定金融战略时的自我认知和眼光。这种集中核心优势领域而不贪大求全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监管的聚光灯,不谋求金融垄断地位,必然是监管所愿意看到的,也定然成为监管的善待对象。

(三)苏宁金融科技赋能持续发力O2O市场

2018年7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第二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中,苏宁金融首次上榜成为此次独角兽榜单的新晋面孔。尽管是首次入选,但苏宁金融不容小觑,成为2018年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引人瞩目的巨头。而这一进阶得益于其持续不断利用科技赋能在金融O2O市场的一系列布局。

先是在一季度,苏宁金融发布《2018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报告》,同时启动千百万亿战略,着力开展智慧金融品质金融、普惠金融三大行动,助力消费升级和用户体验改善。而同时,一系列科技赋能金融行动积极展开。

2月份苏宁上线了全国金融行业首个区块链黑名单共享平台,将金融机构的黑名单数据加密存储在区块链上,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独立部署节点接入联盟链,开展区块链黑名单数据上传和查询等业务;接着,苏宁金融企业知识图谱系统成功上线,为企业风险监控提供企业关系可视化服务;3月份继续上线十亿级别数据规模的“幻识”反欺诈情报图谱,用于反欺诈场景的全维度侦测分析。

二季度,苏宁持续发布了数款风险管理系统。5月份,“笛卡尔”社交网络贷款中介兰姐系统上线,利用社交特征准确鉴别中介号码,识别黑中介及其关联申请人,从而拒绝意思套现用户;6月份,“极目”账户异常预警系统上线,用于支付支付反欺诈场景以及信用反欺诈场景的全维度评估和监测;同样是6月份,苏宁小贷和消费金融首批接入百行征信,双方共建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

而从二季度到三季度,苏宁金融还上线了一系列全新金融服务和平台,包括为投资小白量身定做的智能投顾产品“组合盈”,供应链金融方面推出的“乐业贷”,基金行业开放平台“财富号”等等,并先后与华为PAY、浪潮集团、天津银行、驴妈妈等B端客户开展了系列金融科技和消费金融合作。

三、先天优势亦或存隐患

尽管苏宁金融通过持续发力O2O,已成为金融O2O领域的领先者,并开始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但其300多亿人民币的市场估值和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甚至京东数科比起来仍然不是一个数量级。线上线下的融合是其核心优势,但如果不管线上还是线下都没有足够的规模,那么这种融合所带来的优势必然不能长久。

2017年,苏宁易购线上、线下销售规模双双突破千亿元规模,其中公司线上平台实体商品交易总规模为1266.96亿元,而在同期阿里巴巴平台交易额是3.767万亿,京东则是接近1.3万亿元。尽管由于平台模式不同,以上数据不具备完全的可比性,但至少可以大致看出各家所能提供销售服务的规模多寡。金融O2O是苏宁依据自身业务延展出来的金融服务模式,但过分依赖苏宁本身的零售业务,显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能继续提供这种创新服务的能力。

目前,蚂蚁金服早已不再是阿里巴巴集团下简单提供电商支付和结算服务的工具,而是成长为能够与阿里巴巴比肩的世界商业巨擘,其普惠金融服务和金融科技创新,早已触达C端金融消费者的方方面面和为B端客户提供各类基于金融科技创新的服务。而正是这种金融服务的延伸才将脱胎于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推到了和阿里巴巴同样的高度。正如支付宝APP中所展示的那样,除了资金往来、财富管理、购物娱乐,其还延伸到了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帮手。而在支付宝之外,蚂蚁金服的C端服务还包括了网商银行、征信、绿色金融、蚂蚁达客等。在B端,蚂蚁金融科技则服务了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在内的众多机构客户,并向非金融企业和政府机构延伸。即便是京东数科,也正在提供比苏宁易购更为深入消费者生活的各类金融服务,并在成为一家伟大公司的野心下积极向数字科技公司转型。

当然不是说提供的服务越多就一定越好,正如前文所述,苏宁金融找到自己更具优势的核心业务显然也是一条康庄大道。但正确的方向是一回事,通往正确的道路有多宽也决定了到达彼岸的进程。积极布局天猫小店和京东小店以及各类新零售物种的巨头们,显然也意识到零售O2O的重要性,那也必然会给其金融业务带来巨大机会。而苏宁金融如果仍然仅仅立足于其零售平台上的供销两端,无疑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正如苏宁金融在过去的几个季度做到的那样,牵手华为PAY、驴妈妈等第三方平台,积极扩张其金融O2O的业务领地,而非局限于自身平台,也许是其未来能够持续保持“金融O2O领先者”地位的最优路径。

小结

苏宁金融的O2O战略是苏宁集团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必然选择,也是其核心优势。这一战略已然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借此顺利跻身金融科技独角兽的行列。金融O2O战略的实施为苏宁金融完成了全场景的金融科技布局,而持续利用科技赋能金融发力O2O市场,是苏宁金融的现实道路选择。但积极扩展金融O2O服务场景,减少对苏宁自身平台的依赖,才能确保苏宁金融成为真正的“独”角兽。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自动化债券交易,Abbie最在行

下一篇>看“救市行动”轰轰烈烈 捧爆米花展望未来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