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央行科技司原副司长李晓枫:银行转型的核心是找到新的稳定获客模式

观点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 2017-07-21 阅读:3469

关键词:金融科技银行央行网络金融移动支付

李晓枫认为,现阶段还是金融科技2.0初期,谈不上颠覆银行业务,也没有改变银行对资金、资本资源的跨期社会性配置主角的地位。
7月21日,"2017·零壹财经新金融夏季峰会——解码金融科技蓝图"在北京召开,会议独家发布了《金融科技年度发展报告2017》。零壹财经(微信ID:Finance_01)邀请了智能信贷、智能理财、智慧银行、征信、保险科技、互联网众筹、第三方支付、金融区块链等领域的专家和高管,共同探讨金融科技的实践与蓝图,并重点交流智能金融和风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短短数年间,我国的新金融浪潮此起彼伏,行业主旋律逐渐从互联网金融切换到金融科技。在这背后,新金融从监管套利走向拥抱监管,从强调商业模式到强调技术创新,一个规范发展的金融科技时代正在来临。

在监管层面,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为标志,金融科技正在成为我国金融监管的核心议题之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此次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副司长李晓枫发表题为"金融科技冲击下的银行转型之路"的演讲。他指出,银行业经久持续的业务模式是以线下网点体系为核心支撑,依托网点获客、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科技能够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改进金融业务信息不对称,同时,科技投入与收益呈指数非线性关系,前期投入规模大、后期投入消失,盈利却是指数级上升,将导致一系列网络金融新业态模式出现。

所以,在各种社会投资基金的资助下,融资、"烧钱"在构筑Fintech新的商业模式,也在冲击着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不会使银行网点消失,但网点成不了主业也是肯定的;转型成功的银行新业态将会是移动化"网络金融"与线下网点相互依存,以O2O一体化模式实现间接融资业务。这一点,已是业内共识。李晓枫认为,现阶段还是金融科技2.0初期,谈不上颠覆银行业务,也没有改变银行对资金、资本资源的跨期社会性配置主角的地位,没有对银行金融法律关系、监管体制和银行体系稳定性产生致命性冲击。但国内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必须的,转型是要可替代传统银行网点的新业务模式。

同时,李晓枫指出,不能把银行转型理解选择一项技术就能解决问题。转型的重点在网络金融业务,要向探索网点体系那样稳定获客,提供银行产品服务的网络金融新业务模式,要找出这个模式,这是转型的核心,也是全部问题根本所在。银行面临金融科技转型目前还在探索,它的核心就是要找到新的稳定的获客的模式。

附李晓枫演讲原文:

李晓枫:刚才零壹财经发布的一系列报告提到金融科技是一个金融发展新阶段,并不是新的行业,也不是一个细分的子行业,这个观点我非常的赞同。银行怎么赶上这个新阶段?这就是今天的话题,我给大家的报告就是金融科技冲击下银行的转型之路!我们分享四个话题:第一金融科技对银行冲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第二个这个转型还在进行时正在探索;第三个我们的选择路径是什么?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新技术如何获得或者共享?第四个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Regtech对转型的探索?

首先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冲击的核心问题,先谈几个问题,银行网点离柜业务攀升,人们几乎不去银行网点,网银或手机银行可以办理大多数的业务,也能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办理银行业务。移动支付扫码和消费信贷网络借贷都在进行,对我们国家来讲主要冲击的是零售业务、支付、网贷和消费信贷,对银行的公司业务其实没有太大的冲击。对银行而言零售有两个最重要的资金端,人们的工资存款仍然很宝贵,最好的房贷业务仍然在银行办,最重要的零售业务还是有生命力的。什么是金融科技?实际上6个技术,现在来看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成熟度还是不行,目前对银行有意义的是前四块: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生物识别。金融科技产生的业务到底是什么?其实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把金融科技创新业务分成为4大类:支付结算、存贷款和资本募集、投资管理和市场设施。业务还是这些业务,只是方式更多了,现在支付结算,出现了移动钱包、数字货币,从业务来讲出现了一些新的细分的业务,以及花样和模式这是金融科技的特点。

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像报告里面提到的早期我们国家金融科技公司或者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是从事这些细分的业务,体现在零售和渠道,但是对技术而言对银行而言技术出现变化,它出现了大数据、云计算,在客户身份识别这一块出现了身份认证识别。在银行也好,或者金融科技企业也好,如果要从事金融业务,可能除了市场设施这一块,其他都有一个特许经营的问题。我们回想银行的核心业务是什么?就是对线下网点是一个核心的支撑,通过线下网点获客,得到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个冲击就是线下网点有问题了,不能成为银行的主业,这是肯定的。但是我们认为线下网点也不会消失,比较共识的看法是银行的新业态将来会是网络金融和线下网点有一个O2O依存一体化的关系,这是银行转型要做的事情,我们要找到新型的银行网点替代业务模式,现在没有对金融法律关系监管体系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产生致命性的冲击,这一点我们要强调。

金融科技对银行的影响,第一阶段用户的体验,第三方支付的APP,第二阶段在线钱包、账户无卡化、网络金融。也就是说银行的交易中介冲击是最厉害的,信用中介受到削弱,但是资金中介由于理财IPO突围也很快,但是技术的价值永远是跟业务对接的,要解决业务的痛点。所以银行金融科技转型新阶段你不能理解为我就选择一项技术就能解决问题。转型的重点在网络金融业务,要向探索网点体系那样稳定获客,提供银行产品服务的网络金融新业务模式,要找出这个模式?这是转型的核心,这是全部问题根本所在。银行面临金融科技转型目前还在探索,它的核心就是我们要找到新的稳定的获客的模式。

第二银行做了一些什么事情?这就是探索有6个方面:一个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创新发展,第二银行电商、第三直销银行、第四消费信贷,第五移动支付、第六是网点智能化转型,开展了一些工作。这些方面,开展的工作像手机银行为代表的,我们看到它的技术驱动支撑,技术的价值并没有涉及到AI和区块链,电商和直销银行也是这样的。下一步消费信贷和网络小贷和直销银行,这些贷款不像银行的按揭贷款,这些都是信用贷款,可能把AI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这是技术的价值一定要对接业务,要解决业务转型的痛点,这6个方面是银行正在做的事情。

现在来讲支付宝是一个超级APP,银行能否做出像支付宝这样的超级APP?完全有可能。我们预期大中型银行有可能把APP最终慢慢的发展,快速的迭代有可能像支付宝的超级APP,但是银行的电商模式不被看法,直销银行成为最终银行的一个共识。消费信贷,网络借贷这是银行面临的事,就是无抵押的信贷,现在监管要求这是普惠金融的一个业务方向,为了做好这个事,除了引流导流成立金融公司这些基本之外,很重要的就是怎么把人工智能的技术引进来,能够实现面对业务场景和交易过程的授信,而不进行人工干预?蚂蚁金服310计划,这取决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关于移动支付,银行有可能竞争还会上一个台阶,因为银联推出了二维码,低端智能手机的标配NFC已经形成,依据支付场景使用支付工具,这是人们的习惯,比如说到地铁你扫二维码很方便,引导的好组织的好有可能上一个台阶,银行的智能化网点很快会在各个城市推广。

我们看一下转型过程中技术方面应该说新兴技术借助银行的IT体系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这里面有大量的银行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都要重构,预算要增加,学习要加快,合作面要加宽等等。目前APP、云计算、大数据算法、生物识别是成熟的,构成了银行整个转型的基本需求。AI应该是着力网络信用小贷风险防控,这个转型其实就跟技术有关,如果技术跟不上你实现不了。现在大家也看到一些评论,新兴技术的可获取性,还有线上场景的获取性成为了银行家遇到的时代性的问题。给大家看一下银行转型的IT技术架构,就是私有云和传统的集中式,涉及到总站、分内站和核心业务系统,除此之外银行的金融合作、移动金融服务、中小金融服务平台甚至开架是银行,进行数据交换,这些已经是分布式系统下架构,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云计算平台,有分布式的应用处理有大数据平台,这是银行的一个典型的私有云+传统集中式的架构。

第三给大家汇报一下银行科技与银行转型之路。我只谈技术方面的,因为我在银行从事一辈子了金融科技的业务,应该说大的银行,现在走内部孵化跟互联网企业合作,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可以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这个子公司可以跟社会上的有先进技术的这些公司进行股权合作,获得新技术。小银行有一条可行之路就是外包,因为监管还没有放行,所以中小银行在这方面是比较困难的,但是银行是否可以通过投资并购获取新技术以及知识产权,现在法律上有一些障碍,比如说商业银行法第43条明令禁止的,当然现在监管机构也在调研。

下面说一下银行数字化转型措施,第一个走分布式模式参照同行经验,第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整合渠道形成无缝的客户体验,第三成立普惠银行部,第四统一银行各个条线数据标准;第五是建立数字化营销能力;第六建立开放API综合数据平台,SDK放到APP里面;第七也是探讨线上的在线风控,量化小额放贷的算法模型;第八要改变现有的业务,第九生物识别在网点已经大规模的应用了;关于区块链只是一个选项,我们的云计算平台以后要补充人工智能复杂运算的特定处理器,遵循国家行业的数据标准实现采集分享,解决机器的可容性。

最后谈一下Regtech对银行转型的影响。目前金融科技是以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引领创新风潮,还没有大幅度影响传统金融体系的格局。采取一致性监管原则,应该说有利于我们传统的金融机构对网络金融新业务探索和新技术应用上有一个缓冲。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普惠金融的问题,消费金融它是一个信用无抵押的小额贷款,这个方面对银行是面临的一个全新的新的业务。这个新的业务能否实现,要跟我们的新兴技术的应用使用结合起来。其实网点是否加网络金融将来是银行的新业态吗?这个还在探索。银行的手机银行是一个低频应用,你加入了线上场景也提高不了多少频率,这个创新业务怎么跟网点结合,怎么相互依存也是一个问题。新技术方面,新技术的引入在银行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采用和配套问题,由法律监管各个方面的问题。好,谢谢大家!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零壹财经高级分析师郭竞:科技如何改变金融?

下一篇>零壹财经柏亮:金融科技的新关键词 —— 善意,责任,周期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8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