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百信银行首秀:4个月放款150亿,但这只是开始

互联网+ 吴静 零壹财经 2018-04-04 阅读:11155

关键词:百信银行直销银行智能风控盈利汽车金融

截至2018年3月底,已授信用户数超100万人;首笔代销理财业务、首笔对公开户业务、首笔汽车金融业务均已成功落地,累计放款额超150亿元。
4月3日,百度高级副总裁朱光在中信集团品牌主张发布会上透露,百信银行自2017年11月18日开业以来,截至2018年3月底,已授信用户数超100万人;首笔代销理财业务、首笔对公开户业务、首笔汽车金融业务均已成功落地,累计放款额超150亿元,4个月放款余额80亿元。

就在上周(3月26日),中信银行发布董事会会议决议公告,中信银行和百度将向双方的合资银行“百信银行”各自增资14亿元人民币和6亿元人民币。增资完成后,百信银行的注册资本将由人民币20亿元增至人民币40亿元。股份总数将由20亿股增至40亿股。中信银行和百度公司持股份数分别为28亿股和12亿股,持股比例分别为70%和30%,与之前保持不变。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银行及百度公司于2015年11月联手发起筹备百信银行。2016年12月30日,百信银行获批筹建。2017年8月15日,百信银行正式获银监会开业批复,同年11月18日,百信银行正式开业。该行三大业务分别为消费金融、小微企业融资和财富管理,三大业务主要对应的产品分别为百分贷、百兴贷和智惠宝,在定位上,百信银行重点关注支付、融资、理财等小额高频业务。目前,百信银行的用户覆盖31个省(区、市),其中三线(含)以下城市用户占比48%,无征信报告用户占比40%。

同为互联网巨头参与成立的银行,百信银行经常被媒体拿来与腾讯发起成立的微众银行和阿里旗下蚂蚁金服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做对比。在持股比例上,腾讯和蚂蚁金服分别为后两者的第一大股东,拥有绝对话语权。

虽然三者名号不同,百信银行为国内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微众和网商为国内首批获批的民营银行,但实际所从事的业务类似,都是以创新者的角色作为现有银行体系的补充,客群以传统银行以往所忽视的中小微、个人客户为主;聚焦小额、高频的消费金融、支付、理财等业务;借助金融科技,大部分业务主要通过线上开展;从人员构成上来看,三家银行的科技人员占比都较高。

从业务发展情况来看,以微众银行为例,微众银行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开业,至今已运营两年有余。腾讯公布的最新年报显示,微众银行去年业务实现快速增长,主打的无担保消费贷款业务“微粒贷”截至2017年年底管理的贷款余额逾人民币1000亿元,同时保持低的不良贷款率。

我们可以对比消费信贷市场另一大服务方蚂蚁金服的放贷数据,今年3月12日,有外媒消息人士透露,蚂蚁金服的消费贷款累计发放总量已达到人民币6000亿元(约合950亿美元)。

如果仅从放款数据来看,百信银行目前150亿元的累计放款额只能算是刚刚开始,未来它的规模是否会像微众、网商那样呈指数级增长?还有待时间检验。

从战略上来看,股东中信银行和百度的要求非常明确,希望百信在今年打好金融科技的基础,并没有盈利考核。在最近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据中国企业家杂志的相关报道,百信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寇冠表示,今年是百信的“战略试错期”。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要在某个领域找到一个挣钱的模式,迅速盈利。我们是国务院创新的试点,希望做更多的包括机制、体制、业务模式、技术各方面的探索”,他对媒体谈道。

另据寇冠介绍,百信银行目前实施IT治理的双线化。IT团队分两部分,一个团队在信息技术部;另外四个事业部,消费金融事业部、财富管理事业部、平台金融事业部以及支付创新发展部,每个事业部都配了一个IT团队。信息技术部的团队主要负责保障整体架构的稳定,提供底层技术的支撑,而在事业部的IT团队则负责能够快速灵活的进行产品创新和场景创新。这些事业部的IT团队考核不仅和事业部的绩效绑在一起,同时也要受到信息技术部的考核。

在系统建设方面,据报道,截至目前,百信银行已完成39个业务系统,9个非业务系统的建设。在触客渠道上,完成了7个触客渠道,发布了9个业务产品,同时系统运行上没有出现5级以上的运行事故。

在金融科技投入上,今年1月初,百信银行推出基于开源JStorm技术的百信银行流式计算平台aiStream,并在消费信贷风险监控项目落地。目前,消费信贷系统已输出了联合贷、OCR(光学字符识别)、风险名单、多头查询、LBS地址校验、多种模型分(PreA模型分,收入模型分、欺诈模型分)、安全SDK等金融科技能力,这使得百信银行在智能获客能力、客户风险评估能力和系统安全方面有了较高的保障。

目前,百信银行充分利用股东优势,已经和百度一起成立了联合实验进行AI课题探索。至于时下市场上谈论较多的区块链技术,百信持谨慎态度。据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报道,百信银行首席架构师于浩瀚介绍称,目前区块链技术真正可以用到2C端的产品并不多,“考虑到金融行业的合规性,监管的重要性,我们对如何用区块链的技术促进银行的业务创新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他说。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零壹新金融日报:互联网资管验收通知下发;苏宁金融去年实现净利5.08亿元

下一篇>美国审计总署:Fintech产业发展与监管存在5大问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9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