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唐宁复盘宜信11年:金融科技这个词也会消失

孙爽 · 零壹财经 2017-06-20 20:38:41 阅读:11330

关键词:p2p网贷人民币供应链金融基金资金托管

文/孙爽 零壹财经“金融科技百人谈”:   5月,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有望加快,引发了大量关注。2016年以来,“金融科技”一词即热度渐起,大有追赶“互联网金融”之势。从大众舆论到业界,从坊间到监管,从国内到海外,金融科技颇有“燎原”之意。   那么...

文/孙爽

零壹财经“金融科技百人谈”:
 
5月,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有望加快,引发了大量关注。2016年以来,“金融科技”一词即热度渐起,大有追赶“互联网金融”之势。从大众舆论到业界,从坊间到监管,从国内到海外,金融科技颇有“燎原”之意。
 
那么,科技到底如何改变了金融?金融科技的本质是什么?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零壹财经特别策划了“金融科技百人谈”系列文章,与支付、征信、网贷、农村金融、消费金融、区块链、互联网保险、互联网银行等多个业态以及国外的百位金融科技相关人员进行对话,以期获得上述问题的答案、启发思考。
 
本篇是该系列的第1篇。
 
按语:
 
今年是宜信成立的第11个年头。这些年过去,宜信已经成为拥有借贷、保险经纪、私募基金管理和融资租赁等多个业务、客群涵盖企业、农户和城市白领等多个类别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公司。
 
近日,零壹财经和宜信创始人唐宁进行了对话,他讲述了宜信创立以来的心路历程、对金融科技浪潮和监管的思考。

 
借贷:从独创“中国式P2P”模式到宜人贷上市
 
宜信的故事从2006年开始。
 
此前,唐宁先后担任美国DLJ证券公司投资银行部分析师、亚信科技企业发展部总监、华创资本CEO,都是在为企业融资服务。
 
谈及为何会从投资人转向“亲自”创业,唐宁说,
 

其实当时做投资人,也不是做甩手掌柜,写完支票就消失了,过段时间就来收钱。因为通常早期企业确实缺的太多了,作为投资人还要帮着想战略,甚至打单子、拉业务,也跟创业差不多了。


 
 

至于为什么做P2P,当时我们投了培训公司达内科技,有一百多个大学生交不起学费,我就去找银行看能不能借款,结果未果。怎么办?我就从自己做起,我一位北大小师妹起草的中国第一份P2P合同,就是个人对个人,后来才知道原来国外也有这种模式,就这么’舶来’了。


 
 

所以宜信创办P2P,是为了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我的创业,是比较自然的过程,没有刻意去寻找创业的方向。没有。我没想过如果没有遇到达内,达内的学生没有借款需求,后来会怎样。


 
唐宁所说的中国式P2P后被称作“个人对个人”模式,这一模式起初在线下开展,后转至线上,这正是纽交所“中国P2P第一股”宜人贷的前身。
 
关于线上线下谁更重要,唐宁说,
 

没必要割裂,更多的还是线上线下相结合。这一点曾经存在争议,但大家已经达成共识。


 
 

例如,在线上获得获客线索后在线下开展业务比较好,那就去线下,不必然只能在线上做业务。客户需要的可能不只是产品,可能还想要好的体验,如果线下体验更好,就去线下。


 
唐宁称,宜信用线上线下结合来开展网贷业务的方式获得了业内同行的效仿。
 
2015年12月18日,宜人贷登陆纽交所。宜人贷当时是不是一定要上市?唐宁说,
 

有次哈佛商学院把宜人贷选作案例,设立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是唐宁,你会不会选择(让宜人贷)上市?’这个案例第一次讲的时候,我参加了。当时投票,一半同学投了不上市。


 
 

说不应该上市的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从当时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来讲,尤其是对中国来说,有不理解和误判。2015年资本市场有大量唱衰、看空中国的声音。具体到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也有一些风险事件出现。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到时候了。行业发展出一定的成果,是时候告诉大家了。行业发展到那个阶段,需要有个企业站出来做出规范的表率,否则行业可能就毁了。行业需要引领,需要正能量。


 
 

现在看来,宜人贷上市这个举措是非常有战略性的,我们对风控能力进行了详尽的披露,这个透明度对行业有一个示范作用。也直接对宜人贷的业务有正面的影响,出借人的获客成本有了很大下降。


 
 

我们还是希望世界能明白中国的P2P网贷是怎么回事,应该说上市这件事有很多历史的、国家的担当成分在里面。宜人贷上市,不是因为缺钱,是希望从正面去促进微观企业和中观行业的发展。


 
 

回顾创业11年,我和同事最自豪的就是,我们发明并成就了中国的网贷行业,把它做成了中国乃至世界级的支柱型创新,创造了一个行业。


 
展望未来,唐宁也依然看好网贷。他认为网贷在十年、二十年内都会有长足的发展,
 

它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能够解决过去没有解决的很多极为重要的问题。


 
在借贷之后,宜信还开展了财富管理和其他服务。
 
唐宁如此阐述宜信业务发展的逻辑:
 

还是完全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一开始,发现客户需求钱,就借钱。后来发现,客户不仅需要借钱,还想理财,那我们就做财富管理服务。我们把这个过程叫“普惠金融三步走”,第三步叫“能力建设”。


 
 

所谓能力建设,就是给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不用教它们怎么做业务,但是对小企业来说,如果能帮助它开展业务,那对面向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也会很有帮助。例如,如果帮助小微企业完成数字化,那对我们金融服务的风控来说,就会有更多数据点。我们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翼启云服就有帮助小企业管理报销的服务“现金罗盘”。


 
可以看出,唐宁的业务发展逻辑蕴含着“共赢”的思想,这一点在宜信旗下征信公司致诚信用的创业原因中也有体现。唐宁说,
 

2010年,宜信成立了致诚信用,我们把宜信的数据拿出来共享给同行。有的同事会不理解,说这么关键的数据都拿出来,我们以后怎么过日子。我认为不分享是多输,分享是多赢,虽然可能我们赢得少一点,但毕竟是赢了,而且我们可以在别的地方赢一些,不必然只在一点上赢。


 
 

我就说我们开放一些数据吧,让同行来查一个人是不是在宜信有借款之类的,运作一年后,有机构说你们有诚意,他们也加入进来,也把数据都打开,大家都一起查。我之所以相信中国网贷能成,就是因为从业者有这个动机。


 
财富管理:“过去两位数的回报已经是梦境中的场景”
 
财富管理是宜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宜信公司沿用已久的Slogan(标语)是“科技让金融更美好”。那么科技为财富管理带来了什么改变?唐宁认为有两方面:
 

首先,科技让财富管理更下沉了。拿出手机,中产阶级也能像高净值人士一样有理财规划师了。但是不要抱着让资产组合产生超出市场平均回报的想法,不是要打败市场,它更多的目的应该是通过资产配置实现长期投资。


 
 

另外,过去很多策略是人想出来的,要分析海量数据,量化策略要在短时间内大幅战胜市场,它追求的是旱涝保收,甚至市场亏时还要赚,它要的是绝对回报。但是我们现在说的科技驱动的财富管理更多的是让投资者持有就好,不要想着超越市场太多。赚钱的机会会被科技迅速找到,这样很难有大量的套利机会。


 
唐宁认为财富管理的根本要义是“资产配置”,而资产配置的要义是消费者了解底层资产。他说,
 

为什么说2016年是中国财富管理的元年。原因是行业真正有了配置的想法。比如我们提出了资产配置的三个原则,一是跨地域国别配置,二是跨资产类别配置,三是超配另类资产。这里的另类资产主要是高净值人士的需求,这部分人群对资产的流动性没有像中产阶级那样强烈的渴求。中产阶级可能就一两百万人民币,由于对家庭救急有需求,他们对流动性的要求比较高。


 
 

接下来就是选产品。可能要从不同的地方获取产品,不必然是从一个地方,自身也不必然要有投资能力。但我们团队在固定收益和股权投资方面也都有自己生产资产的能力。


 
唐宁认为当前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正在面临大环境的变化,有五大发展趋势:
 

从企业转型发展的角度来讲,很多我们的客户都是企业家,他们过去从事的都是十年二十年高增长的领域。现在他们面临的挑战是企业进入低增长模式,这导致他们的财富管理模式跟原来也不一样了。原来是每年都有很好的获利,一部分用去发展业务,另外一部分拿去理财。结果现在这个获利可能很少了,那他们的财富管理就会面临一个挑战。


 
 

另外,过去投资经常有两位数的回报,那都是梦境中的场景,现在是梦已醒,机会不再。要投资认同它发展模式的企业,要成为企业的一分子,要想着成为它的主人,不要想着两周后就有其他人把它买走。


 
 

现在我国财富管理的五大趋势是:从固定收益到权益类;从短期投机到长期投资;从中国到全球;从单一产品投资到资产配置;从一代创富到二代创富。


 
关于财富管理的全球化,唐宁以网贷投资举例称,
 

我们有非银信贷基金。我们不是到各个市场去开展业务,而是跟当地机构合作,去评估它资产的质量。我们不是要去搭建网贷平台。我们是要通过产品投资的方式去识别他们做得怎么样。如果我们觉得放心,就把它买过来。


 
在当前的监管形势下,宜信财富管理全球化是否会遇阻,唐宁认为,
 

宜信财富服务的很多超高净值人群本来就有海外资产,我们全球化方面主要服务这部分需求。大众富裕阶层未来也会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目前也可以通过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参与。前阵子国际基金巨头富达和Vanguard在国内成立了外商独资企业。我认为财富管理的全球化是一种趋势,很难想象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小,开放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与监管同行
 
在谈到财富管理“从短期投机到长期投资”的趋势时,唐宁对监管层提出了一些呼吁:
 

我2003年投了一个企业,它2014年才上市,锁了11年。假设这11年中间有流动性,我可能早跑了。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新浪股价一块钱不到,后来冲到了60多块。大家都会想,社这么幸运。所有人都是1块钱买,三四块钱出来。谁没事儿1块钱等到60多块啊。


 
 

流动性,也好也不好。投资,一定要做长线的。资本市场投资,不应该是求流动性的。你要是需要流动性,你应该把钱放到银行。有流动性需求的钱,不应该放到资本市场里。资本市场的钱只是恰好具有流动性,这是它的一个加成。拿美国来讲,它的大、中、小客户都懂资产配置的道理,不太可能老是炒股。它的监管专门制定了政策鼓励长期投资。


 
关于中美金融科技发展的不同有何看法时,唐宁还提出:
 

美国领先中国很多年。除了客户有资产配置的理念外,美国的信用体系比较健全,中国的则还在路上。因此,在金融的模式和技术创新上,中美有很多不同之处。美国是锦上添花,中国是雪中送炭。很多时候,中国甚至是从无到有。如果从无到有和从有到好同时发生,确实有点弯道超车的意味。但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投资者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等方面,美国还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


 
除了对监管层提出建议外,唐宁还倡议同行对金融的底蕴和监管保持敬畏:
 

并不是没有白纸黑字和监管条文,就没有监管逻辑了。在824(注: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 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该文件被称为网贷监管细则)之前,中国监管者也很明确地表过态,从业者不能因为没有条文就把来自监管层的话当成耳旁风。宜人贷和广发银行在2015年8月24日上线了资金托管,当时完全不知道一年后的这一天会有要求P2P和银行进行资金存管的网贷监管细则出来。


 
 

与银行合作资金托管不是监管告诉我们应该这么做,是我们求来的。因为你看这个模式最大的风险就是道德风险,有些平台把出借人的钱当成自己的,做不下去就跑路。我们就想去推动,把投资人资金和平台资金分离开来。这个监管细则其实是行业求来的,是行业推动的。


 
反思金融科技浪潮,瞻望未来金融
 
在谈网贷应该线上线下相结合时,唐宁回忆道,
 

98年我在美国做投行时,一个现象是凡是公司名字后面有.com就是新经济,没有就要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但我认为没有行业经验光有技术和互联网是不行的。


 
 

未来的金融会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重视体验和服务的、用科技武装到牙齿的、对客户有全方位服务的模式。


 
说到这里,唐宁又谈到了他对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等概念的思考:
 

之前我说过互联网金融这个词会消失,金融科技也会消失。因为金融一直是技术驱动的行业,它不断地利用可以利用的技术变得更好。金融业对技术的投入是持续的,很难分清楚哪些是金融科技投入,哪些不是。只要技术好,金融业就会用,并不是说非得造个词出来才会用。


 
 

另外,金融其实本身也是一种技术。为了技术而技术是没有意义的,我看到展示某个技术有多“黑”、有多“引领”的现象,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技术解决了谁的问题,是不是规模化地解决了?如果就解决了月亮上的一个人的问题,很黑,那有什么用呢?没有意义。


 
 

技术到处都是,关键是怎么用,最终的赢家是对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有洞察力的企业家,技术是工具。要看有没有能让技术落地的商业技术,要看客户的需求到了没有,要是没有,那就是先烈了,如果和客户需求不匹配也是百玩。技术不是门槛。


 
 

像这样把“科技”和“互联网”拎出来,说明大家更重视科技创新对金融的影响了。就是因为一些新技术的涌现,使得一些新型的模式更加地被关注,大家比较重视科技能够给金融带来什么,所以有了这种金融科技的浪潮。我觉得用这种方式让社会资源向它聚拢,让创业者得到更多的资金,也挺好的。


 
笔者曾在此前的另一个场合听唐宁谈过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彼时他就已流露出对金融科技中的“科技”的反思。他开始更多地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而什么只是泡沫。
 
他对认为不能一味强调“用户体验”,而这一点是很多布局金融的互联网公司引以为傲的。他说,
 

有的公司说可以让用户一键配置资产,而如果不知道底层资产到底好不好,一键即得对你有什么好处?很多公司的很多精力花在如何改善这方面的用户体验上,我认为这个并不是金融科技创新最重要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底层资产得跟客户需求匹配,如果资产的风险不可控,你让用户多点几下有什么不好的呢?我们对到底什么是好的用户体验要有充分的认识,你要买一个标准性很强的产品,那是电商逻辑,金融在很多时候是非标的。


 
金融科技作为一种业态,除了在概念上有种种热词频频涌现,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上是否存在泡沫?身兼投资人和创业者两大角色的唐宁认为,
 

估值本来就像钟摆一样,可能是来回波动的。优秀的企业一定会有很多融资选择,而不管是对企业本身,还是对投资方来讲,估值并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投资,要帮忙,不要添乱。


 
 

对私募融资而言,要看是否可以和投资人有长期的合作,投资人对行业是否有深刻的理解。我们宜信财富母基金投资了风险投资基金Ribbit,它专注于金融科技,非常专业,很难进入。我们怎么进入的?就是因为它发现它投的企业可能会进入中国市场并且谋求上市,那在这些问题方面,宜信作为一个运营型的组织都可以跟它有合作。它看重我们的不只是资金,还有这些业务和资本运作上的协同。


 
 

对企业来说,在做融资规划时,不要把弦崩得那么紧,可能会给以后留下隐患。如果把这轮价值最大化,那么融下一轮可能就会比较难。


 
 

现在金融科技公司到公开市场进行公开融资,估值可能是有折扣的,理论上应该有溢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倒挂?这次我去美国跟一个银行家聊,他说一个原因是私募只要有一个投资人认可,就成交了,企业就可以说我以什么估值完成了融资,但公募就要好多投资者认可。


 
 

还有,金融科技发展到现在,可能在一个小圈子里,大家对如何估值、如何看待金融科技公司的未来,有相对的专业性。但是在二级市场,很多机构对金融的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还没有形成同样的语言、用同样的标准去讲同样的事,还存在投资者教育的过程。


 
 

那么,先发者是不是就要受累?我觉得还是要引领,还是有先发优势。


 
关于宜信今后的发展,除了先行上市的宜人贷,唐宁表示,宜信计划未来将实现整体上市。
 
宜信的名字里有“信用”,它的理念是“人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唐宁希望宜信成为一个帮助客户和社会培育信用体系、让每一个有信用的人都能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的公司。当被问到这11年来是否认为这样的信用体系已经建成时,唐宁说,正逐步实现,在路上。
 
宜信,也还在路上。


声明:文章仅作信息传递,不构成投资建议。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8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