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VS兴业:谁才是财富管理王者?

  15页 阅读:26175 曾卓,李薇
两家银行信用卡业务问题暴露,不良率和投诉量高企,下半年需提升风控水平。

摘要
 
中信银行(601998.SH)与兴业银行(601166.SH)是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中坚力量,目前均将零售金融业务转型作为战略重心。从最新的2021年半年度报告看,两家银行上半年业绩均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零售金融转型具体体现为以下3个经营特征:
 
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面对业内净息差收窄的现状,两家银行都着力发展中间业务来拉动营业收入增长。中信银行主攻银行卡和托管业务,兴业银行则更擅长担保及咨询业务,实现差异化经营;
 
财富管理发展路径各有特色。二者均是财富管理领域的佼佼者,在渠道拓展上,中信银行借力集团金融的优势,兴业银行则利用同业业务积累的资源;在场景搭建上,两家的手机银行APP都突出多元化的生活服务项目;
 
信用卡业务问题突出。2017年至2021年期间,两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均呈现上升趋势,且中信总体高于兴业。同时,信用卡成为2021年第二季度两家银行被投诉的主要业务。

出品 | 零壹智库
作者 | 曾卓 编审  | 李薇

 
 
中信银行与兴业银行是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中坚力量,回顾2021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归母净利润290.31亿元,同比增长13.66%;兴业银行归母净利润401.12亿元,同比增长23.08%。两位数的净利润增幅,支撑着两家银行的经营业绩持续向好。
 
在业务发展上,中信带有强烈的“对公”印记,兴业则是昔日的“同业之王”,而随着两家银行都提出“轻资产、轻资本”转型的目标,其业务发力点不约而同地转向中间业务和财富管理。凭借自身固有优势,中信发力受托业务,兴业主攻担保与咨询,在财富管理上,中信依托集团协同,兴业联手同业作战,两家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但不容忽视的是,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在逐步上升。两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和相关投诉量均处在高位,尤其是中信银行,上述两项指标在2021上半年仍继续增长,且高于兴业银行,业务风控水平与合规性有待提升。
 
一、非息收入贡献度增加,中间业务差异化经营
 
在2021年半年报中,中信银行与兴业银行均提出“轻资产、轻资本”转型战略,核心在于发展中间业务。这项业务由于占用资本少、风险较低、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正好成为其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回顾上半年,两家银行重点投入于中间业务,带动非利息净收入显著增长。
 
(一)非利息净收入成为推动营收增长主力
 
以信贷利差为主的利息净收入,是构成银行营业收入的主要部分,上半年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占比都在七成左右。但由于吸存揽储竞争激烈,银行负债端成本升高,而资产端又受市场利率下行,向实体经济让利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净息差收窄已经成为2021年上半年银行业的总体趋势。据银保监会统计,2021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2.06%,较去年同期下降0.03个百分点。半年报数据显示,中信银行2021年上半年净息差2.09%,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兴业银行则表现较好,净息差为2.3%,同比持平。
 
为应对息差收窄压力,银行纷纷转向在非利息收入上做文章。2021年1-6月,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分别为315.10亿元和370.35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2.18%和13.95%,增速远超利息净收入,成为推动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
 
图 1:2021年上半年两家银行利息净收入与非利息净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2021年中报,零壹智库整理
 
(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来源:中信擅长受托业务,兴业偏好担保与咨询
 
在非利息净收入之中,最主要的一个项目就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021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93.49亿元,同比增长18.22%;兴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19.19亿元,同比增长23.88%。零壹智库发现,两家银行的增速均高于非利息净收入。从构成来看,中信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卡业务和托管业务,而兴业银行则是担保及咨询业务、银行卡业务,从中可发现两家银行差异化的业务取向。
 
中信银行在公募基金托管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2020年的公募基金托管规模在全行业排名第三、股份制银行第一,2021年上半年加大轻资本转型力度,理财业务手续费大幅增加,推动受托业务佣金同比增长53.24%。而兴业银行则坚持“商行+投行”战略模式,充分发挥其在投行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的优势,将投行的丰富产品与商行的庞大客户连接起来,并将理财业务作为战略实施的主要载体,为财富管理做大做强提供有力支撑。
 
图 2:2021年上半年两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构成(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2021年中报,零壹智库整理
 
二、财富管理发展特色路径,多元场景优化手机银行
 
(一)财富管理丰富渠道:中信借力集团,兴业联手同业
 
在对公业务增长乏力、同业业务监管趋严的经营环境下,无论是曾经以对公业务见长的中信银行,还是被誉为“同业之王”的兴业银行,经营重心都在逐渐向零售金融业务转移,两家银行在2021年上半年均投向财富管理。在经营策略上,两者都着力推进业务协同,利用自身优势业务和集团多元化金融服务,为财富管理拓展渠道和客户资源。
 
具体来看,中信银行于2020年末升级推出了“中信幸福财富”品牌,联合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信信托等集团金融子公司,以及中信出版社等实业板块机构,形成了开放的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一体化开放共生合作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资产配置方案。中信银行还联合集团金融子公司,共同推进产品创新研发、产品全渠道销售、以及中高端客户共享,并依托集团客户统一账户平台“中信优享+”,推进财富客户的基础权益共享。
 
兴业银行不仅依托兴银理财和集团内的信托、基金、期货等资管业务单元,不断丰富优质财富产品供应,还利用同业业务优势打造了银银合作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钱大掌柜”,引入全市场精选的同业理财产品。截至2021年6月末,该行理财规模已达1.61万亿元,其中包括与主流机构合作推出的理财产品规模134亿元。下一步,兴业银行研究将“钱大掌柜”塑造成财富产品销售统一平台,并借助开放银行平台实现集团内外渠道、产品、客户的全面开放共享,以及场景生态的联通。
 
上述良好的经营策略,造就了两家银行出色的财富管理能力。普益标准发布的《商业银行财富管理能力排名报告(2021上半年)》显示,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中信银行与兴业银行的财富管理综合能力分别位列第2和第3,仅落后于招商银行,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手机银行完善场景建设,接入鸿蒙打开线上生态
 
在客户经营方面,中信银行与兴业银行都十分注重移动端的场景建设,将金融服务下沉到非金融服务中,塑造用户习惯,并做好分层分群运营。
 
以手机银行APP为例,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的底部菜单栏基本一致,都分为首页、财富(理财)、资讯(圈子)、生活、我的五大类。对比“生活”板块,可以发现两家银行在场景建设方面的侧重点。
 
图 3: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手机银行APP页面对比
资料来源:手机银行APP截图,零壹智库整理
 
中信银行在页面顶部突出了医保和出国金融的特色项目,同时也展示了与饿了么、万达电影等第三方平台共同推出的,更贴近日常消费场景的服务。在客户分群方面,该行手机银行APP支持在“我的”板块进行版本切换,目前已经针对出国金融、老年、私行、小微、外籍、军人6大特色客群分别推出了专属版本,提供个性化服务。
 
兴业银行更多聚焦于乡村振兴和助农方面,“生活”页面中的场景主要是购物,包括地方特色农产品以及各种日用品,电子医保卡凭证、缴纳税费、ETC办理等其他生活服务,则分布于首页中的“城市服务”中,根据定位城市的不同,服务项目略有差异。此外,2021年6月和7月,中信银行信用卡APP动卡空间与兴业银行手机银行APP先后宣布支持华为鸿蒙系统,并推出“原子化服务”。“原子”作为构成应用的基本服务单元,可以进行各种碎片化的基于业务场景的组装,拥有独立入口且免安装。在“原子化服务”模式下,使用鸿蒙系统的客户无需下载APP,通过搜索银行卡片就可迅速访问服务。利用鸿蒙系统“万物互联、资源共享”的线上生态,银行运营模式或将打开一个新世界。
 
三、信用卡业务问题暴露,不良率和投诉量高企
 
(一)信用卡不良率持续攀升,中信总体高于兴业
 
与消费场景密切相关的信用卡业务,是银行发展零售金融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由于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广泛参与竞争,银行信用卡也积极抢占市场。中信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从2017年末的4957.09万张飙升到2021年6月末的9683.18万张,在5年时间内几乎翻了一倍;兴业银行2017年末的信用卡发卡量为3104.66万张,2021年6月末已增至5792.81万张,增幅高达86.58%。
 
在客户争夺战进行的同时,信用卡不良资产的风险正逐渐暴露。总体来看,2017-2021年间,中信银行与兴业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都呈上升趋势,尤其在疫情爆发之后,由于部分人群还款能力下降,信用卡贷款风险加速上升,两家银行2020年信用卡不良率出现近5年来最大增幅。但对比来看,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一直高于兴业银行,且在银行信用卡业绩普遍回暖的2021年上半年仍然继续上升。
 
图 4:2017-2021年两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对比
资料来源: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财报,零壹智库整理
 
(二)信用卡业务成投诉焦点,兴业信用卡遭点名通报
 
除了不良率上升,两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还面临着屡遭投诉的问题。银保监会9月公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显示,中信银行二季度信用卡业务投诉量达4276件,同比增长3.6%;兴业银行的信用卡投诉量2996件,同比减少13.2%。从占比来看,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投诉量占该行投诉总量的86.7%,兴业银行占比85.9%,可见信用卡业务成为两家银行被投诉的共同焦点。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的投诉也主要围绕信用卡业务,乱扣费、暴力催收、协商分期还款难等问题集中暴露。有用户反映,中信银行信用卡逾期后,自己的家人朋友受到催收方骚扰;还有用户称,兴业银行无视客户现实困难,拒绝协商个性化还款事宜。
 
图 5: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被投诉情况
资料来源:黑猫投诉平台,零壹智库
 
2021年7月,兴业银行还因侵害消费者权益被银保监会点名通报,通报指出,该行存在默认勾选信用卡自动分期起始金额等6类违法违规问题。兴业银行“立享卡”信用卡业务自动分期起始金额为5000元、10000元、20000元等三档,为增加信用卡分期业务收入,该行将“立享卡”自动分期起始金额调整为默认3000元,客户办卡时无法选择其他分期起始金额。根据该行规定,客户可通过客服热线修改自动分期起始金额,但在申请表及线上渠道申请页面未向客户提示。
 
四、小结
 
从2021中报来看,在息差收窄和揽储竞争加大的经营环境下,中间业务、财富管理、手机银行成为中信银行与兴业银行的发展亮点,展现出数字化赋能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中间业务的侧重点上,中信偏好托管业务,兴业则倾向于发展担保及咨询业务;财富管理的发展思路上,中信强调集团作战,兴业则主打同业合作;手机银行场景布局上,中信突出医保和出国金融,兴业则主要提供助农和乡村振兴相关的消费服务。
 
零壹智库通过本文研究还发现,两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问题较为明显。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总体高于兴业银行,该行二季度信用卡投诉量及其增速也高于兴业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漏洞有待完善。下半年,信用卡业务仍处于风险释放期,资产质量面临一定压力,两家银行还需提升风控水平,保障信用卡业务健康稳健发展。

END.

剩余 50% 未读,点击登录,阅读全文

加关注 消息
文章:229 粉丝:21 总阅读数:7059.0k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零壹智库研究报告

2013年至今,零壹智库累计发布超过40部新金融专业书籍、200份专题报告500份数据报告,并为数十家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了专业的新金融咨询服务;举办了超过30场行业峰会、20000多业内人士到现场交流,超过40场高端闭门会、1500余位业内高管 和专家参与探讨。零壹智库会员体系将在原有机构会员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个人VIP会员服务,旨在为新金融行业决策者、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业务交流水平和资源开拓的能力。

报告需求或合作请联系: 132-6199-0570 marketing@01caijing.com 报告购买与咨询请微信扫码:


热门报告

TOP1
免 费
金融•科技周报:国家数据局内设机构亮相; 阿里云全线降价20%; TikTok更换信任与安全部门主管

金融•科技周报:国家数据局内设机构亮相; 阿里云全线降价20%; TikTok更换信任与安全部门主管

TOP2
免 费
母系优势与局限下的突围: 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报告(2023)

母系优势与局限下的突围: 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报告(2023)

TOP3
免 费
金融•科技周报:53家企业正式确认参展第三届数贸会; 零壹智库发布金融3.15报告; 阿里升级员工激励政策

金融•科技周报:53家企业正式确认参展第三届数贸会; 零壹智库发布金融3.15报告; 阿里升级员工激励政策

TOP4
免 费
金融消保的牙与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调研报告(2024)

金融消保的牙与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调研报告(2024)


相关推荐

上市农商行首份年报来了,常熟银行 数字化转型行至何处?
付 费

上市农商行首份年报来了,常熟银行 数字化转型行至何处?

金融消保的牙与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调研报告(2024)
免 费

金融消保的牙与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调研报告(2024)

手机银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TOP 100(2024年第1期 总第9期)
免 费

手机银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TOP 100(2024年第1期 总第9期)

母系优势与局限下的突围: 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报告(2023)
免 费

母系优势与局限下的突围: 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报告(2023)


耗时 12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