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人大教授王国刚: 2018年中国金融要注意防范积重难返的风险

互联网+ 李昕 · 零壹财经 2018-01-30 阅读:5590

关键词:金融风险王国刚P2P比特币虚拟货币

王国刚从十九大谈起,指出“稳”是中国金融的主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1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国刚在"2017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上发表题为《防风险: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主题》的演讲。王国刚从十九大谈起,指出"稳"是中国金融的主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关于系统性风险的成因,王国刚以2007-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为例解释到,系统性风险主要是由微观主体引发,不是由宏观因素造成的。

对于微观因素如何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导致金融危机,王国刚认为有五个形成机理:一、"负债资产"、"利益-行为"的联动机制;二、金融层面的资金脱实向虚不可持续性;三、证券市场中的有毒资产;四、有毒资产的持续发酵;五、各相关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连锁反应。

面对如今的金融乱象频发,王国刚道:"想想看两年前都在说P2P野蛮成长,野蛮这个词在中国人的字典里面从来是贬义的,有些人却把野蛮生长理解为是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些人望文生义,把比特币叫货币,一个一个神魂颠倒,奔着去投资。"

王国刚解释道:比特币以及衍生出来的ICO、期货交易不是货币。

"2018年,中国金融要注意防范积重难返的风险"。王国刚举例道:共享单车的预付金押金问题;由P2P平台的"创新业务"引致的新风险;由民营企业集团巨额负债和接入金融运作所引致的风险--如乐视等;金融科技"热"背后引发的风险,如区块链、分式记账、人工智能等等。

为防范风险,推进中国金融稳健发展,王国刚提出一系列新的建议:

1、建立金融数据和金融信息的精准性统计机制,以保证金融调控双自主能够在耳聪目明的条件下展开;

2、充分发挥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稳定性作用,有效保证它的流动性需求;

3、强化对金融市场运行态势的监控,避免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下跌;

4、理性对待金融科技的发展,加强研究;

5、加强行为监管;

6、建立和完善金融预计机制和应急机制。

演讲原文:

中国的金融进入了2018年,2018年中国金融的主题就是防风险,讲防风险就需要讨论一下中国经济和中国金融的一些基本关系。

十九大提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由原来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时代,要有效地解决在这新时代主要矛盾转换中所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必须切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提出来了,当时习总书记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既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其中,"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这样一个"稳"的前提下,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把这样一个工作主基调放到金融的领域中来讨论,"稳"就是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把底线收住了再讨论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关于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实际上从十八大以来就始终在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都在强调这个问题,但是从2016年到2017年,强调的力度和频度前所未有,足见中央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

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017年4月,习总书记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问题作了专门的论述,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2017年7月,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了金融工作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深化改革这三维一体的任务而展开。到了10月,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再次明确应该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到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强调2018年要打好三场攻坚战,其中第一场就是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所以防范金融风险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什么?一个基本原因在于一旦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乃至金融危机,不仅十八大以来经济金融所取得的成就将毁于一旦,还将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和政治后果,严重干扰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十九大对两个一百年战略布局的实现。所以这个问题现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但是,当我们要讨论怎么防范的时候,我们得先弄清楚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因为长期以来好些人一讲到系统性风险,头脑中想起的就是宏观方面的事,上世纪60年代讲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价格政策等等,系统性风险是由这些宏观因素所导致的。但是2007年-2008年美国这一轮金融危机的演化告诉了人们,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由微观主体引发的,不是由宏观因素造成的。因此,在这里面就必须全面转换视角。为什么微观因素会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导致金融危机,形成机理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微观主体彼此间的"负债-资产-负债"连锁链条埋下了它们"利益-行为"联动的机制。通过负债资产的联动,全社会所有的主体,包括我们每个个人,所有的企业、所有的中间机构,乃至其他的机构,全部连成了一张大网,这张大网当中,利益和行为联动,这是一个基本的状态。

第二,金融层面的资金脱实向虚不可持续性,引致了金融运作的成本上升和风险持续增长,而且严重降低了实体企业对金融运行的价值支持力度。大家都知道金融本身不创造价值,金融的价值由实体的提供,但是实体经济能提供给金融的就那么多价值,可金融呢?每一次交易都有新的成本,这些成本是要有人掏的,掏不下去了,这就引致了第二个问题的发生。继续掏不下,就发生了第三个问题。

第三,证券市场持续大幅下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有毒资产,何为有毒资产?有毒资产的含义就是价格持续大幅下落的金融资产。这样一种持续大幅下落马上就引致了第四个问题的发生。

第四,有毒资产的持续发酵,将引致持有资产的各方踩踏性恐慌抛售,若抛售迟的话,资产就损失的更多。原因是它的资产大多是负债构成的,负债的数额不能减,由此在争先恐后的抛售中,成为传染和扩散风险的重要机制。

第五,在这样一个结果下引致各相关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连锁反应,并进一步推进有毒资产的价格急速下跌,引致金融危机。这样一个状态不是宏观方面造成的,美国的在发生金融危机之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美国金融危机就是由微观主体造成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因为这些年来在推进混业经营、金融创新等等的背景下,中国金融运行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金融产品复杂化、金融各业的合作愈加突出,各种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卷入金融中,导致金融高杠杆现象严重。不仅是金融乱象频发,有几次已经将金融运行带到了危险的境地。刚才讲到踩踏性恐慌抛售,2015年股灾不就是如此吗?

这种背景下,中国的金融就分析而言已经岌岌可危,八大金融乱象已经众所周知了,不细讲了。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2016-2017年在中央的领导下,金融监管部门果断重拳出击,对一些重大金融危机展开了整治,一些重大风险浮出水面,这些风险包括喧嚣一时的P2P借贷,想想看两年前都在说P2P野蛮成长,想想看两年前都在说P2P野蛮成长,野蛮这个词在中国人的字典里面从来是贬义的,有些人却把野蛮生长理解为是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判别的观念已经变了。当然从2016年整治开始现在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银行业的"三三四十"这些活动,是违规的、套利的一系列的表现。同业存贷大幅上升,所有学金融学的人都知道有个货币乘数,货币乘数讲的是银行和客户之间所发生的事,存款变贷款,贷款变存款。假设银行不通过银行存单,存款变贷款,贷款变存款,这就是同业存贷。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然后委托贷款,通告延误、第三方支付中的违规行为,一些人望文生义,把比特币叫货币,一个一个神魂颠倒,奔着去投资。大家忘了一个最简单的概念,比特币到底是交易对象还是交易媒介。如果是交易对象,那就是金融产品;如果说是交易媒介,那才是货币。货币作为基本功能央行要保持币值稳定。当你拿人民币去买比特币的时候,你就知道比特币就是交易对象。什么时候它成货币了?比特币压根就不是货币,只不过叫"币"而已。从那儿衍生出来一堆的ICO、海货、期货交易,那些也不是货币,是交易对象,是金融产品。而它这种金融产品是从虚到虚的,不是从实到虚的。然后加强对银行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大家知道2017年处罚是史上最严的,既要打黑天鹅,也要打野蛮人。加强对保险资金并购上市公司股份的监管等一系列举措应该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这些举措目前为止基本上从金融整体上来讲,针对增量而言。可以说,2016-2017年的整治是增量整治。2018年之后要进行的是存量整治。原因是什么?中国金融运行中各种乱象的形成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然你要化三尺之冰也非一日之功,这些风险要防范。

这些风险包括:

1、资金大量运行层面并未真正改变。大家看到这张表讲的是中国几个层面的货币供应情况,大家有兴趣看M1,M1在第三列,M1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央行发行的货币+各机构在银行的后期存款,M0讲的是央行发行的货币。大家简要看一下,看一下从2015年开始变化,在这之前大致上每年增加几千亿到一万亿,从2015年每年是6-8万亿的增加,到了现在2017年依然增加了接近6万亿,大家知道我们实体面的情况并不好。实体面很多的产品难以卖出去,去库存、去产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在这样一个背景条件下,实体面没有那么多的后期存款存在银行账上,之所以下面有这么多的后期存款,有一个重要原因,大量钱趴在银行等待投资机会。这个情况依然严重,因此今年说到治存量,就是要治这些内容。

2、实体部门运作带来的风险,大家知道共享单车。不管是原来的预付金还是押金,现在都在出问题,谁在监管最后还没搞清楚,最后跟共享单车平台谈判的既不是金融监管部门,也不是商务部,也不是工商行政总局,是什么?消费者协会。这个事谁管不知道,可是牵扯的是百亿的资金。

3、P2P一头被有关部门栽治,另一头在进行所谓的创新,这些创新的校园贷、现金贷还在不断地造成经济社会的后果。

4、一些民营企业集团,在进入以后获得巨额的债务,并且把这些债务用作金融运作,由此引致了一系列的风险,这些风险现在逐渐地暴露出来了。

5、资管新规出台后可能引致的市场反应,这里面市场占有大的波动。

6、金融科技"热"背后可能引发的风险。我就想问一两个问题,这些所谓的区块链、分布式账户、人工智能等等,它并不只在金融用,在各产业都可以用,它在哪个产业用上成熟了?用进去了?所以在这里我们大家切忌一条,自本世纪以来,2000-2001年,我们有过一轮网购泡沫,当时说拿一万块钱租一条通讯线路和一个服务器,到中关村8块钱买一个盗版盘,就可以办一个网络公司,这叫高科技。如果这叫高科技,天下没有什么不是高科技的。所有一触网让股价去上升,那就是泡沫。然后紧接着是前几年所谓互联网金融,看看吧,我们做了些什么?今天留下下什么?等到这两年整治下来以后看看还剩什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现在一些人搬出了所谓的金融科技,把裁撤、预期,甚至幻想当作现实,一批人趋之若鹜。如果这样做下去的话,我们可能有第三次泡沫。

7、在金融整治过程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幅缩表,因为这次整的是存量,就可能引致新的金融风险。这些事需要我们大家高度重视。

要推进这样一个中国金融的稳健发展,深化金融改革、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就必须推出一系列新的举措。

1、建立金融数据和金融信息的精准性统计机制,以保证金融调控双自主能够在耳聪目明的条件下展开。为什么?我们有人说这样一个社会融资存量规模是中国金融的最大口经,这个口径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数额在170多万亿存量。我们拿另一个数据跟它对比的时候,仅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量达到了244万亿,比社会融资存量多了70万亿,那些配置到哪儿去了?多出70万亿配哪儿去了?且不讲还有很多债市以外的东西,因为这才讲到银行的,光是理财那一部分多少呢?有人说有100多万亿,有人说有70、80万亿,有人说有50多万亿,在整个金融资产都不清不白的条件下调控,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展开,全社会的金融风险没法看清楚,又怎么调?

2、充分发挥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稳定性作用,有效保证它的流动性需求,使得它们能够在负债-资产负债的过程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由此这些银行稳金融。

3、强化对金融市场运行态势的监控,避免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下跌。

4、理性对待金融科技的发展,加强研究,看看它究竟是什么,但是在相关技术成熟之前,一定要弱化炒作冲动,不要让它形成新的金融泡沫,因为这是要付出代价的,会造成很多风险的。

5、加强行为监管。我们的金融监管部门不仅要管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为,而且要监管准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为。因此,监管要回到行为面上来,凡是金融行为都应该让我们监管。

6、建立和完善金融预计机制和应急机制。2015年股灾让我们知道了这一课题的紧迫性。

 人物照片来自新浪财经
加关注 消息
文章:197 粉丝:21 总阅读数:4661.8k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零壹新金融日报:三大国有银行入股AI公司第四范式;江西省就网贷备案指引二次征求意见

下一篇>警方开通“钱宝网案件受理登记系统” 8人曾因散布谣言被拘留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