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圆桌讨论:Fintech与Regtech如何互动创新

互联网+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 2017-11-07 阅读:4965

关键词:金融创新regtechfintech监管金融科技

监管是不变的,变的是技术。Fintech应该向Regtech靠拢一些,让Regtech更便于监管。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金融业正在大步迈入科技金融时代,科技金融在推动传统金融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金融业态,并逐步形成产业交融、资源聚集、链式共生的新金融生态圈。

科技与金融如何实现融合互进?互联网公司与金融企业如何竞合共生?新金融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运用新技术武装金融监管?

11月7日,由中国金融信息网、中国经济信息社湖北经济研究中心以及零壹财经·零壹智库共同举办的“2017新金融发展论坛——科技金融:产业与生态”在武汉正式召开。

本次会议邀请零壹财经创始人兼CEO柏亮、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副司长李晓枫、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宜信高级副总裁刘大伟、国美金融副总裁凌翔、民生易贷CEO陶静远参加会议,并以“规范发展:Fintech与Regtech互动创新”为主题进行圆桌讨论。

以下为速记原文:

柏亮:感谢易总的分享,从一起好的实战经验和这几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面临的发展环境分享了经验。下一个环节是今天上午第一个圆桌论坛,主题是规范发展Fintech与Regtech的互动创新,前面几位嘉宾都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监管的规范发展,这轮请了相关专家和业界精英探讨这个问题。圆桌嘉宾有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副司长李晓枫先生,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宜信高级副总裁刘大伟先生,国美金融副总裁凌翔先生,民生易贷CEO陶静远先生。请四位嘉宾入座。

今天几位嘉宾主题演讲不约而同谈到了关于监管和规范,尤其是金融科技通过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式去管理和促进行业发展,这个产业生态是重要的,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态构成,而且可能是最重要的发展构成。大家可以感受到从去年以来关于互联网金融和生态监管,越来越多的相关政策,业界也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政策落地和带来的影响。比如说网贷还比较复杂,有的行业建立了新的规则,这些规则在快速落地过程中,大家可以感受到现在跟过去几年行业发展环境不一样了。所以我想在政策和监管发展情况下,请几位嘉宾对当前的互联网金融监管谈谈看法,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引入何方。先请李司。

李晓枫:先抛砖引玉,前面专家谈了很多。现在谈金融科技,也谈Regtech,我觉得是很重要的工作。从Regtech的概念来讲,本来就是用新技术促进监管的深度和广度。去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整治,对市场主体来说有监管的不确定。在这点上,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观点跟大家分享。

第一,对市场存在的风险隐患,应该是有一定规范的。比如说上海的金融机构发了文件,包括去年银监会关于13条定义,都是在规范。但实际上还是要注意我们的新金融,或者说在Fintech领域,确实有些重要的基础设施。大家看到金融科技最明显的领域支付,今天支付机构多头直连银行,多头碎片化清算。其实这在网贷行业,监管引导网贷行业朝着小额普惠方向去走。如果没有把小额普惠消费信贷征信体系建立起来,实际上这块还会乱下去。所以这个问题也是迫在眉睫的,今天我们启动一些重大的信息化建设上面,这是谈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从监管自身来讲,短板是要补的,其实还是要靠技术来提高,现在是时候该启动重大的信息化监管建设工程,只是耽误的时间太长。这个监管要改变过去一行三会都是依托被监管主体上报信息技术,应该是直接到被监管后台服务器来进行分析,来进行风险评估。现在的信息化完全忽视了这块,只要做到标准化,API规范了,实现这点就有利于摆脱监管的滞后,我们可以实时判定和预警风险,也可以把重要的风险参数指标通过抓取数据分析,而不是上报分析。把一些中小企业的统计数据收集上来,所以第二点监管措施要尽快补短板,补短板的措施还是要靠重大的法律法规和机制来确定,这是第二个观点。

第三,关于新技术这么几年来的回顾,是不是不能判断新技术,因为技术是分析的功能,它有正的,也有负的效应,是不是应该给不能判断负效用作用面大的技术打个问号。比如说大数据,一起好的风控讲了,在风险防范、客户画像、反欺诈方面大数据起作用了,但也会涉及到隐私泄露,所以造成了电信诈骗。实际上大数据还造成了什么影响呢,有些企业数据也造成了泄露。如果数据放开,是不是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还有两个新技术,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对于所有的企业都搞区块链吗。人工智能也是一样的,会造成更智能化的欺诈行为。所以我认为新的技术发展,应该跟普惠金融结合在一起,限于普惠金融的结合。技术和经营业务结合,新技术应用以后全部铺开。这是个人看法,谢谢。

柏亮:谢谢李司,从监管和技术的角度给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面临的,而且这些东西也是现在正在发展的,比如宜信,刚才李司长说的一些问题企业都会碰到,监管出来以后业界对监管是如何理解和怎么样感受的。

刘大伟:大家也知道从整个中国互联网金融来看,发展到今天有几个数字需要去关注,因为从全世界和中国来看,互联网金融各个业态中支付和网贷是发展规模最大的或者发展速度最快的两个领域。即便如此,在中国以网贷行业为例,现在整个网贷余额在8000亿人民币左右,占2016年社会融资总额不到0.5%。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确实带来了创新,但是另一方面现在互联网金融还处于行业发展初期,并不是已经进入到非常主流的阶段,所以作为行业协会觉得是比较智能的。今年8月份到美国做了访谈,也看了美国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现状,我觉得有几点印象很深。

第一,我们到美国第一个网贷平台去考察,我们发现前台空间摆着一堆的牌照,大概有39个牌照,因为美国每个州有不同的监管规则,每个州都有不同的牌照,定了很高的门槛,甚至在区域进行监管。我们反观中国,中国的互联网监管架构已经很清晰了,一行三会作为中央监管,地方金融办或者地方金融监管局作为地方监管,很重要的还有行业协会。无论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还是地方性的互联网金融协会,在行业自律、行业规范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行业协会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大家在谈规模,其实可以关注协会的工作,都是监管创新的工作。以北京互金协会为例,推出了产品登记、信息披露和资金存管,在整个中央网贷金融办之前做出了尝试,这是第一点,整个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是比较发展的。

第二点,李司也讲了有很大的紧迫感,以网贷行业为例,现在各家机构感觉压力很大。为什么呢?现在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特别是对网贷行业有特殊的要求。无论是资金还是存管,跟外部机构合作可以做到的。但现在对于很多机构来讲,要防范的风险是道德风险、信用风险,这样一些风险通过机构内部不能去解决,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去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变得更加重要。包括与征信系统的连接,风险信息的共享,甚至前几年大家也知道E租宝的事件,完全不是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诈骗。现在这样的机构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强监管严监管的情况下,这样的机构生存会受到挑战,这样的机构如何退出市场,风险如何防治,依然还是现实问题。这是行业发展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未来监管和行业协会、机构努力要解决的工作。

这次会议有很好的基础,大家发现也李司这样的科技专家,还有金融专家、法律专家,这样金融、科技、法律和管理充分互动,对行业发展或者机构发展非常重要。现在很多机构需要面对更好控制风险,更好管理成本,这些问题都是非常现实的。在前不久我们发布了中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建议大家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上给予更多关注。很核心的工作就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如何理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里面涉及到很多信息保护工作,我觉得是非常必要去实现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开放性,对于个人信息隐私造成了很多风险,个人信息保护在未来也会成为监管的重点方向。

我先讲这么多,谢谢。

柏亮:谢谢刘秘书长讲到的一些具体问题,这都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现实的问题,并对消费者保护做了一些探讨。我想问问国美金融的凌翔总,李司从生态角度提出一些想法,刘总和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国美基于做的这些零售金融业务的特点,以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感到很大的压力,以及经营的成本有没有进一步的提高?

凌翔:我们企业对金融的服务来自于零售,我谈一下自己对Fintech和Regtech的理解,首先它是一个趋势不可阻挡。我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但是我深刻的体会到20年了,对武汉我都不是特别的熟悉了,因为变化和发展太快了。说到技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零售和消费,以及如何衍生到我们金融服务?作为武汉人的体会,20年了武汉街道上人流量非常大,一碗热干面10块钱,订外卖快递小哥要送一份外卖要收5块钱,这就是消费模式发生的改变。我们判断Fintech给我们零售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中南商场旁边的街更替是很快的,但是有一家店20年来一直服务在那里,但是他把一些服务转移到了我们大众点评上,大量的的流量因为技术的改变被吸引到我们的APP上和客户端上。用户的一部分的营销或者获取客户的成本一部分的转移到平台上,相应的店面上的店租和流量减少了,我们想老百姓的需求没有改变,只是我们的一部分服务价值被技术改变了,一部分的利润被线上赚取了。

我们国美金融作为零售行业的从业者,我们深度的理解因为技术的发展,导致我们人和人、人和机、机和机之间的改变。我们国美金融成立两年的时间,但是我们深度在场景设计、消费金融设计当中,深刻理解了消费升级带来的对零售的服务需求的改变,这一点不同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我们在服务过程中立足于对技术的理解,政府对创新对金融的升级非常的宽容,也是非常的智慧。我们经过了两年的高速的发展的阶段,我们在很多城市实现了100%的金融覆盖,包括相应的借贷业务、分期业务。金融业务是审慎严肃的业务,分类的监管、层层穿透监管,合规规范化发展也是我们在这个Fintech发展过程中必须应对的。作为从业者来讲,一方面我感到了压力,另外一方面我们认为只有迎合趋势才能积极面对监管带来的压力,我们一方面觉得是机遇,同时我们也要不断的适应监管,才是有信心的一种发展的态度。

柏亮:在现在的业务当中,有没有在两年当中,尤其是今年关于消费金融,关于网贷等等,你通过零售做金融,这些科技力量对我们的金融发展很大。

凌翔:前面的场景可能前人前面,但是在后台是标准的合规化的管理作为底层的支撑,这个过程中我们倒是没有太多的压力,还是应对它的信息和监管的要求。

柏亮:陶总,您在现在的监管态势下您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陶静远:我们非常积极的欢迎现在的监管,我们背景大家很清楚,民生易贷是民生电商的载体,民商电商是中国民生银行旗下的民生加银资产公司牵头,携手东方集团、新希望集团、复兴集团、巨人集团联合成立的一家互联网+销售的公司。我们从2014年7月成立以来,我们从金融背景的公司通过科技驱动的手段解决金融传统问题,来做互联网+金融的探索。我们围绕互联网和金融的传统业务来做,我们积极的拥抱监管,2014年李司讲了我们的监管相对滞后,在市场相对发力的时候,这时候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时候,我们在2015年市场上的压力非常的大,我们那时候讲金融还是讲到风险,那时候有一些混杂的机构在上面,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去年以来这个市场得到规范,我们清晰的知道了企业发展的方向,我们监管使整个行业在市场上进行良性的竞争,更加规范更加合规做事情的企业越来越多,这样对市场是有利的。

我们民生金融本来也很大,我们在资本强高压的情况下,市场对合规的应对也非常的强,我们注意与监管部门交流,市场端作为市场践行者一定要做好配合,这个行业才有良好的发展。做金融的我们通过互联网解决我们的痛点,我在武汉工作了三年,在武汉我是做银行的,在银行很多地方感觉到有很多的痛点,特别是有一些地区和人群需要我们的服务的覆盖和普及,一些场景强相关的地方比如说衣食住行需要我们这样的金融机构去触达到这样的终端,需要我们做一些金融服务工作。监管反过来更加保护这样的一些所谓的客户,形成良性发展的趋势,这是整个监管层我们建设者希望看到这样的行业生态,我们看到监管对行业良性发展的可能性。

柏亮:我们中国的企业都是众口一词,无论监管政策是什么样的,我们都会举手表态拥护。我们跟香港的一些企业聊的时候,他们不太一样,我们怎么跟监管做博弈做平衡,我们发现很多的机构和行业跟监管互动的方式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国内的方式就是无论监管让我们多少的难受,但是我们都会坚决的表态拥护,这很有意思。但是从现在的监管如此剧烈的情况来看,监管跟行业形成互动效率并不是很高的,如果相互理解的程度很高会更好,大家可以简短谈谈业界和监管之间,应该怎么样的互动方式能更快的理解,能更好的服务客户?

陶静远:我很同意主持人和以上说的互动观念,而且是深度配合互动,直接从底层数据获取,这是监管对行业的大发展。另外我觉得行业可以沟通通道更顺畅一些,其实也有矛盾的地方,现在市场上互联网金融机构很多,不可能每家深入交流互动,行业协会包括金融办相关活动,要形成强大的沟通机制,只也沟通才会有发展。现在监管机构很了解市场,最近两年跟监管机构领导打交道多一些,他们对市场情况是非常了解的,而且对于整个行业是很熟悉的。在应用科技的层面,利用科技的手段,把监管工作与金融工作有机联合起来,用技术的手段实现互动和沟通,这样会更直接有效。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凌翔:我觉得这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我觉得很有幸这二十年感觉到中国经济的活力,比如说大家出国了,用微信付款会觉得很自豪,我们用支付宝或者微信在海外进行支付,它的背后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创新。监管很严格的时候,可能出不了支付宝,也出不了微信。这二十年,我个人觉得监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其实政府鼓励创新,如果不鼓励创新不可能有共享单车在市面上到处跑。这当中还是从业或者市场的裂变,如果你是合规的人,或者你需要重塑市场结构,慢慢将良好的社会基因形成合规化监管条例,和监管共同去成长,这是良性市场参与者的责任或者趋势。还有一些鱼龙混杂,可能有原来社会基因不良的从业者,利用大数据或者手段进行犯罪行为,迟早有一天会被市场淘汰。我有十多年金融创新的经历,这二十年政府和企业之间也是在一个平等的机制下去进行了一定的干预和支持,让互联网金融行业往我们觉得自豪的方向在发展。谈不上感受,只是我觉得这是互动非常有意思的时代。

柏亮:谢谢凌翔总。大伟总在互动过程中经常担任这个角色,你觉得在监管与业界互动过程中感受和建议是什么?

刘大伟:创新和监管像钟摆,不左不右。对于整个创新大家可以去关注,有些是新模式,有些是新领域,有些是新技术。我自己是科技和金融两方面的背景,所以会想过去几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科技、新技术可以讲是经济撞了一下腰,大家现在更了解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核心在于金融,金融的核心在于风险控制,如何避免风险、处置风险,如何让从事金融业务的相关机构承担应该有的责任。在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过程中,大家都在学习,之前业界很快的学习,有些业界机构也没有想明白,打开一面窗互联网金融,跳出去就挂了。在中国开展信贷业务挑战是巨大的,有的机构不断提升团队、专业能力,和合规监管部门拥抱,还有一些机构走向偏路,不能很好管理风险,不能很好管理自身,最终走向犯罪之路。相对于监管,机构的要求很高,要求我们通过现象去看本质。整个中国经济产业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不够高,这种情况下过于强调智能化、大数据其实是不切实际的,最终也会需要机构去创新。前几天大家讨论在中国开展2P业务,不一定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发展,可以通过线下的方式发展,但业务风险是巨大的。我们过去谈监管会有很多的规则,但是也会发现更多技术进入互联网金融监管之后,很多监管可以落地,我们也可以更好去解决风险,现在我们需要走得更规范。

柏亮:请李司从监管的角度来讲,跟业界互动过程中,怎么样的互动是有效的,对于促进监管跟业界合适的方式。

李晓枫:通过自己的经历稍微说点看法。首先有句话是问题出在下面,但是分析问题是主席台。首先是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先把自己的关系职责理顺,这点非常重要。党中央国务院层面已经成立了金融稳定局,一行三会进行协调。现在分成了7个金融业板块,其实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中国金融改革二十年会发现,其实在不断的改银行,分出证监会,分出保监会,分出银监会。一行三会下面出现了大量的新企业,无论是支付还是消费金融等等。对这些怎么管,首先要把方向理顺,要很好的协调,要对各自的定位。还沿用过去机构式监管,这个思路没有问题。重大的监管工程,基础设施要健全,这个是很重要的,就像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大额小额都有征信系统,不组建银联的话一样发展不起来。

现在关于新金融这块,主要是消费、信息机构等。我们看新金融代表了新的技术应用,能够覆盖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所不能覆盖的长尾或者是死角。我觉得监管已经很明确了,一是小额普惠,做小额和普惠的业务,无论是第三方支付还是P2P,或者是社会资本。第二是持牌经营,为什么持牌经营很重要呢,这跟监管的路径依赖有关。咱们国家的监管机构,或者是我们的政府体制,还是习惯于管机构管人。抓机构是名副其实,得有依据,不能粗暴。这个依据就是金融牌照,你有金融牌照我就名正言顺的管你,要把你的系统接进来,相当于是互动的基础。现在银行行长和省办的主任把话说出来了,凡做金融的都要持牌。如果持牌了,监管部门会带着你往小额普惠走,如果不往那里走会发现一个现象,人民银行给第三方支付发钱很多,但对消费金融可以发吗,不可以,因为你没有持牌,一旦你持牌这些就来了。

柏亮:刚才说到了凡是做金融业务的都需要有牌照,行业如此之多,服务的生态如此之多,我们产业与生态上如何执行凡是要做金融都要发牌照的话,这对我们的产业和生态是什么样的影响?什么样的业态能获得牌照?在这些业态上肯定有相当多的机构拿不到牌照,这些机构应该做什么?是良性退出还是转型做服务?这个牌照的管理逐渐落地以后对我们的新金融的生态和产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李晓枫:我们经历了发牌照阶段,这个也不一定,首先从宏观审慎,第三方支付它代表的是一种新兴的生产力方向,有助于弥补我们传统金融的不足,比如说长尾客户覆盖的更好。发牌照就要有门槛,这个门槛表现在商业方面,你的能力,你的人品,你的技术支持都具备。第二就是你内部的审慎,达到一定的要求,表现在技术系统是否像你所说的能支持这种新型业务,有这么一个测评报告。第三个就是你金融业务的运行,在特定的行业的不同要求,有的需要你拿到牌照,但是不是牌照一旦拥有就是终身的,而是有期限的。支付牌照可能就是五年,五年以后会让你选,牌照合规是在我们国家整体的要求,一旦你拿到了或者你申请到了,不是一辈子给了你了,而是有一个期限,这还涉及到与监管之间的沟通,你发牌照你的监管责任就高。如果说一定拿不到牌照的机构,其实门可能也是开的,可能现实这个窗口关了,过两年可能开了,这都不好说的。

柏亮:宜信的刘总对这块怎么看呢?

刘大伟:宜信在这个行业一个强烈的感触,早期没有被满足需求的群体的存在,我们通过创新的模式进入这个业务领域。宜信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感到金融业是责任巨大的领域,无论网贷也好,众筹也好,包括投资理财也好,这些都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我们在这个领域中感到其中的技术门槛、专业门槛非常的高,通过设计监管一方面让有能力有实力的机构进入这个领域,另外对这个行业我们首先要界定它进入门槛,第二界定它的运营规则,第三界定它的退出规则,我们要做最好的预期也要做最坏的打算。我们对任何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或者领域,我们希望有审慎的监管。现在网贷行业要求备案,它也类似于监管,在合格投资者保护上的一些条款要求也非常的重要,我们宜信也在极力的申请牌照,包括基金销售、保险销售,融资租赁,小额贷款公司等等,包括我们开展一些私募股权基金的业务都在申请备案。我们基本的观点还是金融业务是需要持牌的,我们在业务当中一方面自己成为持牌机构,另外一方面多跟持牌机构合作,这样使我们走的更远更方便。

柏亮:我们请凌翔总在牌照管理下,对业务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谈谈看法。

凌翔:对于国美金融来说,虽然是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或者综合服务平台,我们下面的产业都是持牌经营的,从注册在开展业务之前,这块的布局上是从集团层面做了战略思考的。对于未界定的部分,互联网网贷或者是以前类信息撮合类服务平台,我觉得现在还没有定性是什么类型的平台或者谁来管。对于企业来说,在没有落地之前有可能是创新最活跃的某个阶段,可能也是有些希望进行积极创新和竞争企业来说,也是在积极准备的方向。我记得自己参与过金融牌照,当时第三方金融牌照没有落地的时候,很多支付企业都在积极做相应合规化的筹备。我觉得真正牌照落地反而好了,反而有人管了,有人告诉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进入合规化以后就是正常的市场化管理,就有牌照的获取,牌照的维护。到了企业成长来说,是可以高成长期标志性的事件,支付从千亿市场到万亿市场反而是发牌以后,我们在积极准备,对于开展的业务持牌经营,对于未来创新类业务我们也准备持牌。

柏亮:谢谢,请陶总谈谈。

陶静远:拿到牌照以后整个公司方向是确定的,进入了发展的高速期。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没有创新就不存在发牌照。所以在发牌前期的时候,可能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尽早能制定出行业准则,按照准则积极申请牌照。我们始终认为牌照肯定是要执行的,做任何业务特别是金融业务必须在牌照之下进行管控,这点是积极拥抱的,同时在积极申请各项牌照。拿到牌照以后会更加踏实,发展也会更加迅速,所以希望监管部门在制定牌照的时候,也可以更高效,这样的话发展会更规范。

柏亮:大家讲到了创新的问题,我们有这样的监管要牌照,我们怎么样创新。鉴于时间关系,现有的监管方式和形势下,我们的创新方式在哪里,每个嘉宾用不超过一分钟的时间来回答。

陶静远:刚才谈到创新和监管,我们认为监管是不变的,变的是技术,在现有的技术,在一些细节上,我们做一个监管认可的事情。在细节去创新,小步快跑。

凌翔:我们的创新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选择,消费者选择的改变才是我们服务要达到的地方。

刘大伟:合规的前提下,科技让金融更美好,我们要更好的用数字技术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李晓枫:我觉得你们应该Fintech更Regtech一些,让Regtech更便于监管。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一起好CRO易灏:金融科技的风险管控需要四步走

下一篇>2017新金融发展论坛召开 学者称应对新金融设立多个监管沙盒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