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权力的游戏:野鸡网络小贷牌照何以横行?

董云峰 · 零壹财经 2017-11-23 08:08:44 阅读:9996

关键词:牌照监管部门风险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之中,央地博弈的演变,牵动着新金融从业者的命运。他们苦苦挣扎的核心,正是牌照,一张免死金牌,一个相对能够免于恐惧的自由。 文 | 董云峰 昨日,新金融琅琊榜以《谁制造了网络小贷乱象?》为题,阐述了央地博弈背景下的监管套利之怪现状,在今天的这篇文章里,我...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之中,央地博弈的演变,牵动着新金融从业者的命运。他们苦苦挣扎的核心,正是牌照,一张免死金牌,一个相对能够免于恐惧的自由。

文 | 董云峰

昨日,新金融琅琊榜以《谁制造了网络小贷乱象?》为题,阐述了央地博弈背景下的监管套利之怪现状,在今天的这篇文章里,我试图探讨另一个问题:

从业者都清楚,所谓的网络小贷牌照严重缺乏合法性,乃至可以称之为野鸡牌照或者伪牌照,并且很早就预期相关监管会收紧。既然如此,为什么从业者还是对网贷小贷牌照趋之若鹜?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命题:在中国新金融领域,从业者究竟面临着怎样的监管环境?这里的新金融,主要指的是民营金融或者说草根金融。

答案很简单,并且残酷。在牌照为王的监管体系下,新金融从业者们,始终深陷在权力的游戏之中,无人可以幸免。

一言以蔽之:怕啊。新金融从业者们,面临的监管高压以及内心的焦灼,是其他绝大多数行业所无法比拟的。牌照就是护身符,哪怕这护身符含金量不高,但在高度不确定性的条件下,聊胜于无,哪怕多一丝希望都会用力抓住。

牌照就是命根子,没有牌照,就很难获得合法性,也就没有安全感,这是中国金融行业最大的真相。

牌照不是万能的,没有牌照是万万不能的。如果没有牌照,他们随时可能遭受监管整顿,乃至直接被勒令关门,极端者还会被冠上非法集资罪名锒铛入狱。

过去几年间,从业者被牌照价格飙涨搞怕了。他们眼睁睁看着支付牌照的价格从几千万涨到几个亿乃至上十亿,看着基金销售牌照、保险中介牌照价格一路蹿升,就像尚未上车的买房人一般。

众所周知,找一行三会申请金融牌照,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情。相形之下,找地方政府申请牌照容易许多,中国这么多地方金融办,总有好说话的吧?尽管,无论找谁拿牌照,都要受到诸多非市场化因素的约束。

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权力高度集中于一行三会,它们掌控着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和信托等大牌照,仅有小额贷款、担保、保理和地方交易平台等少数金融业务的许可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

在相对宽松的金融监管周期里,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被默许了更多权限,因而擦边球层出不穷,胆子大的有时会赢得“改革”、“创新”的美誉;一旦情势发生变化,监管周期由松转紧,地方政府的某些作为,就变成了胡作非为,难逃监管套利乃至监管失当的罪责。

就像网络小贷牌照一样,宽松的时候被视为金融创新,收紧的时候就是洪水猛兽。古往今来的游戏规则大多如此:有了功劳,那是上头英明;出了风险,就是你们乱搞。

央地博弈的演变,牵动着新金融从业者的命运,他们苦苦挣扎的核心,正是牌照,一张免死金牌,一个相对能够免于恐惧的自由。

如果我们的金融监管不那么唯牌照,而是更多根据业务本质引入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如果我们的监管规则不是总由各种窗口命令和指导意见构成,而是尽可能一部部清晰透明的法案和细则;如果我们的监管部门对于新金融的发展变化可以更敏感、积极,而不是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回到当下的现实,随着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一个强监管周期全面降临。

Winter is coming。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4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