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饥饿营销”后,小米正在谋求“斜杠生存”

互联网+ 邱麒麟 零壹财经 2018-07-23 阅读:6172

关键词:小米赴港上市大公司IPO招股报告

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号称“为发烧而生”。笔者分析发现,无限风光的小米或有“近忧”,所幸已有“远虑”。
近来各种独角兽轮番赴港上市,港股IPO市场如火如荼,国产手机巨头小米也当仁不让;其发行规模为54—70亿美元,新股65.8%,老股34.2%。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号称“为发烧而生”。笔者分析发现,无限风光的小米或有“近忧”,所幸已有“远虑”。

一、曾经无限分光

(一)九轮融资打造百亿身价


小米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厚道的价格持续提供最佳科技产品和服务”,以其超高的性价比吸引了众多手机发烧友,也得到各路投资人的青睐。在尚未开启资本市场大门之前,已成功融资达百亿人民币。而且其中大部分融资,都是放弃表决权的优先股融资。


图1:小米九轮融资示意图

(二)主营业务迅速扩展

小米的主营业务可分为智能手机、IoT和生活消费和互联网服务三大板块。智能手机从原来的低端机打入高端市场;IoT和生活消费产品版块既有自产的智能电视、笔记本电脑、路由器、AI音箱等,也有与生态链企业合作的移动电源、手环、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互联网服务包括基于手机终端、MIUI等应用,还包括小米应用商店、小米浏览器、小米视频和小米音乐等。

表2小米主营业务版块和产品概况
资料来源:小米招股报告

(三)成长之快令人惊异

小米自2010年成立以来,成长速度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大有成为行业标杆之势。

表3:小米成立以来重要事件列表
 
 

二、近忧:低利润变现差,盈利之路坎坷重重

尽管小米发展势头迅猛,获得业绩诸多好评,但是从财报上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利润率远低于同业

因数据可获得性,笔者将小米的营业收入利润率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做一对比。2015—2018年一季度期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一直比较稳定,除2015年其他年份都略高于6%。而小米在2015年、2017年、2018年一季度均亏损运营,其营业利润率分别为-11.42%、-36.50%、-20.42%。可以看到,小米账面上的经营业绩确实不如人意。
表4:小米与工业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比较
  
 
来源:小米招股公告、中国国家统计局

小米近年盈利状况不佳,让人联想到视频门户网站乐视。乐视的销售净利率在2017年为-258.84%,2018年一季度为-104.06%。而小米除2015年其余年份销售净利率均为负,2017年为-38.29%,2018年一季度为-20.42%。长此以往,小米会重蹈乐视覆辙么?
表5:小米与乐视销售净利率比较
 
 

来源:小米招股公告、wind

(二)偿债能力较弱

衡量一个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通常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这些指标值越大,则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总体而言,小米短期偿债能力均低于基准值。

表6:小米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来源:小米招股公告

对此问题,小米招股书解释: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一方面是由于同行业公司例如百度、阿里巴巴等均为轻资产公司,业务模式与公司存在一定差异。另一方面,同行业上市公司均成功进行过上市融资,货币资金储备较多。笔者理解,一句话,小米现在有点缺钱!

表7: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要偿债能力对比
 
 
远低于同业的利润率和较低的偿债能力,小米的未来扑朔迷离,盈利之路坎坷重重。

三、远虑:“斜杆”生存真王道

(一)饥饿营销引来非议重重

小米借助互联网媒介进行预订购机,正当消费者疯狂抢订之际,发出停售通知,营造出“一机难求”的假象。这种刻意的产品短缺,为小米赢得忠实粉丝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非议。小米走“低价高配”路线,某种程度上是真正为消费者谋福利,但这种“低价”导致消费者期望过大,一旦供应量限的太紧,消费者心理落差变大,会转移注意力寻找其他企业的产品。

另外,“饥饿营销”热潮过后,消费者会主动去解剖饥饿营销的实质,这就会给小米带来负面影响;消费群体信任感缺失,品牌形象受损;拉长产品销售周期,不利于产品更新换代;不利于发展产能、拓展生产线。

(二)“斜杠”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互联网科技公司,小米并不满足于智能手机版块,近年来投资生态链企业并大力布局智能家电、健康家居、移动电源、数码配件、出行工具等各种智能硬件领域,互联网服务也成为新的发掘热点。小米大有多元业务发展、争当“斜杠”标杆企业之势。

从数据看,智能手机业务构成了小米收入的主要源泉。雷军曾扬言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或许正是是因为该项业务并不盈利,小米正在缩小其相对比例。2015年其收入约537.15亿元占比为80.40%,2016年收入约487.64亿元,占比降至71.26%,2018年一季度收入约232.39亿元,占比进一步降至67.53%。与此同时,IoT及生活消费品和互联网服务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自2015年到2018年一季度分别上升9.36个百分点、4.64个百分点。由此依稀可见,小米未来的盈利重点或将逐渐从硬件转向服务类产品和其他生态链关联产品。
图2:2015年-2018年一季度小米不同业务板块收入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小米招股报告
表8:2015-2018一季度小米不同业务版块收入及占比(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小米招股报告

就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毛利率来看,小米要比同业更具竞争力,这得益于其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硬件设备销售获取的大量用户流量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展互联网广告推广业务时,相关的外部流量采购成本、内容采购成本等较小。

表9:互联网服务业务毛利率小米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比较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美国商会呼吁监管机构修订金融科技政策

下一篇>零壹新金融日报:三地互金协会要求P2P平台下架不合规产品;7月以来98家平台出问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