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科技

核心系统将成为未来银行破局关键点

银行科技 周昱 零壹财经 2021-12-17 阅读:17537

关键词:未来银行数字经济金融壹账通银行业数字化金融科技

GAMMA CORE的推出,是金融壹账通在金融系统服务中的长期积累和对未来银行的预知与定位。
在国家政策鼓励、行业竞争激烈以及前端客户需求不断升级的重重促进下,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号角全面吹起,此前一些更为垂直、底层的细分领域开始逐渐进入大众视线。
 
现阶段,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进党政、金融、教育等关键领域的信创产业发展,加速银行核心系统分布式转型、全面支持信创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由于传统的银行核心系统已远不能承载起内部“发动机”的角色,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批量进行核心系统的升级改造,去IOE、技术架构加速向大数据、分布式、云服务转型等方向发展,快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一、从GAMMA CORE看新时代核心系统要素


2020年,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步调一致地开启了“分布式+云”核心系统的规划及布局。相比之下,一些中小银行囿于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科技人才匮乏等问题,核心系统建设未能在第一时间跟上先头部队的脚步。
 
2021年,随着大型银行业务加速下沉,中小银行的优质客户资源流失率居高不下。为了获客和活客,一些中小银行开始转变思路,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未来银行。
 
那么未来银行具有何种形态呢?
 
金融壹账通首席技术官李捷表示,未来银行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其个性化的金融需求,让客户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地获得更优的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是迈向未来银行的重要特征和方向。
 
基于此,金融壹账通不久前推出了GAMMA CORE银行核心系统(注:详见图1)。该系统承载了平安集团向银行及金融机构输出金融业分布式核心系统的重要使命。GAMMA CORE的特点包括1³+∞³:
 
“1³”包括:1个分布至客户的银行,从架构设计上GAMMA CORE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差异化产品创新能力;1元单账户运营成本,全分布式的设计,按客户价值实现灵活的资源配置,大大降低运营和运维成本;仅1%交易需要人工干预,指通过GAMMA CORE智能化的运营,大幅推动业务线上化水平。
 
“∞³”则包括:无穷的生态场景嵌入能力,从教育、生活、医疗、企业、汽车、农村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无界无感”的金融服务;无穷的容量扩张能力,凭借云原生、极致分布式架构,打造高并发、弹性无限扩容的灵活架构;无穷的数据智能计算能力,通过按客户群切片的计算方式,可以随着客户DSU的扩充达到无穷的数据计算能力,提供极致客户体验。

图 1:GAMMA CORE业务流程

资料来源:金融壹账通

二、产品进化史:打造银行系统“发动机”

GAMMA CORE的推出,是金融壹账通在金融系统服务中的长期积累和对未来银行的预知与定位。
 
早在2018年,金融壹账通在服务本地银行的基础上布局海外市场。在跟银行、保险等金融、非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公司在通用业务系统、银行核心系统产品研发和项目交付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在东南亚市场,金融壹账通为马来西亚某银行提供了全套云+核心+业务系统+移动端解决方案,将帮助该行实现三年内客户量从300万增长到700万;金融壹账通为菲律宾某银行提供的核心+业务系统一体化方案,将帮助该行三年内客户量从7.5万增长到104万。此外,还在南亚市场为不丹某银行提供的数字银行核心及全套技术,则帮助该行实现了为近80万不丹公民提供数字服务。
 
在中国香港,金融壹账通花费近6个月的时间,为旗下平安壹账通银行(注:PAOB)搭建核心业务系统。PAOB于2019年5月9日取得由香港金管局颁发的虚拟银行牌照,2020年9月29日在香港开业。PAOB是香港唯一一家核心业务系统均自主建设的虚拟银行。其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为一体,为香港市民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在中国内地,金融壹账通与某省联社合作的信贷核心 +贷款业务一体化解决方案,5个月即实现投产,搭建支持多法人应用的数字化信贷系统,全流程智能化,打造线上业务快速放贷及核算端到端系统;金融壹账通与西南某农商行合作的互联网核心+存款一体化解决方案,仅1.5个月即实现投产,3个月实现50亿存款沉淀;金融壹账通花2.5个月为西南某农商行提供了互联网核心+贷款一体化产品解决方案,半年完成30亿放量。
 
从2018年到2021年,金融壹账通从助力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到自主研发PAOB的核心系统,再到为境内、外金融机构搭建系统,一直走在技术输出的最前线。并且为核心系统建设积累了一整套成熟、专业的解决方案。“作为银行系统的‘发动机’,核心系统的转型升级,已成为银行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发展的大势所趋。”金融壹账通董事兼CEO沈崇锋如此评价银行核心系统升级的重要性。
 
从客户服务、科技赋能和业态重塑出发,金融壹账通发布的银行核心系统“壹个客户的银行(GAMMA CORE)”恰逢其时,助力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向未来银行转型。该核心系统采用分布式、全解耦的架构设计,不仅实现了性能的全面提升,还可以灵活的配置资源,同时适配信创软件(操作系统)、硬件(芯片、服务器等)设备、国产数据库。

三、银行核心系统:从传统到数字化

银行核心系统承载了行内战略部署、管理决策、业务流程设计、金融交易等多项功能。需要说明的是,银行核心系统没有统一定义。其在不同时期或者不同银行的界定迥然不同。随着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核心系统不仅要满足当前业务需要,还要对未来5到10年的业务发展提供支撑。例如,近年来,银行积极发展零售业务,服务理念由“以账户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成功转变。为了配合这一理念,整个银行核心系统的账户体系需要进行颠覆性调整和优化,将单一的账户号升级为以挂靠多个账户的客户号,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历经底层逻辑的重构,银行核心系统跨越单体式系统、数据大集中系统、“瘦核心,大外围”系统等三个时代,于2020年步入“分布式+云”系统元年。根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在此之前,国有六大银行核心系统主要以集中式为主。自2000年起,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纷纷入局改造分布式核心系统,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注:详见表1)。

表 1:国有六大行核心系统梳理(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1月24日)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及公告,零壹智库
注:根据资料,按照银行最早开始核心系统开发建设的时间排序。
 
而在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是最早开始核心系统建设的银行之一,并在2020年开始,其技术架构加速向分布式、云服务转型。
 
国有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较早参与了最新一代的核心系统的改造。而不少中小银行仍在使用超过使用年限的传统业务系统。陈旧的系统已远不能满足现有的开发和运营需求,或造成新产品研发周期长、系统运行效率低、数据孤岛化、系统运维成本偏高等困境。
 
在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头雁效应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加入到核心技术的建设和升级改造的工程中。除很少一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自主开发外,大部分中小行选择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根据《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1》问卷数据显示,73.22%银行(注:数据为“计划在未来实施,将利用客户公司技术资料,并共享己方信息资料”、“计划在未来实施,将全权授予第三方开发”和“已经实施”三项数据加总)已经或者计划将与科技公司展开核心技术合作(注:详见图2)。
 
图 2:中小银行与科技公司合作应用金融科技核心技术的程度

资料来源:《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1》
 
与市场上其他科技公司相比较,金融壹账通拥有强大的集团背景、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和丰富的项目经验。

在核心系统的选择上,GAMMA CORE可以助力中小银行实现最优化的核心系统升级改造:
 
第一
, 通过整车方案,使得中小银行减少或者摒弃竖井式建设,系统架构向“分布式+云”靠拢;
 
第二, 降低IT运营成本。通过全解耦、分布式架构设计,一方面可以使用低成本服务器替代昂贵的大型机;另一方面,按客户价值贡献灵活匹配服务器资源、按需扩容,IT运营成本更低;
 
第三, 信创带来的自主可控、自主创新意识增强,每家金融机构都可以与科技公司一道共建新一代核心系统,为系统投产后的自主化升级改造、智能运营与运维奠定了技术支撑。
 
四、总结


从“以账户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我国银行业在通过服务理念、技术架构的升级打造全新的未来银行。在服务方面,银行业围绕客户需求演进开放生态,加强客户认知与交互;在技术方面,银行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以数据驱动实现智能运营。在上述因素双重助推下,一批银行加大科技、人才投入,进行着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若以2020年为分水岭,在此之前,我国银行的核心系统多为集中式,或集中式与分布式混合。2020年以来,国有大行和股份制行步调一致地进行“分布式+云”核心系统升级,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在规模较大的银行领跑下,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凸显。与财力和人才充沛的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较难有同等条件进行自主研发。此时,与金融科技厂商合作成了不二选择。根据相关数据表明,超过七成的中小银行已经或有计划与金融科技厂商展开核心技术的合作。
 
其中,既要拥有实力雄厚的背景背书,又要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的厂商备受青睐。例如,平安集团系金融壹账通基于以往为境内、外金融机构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面向中小银行推出GAMMA CORE壹个客户的银行核心系统,将助力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缩短与先头部队的差距,优化产品与服务,降低运营成本,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银行。
 
加关注 消息
文章:197 粉丝:21 总阅读数:4671.7k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首批养老理财开卖!光大理财推出“混合类”,工银理财更“激进”?

下一篇>银行App本地生活服务场景“加减法”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