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现金贷排查全名单曝光,或许只有这两类平台能活下来

洪偌馨 · 零壹财经 2017-04-21 08:08:43 阅读:8299

关键词:借呗坏账微粒贷消费金融现金贷

这场监管风暴,是福是祸,各家平台自己心理恐怕都是有数的。——馨金融 01 现金贷的整治风暴来的又快又猛,这估计让不少从业者都始料未及。那份涉及429家企业的排查名单也成为了大家的关注的焦点,媒体同行、VC、从业者……都想看看究竟有哪些企业上了榜。 几经周折,我看到了那...

这场监管风暴,是福是祸,各家平台自己心理恐怕都是有数的。
——馨金融

01

现金贷的整治风暴来的又快又猛,这估计让不少从业者都始料未及。那份涉及429家企业的排查名单也成为了大家的关注的焦点,媒体同行、VC、从业者……都想看看究竟有哪些企业上了榜。

几经周折,我看到了那份名单,长长的EXCEL表格,共列出了429个APP、72个微信公众号、117个网站,几乎涵盖了市面上所有涉足线上借贷业务的企业,而且文件中明确提示“排查名单不限于上述机构”。

此外,这份表格中不仅仅列出了平台的名字,还包括APP的下载量,以及每家平台的基本介绍、主要产品等基本信息。400多个平台啊,监管部门也是花了不少功夫。

部分名单在这里:


因为覆盖面太广,所以这次排查更像是一次“普查”,而不是什么“黑名单”。不过,这也并没有让从业者们松一口气。

虽然只是前期摸底,但监管部门整顿的决心和力度已经十分明显。除了对于现金贷的利率畸高、暴力催收等现象重点关注外,对于重复借贷、风控不足、变相收费,甚至这种无抵押、短期限借贷的商业模式也提出了质疑。

据了解,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现金贷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已经率先开始了排查,而其它不少地区的金融办、银监局还处于观望阶段,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排查方案和时间表。

关于这个行业现在的问题和潜藏的风险,媒体报道和评论其实已经有很多,我也就不再赘述。但是最近和行业里的朋友交流了一下之后还是感触颇多,想和大家分享几点我的看法:

√ 现金贷已走入发展的拐点,暴利时代终结。

√ 虽然只是排查、摸底,但对现金贷市场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比如,贷款增速放缓一定会让不少平台的风险加速暴露。

√ 各家现金贷业务的风控是不是“皇帝的新衣”也会逐步揭晓,基本依靠“大数法则”生存的玩家日子恐怕会越来越难过。

√ 大家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开始合规化的转型,洗牌重新开始

02

“幸好刚融了一轮。”一家现金贷平台的CEO跟我说这话时还有些后怕。就在上个月,他所在的公司刚刚完成了一笔融资,至少眼下可以让他们更从容地面对这轮监管大考。

并不是所有现金贷公司都如上面那家那么幸运。

尤其对于那些涉足现金贷业务的中小型公司来说,这场整顿风暴不仅是暴利时代的终结,搞不好也是这些公司发展的终结。融不到又卖不掉,正在成为很多现金贷公司的现实困局。

“现金贷业务虽然市场规模和现象空间没有那么大,但胜在现金流好,盈利能力强。”去年,在谈及现金贷平台的投资逻辑时,好几位做VC的朋友都是如此点评。

但眼下看来,这个最亮眼的闪光点却成为了这次整治打击的重点。

在《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补充说明》中,尤其提到了高利率的问题,比如,当前部分平台采取日息、月息等概念吸引借款人,而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造成部分借款人负债累增。

甚至连平台通过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金额等名目收取的费用也被点名了,成为了排查的重点。这一下子也堵死了那些平台试图变相收费以维持收入的可能性。要知道大部分现金贷平台的资金成本并不低,过去一直都靠着高息维持。

他告诉我,在排查结束和监管政策进一步明确之前,业务规模肯定会有所收缩,“谁也不敢顶风作案”。但大部分现金贷平台都指着快速做大规模来覆盖成本、获取利润、掩盖坏账。增速一旦放缓,不仅是盈利的问题,风险也会加速暴露。

突然想起,前阵子,某现金贷行业第一梯队的公司正在寻找买家,因为上线较早且从一开始便基于移动端、纯线上模式,这家公司一直都是现金贷平台的典型代表。当然,基于这些原因,这家平台要价不菲。

说到底,这出售的核心资产一是公司手上的客户,二是丰厚的利润。“只要‘复购率’还可以,这些客户还是有价值的,毕竟现金贷业务确实很赚钱。”一位潜在的买家如是告诉我。

但现在看来,这笔买卖估计是难了。

03

扯远了,那是不是所有现金贷的平台都很惨呢?倒也不是。无论如何市场需求已经打开,市场只可能前进不可能倒退,严苛的监管条件可能让一批平台死去,但是总有一小撮平台即便要求苛刻也活得下来。

只要能够掌握现金贷业务的核心优势——有能力获取低成本的资金,或者有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而从根本来看,这两种能力本身也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谁能活下来呢?

要么如一些大平台,他们手握数据,风控能力强,资金成本低,所以放款利率也低。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有能力做好风控,不是靠一句话说说,看看放贷利息就知道了,借呗和微粒贷的借款利率低还是源于他们手握大量数据,对于借款人风险的把控能力强。

虽然市场上几乎所有平台都逃不掉要上那份长名单的命运,但是要知道,即使换成年化利率,这两家的利率也不到20%,远低于最高法限定的36%红线。

而从资金来源上看,微粒贷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蚂蚁借呗的资金来源一部分是ABS,资金成本几乎不可能再低了。

这也就是我前面说过的,不需要依靠快速的规模扩张和高息来覆盖极高的坏账成本,大平台的天然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但还有一些中小平台,仍然有机会,只要风控能力能够得到资金端的认可,有能力获取低成本资金。

从目前市场上的情况来看,金融科技企业与消费金融公司、城商行合作的模式其实非常广泛,毕竟一端有钱放不出去,一端又缺乏低成本的资金。未来,这个市场合作的基础还在,但是会发生一些变化。

传统金融机构不可能不听监管爸爸的话,这个不知道会有多长的排查期里,是他们重新筛选合作伙伴的过程。行业里曾经对于这些公司技术上的质疑(到底有没有风控、是不是闭着眼睛放贷)或许会通过这种方式揭开谜底,因为一旦监管趋严,势必只有真正掌握技术的公司能够保证更高的通过率和更低的坏账率,否则也会自然被市场所淘汰。

这场监管风暴,是福是祸,各家平台自己心理恐怕都是有数的。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