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资讯 零壹财经 · 中国人民银行 2020-11-26 阅读:2917

关键词:金融风险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不良贷款央行大水漫灌

央行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相关文档:

2020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pdf 下载 在线阅读
据中国人民银行11月26日消息,央行公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为内容摘要: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进出口贸易稳中向好。

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响应及时有力,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坚持以总量政策适度、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支持实体经济三大确定性应对高度不确定的形势,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灵活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为保市场主体稳就业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为疫情防控、经济恢复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今年以来已推出涉及9万亿元货币资金的货币政策应对措施,前10个月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合理把握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力度和节奏,保持短、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和需求均衡,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平稳运行。二是持续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按期完成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集中转换工作,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完全打破。三是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突出分层次、有梯度的内在逻辑,增强直达性、精准性。四是以我为主,兼顾对外均衡。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市场预期平稳,跨境资本流动有序,市场供求平衡。五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总体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主动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成效显著,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0.9%,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5%,增速均明显高于2019年。9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3%,较上年12月下降0.49个百分点。货币信贷结构持续优化,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9.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0.5%。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9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4.40,较上年末升值3.29%。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也要看到,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经济面临不少挑战,经济运行还存在一些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对此要深刻认识和辩证看待,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和“十三五”规划收官工作,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同时,将力量更加集中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认识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更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需要,科学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综合施策推动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 提高政策直达性。重视预期管理,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处理好内外部均衡和长短期关系,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维护金融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综合运用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多 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保持广 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 总值增速基本匹配,支持经济向潜在产出回归。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 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平稳运行。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 充体制机制,加大对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的支持力度, 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完善宏观经济治 理,促进货币政策与财政、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 政策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

二是进一步落实和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强化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重行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积极推进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提升精准调控效果,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的普惠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还本付息压力,缓解融资难问题。引导金融部门完成向实体经济让利 1.5 万亿元的目标。

三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精准设计激励相容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新发展理念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形成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推动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和创新, 联合有关部门逐步落地具体配套政策,精准服务供应链产业链完整稳定。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做好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衔接,加快出台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考核办法。推动商业银行改进内部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评价,建立健全银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长效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三农”、制造业的信贷支持,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四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持续深化 LPR 改革,巩固市场化 LPR报价机制,督促金融机构更好地将 LPR 嵌入贷款 FTP 中,增强贷款内外部定价与 LPR 的联动性,用改革的办法促进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规 范存款利率定价行为,强化对各类贷款主体贷款年化利率明示的自律, 维护公平定价秩序和市场公平竞争,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稳步 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 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 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 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引导企 业树立“财务中性”理念,通过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引导金融 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为基于实需原则的进出口企业提供汇率 风险管理服务。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人民币跨境使 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提高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使用中的便 利化程度。

五是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积极完善债券市场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统一。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实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落地,持续推进托管行和交易报告库建设,确保金融市场整体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积极稳妥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整合入市渠道、优化入市流程,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

六是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优化金融供给。坚持以强化公司治理为核心,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提高效率,更好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从完善货币、监管、税收等制度入手,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回归当地、回归本源,建立有效的治理制衡机制,健全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实行业务分账管理、分类核算,提升支持国家战略的能力。

七是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维护金融安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体系,对银行体系开展全覆盖的压力测试,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 加大不良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力度及核销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大力发展监管科技,提高监管的专业性、有效性和严肃性。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坚决不让局部风险发展成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演化为全国性风险。加快健全金融风险处置责任体系,压实股东、各类债权人、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责任。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零壹新金融日报:浙商银行拟出资20亿元设立浙银理财;京东关联公司申请“京灵贷”商标

下一篇>暂缓上市后,蚂蚁旗下ABS融资项目密集推进中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