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南湖Fintech研究:供应链金融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 张国东 · 南湖互联网金融学院 2017-02-16 阅读:3759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fintech供应链风控监管

相比国外,我国在抵押权、担保物权等方面,对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法律概念界定、纠纷处理等方面还不明朗,这将阻碍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摘 要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金融创新,有着万亿级的市场规模,吸引了大量的市场主体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中来,其中不仅包括商业银行、大型企业、物流公司,还包括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电商巨头以及ERP软件企业等。在供应链金融的蓬勃发展中,也暗藏着诸多风险,比如产业基础薄弱、风险控制不足、交易欺诈频发、银行授信局限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都要引起供应链金融参与者的警惕。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供应链管理发展起来的,具有实体经济背景,需要金融机构在开发供应链金融这块“蓝海”市场时,精耕细作,不搞粗放式发展,避免“萝卜快了不洗泥”现象的出现,做到产融结合,让金融服务更好地嵌入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去,形成金融和产业协同进化发展的生态圈。

一、产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尚待提高

供应链金融的基础是产业供应链,没有产业供应链的合理、有效支撑,金融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难有作为。因此,要真正从事和推进供应链金融就需要重构产业供应链。但是,目前大多数分散、低端、低效率的产业无法为产融结合提供坚实的基础。

核心企业虽能满足银行单独授信的标准,但其自身的科技系统,是否能将供应链条上的上、下游成员企业交易信息整合在一起,使得链上的采购信息与销售信息透明且可信赖,这决定了银行是否获得对称的信息而支持对上下游成员企业的授信。另外,交易信息的真伪如何验证、交易信息是否被篡改等问题也制约着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推广。

供应链金融整合了商流、物流与资金流,如果线上的商流与线下的物流无法达到信息透明且全程可视,银行对押品的控货权可能产生风险疑虑,便会制约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

另外,纸质文书在产业实践中占比较高,财务电子化比重偏低,供应链金融自动化程度低,也都弱化了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二、风险控制仍是难题

供应链融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但也同时增大了供应链的整体信用风险。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是产业供应链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叠加,具有传导性和动态性,供应链上的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在供应链金融创新活动中获得相应的利益和发展,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时会对链上其他的企业产生影响。因此,一个企业的风险向供应链上的上下游环节以及周边传导,最终给供应链金融服务者以及相应的合作方造成损失;此外,供应链金融风险会随着供应链的网络规模和程度、融资模式的创新、运营状况的交替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不断地变动,容易造成了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高度的复杂性,给金融机构的风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授信对象存在局限性

由于全国征信系统尚不完备,供应链上的中小或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直接对其授信,因此银行授信是依托着核心企业的信用,不论是核心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的最终付款责任,或是对其下游经销商的担保责任或调节销售,皆是以核心企业的信用为杠杆衍生出来的授信。除了需要核心企业配合外,银行也只能局限于核心企业的一级供应商或一级经销商 ( 即与核心企业直接签约的供应商与经销商);至于二级以上的供应商与经销商,则因为与核心企业无直接采购或销售合约,银行无法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交易欺诈困扰很大

据统计,除了经营风险之外,供应链金融业务90%左右的风险来源于客户欺诈,客户欺诈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典型的有三类:

1.套汇套利行为,套汇、套利是利用汇率或利率的波动,通过虚构贸易、物流而赚取汇差和利差的行为,除此之外还可以骗取出口退税非法收益。

2.重复或虚假仓单,是指借款企业与仓储企业或相关人员恶意串通,以虚假开立或者重复开立的方式,就他人货物或者同一货物开立多张仓单,以供借款企业重复质押给不同金融机构获取大量仓单质押贷款,并从中牟取暴利。

3.自保自融,是在从事供应链融资过程中亲属、朋友或者紧密关联人为借款企业进行担保,或者由同一人或关联人实际控制的物流仓储进行货物质押监管,套取资金的行为。2012年的上海钢贸事件和2014年的青岛港事件,便是企业通过欺诈手段,相互勾结,重复质押资产,欺骗银行骗取贷款的恶劣事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并打击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五、法律法规尚待完善

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众多,既包括银行、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以及物流、担保、保险等中介组织,还包括监管机构,参与主体的复杂性,决定了法律适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且,供应链金融又属于金融创新,传统的监管法律难以适应金融创新的发展,潜在的监管风险难以避免。具体而言,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主要集中在动产担保物权方面,在涉及到质权所有权的原始分配和质权所有权的流动带来的再分配时,可能引发所有权的矛盾和纠纷。相比国外,我国在抵押权、担保物权等方面,对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法律概念界定、纠纷处理等方面还不明朗,这将阻碍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零壹新金融日报:日本超过中国成为比特币第一大交易市场;国内首家相互保险社众惠财产开业

下一篇>《中国互联网金融安全发展报告2016》发布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0ms