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还原美国的“高利贷”

互联网+ 肖经建 · 未央网 2017-12-21 阅读:4177

关键词:高利贷借贷现金租赁发薪日信用卡

本次讲座介绍了美国高利贷的种类,现状和趋势,高利贷使用人群的特点以及使用的后果,以及美国各级政府对高利贷的监管和监管效果。
本次讲座介绍了美国高利贷的种类,现状和趋势,高利贷使用人群的特点以及使用的后果,以及美国各级政府对高利贷的监管和监管效果。

在美国,高利贷也可称之为次级贷款(Subprime Products),即高成本的贷款产品。这些高利贷名目繁多,如汽车权贷款(car title loan)、发薪日贷款、先租后买(rent to own)、退税预期贷款、典当行、支票兑现、现金租赁等。典型的发薪日贷款是这样运作的:借款人写一张240美元的支票给发薪日贷款商店,支票的日期是两周后发薪的日期,商店立即给借款人200美元现金,当即扣除40美元作为利息,贷款的年化利率高达520%。其它种类高利贷的年化利率也都高达100-700%。各种高利贷的借款者多达美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有研究表明,全美国有将近24000个发薪日贷款网点,其中最大的6家公司占了20%的市场份额。在一些低收入的社区,发薪日贷款网点的数量远远超过了银行和快餐店的数量,而且它们在没有银行的社区中更为普遍。有数据统计,2015年美国有16%的消费者在过去5年中,使用了典当行,12%的消费者借过发薪日贷款,10%的消费者使用过先租后买的方式,10%的消费者借过汽车权抵押贷款,使用任何一种非银行贷款的人数比例为26%。可见,在美国使用这种非银行贷款较为普遍。

在使用这些高利息贷款的消费者中,年轻人较多(18-34岁的消费者占比为34%),低收入者较多(收入小于25000美元的消费者占比33%),黑人和西语裔消费者最多,分别占比39%和34%。总体来看,没有四年大学文凭,租房者,非裔美国人,年收入低于4万美元,离异或者分居的用户具有更高概率去借发薪日贷款。这类贷款通常用于解决短期的资金需求,如汽车修理,紧急医疗开支等。

80%的发薪日贷是滚动贷款,或在14天内又借一笔新的贷款。15%的新贷款,往上追溯有近10笔的连续贷款,而近一半的贷款总量情况也是如此。这些消费者几乎陷于连续借债的泥潭之中。有研究表明,约40%的发薪日贷款借款者不了解发薪日贷款的真实利率,这种不理解可能成为为什么借高利贷的原因之一。

高利贷是否为消费者带来好处,一直存在争议。纽约大学法学教授Servon的研究表明,使用非银行业务的消费者数量近年来增长很快,非银行业务具有成本低(不需要支付支票费用和滞纳金)、透明度高以及服务态度好的相对优势。而高利贷带来的消极后果一直广受关注。2017年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研究表明,高利贷存在短期重复借贷、高违约率、高罚金等问题。研究表明,在1个月内,有五分之四的发薪日贷款会被重新借入,大量的短期高利贷出现连续借债10次以上的情况。五分之一的发薪日贷款和三分之一的汽车权贷款出现了违约。在18个月内,有一半的发薪日贷款的借款者会面临罚款,平均罚款金额达185美元。此外,消费者因为长期持有负债,会面临银行账户被关闭的风险。

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对比美国线上高利贷与线下实体高利贷发现,线上高利贷利率可达652%,远高于实体高利贷的贷款利率391%;线上贷款的坏账额在年收入中达44%而线下实体为17%;线上的借款人面临更高概率的暴力催收状况。其次,线上贷款要求绑定消费者的账户,因而消费者更容易出现透支现象。尽管线上的借贷只占市场的三分之一,但90%的消费者投诉都来自线上借贷。

在美国,有18个州对发薪日贷款有严格的限制,有接近一半的州对发薪日贷款有限制,但尚未对线上的借贷有明确限制。消费者金融保护局针对高利贷在今年发布了具体规则,其中包括贷款人要在借款前测试保证借款人能够还款(Full-payment test);另外也限制了贷款人对借贷人借记卡的直接扣除债款的次数。如果贷款人两次不成功地在借贷人的借记卡扣除债款,则不允许再扣等。

禁止发薪日贷款的相关法律是否能够抑制高利贷的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尽管通过禁止发薪日贷款的法律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了借发薪日贷款的消费者数量,但是高利贷借款者的消费者总量没有改变,消费者只是从发薪日贷款转向其他形式的高利率信贷(例如典当行),而不是传统的信贷工具(如信用卡)。因此,通过禁止发薪日贷款的法律政策在降低消费者对高利率信贷的依赖方面效果不佳。

我和我的同事研究了对使用发薪日贷款的消费者和不使用发薪日贷款的消费者在金融能力之间的差异,在有发薪日贷款法律的州和没有发薪日贷款法律的州里消费者金融能力的差异,以及使用发薪日贷款和相关法律对消费者金融能力的交互作用,发现与不使用发薪日贷款的消费者相比,使用发薪日贷款的消费者在所有五个金融能力变量(客观金融知识、主观金融知识、理想金融行为、感知的金融能力、金融能力指数)中得分都较低。使用发薪日贷款的消费者在有发薪日贷款法律的州比没有相关法律的州,主观金融知识和理想的金融行为得分更高。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消费者使用发薪日贷款的状况比消费者所在州是否具有相关法律规定更能确定消费者是否需要提高其金融能力。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可以向使用发薪日贷款的消费者提供帮助,如找到更好的借款来源(例如银行、信用社、甚至雇主的低息短期贷款),帮助消费者改善金融福利。其次,法律对消费者金融能力能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消费者权益倡导者可以游说更多的州通过制定法律来限制发薪日贷款提供者的不公平做法。(本文是作者2017年12月21日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所作讲座的摘要)。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零壹新金融日报:“信联”正式定名百行征信;广西要求明年1月20日之前完成网络小贷摸底工作

下一篇>东南亚叫车服务公司Go-Jek收购三家本土金融科技公司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8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