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后疫情时代,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分析和应对策略解读

互联网+ 耿心伟 · 微众信科 2020-06-16 阅读:18913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企业经营风险新冠疫情商业银行普惠金融

如何度过艰难时刻?
【导语】

·
金融机构应确保对中小微企业优惠的贷款利率落实到位;加强信贷客户的风险监测,对有还款意愿暂时无还款能力的客户主动进行续贷;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尽快完善政策配套的指引和范围,保障政策及时执行和迅速落地。

· 新型冠状病毒是2020年的“黑天鹅”事件。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下,国际油价闪崩,全球股市暴跌,触发熔断机制,债市遭受重创,全球恐慌情绪蔓延。当然,对中国正常社会秩序的干扰和对市场经济的破坏是超越预期和始料未及的:武汉封城、全国多地春节假期延长;疫情发展速度超乎人们想象;因防控疫情需要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隔离防控,加之疫情不明朗,造成群众恐慌预防心态;旅游、餐饮等行业遭受巨大的打击;全国各地工厂停工、大量的中小微企业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

· 此次疫情对国内企业的冲击力不容小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从宏观来看,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加大,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同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众多中小微企业在疫情中受到的经营冲击最为险峻;从国际来看,新冠疫情向全球蔓延,国际资本市场持续弥漫着悲观情绪,出口型企业亦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此外,由于春节后未来一个月内全国仍处于非完全复工状态,预估未来3-4个月内劳动密集型产业都难以复苏,企业停工减产等一系列由疫情造成的蝴蝶效应纷纷呈现。

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带来的风险冲击

行业风险。按客流与营业收入的直接相关度排序,疫情对行业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景区/餐饮>电影放映/会议展览业>旅游>酒店>其它(轻工制造、建筑等人力密集型行业/节日庆典相关行业/批发零售)。上述排名靠前的行业,春节假期通常是其营收的主要增长时点,但受疫情影响,最先暂停业务的是旅行社旅游团,紧接着高铁、飞机大量退票,贺岁档院线无法放映,酒店、餐厅无人光顾。且受疫情影响,这些行业复工短期无法确定,疫情过后还需要一段时间修复。

从现金流受到疫情冲击影响来看,现金流较紧张的行业有:休闲服务业、轻工制造、餐饮、园林、装修装饰、交通运输等。这些行业日常现金收支占比较高,受疫情影响现金流变动较大,容易由于资金链断裂无法满足偿付需求。

综合上述两类企业分析,餐饮、旅游休闲、电影放映、批发零售、轻工制造、建筑行业是受到本次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这些行业特别是其中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将出现较大的信用风险。

个体风险。疫情冲击导致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各类风险集中爆发,究其因素,与中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行业地位及盈利模式息息相关:

一是中小微企业的先天脆弱性。由于规模小、业务单一,自有现金流匮乏,在产业链(定价和订单)上处于弱势,稍有不慎就会破产。这也是中国的中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短的主要原因。在疫情爆发时期,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将中小微企业逼到崩溃的边缘。

二是从行业结构来看,受冲击最大的几大行业恰恰中小微企业密集。受到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都是中小微企业密集的行业,比如住宿、餐饮、零售、娱乐等。此次疫情对出口领域影响也很大,这一领域也是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导。

三是企业资金压力骤增。疫情致使企业延期复工,无法营业或滞后营业,而租金、工资等各种刚性支出不减,导致企业短期资金压力骤增。如果不能恢复生产并获得营业性现金流,一些小微企业可能只能维持3个月左右的存续。

  四是疫情期间,卫生防护和环保成本上升,对企业也是额外的负担。中小微企业本身盈利模式单一,盈利能力有限。额外的开工成本也让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

各级政府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解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针对疫情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帮助渡过难关,专项政策支持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是财税社保部门的减税降费政策类。疫情之下,减税降费政策加速推出,从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减免企业社保到2月20日三部门《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的出台;从2月25日国常会明确了增值税税收优惠、社保费减免等五项举措到财税部门除了对个体工商户减税降费外,也提出其他减税降费举措;此外,医保费和实施缓缴停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也陆续出台。

二是金融角度的针对性政策支持类。全国上下投入战“疫”,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也发挥着“强后盾”功能,为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输血供氧”。其中,央行于1月底创新推出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向应对疫情的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以精准支持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供给。此外,截至目前,银保监会已单独或与其他部门联合出台了9份文件、多项政策措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疫情防控战的持续,相关政策还将陆续出台发布落实,对疫情风险的对冲缓释作用会进一步提升。

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风险化解的应对策略

中小微企业应积极面对疫情影响,做好尽快恢复产能的各项准备。对比SARS疫情的影响,根据专家预测,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峰将持续约一个月左右,国家各项疫情防控政策扶持救助措施已经陆续出台发布并快速执行。受到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要正视困难,积极乐观面对,消除疫情带来的短期影响,共克难关。

一是密切关注各项政策的发布,积极主动申请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减缓企业的房租、税费、社会保障费等固定成本支出;

二是积极做好复工复产的各项安排,通过远程办公、弹性薪酬等灵活用工方式,做好疫情卫生工作,在健康安全有效保障下尽快恢复生产经营销售;

三是相关行业协会可以统筹协助中小微企业做好上下游供应链的账期缓解安排,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缩短账期,尽快回笼应收款项,适当延长应付账期,结合经信委文件以及政府、国有企事业对民营企业应收账款相关文件,对于诚信客户可以给与预付账款,缓解供应链资金压力,为行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四是针对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要加快相应的商业模式变革,疫情影响一方面会倒逼制造业企业的转型与智能化改造;另一方面对于批发零售业等第三产业服务业,需加速线上线下的融合;此外,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疫情带来的恐慌心理,尽快恢复经营。

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应提供有力的小微普惠金融支持保障。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科技企业,应共同发挥普惠金融作用,做好中小微企业疫情防控金融支持:

首先,对受影响较大的存量中小微企业客户进行稳健的信贷支持。对受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其他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小微企业,积极维持信贷稳定,通过展期、续贷、适当降低利率等措施,减轻企业短期的资金成本压力,帮助尽快恢复营业收入,克服短期疫情带来的经营冲击;

其次,熟悉了解各项针对性的优惠补助政策,让小微企业第一时间知道金融优惠政策,对各项政策惠及的小微企业建立名单制管理,做好普惠金融工作,帮助小微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和落地,为减轻企业成本支出压力、快速复工复产奠定基础;

第三,持续跟踪和分析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变化,做好相应的预判和预案,减少小微企业季节性周期波动影响的风险叠加。

最后,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小微金融结算信贷等服务,保障疫情当前金融服务的不缺位。

此外,银行应加大金融科技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掘小微企业可转换为信用的信息和数据,增加风险判断维度;同时针对受疫情严重影响导致经营停摆以及优惠政策实施下小微企业近期经营相关数据失真问题,提高风险甄别能力;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的在线自动化审批处理效率,进一步提高业务线上化的比重。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高疫情防控风险化解的效率。小微企业数量大,行业分布广,涉及产业链条长,在疫情防控攻坚的紧迫要求压力下,传统的人工排查和分析难以保障各项措施落地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能够提升疫情防控风险化解的效率。

一是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做好疫情防控各项优惠政策的宣传。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渠道,开设“小微企业直通车”“疫情服务窗口”,保障企业申请补助渠道的畅通。

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受影响小微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和统计分析。通过行业标签的快速定位,企业经营情况的精准画像,能够帮助决策部门快速排查风险并精准分类,使差异化的各项优惠政策能够快速定向支持到疫情影响困难的企业,保障措施有效执行。同时,通过持续监控跟踪小微企业的经营变化,更好地进行各项预判和防范,快速制定相关决策。

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落实的进一步建议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面对新冠肺炎肆虐全国、经济下行的现状,中小微企业的生存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建议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对于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实实在在地合力保复工、促就业、渡难关:

第一,建议将针对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减免社保、实施房租补贴等一定的减免政策转化为一些长期政策,让针对痛点的政策固化下来,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第二,出台对公二类账户政策,允许在线发放非结算户的小微企业贷款,推动传统银行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进行B端融资的创新;

第三,进行风险甄别后,对小微企业存量贷款一律展期6个月,对于6个月的利息由政府贴息,同时调整小微企业贷款的还旧借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等一系列不完全适用或亟需修订的政策要求;

第四,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金融回归本源的要求,推出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满足中小微企业技术进步、固定资产改造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期限错配和其他途径融资利率居高不下的“融资贵”问题(不仅仅是无还本续贷);

第五,为了促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及时支付中小微企业款项,维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2019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起草了行政法规《及时支付中小微企业款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九条“付款期限”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的,应当在30日内付款;合同另有约定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0日。合同约定将检验或者验收作为付款条件的,上述期限最长可以延长30日……”期待该文件尽快下发,并在执行中不断修订和调整,防止大型企业收货时间认定延后、以及以所谓的供应链金融为借口拖延支付,切实减轻中小微企业的财务负担;

第六,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专用额度的精准扶持力度,对能够有效纾困救急的普惠机构给予奖励政策倾斜;同时,加大金融机构对于虚报假报小微企业贷款数据的处罚力度。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盯上”3C潜在消费人群?苏宁易购拿下英雄联盟职业联赛赞助权

下一篇>腾讯拟入股爱奇艺,优爱腾三国杀走向终局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